深圳2021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超1533亿,占深圳全市研发费逾9成
原标题:一座城与500家上市公司②︱深圳2021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超1533亿,占深圳全市研发费逾9成
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林典驰 深圳报道
超5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2万亿,全国城市排名第二,构成了深圳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底色。但给深圳带来的不仅仅是数量,更是深圳科技创新的引擎。
Wind数据显示,深圳A股上市公司中,364家公司披露研发费用,合计1004亿元,与2020年同期几乎持平,占同期全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的10.4%,仅次于北京。
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占全市超九成
深圳的境外上市公司中,112家深圳上市公司登陆港交所,其中11家披露2021年研发费用,共计840亿元。其中,腾讯最大手笔,2021年研发费用高达518亿元,同比增长33%。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费用总计约1553亿元。深圳市去年全年研发费用1674亿元,按此简单计算,深圳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超九成,达92.8%。
超1533亿元的研发费用,将深圳打造成科技创新者的乐土。Wind数据,135家深圳公司披露研发人员数量,合计17万人,占全国1605家已披露上市公司14%。
具体来看,深圳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通信、新能源等方面。深圳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投入最高的是腾讯控股(0700.HK),腾讯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1%,新增研发项目超6000个,增量同比2020年增长51%。过去三年,腾讯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200亿元,逐步建立起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
研发费用较高的深圳上市公司,也包括通讯领域龙头中兴通讯(000063.SZ),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5.2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年研发投入188亿元。在过去5年间,中兴通讯研发费用率也从2017年的11.9%,增加至2021年的16.4%。中兴通讯2021年研发人员为33422人,同比提升5.28%;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比例为46.0%,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
此外,没有上市的华为,在2021年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研发费用高达142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2.4%,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
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居全国前列。其中,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占比46%,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高水平创新载体加速聚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先后获批成立。
哪些公司研发投入居前
研发费用的高低正在成为上市公司成色的“试金石”。一批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深圳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通信设备龙头工业富联(601138.SH)去年研发费用108亿元,同比增长8%,连续4年正增长。公司率先布局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板块成此次业绩成长的重要动力。工业富联2021年实现营收4395亿元,同比增长1.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增加14.8%,创下历史新高。工业互联网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6.92%,至16.85亿元,毛利率增至43.87%,是增速最快的板块。
而据年报披露,工业富联下一阶段将会在数据中心以及可穿戴设备中进行产品技术研发,其中GPU相关产品方面会有大幅成长,继续推动业绩增长。
同样在研发投入上舍得下本钱的还有迈瑞医疗(300760.SZ)。翻看公司2021年报发现,全年研发费用25亿元,同比增长35%,占营业收入10%,四年间累计研发投入约71亿,现阶段共有3492名研发人员,7418项专利储备。
自成立以来,迈瑞医疗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一点点巩固现有的技术优势,才让公司在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站稳脚跟。在年报中,董事长李西廷也承诺,“对研发的重视,始终不变,专注创新、技术升级是医疗器械企业的生命线”。
不过,研发是受到利润约束的,当下的研发投入“折损”的是当下的利润,研发投入的产出则是未来的利润,企业立足当下或者投资未来就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上市公司深信服(300454.SZ)选择了后者。2021年,深信服实现营业收入68.05亿元,同比增长24.67%,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66.29%。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营收大头安全业务收入放缓,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向云计算转型,去年全年研发费用20.88亿元,同比增长38.34%,占营业收入比重30.68%,高居深圳上市公司首位。
在“双碳目标”提出后,顶层设计大力扶持“双碳企业”,新能源产业崭露头角,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企业。
新能源赛道上,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002594.SZ),去年全年研发人员40382人,居深圳境内上市公司首位,研发费用79亿元,同比增长7%。三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创出历史新高,销量10.49万辆,首次月销突破10万辆,研发投入助力营收高速增长。
同为电池厂商的欣旺达(300207.SZ),虽然规模不及比亚迪,但也舍得在研发上投入“真金白银”。去年全年研发费用23亿元,同比增长28%,三年复合增长率53%。
也正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年沉积,此番欣旺达终于“硬气”起来,去年全年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29.33亿元,增幅高达584.76%,而消费电子类收入312.21亿元,同比增长15.97%,增幅连续5年减缓。
押注动力电池,实现转型升级,无疑是欣旺达的一次豪赌,现如今已经来到了含苞待放的阶段。
与此同时,受益于新能源高景气度,带动上游企业业绩高速增长,德方纳米(300769.SZ)去年全年研发费用5155万元,同比增长217%。
去年全年利润增速最快同样来自德方纳米,这家自2007年起开始从事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年净利润8亿,同比增长率高达2918%,可见公司将利润投入到研发当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除上市公司外,深圳还有诸多如华为、大疆、正威集团等科技企业,均具备强劲的研发能力,未来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强大的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