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经济政策(经济学中的ad as)
本文目录一览:
- 1、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所代表的含义进行阐述?
- 2、用AD-AS模型说明经济繁荣、萧条和滞涨的原因
- 3、用AD-AS模型分型如何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促进经济的发展?
- 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用AD,AS模型解释两种效应?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所代表的含义进行阐述?
一、微观经济学ad-as经济政策的供求模型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的含义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关系影响的因素。
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的含义
AD(总需求曲线)-AS(总供给曲线)模型的含义指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关系影响的因素。
三、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的对比。
1、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ad-as经济政策,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ad-as经济政策,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ad-as经济政策,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2、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1)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描述的是微观领域的事物ad-as经济政策,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描述的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2)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3)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而且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用AD-AS模型说明经济繁荣、萧条和滞涨的原因
经济繁荣回到这A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ad-as经济政策,这会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下降。这是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
经济的萧条可以理解成A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以及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此时,总需求下降,总产出也同样下降。
滞涨则代表着总产出下降以及物价水平上升同时存在的现象。此时,AD曲线不变,A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往往是由于成本的急剧上升引发的。
扩展资料ad-as经济政策:
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
在石油危机中,能源价格暴涨了5倍,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价格(或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在同等产量条件下,要求更高的物价水平,或者在同等价格水平下,被迫减少产量。从而使得SA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原先超出潜在国民收入OY*的产量OY减少至OY',均衡点由E移动至E',市场物价水平由P移动到P'。
结果是生产降到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价格水平则提高到高于充分就业时的水平,出现“滞胀”。由于影响宏观经济的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使总供给状况恶化,使政府原先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遭到破坏。
用AD-AS模型分型如何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此问题ad-as经济政策你先画一个AS-AD图就可以了ad-as经济政策,前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ad-as经济政策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偏向积极(虽然工作报告经常说稳健啊、适度啊什么之类的,但那是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游戏,在此我们不讨论,反正在理论经济学上就是“积极”,只是程度不同),AD曲线右移,当然,这里说的是短期需求曲线(SAD),与AS曲线的交点向右上方移动,所以物价总水平(P)上升,总收入(总产出)(Y)上升。
(1)经济政策除了取决于经济状况外,还取决于很多情况,比如美国大选年前后的经济政策很多取决于非经济因素。当然,我们国家的制度比美国优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详述ad-as经济政策;
(2)即使仅仅考虑经济状况,也得首先搞清楚我们现在处于充分就业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就是到底是未实现充分就业,还是刚好实现了充分就业,还是超过了充分就业。如果是前者,那么根据AS-AD模型,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是后两者,因为长期总供给曲线(LAS)的存在,短期总需求曲线会缓慢左移,价格下降,总收入(总产出)下降。供参考。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用AD,AS模型解释两种效应?
用AD-AS曲线解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案
财政政策有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没有。
在AD-AS模型中,货币供给的增加使AD曲线向右移动,在短期内使物价和均衡产出增加,这导致了失业率的降低。相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AD曲线左移,在短期内使物价和均衡产出降低,这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这也是短期菲利普斯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即随着通胀率的上升,失业率降低。因此,在短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面临着权衡取舍。但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简单来说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随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上升,均衡产出又回归到潜在产出,但物价上涨了。再补充一下,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一样是垂直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失业率=潜在失业率+a(通胀率-预期通胀率)所以短期中当预期通胀不变时,通胀率的上升能使失业率减小,但长期中随着预期通胀率的上升,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当预期通胀率和通胀率相等时,产出回到均衡产出。
短期当中,的确存在通胀和失业的取舍,长期中则不存在。相信你也认识到了“预期通胀率”的重要性,现在美联储很大程度就是要向公众提供一个可靠的目标通胀即稳定预期通胀,这对货币政策来说至关重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二者调控目标、手段与功能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形成一定互补性,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和调控目标采取不同的政策组合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了宏观调控的丰富经验,调控艺术日趋成熟,但全球性金融危机无疑向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调整期间,我们首先应理顺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关系,从制度上保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内在传导机制的通畅,然后在目标导向下优化选择二者的组合效应方式,既要注意防止总体经济的大起大落,又要保证调控的动态性与市场化取向,只有发挥优化组合拳效应才能顺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走出经济调整困境,实现保增长目标。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