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习题答案(国际经济法判断题及答案2020)
本文目录一览:
- 1、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 2、(24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3、一道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题目~要准确答案
- 4、急求经济法的答案~~~~~~
-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习题答案的。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贸易和资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习题答案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习题答案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本题选C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要求应排除。
考点:对经济全球化认识
点评:本题是逆向思维是选错误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习题答案,一定要注意这类试题的做法。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等提示语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习题答案,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选出来。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的答案。也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4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理由:葡、两西国最早支持开辟新航路。(2分)
条件: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或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确立);率先完成工业革命。(4分,每个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工具出现;新型娱乐传媒出现;世界由分散、隔绝、孤立日益走向为统一的整体;世界市场形成。(8分,每个点2分,答对4个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例文要点: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使全球化沿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0分,注意:这是属于有指向的开放题,必须包含粗体字眼所体现的内容,每个要点2分,共4个要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试题分析:(1)第一个设问要求回答的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材料中的设问其实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是“现代全球化”。第二个设问回答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制,然后结合英国在这个时期内的政治、经济状况,依据这些内容来回答。1640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所以回答时要围绕着这两个方面进行。
(2)第一个设问从材料中找答案,归纳成文即可。可依据汽车、新闻、电影等信息词来归纳。第二个设问,在第一问及本题的第一个设问的基础上回答,并且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方面是从整个世界联系发展的进程来看,一个是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也可以答出工业文化对于落后国家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上回答。
(3)此题要求的能力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有很高的归纳分析对比材料内容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有整理知识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此题围绕的实质内容是全球化的利弊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回答,不能单回答一个方面。并且要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入手来切入回答,从两个作者所处的国家的性质与发展程度入手回答。作为全球化主导国家的美国总统当然是支持全球化的,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古巴的领导人当然会看到全球化的一些弊端。分析完这两个方面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还要正确的对待全球化,既不能回避,也不能再次被殖民,所以要有正确的方式来看待。
一道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题目~要准确答案
1.马来西亚地处亚热带,是世界的主要橡胶生产国,同时该国也具有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较好的投资、交通运输条件。将轮胎生产厂设置在马来西亚有助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日本企业的竞争力。
2.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其简要历史过程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就出现了全球化萌芽,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全球化进程极大加快了。而其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促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3、现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依靠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这使得它们成为这一进程的主要受益者。当然,全球化往往意味着全方位的竞争,也必然会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一定的冲击。
4、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在规避风险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利用全球资源充分壮大自己。我国汽车企业应当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利用本国的优势人力资源及市场加快发展;同时坚持质量为先,服务第一的经营策略,建立起良好声誉,进而走出国门,利用国外资源在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下同国外厂商竞争。
急求经济法的答案~~~~~~
无语,谁能给你回答这么多呀,自己不动脑子,还考博士呢。。。补充一下。。。这是今年2月份我的回答,如今我已经考上了北大经济法的博士,事在人为!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
(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
(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
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
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全球合作,进行“全球治理”。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
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力量一统天下,其他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在争取世界或地区的主导权,期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抗衡。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世界各种力量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消长、分化、组合的过程,才能重新形成稳定的格局。第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各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在力争形成对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为争夺对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展开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取决于历史的“合力”,在和平时期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3、为什么说冷战后世界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其发展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多极世界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
第一,美国构建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是多极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二,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国际旧秩序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世界主要力量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的进程还是艰巨的曲折的。
第三,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长期过程。
第四,多极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力量的对比还将发生变化。
第五,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因此,世界多极化进程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曲折过程。
4、怎样认识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冷战时期,政治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冷战结束后, 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主导因素,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在于: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经济因素对国内政治的作用的不断增大,使各国都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结果往往会造成国力的削弱、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的外交,首先是经济外交,即为经济服务的外交,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冷战结束以后,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制约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使它们的关系一般不致于脱离和平、发展、合作这一时代主流。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是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正在解决的主要课题。
2、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是指与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
3、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主要反映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对比以及权势分配结构的客观状况,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它决定了国际秩序的性质和面貌,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会对现存的国际秩序形成强烈的冲击,并导致现存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乃至重建。
4、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各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二、思考题:
1、试论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和重大意义。
确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据和意义:(1)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
1)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4)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
(2)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论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为什么建立国际新秩序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要求。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由多极化趋势和世界多样化发展所决定的。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第四,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3、为什么说当代国际秩序对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各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分为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秩序属国际法的范畴,但又有区别,因为它受国际力量对比的制约,特别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和制约。
国际秩序建立迄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从近代到二战前,世界已建立三次国际秩序。第一次是威斯特伐利亚秩序。第二次是维也纳秩序。第三次是凡尔赛——华盛顿秩序。二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确立的是第四次国际秩序。二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二战期间,代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美、苏、英三大国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就如何结算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等问题,秘密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主要是为了维护美、苏两大国的利益,如何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并建立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等。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也为战后美苏争霸开了先河。自17世纪以来,人类先后建立了四次国际秩序,但从本质上讲都体现了西方主导性和不平等性这两个明显的特征,都属于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因而,我们都称之为国际旧秩序。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两大基本趋势的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斗争,一些过时的规则、制度已被淘汰,但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基本的框架和机制仍在运作,继续妨碍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国际秩序的稳定发展年。因此改革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