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2020年,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
本文目录一览:
- 1、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煤炭和煤机行业,都已进入
- 2、你如何看待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
- 3、煤炭清洁利用后,是不是就属于清洁能源啦
- 4、如何根本解决煤炭污染
- 5、央行增加千亿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 6、面向2030,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社会发展将有哪些“大动作”
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煤炭和煤机行业,都已进入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的主力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到2020年,煤炭科学开发模式基本形成,清洁高效的煤炭消费模式初步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与煤炭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控制,煤矿矿区生态环境基本改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支撑体系得到明显加强,初步形成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到2030年,全面形成煤炭科学开发模式和清洁高效的煤炭消费模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我国特色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体系,全面形成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指出煤炭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基础性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2012年,煤炭提供了电力燃料的75%、钢铁用能的85%、建材用能的71%、化工用能的40%。从消费结构上看,电力用煤占52.9%,钢铁用煤占15.3%,建材用煤占16.1%,化工用煤占6.6%,其他用煤占9.1%。
你如何看待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
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后,我国煤炭行业即将进入产能调整后的平台期。结合发达国家煤炭行业进入平台期的业态特征,分析认为我国煤炭行业未来业态将呈现生产和消费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生产主体和消费领域趋于固定、生产企业向能源供应商发展、煤田服务公司成为煤矿建设和运营主体、煤炭利用向包括CO2在内的近零污染物排放发展等发展趋势。这些趋势的推进将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但也需要政府改变直接干预的宏观调控方式,依法依规对现有涉煤行政审批事项和相关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制订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以排放标准控制能源消费量,调控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重塑公平的能源竞争环境。
补充资料:
一、我国煤炭业态未来发展趋势
经历了“黄金十年”后,2014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随着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短期内煤炭生产和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将进一步下降。然而,按照客观规律,煤炭行业自身也将针对挤压生存空间的压力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调整提升的生命力和外界的压力将在一段时间后趋于平衡,预计将在2020~2030年进入煤炭生产和消费相对平稳的平台期,此后将稳定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煤炭生产和消费进入平台期,煤炭业态也将适应性变化,预计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1)煤炭生产和消费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
我国于2006年开始大型煤炭基地建设,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新疆大型煤炭基地是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我国煤炭开发将继续延续基地化的发展趋势。2005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煤炭产量的不到60%,2010年提高到87%,2016年提高到近94%。按照《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国能煤炭【2014】571号)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煤炭生产能力将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95%左右。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煤炭主要消费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群。随着城市对能源的要求逐步升级,作为终端能源消费的煤炭将逐步由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在生产地转化为清洁的电力、油气等,利用高等级电网、管道输送到城市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煤炭在产地消费的比例仅有30%左右,预计到2030年前后有望提高到50%甚至更高。
(2)煤炭生产主体和消费领域趋于固定
我国煤炭资源整合自2008年始于山西,之后陆续推广到河南、内蒙古、陕西、山东及贵州等省份,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态势。2016年全国煤矿数量约9000处,比2005年减少了近2/3;此后,进入煤炭产量平台期,煤炭行业进入门槛抬高,利润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新进入者和退出者大幅度减少,煤炭生产主体趋于固定。
我国煤炭主要用于燃煤发电、工业炉窑、煤化工,燃煤发电占50%左右,工业炉窑占20%左右,煤化工占20%左右,剩余10%左右民用。多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提高,用于发电的煤炭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工业炉窑、民用等分散用煤比重逐渐减少。
(3)煤炭生产企业向能源供应商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以向市场提供煤炭产品为主,有的直接出售原煤,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我国能源需求升级,终端用户将更多的是需要清洁能源产品,而不是煤炭本身。煤炭行业也将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煤矿的优势,在煤矿区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电、热、气等对外供应,煤矿转变为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煤炭企业转变为清洁能源供应商。特别是煤炭坑口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组合,可充分利用燃煤发电的稳定性,规避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提高电力的整体清洁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单纯燃煤发电的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压力。
(4)煤田服务公司将成为煤矿建设和运营的主体
煤炭生产技术的快速进步要求有与之适应的生产组织方式。近二三十年煤炭生产技术快速进步,而煤炭生产组织方式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的大多煤炭企业集团依然更像是小型社会,功能齐全,专业化程度不够。煤炭企业集团从复杂的小型社会形态解脱出来,成为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产业集团。在获取资源后,将煤炭由资源到产品的全部开发工作分配给专业化的煤田服务公司完成,煤田服务公司成为煤矿建设和运营的主体。
(5)煤炭利用向包括CO2在内的近零污染物排放发展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烟尘、SO2、NOx排放分别可达到10mg/m3、35mg/m3、50mg/m3以下。近年大量推广的高效煤粉工业锅炉,采用布袋除尘器使烟尘排放低于10mg/m3,采用低硫煤和湿法脱硫装置使SO2排放低于50mg/m3,采用低过量空气系数、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使NOx排放低于200mg/m3,达到天然气锅炉排放标准。随着技术革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燃煤发电、燃煤工业锅炉的常规污染物排放将超越燃气排放水平,向近零排放发展。
扩展资料:
一、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欧美市场,绿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几年欧美国家的煤炭消费持续下降,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燃煤发电量,全年煤炭消费量下降21%;欧盟国家煤炭消费量下滑幅度更大,欧盟27国2020年煤炭进口量下降32.7%。
在亚洲市场,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煤炭消费量还有增长潜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进口量均实现正增长,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炭产量和消费量虽然都出现下降,但疫情稍有缓和后,马上加快了燃煤电厂的建设步伐。
从整体来看,全球范围的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趋势明显。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炭清洁利用后,是不是就属于清洁能源啦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说:“我国正在压缩煤炭比例,然而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注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只要能清洁高效利用,就是清洁能源。”
数据显示,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7%。与会院士一致认为,煤炭要革命,要实现煤炭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
“煤炭是功臣,将来也要做很大贡献,同时必须认识到‘减煤’是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发言中说,一是要提高煤炭科学生产能力,增加效率和洁净度;二是加大散烧煤规划治理,用气、电、地热等来代替;三是保持工业燃煤尽量不再增长,提高电煤的高效利用;四是适度做一些高端煤化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认为,当前风能、太阳能加速发展,但主要位于西北部且属于间歇式能源,仍要以煤电作为主要调峰主体。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煤电发电效率,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据谢克昌分析,中国的能源革命需要经历结构优化期、变革期和定型期三个阶段,即2020年以前,主要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利用集中度;2020年到2030年,主要是清洁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战略;2030年到2050年,形成新型能源体系,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4:3:3。
如何根本解决煤炭污染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的主力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煤炭的开发利用能否实现清洁高效?靠什么来实现?围绕这些问题,
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我们从今天开始推出“创新引领 点煤成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到2020年,煤炭科学开发模式基本形成,清洁高效的煤炭消费模式初步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与煤炭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控制,煤矿矿区生态环境基本改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支撑体系得到明显加强,初步形成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到2030年,全面形成煤炭科学开发模式和清洁高效的煤炭消费模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我国特色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体系,全面形成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央行增加千亿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央行增加千亿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为进一步释放我们的煤炭产能,中国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本次增加的1000亿元额度,将专门用于支持我们的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在我们的新增额度支持领域包括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以及煤电企业电煤保供。
信号一、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要知道我们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次增加1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富煤的资源禀赋特点,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支持范围内符合标准的项目发放优惠贷款,贷款利率与发放时最近1次公布的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致持平,可根据我们企业信用状况下浮贷款利率。
金融机构应优先支持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的项目贷款。对于煤电企业电煤保供领域,金融机构发放的煤电企业购买煤炭的流动资金贷款可按要求申请专项再贷款支持。
信号二、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我们的人民银行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通过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进了我们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切实的保障我们的市场供应,加快优质产能释放,加强价格和储备政策协调联动,发挥储备调节作用,强化储备和进出口调节。为加强能源供应保障,促进煤炭进口。
面向2030,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社会发展将有哪些“大动作”
细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的“高精尖”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规划纲要草案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极为突出的位置,以5章15节浓墨重彩阐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创新大布局。
纲要中列述的不少未来五年发力的科研领域、科研项目,令人眼前一亮。记者对此作了梳理,一起来看看,未来五年我国将有哪些“高精尖”的大动作。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这一揽子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将面向2030年及更长一个时间段。
其中,重大科技项目包括: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重大工程包括:种业自主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健康保障。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装备、现代农机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涉及:突破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重点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聚焦煤炭分级、煤炭气化、净化合成、能量利用和废水处理等关键领域,推动成套技术装备自主化等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
这项发展行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生物产业倍增、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储能与分布式能源、高端材料、新能源汽车。
其中涉及: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成为新增长点;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大力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技术等等。
【海洋重大工程】
在海洋重大工程中,蛟龙探海、雪龙探极尤其引人注目。
蛟龙探海包括:突破“龙宫一号”深海实验建造关键技术,建造深海移动式和坐底式实验等等。
雪龙探极包括:在北极合作新建岸基观测站,在南极新建科考站,新建先进破冰船,提升南极航空能力,初步构建极地区域的陆—海—空观测等等。
一如草案中所言,“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宇宙深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向基础研究发力,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是塑造科技创新先发优势的必要条件,这将使中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世界科技的‘领跑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