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足球联赛 > 正文

足球联赛

购买国债是宏观经济学的投资吗(买入国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hacker2022-06-07 23:47:18足球联赛61
本文目录一览:1、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是投资,而经济学上不算投资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是投资,而经济学上不算投资

从经济学对投资的定义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器设备)等的支出。而购买债券和股票只能说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或者说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而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并不能被称为投资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的定义是:为了资本存量的提高而进行的支出。

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因为只有企业才是生产的单位,个人进行家庭生产时,个人也是企业,即“个体户”。炒股、炒期货这种我们日常口语中的“投资”其实在宏观经济学看来是“储蓄”。

投资行为需要信贷市场的支持,需要借钱来购置机器和厂房,原因是:从公司金融的角度,现金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为了投资把现金流弄得很紧张属于脑残;

投资伴随着不确定性,因为投资的收益是未来发生的,信贷市场可以帮助投资行为分散风险;

即使企业使用自有现金投资,利率仍然是这样投资的机会成本,因为企业本可以把这些钱借出去由其他企业投资。

所以,进行投资需要在信贷市场上借钱,也就是说,投资者是信贷市场的需求者。

广义的储户是信贷市场的供给者,银行和金融机构是中介,把供给方闲置不用、消费不完的资源拿来,匹配给需要借钱投资的企业,包括以贷款、债券、股票、甚至是一些基金等等多种融资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仅仅是为了一点收益而已,和投资相比收益相差甚多。并且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比债权和股票更大。投资所需要的资本是很多的,动则几百上千万,然后买股票却几千块钱就是可去买。

与投资相比,购买债券和股票更像是一种理财手段,用较小的风险,较低的成本来换去较小的回报。

购买国债在经济学意义上是储蓄还是投资?

国债只是将现金变成了债券,只属于金融学意义上的投资,因为经济学上的投资要求有新的资本被创造和产生。

购买国债算是投资还是储蓄

希望我能说的相对明白。

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投资是指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例如某贪官新建了一栋别墅,某公司新建了一座工厂,这都增加了我国的投资。但是如果某贪官把10万块储蓄到银行,或者买股票基金,或者购买国债,对于他个人来说属于投资,但对于国民经济来说这都属于储蓄,因为并没有新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诞生。

2. 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3. 国民储蓄--即可贷资金供给,由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组成。

当政府的支出超过税收时,政府的公共储蓄就是负的,即出现预算赤字。

政府为了平衡赤字,发行长期国债卖给民众,对于民众来说,购买国债属于投资,但对国家来说,这笔从民间吸收获得的国债资金是用来填补预算赤字,而不是用来投资建设。

接着,来分析这笔国债资金。购买国债的民众,本可以将这笔资金储蓄在银行或购买金融产品,从宏观经济理论角度看,这无疑会增加国民经济储蓄。但现在这笔资金,购买国债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国民储蓄降低了。

用两个公式来描述国民储蓄降低的过程:

1.发行国债前:

国民储蓄==公共储蓄 + 私人储蓄

国民储蓄== 0 + 私人储蓄P

一定要弄清楚,这个等式的公共储蓄值一定是0而不是负数,因为发行国债前,国库里的钱为 0(实际上还欠着钱,但你见过数值为负的钱吗?在这个等式里总之就是国库空虚,没有钱了)

2. 发行国债后:

国民储蓄==公共储蓄 + 私人储蓄

国民储蓄== 0 + (私人储蓄P - 国债发行值)

发行国债后,只是弥补了预算赤字,国库里的钱还是0,并没有增加哦~~

所以比较两个等式,可以知道,发行国债后的国民储蓄实际上降低了,差额正是发行的国债数额,证明为弥补国家预算赤字而发行国债筹资,挤压了原本可以获得可贷资金的私人和企业的筹资机会,而私人和企业贷款筹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投资,所以投资也降低了,降低的部分正好是国民储蓄减少的数额,也正好是发行国债的数额。

宏观经济学里的投资和个人购买股票或债券有什么区别?

美股研究社指出: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资本支出,购买资产用于生产,例如土地、厂房、设备等这些都是属于资产,还有商标、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而普通人说的投资,可能只是购买股票、债券等以取得财产性收入。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上的投资能形成实际支出,创造需求和财富;而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在经济学家眼中只是各种资产之间的转换(例如现金、存款换成股票),不创造财富,即不计入GDP,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或经纪收取的服务费才计入GDP。

拓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双笙眼趣(2022-06-08 08:29:38)回复取消回复

    着不确定性,因为投资的收益是未来发生的,信贷市场可以帮助投资行为分散风险;即使企业使用自有现金投资,利率仍然是这样投资的机会成本,因为企业本可以把这些钱借出去由其他企业投资。所以,进行投资需要在信贷市场上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