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本文目录一览:
- 1、面对煤炭市场低迷,如何为企业分担责任,如何开展好本部门工作
- 2、发改委称今冬明春煤炭供应有保障,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 3、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为郑州经济跨越式 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 4、煤炭价格行情走势分析及预测
面对煤炭市场低迷,如何为企业分担责任,如何开展好本部门工作
一、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的原因分析
一是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制约。制约煤炭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整个经济发展疲软,这包括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如果全球经济长期放缓,那整个能源需求都会受到影响,煤炭将首当其冲。
二是进口煤的大量涌入,是这一轮市场形势发生转折、煤价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因素。进口煤之所以能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依靠的是成本优势。去年以来的价格数据显示,无论国内煤价如何快速下跌,进口煤价格始终低于国内煤价10-30元的水平。据测算,当环渤海指数低于630元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煤矿处于亏损状态,而进口煤却仍有利可图。从近期煤炭市场行情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降至615元,同比下跌了22%,再度刷新该指数发布以来的新低。自2008年我国开放煤炭进口限制以来,国内煤炭进口迎来“井喷”期。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进口煤炭量仅有4040万吨,而到了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达到了2.9亿吨。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8000万吨,同比增加30%。当前市场形势下,部分煤炭企业由于在成本上无法与进口煤竞争而陷入亏损。今后中国煤炭企业将长期面对进口煤的竞争压力。
三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煤炭供应能力大幅增加。“十一五”以来,煤炭固定投资快速增加,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煤炭产能,山西、内蒙古和河南等主要产煤省区经过近年来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矿,加上新建煤矿陆续投产,煤炭稳定供应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已取得探矿权的煤炭项目14423处,总产能36亿吨/年。目前全国在建煤矿项目数千个,总规模超过10亿吨/年。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总产量将超过42亿吨。产能过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是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耗增速将放缓。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度加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愈来愈严格, 环境保护问题,包括对碳排放带来气候和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粉尘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要求也将会愈来愈高愈来愈严,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需求将得到控制,能源消耗降低。只有电力成为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电力产业中,火电不在优先发展之列,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发电都排在火电之前。
五是清洁能源加速发展和页岩油气等变革,可能对煤炭产业带来深刻影响。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页岩气正在改写世界能源格局。2010年,美国页岩气开采量高达1379亿立方米,极大提高了能源的自给率和能源安全,我国页岩气可采量约2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目前页岩气开发利用日益得到国家和市场关注,从2012年开始已经有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三大油企、神华集团、永泰能源、华电集团涉足这一行业,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能源企业涉足,形成勘探、开发、开采热潮。虽然短期对煤炭产业构不成大的威胁,由此造成煤价大跌,但煤炭行业盈利却持续受到挤压。这些可能对未来能源结构特别是煤炭行业发展产生新的严重的影响。
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已经结束,今后也不再可能出现类似于十年黄金期的大规模发展的态势了。
二、市场低迷情况下国有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
国有煤炭企业是支撑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的主力军。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依然将以煤炭为主,市场将依然会出现波动,由于前面分析过的原因,煤炭价格不会大幅增长,相反还有可能出现低位下行的趋势。这就倒逼煤炭企业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生存发展能力。
第一、转型升级,科技引领,多元化发展
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导向、推动、规约、限制因素很多,涉及到政策、资金、土地、环保、生态、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而技术瓶颈是制约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主要手段必须依靠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对于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认为,其着力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确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经过兼并重组整合,目前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主导了煤炭产业,建设以煤炭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煤炭产业创新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而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煤炭企业本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合理引导。
二是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出路在于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利用的清洁化和发展高端化。要实现这“五化”,科技的支撑必不可少。政府要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中、下游的对接与整合。各级政府科研经费优先支持产业联盟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煤炭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寻求联合,实施联盟。
三是推广多联产技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多联产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途径。它以煤炭气化为中心,可以将95%以上的煤转换成一种称之为合成气的可燃气体。将合成气用于联合循环发电,可以获得比常规燃煤发电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多联产是国际国内煤炭企业当然也是煤炭产业今后发展“大型煤化工—— 能源综合”产业的一大技术方向。另外,当前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兴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前期,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在这几个产业方面都有技术探索,而且正在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未来煤炭的多联产方面应该大有作为,应该有条件引领全国煤炭产业现代化的新潮流。
四是打造循环经济模式,推进煤炭工业园区建设。要建设煤炭产业循环园区,建设能把煤炭“吃干榨净”的生产链,比如原煤洗选后精煤外运,洗中煤用于发电或甲醇生产,电厂的余热用于供热,废弃的粉煤灰做为水泥生产原料,水泥厂废渣制成建材,煤矿伴生的其他矿藏综合利用,矿井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后用于电厂冷却和花草浇灌。园区各项目要首尾相接、闭路循环、互为利用,实现“挖煤不见煤,发电不冒烟”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这一发展方向对大型煤炭企业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五是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炭企业应走集团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整合的是资源,也是实力。政府和有实力的大型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共性技术项目,加大对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政府科研经费也要向这方面倾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外,在兼并重组整合中可置换出部分闲置资金,这样就可为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提供资金保障,这部分资金可以适当方式投入到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中。
六是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各煤炭企业主体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加快培养造就引进聚集煤炭企业领军人才及生产、科研一线人才,重点做好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大力倡导以入股、聘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入股及股权分红制度。神华集团率先在国内创建了低碳研究院,低碳研究院要出成果,出人才。
依靠科技引领使大型煤炭企业及矿区的大气、水、噪音、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环境状况显著改观,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实现资源保护性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同步进行,已成为国内大型煤炭企业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当前市场变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降本增效
国内煤炭价格回落,主要是受进口煤价低的影响。毋庸讳言,进口煤炭之所以能够对国内煤炭形成冲击主要依靠的是低成本。这就说明国内煤炭企业的成本太高,降低成本大有潜力可挖。在当前形势下应科学制定决策,采取多种方式,深挖企业内部潜力,通过实施目标管理、精细管理,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确保企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成本控制应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财会人员对企业成本控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定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办法、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等。这些都使人们认为成本控制是财会部门的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是企业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根本原因。固定资产的增加更新改造、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设备的效率、利用台时等,诸如此类问题是由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的。只有摆正生产技术部门在成本控制的主导地位,明确企业各部门成本控制的责任,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是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首先,是企业领导对成本的控制。领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他们对成本控制是否重视,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得法,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重视成本控制,积极组织和领导全体职工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其次,是一般职工的成本控制。企业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果,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中去。因此,人人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即使是企业机关的一般工作人员,也涉及到成本控制的问题,如办公费用指标是否超支,业务招待费用能否降低,这些都是成本控制的内容。总之,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这样才能对成本进行较好地控制。
企业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是指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成本
发改委称今冬明春煤炭供应有保障,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我认为这说明国家能够保障居民的过冬需求,并且也能够及时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煤炭的确是有限资源,而且也是不可再生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而且也需要减少煤炭的过度使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煤炭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相关的企业的确在不断提高生产煤炭的效率,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增加煤炭供应量,能够让更多居民过上安稳的生活。发改委称今冬明春煤炭供应有保障,如何看待这件事?对此,我主要有三个看法:
一、我认为这说明我国能够为人民服务并且对人民负责。
我认为这就是的确能够让我们感到特别的欣慰,并且也能够让更多人民放心。因为我们的确害怕自己无法更加安全地过冬,而当我们的煤炭供应能够有所保障时,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能够得以保障。这件事就能够说明国家的责任感,并且也能够为人民谋福利。
二、这说明煤炭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我认为这也能够更加充分地说明我国能够不断提高煤炭的利用和生产效率,并且也能够将煤炭的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我们的确无法进一步发掘更多的可再生资源,而且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目前的难题,所以效率提高就能稳定民生。
三、这说明煤炭短缺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在我看来,我国的确能够及时调控,并且也能够进一步支持相关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是因为国家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力的政策,所以企业才能够不断提高积极性,才能够进一步保障能源的供给。因此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能够真正得以缓解,并且能够进一步保障国计民生。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为郑州经济跨越式 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经济社会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的持续发展必然需要矿产资源作支撑。离开矿产资源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郑州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是关键。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增强资源供给的保障能力,推行矿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谐有序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进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一、郑州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一)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实现郑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郑州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36 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6种,已开发利用的有20余种。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郑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工业,以铝土矿资源为基础的铝工业等均为郑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郑州市辖县(市)域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区内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最近几年,郑州经济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2006 年,郑州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1.5 亿元,增长15.7%,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19.4%,其中矿业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矿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采强度过大,后备资源不足;生产管理粗放,环境治理落后;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矿业要素市场不发育等,严重制约着我市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规划后,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看郑州”的发展要求,郑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都决定了在本世纪头20 年,是郑州明星大都市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必将快速增长。而矿产资源的粗放利用,会使资源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凸显。这就要求矿业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生产集约型、经济发达型的区域矿业经济,从而极大增强矿业对郑州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郑州”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建设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开发利用为特点,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支撑。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新阶段,资源消耗大幅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保有资源储量下降。我市境内的省重点骨干企业郑煤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河南分公司等大中型企业,都面临着资源耗竭过快,后备资源不足的严峻局面。还有一部分资源重度和中度危机的矿山,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温家宝总理说:“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是生活问题,最大的经济问题是资源问题,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如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继续沿用传统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必然对我市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破坏,必然会影响到我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郑州,矿业开发必须尽快告别传统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矿业循环经济之路。
二、郑州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郑州市大部分的冶金、有色、电力、化工、建材(筑)、轻工、纺织和农业生产资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矿业在郑州市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和先导。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源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扶持矿业循环经济产业,支持鼓励矿山企业开发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项目,积极探索我市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煤矸石、煤层气综合利用为切入点,突出抓好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郑州矿区是老矿区,长期以来,煤炭生产环节后端的煤矸石、贫煤、电厂的炉渣、冶炼厂的废渣等废弃物堆积成山,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占压土地。为彻底解决这一工业难题,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我市登封、新密、巩义、荥阳、二七等县(市)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开发“煤矸石、煤渣、粉煤灰———建筑材料”产业链。围绕煤矸石、煤渣、粉煤灰综合利用,提出“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的口号,大力发展免烧砖产业。同时,全面取缔关闭粘土砖瓦窑厂,既保护了耕地,又为免烧砖的推广使用腾出了市场空间。矿井排放的煤矸石全部由免烧砖厂用作粘土的替代原料,电厂排出的炉渣全部做掺合料被水泥厂消化。如今,郑州矿区的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已不再是废弃物,而且价格一再上涨,销售十分火暴。全市百余家免烧砖厂要靠煤矸石、粉煤灰生存。利用煤矸石加工建筑用砖瓦不仅成本低,还“吃”掉了郑州矿区的矸石山,目前,登封、新密、巩义、荥阳等县(市)的煤矸石堆积占压土地现象明显减少,部分原先被占压土地也已复垦。
再者,就是积极开发煤层气发电。登封、新密、新郑部分煤矿针对煤层瓦斯突出的问题,积极与科研机构联姻攻关,建立了地面瓦斯抽放站、真空泵抽放管以及民用瓦斯采暖系统和瓦斯发电厂。不仅很好地解决了矿区供电和采暖不足的问题,部分富余电力还输入华中电网进行市场运作,既保证了生产安全,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还避免了瓦斯自然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二)积极拓展延伸矿业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在消耗同等资源的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转变矿业经济发展观念,提升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登封市在这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煤———电”、“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产业链,先后建成了华润电厂、东金店热电厂等多个坑口电厂,还建成了唐庄电解铝厂、奥鑫冶炼、中泰瓷业等矿产品深加工企业,矿产资源的输出附加值提高了数倍,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益,改变了原先靠卖原煤维持生计的做法,地方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三)推进矿区环境治理,努力打造生态和谐矿区
登封、新密、巩义、荥阳等县(市)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结合省、市开展的煤矿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专项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谁破坏、谁治理”的生态地貌恢复责任制,按照“政府牵头、企业主体”的组织形式,采取企业出资与政府专项财政补贴相结合的资金汇聚模式,大力开展采煤塌陷区治理和绿化工作。
各矿业县(市)利用矿业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城市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对采煤塌陷区进行回填,有效地解决了矸石、建筑垃圾堆放占压土地和污染环境等问题。金岭、向阳、阳城等煤矿按照建设绿色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矿山的思路,积极推进矿区绿化及植被恢复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先后建成了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一大批地质遗迹保护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全力打造矿业规模经济,为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构筑较高的主体平台
对矿山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上治理矿业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资源整合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经过第一轮矿产资源整合,矿山企业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削减,单矿生产规模有了明显的提升,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发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同时还打造出了一批以郑煤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河南分公司为代表的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资金雄厚的矿业集团,夯实了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基础。
(五)坚持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协同运作,我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内部动力显著增强
一方面,市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行政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和查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行为。通过一系列整顿和治理,使无证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也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更加规范,矿业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矿山企业的合法利益得到全面保护,从而为我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把过去视为“公共物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纳入“生产要素”和“资本”范畴,按照“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浪费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推进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通过制定各种激励和约束政策,运用价格、税收、补贴等经济杠杆,使企业的利润目标和企业经营行为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六)重视典型培养,带动全市矿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郑州市磴槽集团公司在激烈的矿业市场竞争中,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以煤矸石、煤层气综合利用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实际,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矿业循环经济之路。
一是积极开发煤矿瓦斯发电项目。磴槽集团公司金岭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为解决瓦斯问题,确保矿井安全,他们坚持“以用促抽、以抽促采、抽掘采平衡”的方针,建立绿色环保的自然生态矿井。先后开发建成矿井民用瓦斯系统和矿井瓦斯发电厂,民用瓦斯系统有效解决了矿区生活用气和冬季采暖问题,瓦斯发电厂年发电量可达1000 万千瓦时,为矿井提供40%供电需要,缓解了矿井供电难的问题,该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经费近600万元。
二是成功开发煤矸石烧制水泥项目。长期的煤炭生产经营矿区成千上万吨的煤矸石堆积如山,面对矿区环境日益恶化的实际情况,磴槽集团科研中心从分析煤矸石成分入手,探索出用煤矸石烧制水泥的循环发展的新路。集团公司2006年共生产水泥50.5 万吨,利用煤矸石15.2 万吨、硫酸渣2.04万吨、磷石膏1.42万吨、采矿废渣2.62万吨、粉煤灰13.84万吨,合计利用废弃物35.72万吨。这些工业废渣的使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矿区环境的污染,还使水泥吨生产成本下降25元,使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200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7月,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在登封召开,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在视察磴槽集团公司所属煤矿时,对磴槽集团坚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做法及煤矿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已有了自己的典型和楷模。
三、关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还面临认识程度不高,主体实力单薄、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支撑缺乏、法规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实际问题,还特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积极营造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郑州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既关系当代发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矿业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矿业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矿山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资源行为,把节约意识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立工作制度,加强对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健全组织。要成立由市主管领导任组长的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要落实责任。建立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市直有关委局和重点矿山企业下达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要强化督查督办。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矿业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为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
(三)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要和发展知识经济结合起来
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全面提高我市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是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还是引导绿色消费、发展环保产业,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对科技进步的战略需求日益迫切。郑州科技中长期规划要把支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作为战略方向之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应把加大支持矿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作为重要内容,设立技术攻关专项,并在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运用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各矿山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大技改力度,推广先进、成熟、适用的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的矿业投资项目要着眼于采用综合利用新技术体系。支持郑煤集团、中铝公司等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自主开发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开采利用新技术,使企业逐步形成完善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
(四)坚持合理配置与综合利用、完善标准制度与优化经济结构并举,实施多管齐下政策,将我市矿业循环经济向纵深推进
发挥规划对矿产资源配置的龙头作用,严格制定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把节约矿产资源纳入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合理配置资源,使矿产资源规划成为矿业经济宏观调控和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不符合规划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一律报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不予审批。同时,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坚持综合利用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对共生、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开采、利用,以及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燃料的工业企业的废渣、废液、废气及生产过程中的水、气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延长资源利用产业链条,增加资源的附加值。
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要坚持发挥“标准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市直各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详细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制定保护稀缺矿产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和完善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节能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企业的能效标准、资源利用率标准等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问题严重的企业依法查处。同时,把我市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止部分高能耗产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按照资源消耗减量化、环境影响无害化原则,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协调、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创建绿色生态型矿区。指导并鼓励企业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使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逐步降低我市经济对资源的依赖度。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资源对郑州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将进一步凸显,要实现矿业对郑州经济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任务,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矿业的发展,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上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然而,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创新的循环经济理念为引领,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法规体系作支撑,需要政府、企业、社会诸多因素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矿业经济循环之路,任重而道远!
煤炭价格行情走势分析及预测
(一)预计下半年煤炭需求增长将放缓
一方面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的拉动力度或有所趋缓。从经济基本面看,上半年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不过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的基础仍需努力。
从拉动煤炭需求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的基本动力看,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延续温和反弹态势,不过房地产开发投资温和回落,出口总体趋缓,总体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或将有所趋缓。
首先,房地产开发投资或温和回落。6月份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7.2%,较5月下降1.9个百分点,延续下降态势。从季节性角度来看,6月环比也弱于往年季节性均值。分项来看,新开工、施工、竣工均有所回升,环比增速均强于季节性,其中施工、竣工端回升较为明显。房地产投资高位回落可能主要源于土地购置费的下降,5月数据与6月类似,房地产投资走弱但施工、开工均走强。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6月份房地产开发资金明显回落,房地产销售增速也有所下降,未来投资趋于回落,不过回落相对温和,首先,竣工端已经有明显走强,对投资带来支撑,其次,集中供地导致拿地节奏后移,随着后续土地供给释放,新开工仍有回升空间。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继续小幅回升。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速为2.4%,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16.9%,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0.7%,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9%,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6.5%。广义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平均增速3.9%,较5月的3.4%小幅回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整体偏弱与财政节奏后移有关,随着财政后置发力和专项债发行提速,后期仍有望趋于温和反弹。
第三,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改善。数据显示,1-6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高于全部投资6.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2.0%,比1-5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一季度为下降2.0%。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21.8%,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30.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6.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1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16.3%。此外,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9.7%和16.9%。从成本端来看,5月是年内PPI高点,6月PPI已经确认回落,这意味着成本端对制造业投资的压制因素将边际缓解。从售价端来看,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回暖,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将逐步缓解,部分耐用品价格已经处在涨价通道中。整体来看,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将持续改善。
第四,民间投资稳步恢复。数据显示,1-6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速为3.8%,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25.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1.1%,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7.2%,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14.7%,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11.0%。预计随着一些惠企政策的陆续出台与落地实施,民间投资面临的外部环境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对民间投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第五,出口总体趋弱。6月出口再度回升,在进口超预期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创年内单月新高,表明出口端仍延续强势表现。展望未来,全球PMI有见顶迹象,同时国内PMI新订单回落趋势渐渐产生,这些都意味着未来出口的大方向是趋弱的,但是一如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跨越式我们年初的判断,出口会下行,但实际动力的走弱可能会比较缓和,不存在失速风险。
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煤炭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
一是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4亿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亿千瓦,同比增长7.7%左右;其中,煤电装机容量11亿千瓦、水电3.9亿千瓦、并网风电3.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1亿千瓦、核电54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5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将有望首次超过煤电。
此外,从季节因素看,上半年由于水电出力不足,火电增势超过预期,从来拉动煤炭需求增长超预期。据悉,总体上今年来水预期不及常年,加之下半年将经历迎峰度夏、度冬高峰期,预计季节性因素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较大。
综上,下半年,煤炭需求的基本面动力或将有所减缓,不过季节因素有利于支撑需求,预计煤炭需求增长总体将呈放缓趋势。
(二)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
煤炭生产有望保持增长。后期,各地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煤炭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稳定煤矿生产,重点产煤省区将带头落实煤炭增产增供责任,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大型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最大能力组织生产。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煤矿手续办理和产能核增进度,促进优质煤炭产能释放。不过,由于近期发生多起煤矿安全事故,各地将继续开展煤矿安全检查,部分地区煤矿将会停产减产,部分煤矿生产将受到制约。此外,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也可能影响部分地区煤炭生产。总体来看,随着煤炭优质产能加快释放,预计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我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
煤炭铁路运量将保持增长。按照有关部门决策部署,煤炭运输结构调整将继续推进,铁路部门将在确保煤炭运输保障的基础上加大“公转铁”力度,做好运输保障和应急运输,深入挖掘煤炭外运通道运输潜力,增加铁路运力。后期面对旺盛的用煤需求,铁路部门将加强与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沟通对接,持续加大煤炭装车组织力度,加大晋陕蒙新等煤炭主产省区煤炭外运力度,优先装运电煤,增加电煤装车比例,重点保障存煤明显偏低的电厂,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兑现,确保煤炭产运需有效衔接,保障用煤旺季煤炭供应。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将保持增长。
煤炭进口将有所增加。1-6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同比继续下降。随着沿海地区用能用电企业开工率提升,预计沿海电厂煤耗水平将逐步提高,电煤需求量将保持增长。而清洁能源发电出力增加以及东部省区能源双控等因素将制约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增幅。为满足电厂和民生用煤需求,各方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煤炭进口,判断后期我国煤炭进口量将有所增加。
(三)判断后期煤炭供求关系略显偏紧,煤炭价格将高位运行。
依据上述对煤炭供需两个方面的分析结论,预计下半年我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改善,但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放缓。同时,新能源发电出力增加将制约火电出力,不过季节性因素将支撑煤炭需求,预计煤炭需求增长将呈放缓趋势。供应方面,煤矿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增产保供,有关部门也将全力稳定煤矿生产,多措并举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预计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加上煤炭铁路运量增加,预计后期国内煤炭供应将总体稳定。在煤炭需求旺盛局面下,各方将多措并举增加煤炭进口,后期煤炭进口将有所增加。综合来看,后期支撑煤炭需求的基本面因素将有所减弱,煤炭需求有望保持增长,煤炭供应将稳中有增,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煤炭供需将会偏紧,市场价格或将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