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建议(节约煤炭资源的建议)
本文目录一览:
- 1、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什么?
- 2、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建议
- 3、如何提升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4、你对煤炭市场的发展前景怎样看待,有何好的建议
- 5、你如何看待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
- 6、对煤炭企业以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什么?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下:
1、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是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为中国煤炭行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煤炭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煤炭问题:
近几年,煤炭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有关专家认为,煤炭工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破坏浪费严重。
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通过炒卖资源牟利,对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
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4.2%,不但低于全国29.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英国、日本平均60%以上的水平,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
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的煤层气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煤炭生产和煤层气开发缺乏统一协调发展的模式,缺乏统一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标准和规范,秩序混乱,整装的大型煤层气田存在分散性、盲目性开发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促进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煤层气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煤层气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截至2009年底,煤层气地面年产量不足10×108m3,抽放利用率很低,制约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地质理论、技术方法、体制机制等多方面问题,政府应组织多部门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出台“先采气、后采煤”的资源开发政策细则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出台“先采气、后采煤”的资源开发政策细则,建议先采气后采煤规定标准定于6m3/t,煤炭生产区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采煤为主,兼顾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以确保煤炭安全生产,而在煤炭规划区对吨煤含气量大于6m3的原生煤含气区必须先地面采气后井下采煤;构造煤发育区及低含气区采用煤矿井下抽采的方式开发利用煤层气。
就资源利用角度讲,中国煤层含气量小于6m3/t 的煤炭资源量为3.95×1012t,占煤炭总资源量的71%;大于6m3/t的煤炭资源量为1.62×1012t,占煤炭总资源量的29%(表10-1)。因此采用含气量大于6m3/t为标准实行先采气后采煤,不影响当前煤炭产量,又可有效利用资源、遏制瓦斯灾害、保护环境。
表10-1 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含气量的煤炭资源量与煤层气资源量对比表
三、进一步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科技攻关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和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都将煤层气科技攻关列为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目前仅在中高煤阶1000m以浅地区取得煤层气勘探开发突破,煤层气勘探开发在构造煤发育区、深煤层、低煤阶区以及关键技术装备等领域尚需加强科技攻关。建议国家对煤层气精细地质研究、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煤层气关键钻完井技术试验等制约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实现煤层气产业低成本高效开发。
四、制定统一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国家标准和规范
应制定统一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国家标准和规范,整顿矿业秩序,规范勘探开发程序。整装的大型煤层气田,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进行集成开发、综合利用,避免破坏性、分散性、盲目性开发。
五、倡导煤炭生产企业与煤层气生产企业加强合作
煤炭企业和煤层气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煤层气和煤炭两个行业之间的良性运作,互利共赢。形成煤层气与煤炭综合开采模式,可有效解决矿权重叠问题,保障采煤安全,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步伐。
如何提升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原来简单的资源、规模、资金和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煤炭企业之间科技实力的对比和较量。在新形势下,面对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科技振兴战略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的稳定之本、发展之基、制胜之道、财富之源。
1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成功把握机遇,占据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者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对于我们煤炭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实力,科技创新的能力上不去,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发展将失去相应的支撑。因此,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煤炭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通过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兴煤战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1.1煤炭企业实现和谐持续发展的需要。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企业终将走向资源枯竭的一天,超强度的开采在为煤炭企业带来高产高效高收益的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衰老速度。借鉴同行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煤炭企业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煤炭为基础,实施相关多元化的战略,是减少资源限制影响,实现和谐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建议;只有通过科技兴煤,才能使煤炭企业获得不断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2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稳定的需要。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在数百米井下搞采掘,没有科技作支撑,安全生产难以保障。近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改进技术工艺,改善机械装备,提高现场安全程度已经逐渐成为了煤炭企业治理安全问题的重要方法。可见,科技不仅是煤炭企业提高效益的推动剂,而且还是矿井安全的“保护神”。
1.3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参与竞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必备前提。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使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的领域和更大范围内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2实施科技兴煤战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技兴煤重在创新,贵在实效。目前,部分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相脱节,阻碍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需要引起重视和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2.1观念落后,对科技兴煤战略重视不够。有的认为,煤矿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干煤矿只要有力气就行,搞科研是文化人的事,与己无关,存有无所谓的思想;还有的对已经开发成功的新技术、新设备,或即将兴起的新产业漠不关心,置之不理,认为老工艺已使用多年,新技术不如旧工艺用着得心应手,存在固步自封、盲目守旧的思想。这些老思想、老观念是科技兴煤的最大障碍,不破除思想上的壁垒和束缚,科技兴煤就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
2.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科技创新无保障。长期以来,多数煤炭企业缺乏对科技工作的长远规划,不重视科技人员的政治待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科技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的企业虽然重视科技工作,但由于经济不景气,资金缺乏,致使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衰老煤矿,由于设备老化、陈旧,再加上投入不足,使得技术改造跟不上,科技创新无法保障。
2.3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兴煤,人才是关键。前几年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加之部分煤炭企业对人才的不重视、不重用,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煤炭企业的后备技术人才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人才是科技兴煤的主体,没有了人才保障,科技兴煤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4科技创新项目水平不高。科技兴煤只有立足于生产实际,着力解决制约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问题,才能彰显其活力和生命力。当前多数煤炭企业的科研成果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低、低水平重复等现象,缺乏用于实践的指导意义。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改观,科技兴煤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就得不到提高,就难以得到认同和赞许。
3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途径和方法
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理性的科技振兴发展观,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前提。实施科技兴煤战略,首要的是树立理性的科学发展观。一是要有敢于超越前人,勇于突破禁区的气魄。煤矿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影响最大的行业,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前人划定的禁区都已被逐渐打破。如我们汝箕沟煤矿受内蒙小窑威胁严重,边界露天煤炭储量损失巨大,后来随着我们在采掘接续方面的不断探索,积极实施锁边工程,开采隔离带,及有效保护了煤炭资源,又摆脱了的内蒙小窑的危害。因此,在经验和科技之间,既要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又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把前人经验当作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要敢于坚持理性的精神,依靠科技进步超越前人,打破禁区,取得更大成绩和发展。二是要有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实施科技兴煤战略,不仅局限于在技术上的改进和完善,还要坚持利用科学技术跨越行业壁垒,上马新的产业和项目。
3.2建立完善的科技和管理机制,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机构建设。企业整合优化内部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必须在企业内部创办专门机构,并明确责任和目标,确立长远的科技规划,把科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研发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创新技术,形成具有自身资源特色和技术特色的科技群体。二是要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激励机制。发挥市场对科技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引导、支持、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建立新型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带头人给予精神、物质和政治奖励,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的对接。
3.3加大对人才和职工的培养力度,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根据当前我们自身的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一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矿区工作,帮助我们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二是针对采掘工程技术人员后备力量薄弱的情况,要放开界限,广开门路,鼓励技术人员,甚至业务突出的工人,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解决技术人员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坚持对职工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职工队伍作为科技兴煤的长远大计来抓,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你对煤炭市场的发展前景怎样看待,有何好的建议
前景不是很乐观,参考《2016-2021年中国煤炭贸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供给端:
1.库存:全社会煤炭库存差不多连续四年超过3亿吨,煤炭企业去库存压力大。
2.产能:产能过剩严重,且去产能进程缓慢。
结论:库存高企,产能净退出非常有限,供给不会下降。
总结:2016年,煤炭行业下游需求下滑,全社会煤炭库存高企,行业产能过剩依旧,价格会进一步下探。另外,银行视煤炭行业为高风险行业,授信额度从紧,煤企直接发行债券也多次因认购不足而流产,煤企融资困难。政府方面,目前有政策倾向帮助煤企渡过难关,但随着时间推移,未来会逐步减弱。煤企整体经营环境会趋于恶化。
长期来看: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导致电力结构调整,火电占比逐渐下降,单位GDP煤耗下降,是长期趋势,对煤炭行业是长期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能否反弹,主要看行业自身变化,关键是去产能的速度和降低成本的幅度,等煤炭市场接近供需平衡,煤价就会逐渐反弹,煤企才能实现盈利。
你如何看待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
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后,我国煤炭行业即将进入产能调整后的平台期。结合发达国家煤炭行业进入平台期的业态特征,分析认为我国煤炭行业未来业态将呈现生产和消费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生产主体和消费领域趋于固定、生产企业向能源供应商发展、煤田服务公司成为煤矿建设和运营主体、煤炭利用向包括CO2在内的近零污染物排放发展等发展趋势。这些趋势的推进将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但也需要政府改变直接干预的宏观调控方式,依法依规对现有涉煤行政审批事项和相关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制订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以排放标准控制能源消费量,调控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重塑公平的能源竞争环境。
补充资料:
一、我国煤炭业态未来发展趋势
经历了“黄金十年”后,2014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随着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短期内煤炭生产和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将进一步下降。然而,按照客观规律,煤炭行业自身也将针对挤压生存空间的压力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调整提升的生命力和外界的压力将在一段时间后趋于平衡,预计将在2020~2030年进入煤炭生产和消费相对平稳的平台期,此后将稳定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煤炭生产和消费进入平台期,煤炭业态也将适应性变化,预计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1)煤炭生产和消费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
我国于2006年开始大型煤炭基地建设,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新疆大型煤炭基地是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我国煤炭开发将继续延续基地化的发展趋势。2005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煤炭产量的不到60%,2010年提高到87%,2016年提高到近94%。按照《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国能煤炭【2014】571号)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煤炭生产能力将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95%左右。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煤炭主要消费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群。随着城市对能源的要求逐步升级,作为终端能源消费的煤炭将逐步由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在生产地转化为清洁的电力、油气等,利用高等级电网、管道输送到城市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煤炭在产地消费的比例仅有30%左右,预计到2030年前后有望提高到50%甚至更高。
(2)煤炭生产主体和消费领域趋于固定
我国煤炭资源整合自2008年始于山西,之后陆续推广到河南、内蒙古、陕西、山东及贵州等省份,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态势。2016年全国煤矿数量约9000处,比2005年减少了近2/3;此后,进入煤炭产量平台期,煤炭行业进入门槛抬高,利润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新进入者和退出者大幅度减少,煤炭生产主体趋于固定。
我国煤炭主要用于燃煤发电、工业炉窑、煤化工,燃煤发电占50%左右,工业炉窑占20%左右,煤化工占20%左右,剩余10%左右民用。多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提高,用于发电的煤炭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工业炉窑、民用等分散用煤比重逐渐减少。
(3)煤炭生产企业向能源供应商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以向市场提供煤炭产品为主,有的直接出售原煤,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我国能源需求升级,终端用户将更多的是需要清洁能源产品,而不是煤炭本身。煤炭行业也将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煤矿的优势,在煤矿区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电、热、气等对外供应,煤矿转变为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煤炭企业转变为清洁能源供应商。特别是煤炭坑口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组合,可充分利用燃煤发电的稳定性,规避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提高电力的整体清洁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单纯燃煤发电的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压力。
(4)煤田服务公司将成为煤矿建设和运营的主体
煤炭生产技术的快速进步要求有与之适应的生产组织方式。近二三十年煤炭生产技术快速进步,而煤炭生产组织方式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的大多煤炭企业集团依然更像是小型社会,功能齐全,专业化程度不够。煤炭企业集团从复杂的小型社会形态解脱出来,成为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产业集团。在获取资源后,将煤炭由资源到产品的全部开发工作分配给专业化的煤田服务公司完成,煤田服务公司成为煤矿建设和运营的主体。
(5)煤炭利用向包括CO2在内的近零污染物排放发展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烟尘、SO2、NOx排放分别可达到10mg/m3、35mg/m3、50mg/m3以下。近年大量推广的高效煤粉工业锅炉,采用布袋除尘器使烟尘排放低于10mg/m3,采用低硫煤和湿法脱硫装置使SO2排放低于50mg/m3,采用低过量空气系数、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使NOx排放低于200mg/m3,达到天然气锅炉排放标准。随着技术革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燃煤发电、燃煤工业锅炉的常规污染物排放将超越燃气排放水平,向近零排放发展。
扩展资料:
一、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欧美市场,绿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几年欧美国家的煤炭消费持续下降,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燃煤发电量,全年煤炭消费量下降21%;欧盟国家煤炭消费量下滑幅度更大,欧盟27国2020年煤炭进口量下降32.7%。
在亚洲市场,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煤炭消费量还有增长潜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进口量均实现正增长,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炭产量和消费量虽然都出现下降,但疫情稍有缓和后,马上加快了燃煤电厂的建设步伐。
从整体来看,全球范围的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趋势明显。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对煤炭企业以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创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如果有好的项目可以实现逐步多元化发展或者进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