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症群(皮质激素撤药症状)
本文目录一览:
- 1、长期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停药方式?为什么?
- 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不良反应?停药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 3、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发生( )。
- 4、糖皮质激素停药前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 5、糖皮质激素的停药的方法
长期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停药方式?为什么?
一、糖皮质激素(GCS)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1、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2、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3、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
三、不良反应:1、 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代谢紊乱所致。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如应用降压药、降糖药、氯化钾、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等。
诱发或加重感染。因皮质激素抑制机体防御功能所致。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非凡是在原有疾病已使反抗力降低如肾病综合征者更易产生。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灶扩散、恶化。故结核病患者必要时应并用抗结核药。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粘膜的反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诱发精神病和癫痫。2、 停药反应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
反跳现象。四、禁忌症: 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孕妇、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心或肾功能不全者。五、停药方式: 考虑到突然停药的反应方面,可选择每日酌量减少用药量的方式,直至完全停止给药。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不良反应?停药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⑴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①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重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特别是在原有疾病已使抵抗力降低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等患者更易发生。
③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这是过量激素引起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的结果。
④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
⑥其他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⑵停药反应:
①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长期用药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ACTH。导致肾上腺萎缩,停药过快或骤然停药后一年内遇到应激时,体内的激素水平较低,病人轻者有疲乏无力、发热、恶心等,重的可出现肾上腺危象。
②反跳现象: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病人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发。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发生( )。
正确答案:B,C,D
解析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症群:本题考查糖皮质激素滥用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症群的危害。糖皮质激素有许多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症群,盲目滥用危害很大。该药常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有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撤药症候群、疾病反跳等。例如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时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症群,突然停药患者会产生疲乏无力、发热、恶心、肌痛等症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不当还会引起消化性溃疡或使原有溃疡病复发或恶化;影响儿童生长和骨骼成熟;引起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和无菌性骨坏死,还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淋巴细胞减少和骨髓脂肪浸润等。二重感染主要表现为:①真菌病: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茵多见,表现为鹅口疮、肠炎;②伪膜性肠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诱发或加重感染,但不属于二重感染,应注意区分此概念。
糖皮质激素停药前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撤药综合征。在撤药过程中,患者常诉严重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情绪低沉、不思饮食,甚至恶心、呕吐。这不一定是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过低,而常常与患者对激素从高水平降至低水平不能适应有关。如出现此种情况,可加大激素用量,待症状消失后再逐渐减量。 反跳现象。由于过快停药或减量太快,引起原有疾病病情加剧恶化。此时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其量应大于上次减量前的剂量,并加用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消炎痛、雷公藤等)。待病情控制后再慢慢减量,速度要比前减慢。 肾上腺危象。如前已提及,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常有明显抑制,在停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后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实际上是低的,遇于不大的应激都有可能诱发危象。如有危象出现,应予积极处理。
糖皮质激素的停药的方法
药源性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腺垂体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肾上腺皮质萎缩。停药后,腺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月~5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月~9月或更长,因而从减量到停药需经过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在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若遇到感染、创伤和大手术等应激情况,有些病人可发生肾上腺危象,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和低血压,甚至休克,需及时补充糖皮质激素。
部分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患者可无临床表现,但有食欲不振、恶心、体重减轻、肌肉无力、肌肉或关节痛、低血压、低血糖、心跳快、嗜睡、低热或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如遇到应激性刺激,则症状加重,严重时也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危象。
反跳现象 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出现反跳现象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化,其原因是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糖皮质激素用量不足病情尚未控制所致。出现反跳现象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减量、停药。
全身应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程度与药物的作用是否长效、持续使用的时间及给药途径有关。糖皮质激素抑制垂体—肾上腺轴作用和抗炎活性大约平行。
减少副作用激素的副作用通常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单剂量或1次大剂量给药很少导致机体的损害。成人每日用强的松量若小于7.5 mg则很少有副作用,若大于7.5 mg发生率则增多,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激素其副作用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目前多主张采用小剂量、短疗效,也有主张采用间日疗法。即以每日最低有效量2.5倍于隔日晨时前顿服,可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和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病,近年来主张采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以取代或减少全身用药的剂量,也可达到提高气道局部的药物浓度和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乳母接受药物性大剂量的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如长期使用激素也需十分慎重,如果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老年患者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用药时不能骤停。
停药反应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尤其连日给予超生理剂量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前叶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从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多数患者可无临床表现。停药后,垂体前叶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个月~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个月~9个月或更长,因而停药需经一个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如反跳现象和停用综合征(或称戒断现象),反谓反跳现象是指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症状已完全控制后缓解,但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大或过快时,可见原发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多由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或疾病症状未被充分控制所致。所谓停药综合征是指在短期内应用大量激素,在突然停药后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临床症候群,如肌痛、关节痛、肌强直、疲乏无力、发热、情绪低落或无欲状态,少数患者可致虚脱,多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暂时性机能紊乱所致,反跳现象与停药综合征的处理大致相同,发生后应及时恢复原来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剂量,加强对原疾病的病因和对症处理,待临床症状平稳后,缓慢减量逐步实验停药。
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滥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时有发生,所以严格选择用药指征,密切监视其疗效和副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现将临床常见的几个问题浅谈如下。
1 基本原则
1.1 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应将激素作为抗生素药物使用,激素可抑制炎症早期的渗出,也可抑制炎症后期的增生,加之有抗毒,抗休克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急性重症感染,但是,激素并不能抑制细菌或病毒的生长,反而因为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了机体内干扰素的生成而导致细菌的繁殖及感染的扩散,长期使用可导致二重感染,因此感染性疾病一般不应使用激素,如必须使用则须在有效抗生素应用的情况下使用,且疗程不宜过长。
1.2 不应将激素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激素能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热源的敏感性而有退热作用,但这种退热作用并不持久,且有引起炎症播散的副作用,因此绝不能将其作常规退热药使用。对于某些有明显中毒症状的重症感染,可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短期加用激素,有助于缓解中毒症状,改善病情。
1.3 不应将激素作为增加食欲的药物使用
激素能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若因此将其作为食欲增加剂使用则为滥用。
2 激素的药代动力学这对于正确使用激素十分重要,如氢化可的松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浓度于1 h~2 h内达到高峰,1次服药作用可维持12 h左右,该药进入血液后与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结合运送到全身再分解为游离形式发挥作用,其半衰期为80 min~120 min,强的松、醋酸可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的组织半衰期均为0.5 d~2.5 d。
3 减少副作用激素的副作用通常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单剂量或1次大剂量给药很少导致机体的损害。成人每日用强的松量若小于7.5 mg则很少有副作用,若大于7.5 mg发生率则增多,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激素其副作用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目前多主张采用小剂量、短疗效,也有主张采用间日疗法。即以每日最低有效量2.5倍于隔日晨时前顿服,可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和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病,近年来主张采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以取代或减少全身用药的剂量,也可达到提高气道局部的药物浓度和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乳母接受药物性大剂量的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如长期使用激素也需十分慎重,如果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老年患者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用药时不能骤停。
4 停药反应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尤其连日给予超生理剂量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前叶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从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多数患者可无临床表现。停药后,垂体前叶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个月~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个月~9个月或更长,因而停药需经一个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如反跳现象和停用综合征(或称戒断现象),反谓反跳现象是指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症状已完全控制后缓解,但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大或过快时,可见原发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多由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或疾病症状未被充分控制所致。所谓停药综合征是指在短期内应用大量激素,在突然停药后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临床症候群,如肌痛、关节痛、肌强直、疲乏无力、发热、情绪低落或无欲状态,少数患者可致虚脱,多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暂时性机能紊乱所致,反跳现象与停药综合征的处理大致相同,发生后应及时恢复原来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剂量,加强对原疾病的病因和对症处理,待临床症状平稳后,缓慢减量逐步实验停药。
5 下列情况慎用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真菌感染、青光眼、肝功能损害、眼单纯性疱疹、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激素作用增强) 、重症肌无力、骨质疏松、胃溃疡、胃炎或食管炎、肾功能损害或结石、结核病等。
6 以下情况不宜用激素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未能用抗生素控制的病毒、细菌、霉菌感染。
7 正确评价疗效激素的治疗大多属于缓解症状的姑息疗法,其抗炎、抗毒、退热、促进食欲和振奋精神等作用往往给人以假象,所以不能仅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判断疗效,而必须结合必要的客观检查,如实验室检查,放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等,正确评价疗效。如长期应用激素者,应定期检查以下项目: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试验,尤其是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倾向者;小儿应定期监测生长和发育情况;眼科检查,注意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发生;血清电解质和大便隐血;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检查,老年人尤应注意。
参考文献:
〔1〕龚德华,王庆文.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新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1.
〔2〕王大婉,丛克家.妇产科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523.
〔3〕罗慰慈.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的问题〔J〕.中国新药杂志,2000,6.
〔4〕黄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
〔5〕金仲品.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及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00,5.
〔6〕龚德华,王庆文.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新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1.
〔7〕魏克伦,李娟.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8〕蔡永敏.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03�483.
〔9〕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6.
〔10〕张惠卿.医药万象〔M〕.2005,3(8).
〔11〕胡文彬,江素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
〔12〕张晓霞.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
〔13〕汤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8�342.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