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幼儿园游戏活动区角材料投放)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有效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 2、幼儿园区角游戏材料该如何投放才科学合适?
- 3、区域活动投放的八个原则
- 4、如何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 5、幼儿园科学区角中如何投放材料
- 6、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如何有效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游戏和学习活动,是教师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与游戏的活动。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社会交往、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谈谈如何有效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一、 把握年龄特点,拓展幼儿兴趣
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使材料具有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只有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才会变得积极主动。
二、 明确材料蕴涵,凸显教育价值
首先,应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明确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就是说,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而必须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能保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其次,在材料的旁边应放置图书和其他资料。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上图像或文字,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如在区域中提供简单的操作图,或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画页张贴在墙壁上,都能增加幼儿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从而更易完成操作活动。再次,可以利用材料强调某个学习领域。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为突出某个学习领域的工具。例如在科学区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棱镜、会变的颜色、磁铁、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生活区”添置剪刀、针线等多种生活、劳动工具,让幼儿学习穿针、缝线等基本生活实用技能。
三、 提供组合材料,创新操作方式
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所用。对幼儿来说,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材料,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承上启下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促进幼儿将新旧经验相连,从而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四、 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看(书、画报)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得所需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区角游戏材料该如何投放才科学合适?
成品材料:
各种形状的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和小型积木若干。
辅助材料:
木板、大小不等的箱子、易拉罐、绳子、塑料管、小车模型、线、石头、建筑模型、建筑图片、测量工具、插塑玩具、雪花片、张贴画、自制纸盒积木、交通标志、花、草、楼房、小人和动物的立体摆件、小木桥、幼儿积木作品照片等。
教师可与幼儿谈论建构物,丰富幼儿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向幼儿介绍积木的形状:如圆柱、拱形等。
教师可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如谈谈你的大楼等。
教师可提供一些与建构活动相关的书,如关于桥的书,关于房子的书等。
教师可鼓励幼儿将自己建造的东西用字母或符号做一些标记,也可鼓励幼儿将所搭建的建筑物画下来
区域活动投放的八个原则
一、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是一切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园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安全就是生命。幼儿园的安全是根本,只有安全,幼儿才能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在为幼儿选择购买或者制作的操作材料要无毒、无味,在投放之前要保证消毒,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玩具的体积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过重,那些尖锐的细小的东西更应该避免投放在活动区。
二、坚持目的性原则
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的。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力求材料满足本阶段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不是指一个目标只能与一种材料对应。一般,某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为达成多项目标服务。
三、坚持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操作有趣的材料的过程中幼儿能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塑造出心中计划性的事物,能保持探究的持久性。所以投放的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要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坚持层次性和计划性原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区角游戏材料的层次性、计划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针对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
可为幼儿园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让幼儿反复练习。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在提供架构材料时则要注意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需求。
五、坚持丰富性原则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区角材料投放丰富多样,才可以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选择和操作,保证各个区角都有幼儿喜欢和合适的材料进行探索、研究、操作。如认知类和探索类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六、坚持暗示性原则
暗示性是指在教育中教师给幼儿提供教育目标显性、可见的材料。材料的暗示性在于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暗示性的材料具有提醒人、引起人注意的特点。如种植角的放大镜就很有暗示性原则。在美工区陈列范画、艺术鉴赏类的艺术作品,幼儿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引导和学习,最后得到创新。
七、坚持稳定性原则
幼儿区角材料投放也要紧跟时代,不仅要添加、购置各种插塑玩具,高度切合,趣味性强,创造空间大的玩具,还要保持传统材料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区角活动要经过幼儿反复多次的操作实践活动过程,才能发现和较熟练地掌握方法,获得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
幼儿通过在活动中的多次尝试、观察、“试误”,不断累积感性经验,才能提高能力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等。如在“绿之源”种植角里,经过几次种植会发现几种植物易发芽、易管理、少生虫,幼儿亲自体验。
了解了种子生根、发芽、长出子叶、子叶退化后长出真正的叶子、(叶子又有互生、对生、簇生的区别)、花开的过程,又区别出“谎花”,直至喜获丰收、品尝果实,懂得了珍爱生命的自然过程。
如何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但是目前,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有的甚至一成不变,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投放的材料只求多,而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够,缺乏层次性和动态性;对部分材料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等等。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投放具有层次性及动态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能满足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的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这是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无论是性格活泼还是沉默寡言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形式,自主地交往,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一)材料的层次性
一方面在活动区域中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给幼儿探索的空间,满足个体和能力有差异的幼儿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比如:在美工区提供给小班幼儿不同类型的纸:如果是画,有动物轮廓边的和没有动物轮廓边的两种纸;如果是撕纸,提供的纸条可以由宽变窄,又短变长,由随意撕到沿痕迹撕,由撕面条到撕饼干直到撕小动物,由单一撕到粘贴组合撕。能力不同的幼儿可任选一个层次来练习,这样既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特殊发展的需要,让缺乏信心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又如,在科学区 “有趣的泡泡” 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的材料有现成的泡泡水、清水、洗涤剂,可以满足第一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吹泡泡,区分清水和洗涤;第二层次的材料有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铅网、纱网、等)吸管,可以满足达到第二层次的幼儿的发展水平,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比较泡泡的不同;第三层次的材料有有刻度的透明容器、小印章等,可以满足达到第三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探究泡泡水的配制方法,体验浓度关系,并用印章进行简单的记录。可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美工区,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好的不倒翁让幼儿装饰,也可以提供蛋壳、沙子、石蜡让幼儿自己来制作不倒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分层次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补充。无论多么有趣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也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当幼儿对原先投放的材料兴趣减弱时,应该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新的兴趣和需要,改进和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幼儿喜欢剪贴,教师就在美工区投放彩色手工纸和剪贴工具,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和转移,增加一次性的纸杯、盒子、彩色条、粘纸等材料,以提高幼儿兴趣。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为依据,不断提供适应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可操作材料,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的活动服务。
二、投放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材料
(一)材料的目标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们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材料投放应有目标性,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例如,幼儿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幼儿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教师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如瓶子、弹珠、木头、泡沫、回形针等,我们还设计了记录表(如图),让幼儿记录活动结果。
沉浮状态
材料
瓶子
弹珠
木头
泡沫
回形针
记录表在整个活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围绕着目标去探索,不仅使操作更具有目的性,避免了幼儿受到较多活动材料的干扰,出现随意性,同时也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让他们的操作更具有条理性。
(二)材料的针对性
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适中、重量轻、便于搭盖、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可以为他们提供需要更多拼插技能的建构材料,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三、投放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幼儿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所以,投放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能否支持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索。而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例如,有的教师给幼儿投放一个用硬卡纸做成的时钟,让幼儿依要求拨出不同的时间,就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不具有探究性。而给幼儿提供钟面、时针、分针、数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时钟,这就提供了充分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因为在组装时钟时,幼儿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数字怎么安排,时针与分针如何协调,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就不断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发展幼儿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四、投放具有生活化的材料
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来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这样的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
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五、投放合适数量的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材料自身应富含着多种教育因素,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玩,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如系鞋带,鞋带的颜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穿插图片的数量应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有的教师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倾其所能,聚齐所有,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由于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容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花眼,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另换一物,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反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丰富、调整
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对于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应边尝试边摸索,边进行边不断地改进,让幼儿在玩中学到知识,并养成开动脑筋、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做出总结和修改,使之日趋完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科学区角中如何投放材料
幼儿园科学区角环境布置 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区,在这一区角中投放发热材料往往是按教师的意图投放的,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去说明,把活动区当成自己“教”的舞台,把孩子操作的材料当成了自己讲的道具…… 1、材料应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锁”活动中,我们就在科学区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锁或图片,让幼儿自己在玩玩,看看中认识各种锁,了解其用途等。 2、材料应有趣味性。 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3、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4、材料的暗示性。 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如,让幼儿观察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让幼儿按步骤去试一试,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 此外,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选择玩具时的“抢手货”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区域中。
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首先,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环境创设中也突现着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让区域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探索途径.如幼儿园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我们在益智发现区投放幼儿园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了“磁铁能吸谁”,让幼儿自己通过操作,自己去发现磁铁能吸什么物体,不能吸什么物体;自己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会被吸住,有的不会被吸住.他们还提出一些老师没有提供的材料会不会被吸住,这时,我的任务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你去把那些材料找来试一试就知道啦.孩子们一听,都自己动手操作了,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问题.
其次,大班的孩子思维敏捷,爱学好问,动手能力强,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提供的材料上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废旧的物品及原材料.如我们班级的“智力大冲浪”中的“动手小制作”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以下一些材料:各种包装盒、易拉罐、光盘、塑料瓶等废旧物品做主要材料,还提供了各种彩纸、皱纸;毛线、丝线、丝带等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幼儿还可自由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我们还提供了一些教师做好的一些半成品及成品楼房、汽车等等.孩子在操作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再次加工、创作,作成了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储蓄罐、笔筒……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