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足球联赛 > 正文

足球联赛

飞地经济指导意见(飞地经济 国家发改委)

hacker2022-07-03 21:15:30足球联赛53
本文目录一览:1、石家庄政府网122号文件2、什么是“飞地经济”?

本文目录一览:

石家庄政府网122号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加快沿海经济发展

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实施意见的通知

冀政〔2010〕122号2010年10月22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飞地经济指导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飞地经济指导意见,省政府各部门飞地经济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的实施意见》已经2010年10月20日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我省沿海地区优势,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推动沿海经济带加速崛起,实现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区域范围和产业定位

(一)区域范围。在秦、唐、沧沿海487公里的海岸线上实施11县(市、区)、8区、1路、1带的发展思路。

11县(市、区):即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滦南县、唐海县、丰南区、黄骅市、海兴县。

8区:即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新区、沧州渤海新区,以及在沧州沿海和唐山曹妃甸分别设立的冀中南、冀东北工业集聚区。

1路:即滨海公路沿线。全长303公里(不含天津段约60公里),途经秦、唐、沧3市11个县(市、区),形成沿滨海公路的经济带。

1带:即沿海经济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沿海产业带、城市带、人口带和滨海旅游带。

(二)产业定位。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积极推进工业向沿海转移,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11个滨海县(市、区)的产业定位。

山海关区:船舶修造及配套、铁路器材、风电设备、核电装备、港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

海港区:旅游业、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玻璃及深加工、粮油食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北戴河区: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展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

抚宁县:装备制造、金属压延、建材、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昌黎县:葡萄酒、商贸流通、海洋经济、特色种植、机械加工、畜禽养殖等产业。

乐亭县: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能源、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等产业。

滦南县:农副产品与海产品加工、制盐、化工、食品、电子等产业。

唐海县:环保设备、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

丰南区: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精品陶瓷、现代物流等产业。

黄骅市: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港口物流、海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等产业。

海兴县:盐化工、临港物流、装备制造、新能源、轻工食品等产业。

2.8个临港聚集区的产业定位。

北戴河新区:高端旅游、科技开发、商务会展、娱乐休闲、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高新技术等产业。

乐亭新区: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滨海生态旅游等产业。

曹妃甸新区: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石油化工、盐化工、新型重型装备、新型建材、电力能源等产业。

丰南沿海工业区: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建材、现代服务业等。

芦汉新区:高新技术、信息服务外包、高端服务业等。

渤海新区:港口物流、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湿地旅游等产业。

冀东北工业区、冀中南工业区:主要承接我省内陆9市和晋、蒙、鲁、豫等腹地产业转移。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抓手,坚持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发挥优势、开放带动,不断提升对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引导产业项目加速聚集,努力把我省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临港工业强大、现代物流发达、旅游产业兴旺、内外贸易繁荣、生态环境良好的东北亚地区产业聚集新高地。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由2010年的2184亿元增加到8736亿元,年均递增32�9%飞地经济指导意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908�1亿元增加到3630亿元,年均递增32%;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70亿元增加到1080亿元,年均递增31%以上;城镇人口由2010年的159万人增加到630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0%增加到56%,年均增长5�2个百分点。

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2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150亿元,城镇人口12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

三、支持政策

(一)给予建设用地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向沿海转移的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项目按照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给予支持;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下达我省的土地利用计划中,50%的未利用地指标安排给秦、唐、沧三市;除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的单体建设项目外,围填海计划指标原则上全部用于重点区域。到2020年,安排唐山、秦皇岛、沧州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59�25万公顷(888�8万亩)和6�24万公顷(93�6万亩),分别占全省的31%和27%。

(二)实施财税激励政策。鼓励市、县在沿海地区“飞地”开发建设,对向沿海转移的工业企业,实现税收全额分享。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沿海地区建设项目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费用。

(三)降低工商注册门槛。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许可条件下,坚持非禁即入,允许企业经营范围按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申请核定,减免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收费的省级留成部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允许企业注册资金部分到位,剩余资金可分期划入账户。

(四)下放行政审批权限。除国家规定必须由省级或市级审批的事项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外,其飞地经济指导意见他事项全部下放到沿海县(区)或产业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简化环评程序和内容,除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外,均由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环评审批。

四、推进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省政府成立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省有关部门、各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秦、唐、沧三市分别设立前线指挥部,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强化规划指导。结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质量编制沿海地区总体规划、沿海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及其他配套性规划。沿海地区重点发展项目,优先列入省“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通信、交通、信息、社保、金融、生活服务和临港物流集散等支撑体系,不断提高专业配套服务能力,增强沿海地区对产业发展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四)提升港口功能。加强口岸设施和功能建设,推动海关、边检、海事、检验检疫等查验机构实施便捷通关服务,支持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到2015年,港口生产性泊位由2010年的116个增加到167个,港口吞吐能力由2010年的4�9亿吨增加到8亿吨,港口吞吐量由2010年的6亿吨增加到10亿吨。到2020年,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200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1亿吨,港口吞吐量达到12亿吨。

(五)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人才引进、金融支撑、融资担保等方面建立配套服务机制,为推动工业向沿海聚集提供保障。

附:1�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开发建设方案

2�曹妃甸新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开发建设方案

附1

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开发建设方案

为充分发挥渤海新区综合比较优势,为石家庄、衡水、邯郸、邢台、保定、廊坊市及腹地工业向沿海转移提供平台和载体,推进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选址理由

(一)区位交通优势。东区距黄骅港20公里、距天津滨海新区100公里,西区背靠黄骅新城,周边紧邻沿海高速、石黄高速、津汕高速、307国道、朔黄铁路和建设中的邯黄铁路。

(二)基础设施优势。库容6000万立方的杨埕水库和日处理5万吨海水淡化装置投入运营,日处理20万吨海水淡化即将启动;5万吨污水处理厂已运营,尚有10万吨在建。

(三)产业基础优势。聚集区内已形成500万吨炼油、23万吨PVC、8万吨TDI以及冶金和装备制造生产能力。

(四)土地资源优势。东区60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建设用地,西区40平方公里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达32�7平方公里。

二、发展构想

(一)功能定位:冀中南和朔黄铁路沿线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规模产业聚集的平台,拉动冀中南板块快速崛起的新引擎。

(二)发展重点:石化、煤化、盐化、精细化工、重型装备制造、非金属制品及精密模具、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

(三)空间布局:聚集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分东西两个片区,东区为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区,西区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五金制品、轻工、食品等都市型工业。

(四)发展目标:2011年完善主干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具备产业聚集条件;2012年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产业项目实现聚集;2013年引进建设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0个以上,聚集区初具规模;2015年聚集区整体开发建设基本完成,投资完成2000亿元,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0亿元、利税600亿元,实现港口、港产、港城协调发展。

三、支持政策

(一)土地政策。聚集区单独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省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渤海新区,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按照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给予支持。

(二)财政政策。对省内腹地转移到本区内的工业企业上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省、市两级留成部分,5年内全额支持聚集区。对入区项目,除国家规定的相关收费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费用。冀中南6市政府主导迁入项目,以搬迁企业前3年上缴税收入库平均值为基数全部返还迁出地,超基数部分和渤海新区按6∶4比例分享。自2011年至2015年,省政府每年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沧州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入区企业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三)环评政策。聚集区发展规划环评完成后,简化入区项目环评内容,重点加强施工期现场监管和“三同时”验收。区内建设项目,除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外,其他行业的项目,由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环评审批。

(四)投融资政策。鼓励聚集区建立投融资平台,进行土地前期开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渤海新区安排专项资金向聚集区投融资公司注入资本金。鼓励将聚集区开发建设后所形成的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实物资产,通过划转、授权注入投融资公司。鼓励在聚集区设立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支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政府领导为组长,省有关部门、沧州市政府、渤海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解决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成立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管委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二)强化规划指导。加快聚集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制定项目准入标准,确保聚集区高水平建设。聚集区重大项目列入省“十二五”规划。

(三)创新招商方式。探索行业招商、中介招商、园区招商、品牌招商、特色资源招商等新模式,优先引进战略型企业家和重点产业龙头项目。鼓励实施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

(四)加大建设力度。以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为龙头,加快聚集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九通一平”为目标,加强“三路”(铁路、公路、公共管廊配套)、“三气(汽)”(天然气、工业蒸汽、工业气体供应配套)和“两水一电”(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电力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硬环境。

在省政府领导下,沧州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附2

曹妃甸新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开发建设方案

为充分发挥曹妃甸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市提供临港“窗口”和桥头堡,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推进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选址理由

(一)选址区位优势明显。曹妃甸冀东北工业聚集区南距曹妃甸港区20公里,北距唐山市中心45公里,西距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80公里,东距秦皇岛港150公里,能够广泛承接京津及冀东北区域产业转移。

(二)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初步形成以唐山机场、唐曹高速、沿海高速和迁曹、滦曹高等级公路、迁曹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张唐铁路以及规划中的京津唐地区城际铁路,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为主的立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三)土地开发潜力较大。聚集区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占16%,未利用地占51%,一般农田和养殖水面用地占33%。同时区内人口较少,地表附着基本为农作物,开发成本较低。

(四)周边产业基础较好。聚集区毗邻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唐海县城、曹妃甸工业区和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等。到2009年底,聚集区规划范围内已有入园企业7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亿元,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构想

(一)功能定位:唐、秦、承、张等地开发开放“桥头堡”、新型工业化示范“窗口”、区域合作发展重要载体。

(二)产业方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及面向曹妃甸工业区和国际生态城开发的配套产业。

(三)空间布局:聚集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由唐、秦、承、张4市开发建设临港工业园。南部为唐山临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北部为秦皇岛临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中部为承德临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东部为张家口临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每个园区可结合实际,分别划定5至10平方公里起步区。

(四)发展目标:到2011年,起步区的路、水、电、暖、气、通信等初步完善,基本具备产业聚集条件。2011年开始,力争每年引进项目总投资超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0个以上;2011至2015年集聚区累计投资争取达到2000亿元,2015年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争取实现4000亿元、利税600亿元。

三、支持政策

(一)土地政策。在区内建设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生产力布局的重大项目,优先提供用地指标,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按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给予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省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聚集区。

(二)财税政策。以2010年为基数,企业上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省级留成超基数部分,5年内全额支持聚集区。对入区项目,除国家规定相关收费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费用。2011年,在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支持聚集区起步建设资金1亿元,唐、秦、承、张4市分别安排聚集区起步建设资金3000万元;2012至2015年,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唐、秦、承、张4市每年分别安排1000万元,用于入区项目建设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助等。

(三)实行异地投资税收分享。自园区建成投产之日起,5年内企业上缴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省级以下留成部分,分归工业园区;自第6年起,以前5年上缴税收额年平均值为基数,增长部分由秦、承、张3市临港工业园区与唐山市当地财政按6∶4比例分成;中央、省和唐山市税收返还收入,全额纳入唐、秦、承、张临港工业区地方财政收入分享基数;秦、承、张3市原有企业整体迁入各自所属临港工业园区的,以搬迁企业前3年上缴税收入库平均值为基数,留给迁出地财政,超基数部分由秦、承、张3市临港工业园区与唐山市当地财政按6∶4比例分成。

(四)环评政策。聚集区发展规划环评完成后,简化入区项目环评内容,重点加强施工期现场监管和“三同时”验收;对区内的建设项目,除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外,其他行业的项目,由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环评审批。

(五)投融资政策。鼓励聚集区建立投融资平台,进行土地前期开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将聚集区开发建设后所形成的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实物资产,通过划转、授权注入投融资公司。鼓励在聚集区设立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支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省政府领导为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等省主管部门以及唐、秦、承、张4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冀东北曹妃甸工业聚集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唐、秦、承、张4市政府具体组织推进聚集区的开发建设,并参照省级开发区(园区)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联合成立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唐、秦、承、张4市临港工业园可分别组建各自的管理委员会。

(二)尽快完善规划。唐山市政府会同秦、承、张3市政府,尽快编制聚集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入区项目准入标准,确保聚集区高水平建设。

(三)完善基础设施。以起步区为重点,加快路、水、电、暖、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与区外基础设施的对接和配套,尽早实现“九通一平”。

在省政府领导下,唐山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什么是“飞地经济”?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飞地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分类:

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可分为:

(1)飞出地投资型,即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2)飞入地投资型,即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3)两地共投型,即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扩展资料: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

《意见》强调,发展“飞地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遵循市场规律,着力提升合作园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

要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合作各方良性互动、互利共赢;要坚持平等协商、权责一致,强化合作发展理念。

着力扩大发展成果,实现权利与责任对等;要坚持改革创新、先行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有条件地创新政策供给,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意见》提出了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支持合作方创新合作模式,合理分担相关成本,建立完善的议事协调机制、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鼓励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开展“飞地经济”合作。

二是强化资源高效集约节约利用。飞地园区建设用地原则上使用所在地土地指标,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强化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建设绿色园区。

三是规范指标统计口径和方法。明确园区所在地政府统计部门为统计主体。允许合作方综合考虑权责关系和出资比例。以及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指标进行协商划分,仅作专门用途供内部使用。

四是加强统一市场建设。支持合作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逐步探索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推进转移企业工商登记协调衔接,支持合作方开展质检、通关、市场执法等领域的标准对接和结果互认。

五是支持在各类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中开展“飞地经济”合作。支持通过“飞地经济”,发挥市场机制,创新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区域合作模式,探索完善异地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地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飞地经济飞更高

国际上认为长三角算世界级城市群吗

世界级城市群并没有什么标准 长三角今后该怎么努力?

世界级城市群承载着国家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资源配置力及环境水平是衡量其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李杨 袁雪飞 闵琦

近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级城市群承载着国家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资源配置力及环境水平是衡量其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扩容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安徽8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新成员。规划首次将安徽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对以上海为核心的三省一市,如何通过在更广地域融合互动,联手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出了新要求。

“江浙沪原本就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扩容前的长三角也是我国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但随着城市发展和转型,发展空间日趋饱和,安徽的‘加盟’,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陈耀说,“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徽本身就毗邻长三角,尤其是近年来与南京经济圈往来密切,这对提升城市群的质量是有利的。”

安徽加入长三角的战略布局由来已久。2008年,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邀请安徽参加,这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中最重量级的会议,但彼时安徽受邀只是对“泛长三角”合作的响应。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为承接东部特别是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制定了专门的规划。此后,皖江示范区以“飞地经济”为桥梁,不断探索与长三角的区域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近年来,马鞍山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与南京的对接,进一步打通连接南京、通往长三角的快速通道。”

安徽省马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焰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11年,马鞍山市调整行政区划,在对各项规划修编的过程中,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纪要》进行了细致的衔接。同时,与南京、南通、泰州、扬州、镇江等城市进行规划对接,从发展思路、举措等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近年引进了一批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占马鞍山全市引进外来投资项目总量的一半,涉及机械制造、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商贸流通、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芝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南地区与上海接壤,历史上,苏南发展与上海有很大关联;而苏北地区和安徽搭界,但苏北相对欠发达,昆山、苏州等地的工业也都在向苏北转移。

“江苏省人口密度很大,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约8000万人口,土地资源压力非常大。虽然苏北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总体上空间也不大,我们鼓励产业转移。”赵芝明说。

提质

当前,北京和上海都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陈耀认为,未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世界级城市群也都要在创新方面发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长三角在科技创新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很明显。”陈耀认为,虽然对于什么是世界级城市群并没有统一标准,但创新能力无疑代表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应该从这个角度寻找差距。

陈耀指出,中国目前的城市群与国际相比差距不在于规模,城市数量、人口集聚程度、城市硬件设施,相对来说差距并不大,甚至有一些在规模上比国际成熟城市群更大些,但其核心竞争力,例如专利数量、产业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国内国际资源配置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日前,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上海虽然制造业基础较好,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如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制造业相比,在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上海工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要防止二产空心化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空心化,将在大飞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核心零部件布局。造业也有自己的特色,企业虽然不大,但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很强,这吸引了一些企业留在江苏。下一步,我们想发展一批重点企业,从制造业大省转变为制造业强省。”

作为科技资源比较集中的江苏省,产业门类齐全,则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空间也比较大。“上海的创新能力在华东地区最强,我们主动接受上海的创新辐射。”赵芝明说。

“长三角的制造业还存在布局不合理、产业同构化问题。”陈耀认为,区域中心城市应该科学认识经济结构演变规律,作为国际城市,应该把资源配置放在更大范围,将一般制造业向周边转移。

“当然,制造业转移涉及地方财政、就业等问题,同时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依托。但国际上一些大都市之所以能将服务业比重提升到80%甚至更高,关键在于它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制造业,而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做不到这一点,往往限制了很多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陈耀说。

保护

在陈耀看来,安徽加入长三角,可谓心想事成。不过,包括安徽在内的整个长三角,也都将面临更为艰巨的环境保护重任。

按照《规划》,长三角将“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实施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深化大气、土壤和水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治,建立地区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明确,将继续推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新安江水系,发源于安徽黄山休宁县,经浙江千岛湖汇入钱塘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首个跨地区、跨流域生态保护。

“上海工业要提质增效,还要主动减量。”陈鸣波介绍说,“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启动50个左右重点区域结构调整,把不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成本过高难以生存的企业调整出去。

赵芝明介绍说,江苏省从“十一五”开始注重先进制造业带动作用。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在制造业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没有‘拖后腿’,预计今年5月份,制造业还会有所复苏,这与我们一直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很大关系。”

不过,赵芝明坦言,江苏缺少像海尔、格力这样的大企业。“但江苏制补偿试点分别处于流域上下游的浙皖两省,对于水资源和生态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同的诉求和愿望。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为代表的跨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利益之争,实质上则是过去不科学发展模式留下的转型之痛,包括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缺失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不仅仅是长三角,目前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模式已非常明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新的发展理念下,沿江城市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建设城市群。”陈耀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群不需要再侧重体量和规模,不能一味“铺摊子”。

由于环境问题很难“独善其身”,作为“中国经济脊梁”的长江经济带,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成为摆在沿江省市面前的重大课题。2016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指出,当前长江流域开发和生态安全保护之间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赵芝明坦言,跨省产业转移涉及问题比较多,尤其是环保问题比较复杂。他以江苏与青海之间的产业转移为例解释说,“也不是说江苏搞不下去的产业就都能向外转移,类似三江源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压力非常大。”

“江苏也在调整生产力布局,特别是长江沿线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我们会从政策上提要求,比如要求环保做到什么程度,污染排放要达到什么标准,否则就不能在这里生产,从环境角度倒逼产业升级。”赵芝明说。

尽管转型会带来阵痛,但长三角沿江化工业布局仍需要调整。“长江经济带应该是一条绿色走廊,是一条像密西西比河、莱茵河那样生态优美的河流,这也是世界级城市群在生态上应该具备的状态。”陈耀说。

联动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发布,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三大主体城市群均已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以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优化空间布局。同时提出,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按照《规划》,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市26个城市组成的新长三角,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表示,长三角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体,经济效益高、要素流动快,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依托。而上海自贸区经验推广,则是最关键的制度层面的合作。

如今,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红利已开始向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外溢”。

“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合作,然后进一步走向制度的全面合作。建设长江经济带,可以借鉴长三角已有的合作机制,由原来的要素合作逐步转向制度合作。”郁鸿胜建议。

南京都市圈正式批复,这个都市圈由哪几个地级市组成?

有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和助力飞地经济指导意见,其实不光是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规划大有光景飞地经济指导意见,更能直接促使长三角地区向世界级城市群密集发展。虽然对于飞地经济指导意见我国城市群现状和经济现状来看飞地经济指导意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还有些距离,可有了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和支持,我相信这一远大的前景目标便会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触碰到。

关于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作出了予以同意的意见,并就此发布了相关复函内容。复函原文指出飞地经济指导意见: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指导推动政策会商和项目对接,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以及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国家发改委的复函精神很明确,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同意加支持。

(一)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历史悠久

关于建立“南京都市发展圈”的念头,其实早在年的时候,就已经被首次提出了。但那个年代的中国,迫于基本国情和当时江苏省的经济情况,一直都没有被提上日程。据说当时南京组织跨省经济试点,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是由国家计委会提出的建议。

不过也只能说,建议只是起到了一个伏笔作用,因为当时并没有被拿到桌子上进行过仔细的一番讨论。提出建议之后,当时国家发改委并没有太过注重,以至于这件事情一直拖到才有了新的转机月,江苏省政府再次提出了打造“南京都市圈”的愿望。

江苏省和安徽省个别大中城市的计划委员会负责人,在两个省份政府的特意安排下,首次进行了“跨省组织会面研讨”。当时参与进来的个别城市主要有:马鞍山、潞州、芜湖VS镇江、扬州、南京。之所以命名为“南京都市圈”,主要就是指在经济层面和地理层面进行的规划共识。

这两省六大城市的计划委员负责人,二次进行了会面规划。和首次会面具有不同意义的一点是,二次会面的意义主要在于:“南京都市圈”开始作为了国内内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在此之前,我国各个地区还并没有开跨省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条先河,可见“南京都市圈”的创新所在。

(二)国内各大都市圈排名,南京都市圈经济优势

尽管在南京都市圈一直都没有被上升到国家层面。但自南京都市圈的设想被提出之后,尤其是两省六市计划委员负责人两次会面之后,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就被提上了日程。伴随着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其规划范围也在逐步经历着扩大,之前是江苏省和安徽省的6个城市。

南京都市圈已经由原来的两省六市扩展为两省八市,在原来规划城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江苏淮安和安徽巢湖。南京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之所以以南京为中心来发展规划,主要就是想以南京为中心、以南京经济为重心,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

南京都市圈被认为是“步入经济快车道的一年”。与此同时,有关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两省八市所有负责人均出席了此次代表大会,这也是继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来,规格最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伴随着会议的推进,安徽省地级市宣城也加入其中。

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潜力,居于全国经济发展潜力都市圈行列的第五名。国家发改委便提前发布了“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通知,在这份声明当中,就已经很明确提到,有关支持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意见。紧接着,

中央飞地经济新政,将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重大变革:打破省级行政区划界限!

有项目的地方没土地,有土地的地方没项目,催生“飞地经济”的出现。最典型的模式是共建产业园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输出项目,欠发达地区提供土地,通过利益分享机制安排,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省份,广东、江苏较早开始探索“飞地经济”的做法,各类产业转移园区遍地开花。广东在2008年后加快珠三角“腾笼换鸟”,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产业。截至今年2月粤东西北及惠州、江门、肇庆已有83个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粤东西北45个县市中有41个已规划建设省产业园。

行政区划是“飞地经济”的一大壁垒,相比省内的产业转移园区,跨省“飞地经济”合作更难。昨日公布的《指导意见》正是针对跨省的合作。其中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飞地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省份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相关省份内部的“飞地经济”合作可参照《指导意见》执行。

老大难问题:飞地经济蛋糕如何划分?

“飞地经济”蛋糕如何划分向来备受关注。《指导意见》明确,在政府内部考核时,对于GDP(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额、外商投资额等经济指标,允许合作方协商划分。考虑的因素包括“权责关系和出资比例,以及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等资源环境因素”,划分指标“仅作专门用途供内部使用”。

参与发改委飞地经济专题研究的专家表示,允许分解GDP等经济指标主要是为促进地方政府积极性。例如,省委、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有经济发展的任务指标,假如广州企业搬到梅州,产生的GDP怎么算?通过协商,广州、梅州可各分50%,作为政府考核依据,但不对外公开。根据统计法,GDP核算还是依照属地原则。

《指导意见》未提及税收等利益共享机制,同时鼓励市场化方式发展“飞地经济”。鼓励合作方共同设立投融资公司,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支持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园区部分或全部事务委托给第三方运营管理,条件成熟地区可探索园区管理与日常运营相分离。

重大机会:共建产业园拓展发展空间!

《指导意见》专门指出支持四类“飞地经济”发展,包括在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对口协作)中,支持援受双方发展“飞地经济”;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支持结对双方共建飞地园区;支持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探索完善异地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生态受益区共建合作园区;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长江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

《指导意见》指出,园区建设用地原则上使用所在地土地指标,原则上应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园区)开展“飞地经济”合作。上述专家解释,这是为了提升现有产业园区的土地价值。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指标通常更多,也有利于发挥其比较优势。

为防止污染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明确禁止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项目入驻园区。园区环境质量实行属地化管理。园区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仍由所在地按现行制度和口径进行统计考核。

镇平县国土资源局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南阳市市区,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09个行政村,总人口96万人,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镇平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全国5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是河南省确定的玉文化改革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4.2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5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6254元,增长15.9%。

赵凌辉局长、党委书记

丁治林副局长、党委副书记

王清和副局长、党委委员

尤永文副局长、党委委员

王海瑞纪检组长、党委委员

范天栓党委委员、主任科员

沙玉山党委委员、主任科员

何明太副主任科员

王立中副主任科员

赵凌辉简介:男,汉族,中共党员,会计师,研究生学历,生于1962年1月,籍贯河南省镇平县城关镇人。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镇平县教育局干事、计财科副科长,镇平县教委职教科科长;镇平县城郊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遮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遮山乡党委书记,遮山镇党委书记、乡长;镇平县环保局局长、党总支书记。2005年6月至今,任镇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党委书记。

【机构设置】镇平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于2002年4月,为镇平县原土地管理局与镇平县原计委下属单位矿管办合并成立的,承担全县土地、矿产和测绘管理职能。现有内设股室10个,即办公室、计财股、建设用地股、地籍股、规划与耕保股、矿产开发管理股、地质环境测绘股、法制监察股、信访股、监察室;下设二级单位7个,即土地监察大队、土地储备中心、地产交易中心、土地评估所、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站、年租金征收办公室、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辖1个城区直属分局和19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现有干部职工351人,党员104人,大专以上学历140人。

【土地资源】镇平县土地总面积14.9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68709公顷,耕地面积78605公顷,其他土地面积70365.45公顷。

【矿产资源】镇平县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30余种。金属类主要有金、银、铜、钼、铁等;非金属类主要有石墨、矽线石、石榴子石、大理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其中,铜、钼储量位居河南省前列,主要分布在老庄镇任家沟、楸树湾矿区;其他大理石及建筑石料用灰岩更是遍布遮山、柳泉铺、老庄等地。

【基本农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提请县政府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多部门、全社会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强化管护措施,有效确保耕地保护面积稳定在7860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68709公顷。

【占补平衡】建立年度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入库面积1.2万亩,全年通过开展“三项整治”,新增耕地面积2490亩,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年共整理土地8128.5亩,其中,投资418万元的杨营镇土地整理项目有序推进,顺利通过南阳市国土资源局验收,新增耕地面积150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镇平县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成立了高规格的挂钩项目工作领导机构,制订了实施方案,将3300亩挂钩项目分解下达到各乡(镇),限定时限,明确标准,确保整治效果。在项目实施工作中,通过以点带面,召开观摩汇报会,联合县督查中心两周一督查通报,扎实推进挂钩项目组织实施,完成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整理2565亩,组织上报建新区1050亩,较好地解决了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镇平县利用其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及产业集聚区被列入全省重点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机遇,10余次赴市进省积极沟通协调,争取用地指标,组织上报建设用地16批次、2566亩,全县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全部得到保障。

【土地储备】镇平县研究出台了《镇平县城镇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和《关于成立镇平县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7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把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和县城规划区所有存量土地全部纳入储备,完成土地储备面积879亩,为县域经济后续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土地出让】2010年,共出让国有建设用地18宗644亩,成交价款1.5亿元,实现土地收益8535万元。

【盘活存量土地】2010年,有效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94亩,引进铭鑫斯迪奥、天意服装等工业项目4个,增加投资1.8亿元。

【节约集约产业集聚区试点县创建活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加强项目审批监管,启动产业集聚区村庄社区化改造,推动了节约集约产业集聚区试点县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人民网委派记者对该县创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报道。

【保障性住房】2010年,镇平县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力度,提供廉租住房用地面积27亩,项目已全部建成,有效解决县域600个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完成28亩经济适用房用地报批工作。

【二次土地调查】镇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城镇部分已完成外业测绘,进行入户权属调查;县城地籍更新调查权属部分已完成总任务量的65%。

【矿产资源规划】镇平县结合该县矿业开发现状,积极与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协作配合,编制了《镇平县矿产资源规划(2008—2020)》,在充分征求县直相关部门意见后,对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于2010年11月顺利通过市级专家评审。

【整治矿业秩序】2010年,与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县范围内钼矿、铁矿、石材及零星矿区排查“四证一照”,落实“三停”措施,重点加大对无证开采行为的打击力度,先后下发制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35份,取缔非法开采25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家,没收扣压设备130余件,拆除房屋25间,责令停产整顿45家,矿业秩序明显好转。

【钼矿资源整合】镇平县钼矿资源整合工作扎实推进,储量核查全面结束,对所有储量核查报告进行了评审,外围储量核查工作顺利启动,对矿山的巷道、选厂等相关配套资产进行了清点与补评并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与钼矿业主、洛钼集团就资源量认定、收购价格确定与新增储量价款补缴等达成一致意见,镇平县瑞天钼业有限责任公司代表镇平县人民政府与14家钼矿业主签订了资源、资产转让协议。

【测绘管理】镇平县D级GPS控制网建成并通过省市测绘局的验收,已投入使用。组织全县测绘人员进行培训,20名测绘人员考试合格并发放了测绘作业证。

【地灾防治】落实部门责任,形成防灾合力。将地灾防治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县直23个相关部门地灾防治责任,建立健全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地灾防治工作机制。针对全县8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认真编制地灾防治方案,加强地质灾害警示宣传教育,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工作卡2200份,宣传单500份,宣传手册500份,设置警示牌35个,受教育群众2.7万人。创新防灾避险应急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气象、水利等部门,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集“水情、雨情、灾情”三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4次,转移受灾群众5000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灾造成的危害;切实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成果,二龙赵河泥石流应急勘查治理项目经受住2010年度汛期严峻考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向上争取治理资金183万元,专项用于高丘严陵河泥石流应急勘查和二龙乡付家庄村翻水泉矿山环境治理项目。

【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及建设行为临时党委】为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共镇平县委研究成立了由该县纪委书记兼任党委书记,县政府主管县长及监察局局长兼任党委副书记,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党委委员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及建设行为临时党委。监督监察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乡镇、街道在用地管理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对失职失责人员及违纪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组织对重大案件进行查处。2010年查处案件13宗,结案10宗,党政纪处理9人。

【动态巡查】2010年,共计开展动态巡查200余次,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行为68宗,典型案件移送法院38宗,公开曝光6宗。

【卫片执法检查】对2009年度卫片执法监测出的76个图斑、84宗、1589.3亩土地进行逐宗检查,实测面积1554.2亩。其中,合法用地40宗、949.83亩,实地伪变化38宗、584.84亩,飞地1宗、4.1亩,违法用地6宗、23.6亩,依法进行处理,全部拆除复耕到位。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为2.48%,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组检查验收。

【乡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国土资源所的规范化程度,对已经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乡所开展乡所规范化建设晋档升级活动,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全县19个乡(镇)的国土所的规范化建设全部通过省、市达标验收。

【窗口办文】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窗口办文制度,较好地服务了社会,支持了县域经济建设。全年受理各类业务218项,办结率100%,连续三年被省优化办授予“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被镇平县委、政府授予“红旗窗口”。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为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该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土地市场治理组和矿产市场治理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采取“自己查、相互议、单位审、班子定”的方式,针对关键岗位、核心业务、重点部位和环节,深入查找、全面排查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清理规范性文件2份,共排查出20个风险岗位,4个重要岗位,53个风险节点。针对排查出的风险节点,制定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和防控承诺,对4个重要岗位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全县国土系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精神文明建设】在巩固市级标兵文明单位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以“围绕文明单位搞建设,抓好文明创建促工作”为指导思想,通过采取“强化创建意识,提升国土形象,加强班子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深化创建内涵、激励创建载体”等举措,2010年8月,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晋级为省级文明单位。

【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积极受理行风政风案件,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2010年,共受理行风政风案件5件,受理市长热线案件86件,均已及时办结并圆满回复,办结率100%。在南阳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述职述廉考评中,该局被评为优秀等次。

【信访工作】着眼源头预防,实行局领导双包双联责任制,明确每名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各自分包的局属股室及国土资源所,负责信访案件的排查、预防及查处及调解工作。主动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联系,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严防赴省进京群体性案件的发生。2010年,共接待信访案件77起,结案70起,结案率91%,群众满意率91.9%。其中,省国土资源厅交办2起,全部予以办结,信访量在2011年基础上下降45%。

(周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寻妄南戈(2022-07-04 01:45:46)回复取消回复

    家发改委便提前发布了“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通知,在这份声明当中,就已经很明确提到,有关支持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意见。紧接着,中央飞地经济新政,将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产生哪些重大影响重大变革:打破省级行政区划界限!有项目的地方没土地,有土地的地方没项目,催生

  • 竹祭缪败(2022-07-04 03:22:56)回复取消回复

    触碰到。关于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作出了予以同意的意见,并就此发布了相关复函内容。复函原文指出飞地经济指导意见: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指导推动政策会商和项目对接,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

  • 世味信愁(2022-07-04 07:26:03)回复取消回复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通信、交通、信息、社保、金融、生活服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