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卫生健康三年专项整治行动)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做好卫生健康法治工作
- 2、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有什么新变化?
- 3、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最新措施是什么?
- 4、全国健康扶贫三年安排多少亿元补助资金?
- 5、健康中国2020的行动计划
如何做好卫生健康法治工作
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必须调动各方力量。聚焦重要健康影响因素、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实施一批健康行动。以建设健康城市、健康乡村以及健康社区、健康企业、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为基础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以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等为载体,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县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三医”联动改革
完善药品政策,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管理,配合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四、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从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和功能调整完善入手,有效盘活存量,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五、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贫困群众医疗兜底保障制度。建立贫困地区健康危险因素防控长效机制。
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
在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地方病防治、慢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还要警惕和防控突发疫情。
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健康老龄化
深入推进生育政策相关研究,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分析。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编制规划,积极探索建设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八、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现代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九、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医疗卫生行业人才成长规律,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品德高尚的队伍。
十、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实施,加大监管整治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改革开放全局。
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有什么新变化?
2019年,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我国医疗行业新变化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
一、努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县级医院是医疗社区建设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的重要环节,在医疗社区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的关键作用。要加强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完成上下衔接、双向转诊的工作,理顺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印发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随着县域医共体的全面推进,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发挥主导作用。
二、大力发展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院正式走上轨道,远程医疗将成为一种新型而普及的诊疗方式大范围推广开来,大大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
三、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去年10月份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公布家庭医生签约十一项,签约内容得到明确细化,从内容和执行上“做实做细”,提高百姓获得感。
从国家层面来看,近一年来,家庭医生不再盲目追求签约率,去掉各种指标压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签约,实现了“签而有约”。
四、强化三医联动改革破解看病贵问题
三医联动就是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即三医联动。
福建三明、安徽、上海等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的目标。2019年,三医联动模式必将走向更多的地方,使医疗机构之间配合更加权责一致、统一高效。
五、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会议提到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和使用的政策。
新版基药目录已经发布,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今后目录将实行动态调整,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坚持进出口并重,不断完善品种结构和数量,满足疾病防治的需要。
六、统筹推进医疗价格调整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公立医院整体医疗价格调整和绩效考核,配合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各地医疗直接结算。
不久前,国家命名148家医院为试点医院,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随着合同管理的实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合同时代的临近,2019年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将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医保支付方式也将覆盖更多领域。12月29日,国家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促进中医药发展,深入发展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去年,中医专长考核纷纷落地,一大批民间中医通过或即将通过考核,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将有一大批中医诊所出现,中医药事业迎来蓬勃发展。
八、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完善职称评定措施。
近两年来,国家全力支持基层职称特别是全科医师的职称评定,提高基层医师的发展前景,鼓励医学人才留在基层。
九、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促进社会医疗服务发展
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医疗事业发展。加强政策解释,做好典型宣传工作,实行全面监管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十、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为基层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要锤炼实事求是、一抓到底、担当为民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反对“四风”,特别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着力把层层检查、层层汇报、层层留痕等形式主义减下来,给基层留出更多做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要求可以说是符合基层医生的要求。基层卫生工作不是靠山的形式,而是靠实际行动,少走形式,基层医务人员可以多为人民做些实事求是的事情。
十一、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更加成熟、规范的分类诊疗体系,促进城乡分离、上、下、快、慢相结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的沉陷。
十二、全面实施卫生扶贫工程
要实施全系统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贫困地区健康风险因素的防治。
十三、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坚持预防,继续前进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治。
大健康理念的树立,促使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将更加完善、重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重心“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十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严格落实妇幼安全五项制度,构建养老护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医疗与护理的结合。
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最新措施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最新措施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全国健康扶贫三年安排多少亿元补助资金?
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7月2日启动。未来3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医疗保障托底工作。
我国将对贫困患者基本医保个人缴费给予政府补贴,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在县域内,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入院预付金,出院时只需要支付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先诊疗后付费扩大到省内异地就医范围。今年我国将把妇女宫颈癌、乳腺癌,肺癌、尘肺病等纳入专项救治范围,年底前扩大到20个病种,2020年力争达到30个病种。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中央投资补助力度,确保每个县建好一到两所县级公立医院,到2020年为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招聘一名特岗全科医生。
国家卫健委主任 马晓伟:中央财政安排的卫生健康专项转移资金,规划安排的建设项目,要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倾斜,未来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补助资金 专项地有重点地解决突出问题。
国家卫健委指出,保基本、兜底线是健康扶贫基本原则,医疗保障水平要适度,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要凭激情办事,吊高胃口难以为继。
国家卫健委主任 马晓伟:超越经济条件不适当提高托底标准,出现贫困人口看病不花钱现象,甚至提供交通住宿等各种生活补贴,给财政和医保基金带来巨大压力,这些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苗头性问题,我们要控制。
国家卫健委指出,目前健康扶贫还存在政策不稳固、贫困地区服务能力薄弱、不同保障制度衔接不畅等问题。我国健康扶贫政策未来三年将严格医疗费用管控,按照确定定点机构、确定诊疗方案、确定病种收费标准的三定原则,规范农村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严格控制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
来源:央视网
健康中国2020的行动计划
报告确定了卫生事业优先领域筛选原则,提出针对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及可控健康危险因素的三类优先领域,并提出了21项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
21项行动计划:
其中包括针对重点人群的母婴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人群健康行动计划、职业健康行动计划;
针对重大疾病的重点传染病控制行动计划、重点慢性病防控行动计划、伤害监测和干预行动计划;
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减少烟草危害行动计划;
促进卫生发展,实现“病有所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卫生人力资源建设行动计划、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行动计划;
促进合理用药行动计划、保障医疗安全行动计划;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行动计划、公告安全和卫生应急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计划、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中医院等我国传统医学行动计划、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 一、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二、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
三、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
四、建立于经济发展水平向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到30%以内;
五、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
六、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
七、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过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八、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同时陈竺指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仍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利用差异明显。药物政策措施执行不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亟待加强。
当天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白皮书》显示,我国医疗费用支出比例发生重大变化。2002年个人卫生比重高达57.7%,2011年个人卫生支出已下降到34.9%,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提高到30.4%和34.7%。政府卫生支出年均增速21.6%,这一数字明显快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和卫生总费用的平均增速。截至2011年,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
陈竺说,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三轮驱动”成为“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