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科学核心素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包括)
本文目录一览:
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是什么
幼儿科学学习关于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关于幼儿科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关于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体现的幼儿核心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幼儿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一、探索大自然,激发孩子的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周末或者寒暑假多带孩子出去旅行,见识不同事物和地域的风情,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多带孩子到科技馆、博物馆,让孩子感受科技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相信科学
幼儿科学素养要从小培养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生活中遇到问题,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还有没有更好方法?比如说为什么跟妈妈玩跷跷板的时候你不能把妈妈翘起来,那有没有什么方法把妈妈翘起来?为什么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可以?
三、日常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发和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幼儿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都要认真的回答,或者告诉孩子能获取答案的渠道,比如说去图书馆查资料等等,搭积木失败或者与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要等待和观察,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要理论联系实践,让孩子多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多动手去实验和创作,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科技的神奇之处,从而激发孩子的探索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