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修路修桥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实现公路养护的专业化,机械化和标准化
郑州地处中原,属中西结合部。近年来我市干线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所管养的666.1公里(国道四条、省道八条)干线公路中,有462.4公里达到二级路标准,建成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段分别达到402.4公里和266公里,基本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骨架,"口"字基础的公路网络,大大增强了公路的通行能力,从而有力地带动全市城乡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大车流量、大载重量和高速行驶在成为当代公路交通明显特征的同时,也给公路养护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现代公路要求养护作业快速、安全、优质、低耗,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舒适、完善的服务功能;
社会文明的进步也要求公路养护以机械化逐步取代人工作业,尽可能改善养护工人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而养护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作业质量、速度和效率的最重要手段,是实现传统养护方式向现代养护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因而改革公路养护组织形式,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是公路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市干线公路部门开始实施以撤并小道班,组建机械化工区的实践。同时结合郑州自身情况制定了《郑州市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办法》,配套进行养护组织形式改革,目前已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有很多成型的经验和作法。
一、机械化工区建设的思想与过程:
九五期间,我市干线公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计划经济框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组织形式不合理:全市共有56个道班分布在661.1公里的公路上。绝大多数道班沿袭着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养路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养护质量差。
2、管理简单粗放,养护水平不高:56个道班分散在不同等级的路段上,使养护标准很难统一,质量难以保证。加上管理的权责不清,使一些县(市)对管理工作放松要求,制度不健全,检查、考核松懈,公路养护水平普遍不高。
3、竞争意识淡薄,冗员问题突出:大部分养护工人的个人所得没有真正与工作质量挂起钩来。养路职工普遍缺乏竞争意识,躺在"花名册"上吃规费。一方面养护经费吃紧,一方面"养人不养路"的状况愈演愈烈。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公路养护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们组织力量对本省市及周边省市的养护机械化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共识,把推进养护机械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凡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里程在50公里以上的都建设一个标准工区,使运输、拌和、摊铺、压实、导热油加热等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全市6
个县(市)共规划了6个工区。
在公路养护机械化工区建设之初,由于我们对投资规模与养护成本缺乏科学分析,加上管理方式单一,职工的综合素质不高,已建成的工区差别很大。建设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的苗头有所出现并呈扩大之势。事实告诉我们,实现养护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工区选址、机械造型、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试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而在起初,由于养护机械化的组织形式、如何发挥机械化效益等方面,都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实施中对养护机械化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索,寻求科学决策的依据。
在问题解决之前,我们决定暂停建设新的工区。制定了"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关键问题"研究课题,由市公路局组织人力,按照工区的管理模式、大中修和改造工程的需求量、机械的选型配置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按当时的养护生产成本计算,一个工区每年必须完成大修15公里或中修30公里,工区机械和工作人员才能发挥最佳作用,低于这个水平就会造成机械闲置,劳动力浪费;由于机械化养护工区的设备主要靠养路费投资,为了防止靠拼设备来获得小集体的利益,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设备管理;相应工区的生产和管理人员要优化选择,提高水平,更新观念。总之,养护机械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作业过程和系统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佳经济和技术取向,而非某一机械或某一工序的最优。
我们把机械化工区定位在以实现公路养护目标和机械化手段的相互协调为目的,以提高养护生产的综合效益为前提,以建设标准化养护工区为手段,逐步使养护工区的机械设备系列化、管理规范化、人员专业化,目的是提高公路养护的作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养护生产成本,使公路养护作业水平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
基于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对工区的规划布局作了适当调整,由原来规划中每50公里干线长度设置一个工区调整为每60公里的覆盖面,逐步形成一套工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思路,并在实践中逐步贯彻落实。
二、机械化工区建设的规范与实施。
机械化养护工区既是养护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又是养护机械化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因此抓好工区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在认真总结、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加强全市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基本规范、技术原则和实施措施。
1、工区设置本着"工区与道班养护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养护工区和养护道班。养护工区一般设置在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国省干线上,以每60公里的辐谢为养护作业范围。打破行政划分界限,通过质量、价格、服务展开竞争,可以跨区、县承接养护工程。在辐射范围以内的小道班予以撤并,在辐射范围以外的小道班视情况保留,主要任务是清扫路面、整修路肩和行道树管理等适宜用人工完成的养护作业。
由于养护工区的机械配置是以60公里的辐射为主要控制指标。对于我市而言基本上是一个县(市)设一个标准工区,机械基本配套齐全。
工区选择的原则是"靠城不在城,便于管理;在路线中间,便于辐射;距石料场近,便于生产。"具体操作上还要考虑各地不同的条件,综合权衡。工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户建设要布局合理,设施适用,环境整洁,方便生产。
2、机械配置。
目前我市公路养护机械化的重点是实现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处理和压实的机械化,提高路面维修和养护的质量,使材料运输、混合料拌和、路基路面压实、路面挖补和摊铺等主要工序基本实现机械化。同时重视提高路面清扫、路肩清理、公路绿化和抢险救护等机械化作业水平。根据养护作业的主要内容和各地实际,我们提出了标准化养护工区的机械配置参考表。一个标准化养护工区应配置的主要机械有:
--日常养护机械:背携式除草机、洒水车、路面清扫车;
--面层养护机械:15-40吨大型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多功能养护车、多用途压路机;
--材料储供机械:沥青导热油加热设备、沥青储罐、可移动式沥青混合料拌合机、发电机组;
--装运机械:养护自卸车、装载机、沥青运输油罐、自罐汽车、运输汽车。
在机械配置上要求各县公路部门尽可能统一机型,使用标准化系列,以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考虑机械的选型配套。各县公路部门每年在养护计划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养护机械投资比重,逐年稳步增加对机械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投资。市局视养护机械规模给予适当补助。近年来,全市用于机械化工区建设的投入超过1000万元。
在建设养护工区的同时,我们还特别要求同步建立小型试验室,配置能够满足沥青、砂石等材料常规性试验的设备,严格把好材料关,以切实提高路面养护质量。
3、工区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意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养护机械管理和维修制度,使机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质量好、价格高、局部地区使用少的大型设备,由市局购置和管理,采用委托租赁方式有偿使用,一般设备由则县(市)分局管理。工区管理人员一般定员3~5人,采用"一长三师"制,即工区长、机械师、路桥工程师和会计统计师。要求各县(市)公路段认真选配工区负责人,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引进工程技术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在原有养护人员中调整,同时加强机械操作工的技术培训。使工人会操作、善保养、能修理,一专多能。
三、机械化工区建设带来的变革与收效。
与公路建设水平和养护管理手段迅速改变不相谐调的是,养护工人的竞争意识仍然薄弱,思想观念仍然陈旧,养护职工中仍普遍存在着"与过去比,工作年年有进步;与企业比,工资月月能发出"这种安于现状、求稳怕改的思想,总是总是跳不出原有的框子,致使投资与效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我们审时度势,推出了养护组织形式改革的方案。这次改革的重点可概括为"放开两头,稳住中间"。"放开两头"是指在新建的高等级公路和现有的一般公路上不再设置小道班和固定的养护人员,高等级公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养护,一般公路可由个人或集体承包养护;如99年新建成的郑州绕城高等级公路全长32.6
公里,由于直属分局机械化养护工区的作业范围均可覆盖或部分覆盖这条路,他们靠服务、质量、价格中标。虽然全线没有新设一个工区或道班,仍能圆满地完成日常养护作业,使路容路貌始终保持良好。"稳住中间"是指各级公路主管部门抓住国省道干线养护这个重点,以机械化工区为依托,加快机械化养护实施步伐,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确保国省干线公路畅通。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人员要减、岗位要争、养护要好。由于大部分县(市)
都已建成机械化工区,养护机械化已逐步取代人工成为主流。
在实施以上改革的同时,我们注意总体规划,搞好配套改革。一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养护生产及养护管理模式。如新密市公路段实行小修保养招投标,在全段范围内公开、公平竞标选择养护承包人实现了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在道班管理上实行层层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定额管理,个人工资、奖金同出工出勤、完成任务情况直接挂钩,从而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增强了职工责任感;二是认真抓好计划管理,严格考核验收,对小修保养和中修工程实行计量支付;三是大中修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项目法人制度,严格合同管理,实现了养护工程质量从结果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四是注重科研开发,积极推广应用养护新材料、新技术。如我局同长沙交通学院联合开发"超细粉煤灰在砼路面快速修补中的路面研究"应用课题,积极探索经济型公路路面快速修补技术。同时大力推广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新技术。中小桥梁采用TST弹塑性处理伸缩缝获得成功。
减员增效必然带来富余人员的转岗分流。我们始终把发展第三产业当作消化富裕人员、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和支持养护主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给以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向基层流动,正式工向生产第一线流动,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用人政策,开辟与公路行业相接近的"三产",妥善安置转岗分流人员,使这项改革得以稳妥进行。如新密市段打虎亭道班开展多种经营,更换一辆中巴车搞客运,同时搞蔬菜大棚,年创收入3.6万元。王家窝道班自筹资金购买压路机一台创收2.5万元;上街区公路站建立驾驶员培训中心等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促进了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养护组织形式的改革付诸实践以来,很快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局规划中6个工区现已建成4个。各地利用机械化养护工区的成套设备,使路况有了明显提高,短时期内迅速改变了公路面貌,公路养护质量明显提高,抗灾能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机械化养护解放了生产力,使减员增效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以往靠"人海战术"、小打小敲的落后生产方式被彻底改变,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养护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养人不养路"、人多不办事的状况。如中牟县公路段管养的2条干线公路上新建1个机械化工区后,在养护经费降低的情况下,好路率与去年同比上升3%,养护工人的收入也增长了。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局在公路总里程增加的情况下,
而养护工人却减少了近10%,对比十分明显。由于农民代理工被裁减,正式工中文化水平不够的也面临被淘汰的现实,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养护工人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其社会形象和地位也得到了改善。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改革公路养护组织形式,必须实行养护机械化;养护机械化要真正发挥效益,又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养护组织形式。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一手抓公路养护组织形式的改革,各单位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由于这项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如公路养护机械化工区全面走向市场后,资质问题如何与公路工程公司相统一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求质量路桥工程质量资料管理措施
一是要求各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行业标准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按要求配备专职安全员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保证每个环节都受约制度之中,每个员工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的操作过程都受控于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之下。二是加工现场、料场、仓库等都要建立落实巡视、巡检、巡查制度,完善受控措施。三是提高施工作业的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均衡组织生产,坚持“工期服从质量、技术保证安全”的原则,防止正常生产施工中的突击行为和浮躁蛮干。特殊情况下,安排干部带班作业,重点是纠正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路桥施工里用到哪些新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施工当中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路桥建设的质量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并推动了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提高路桥维修质量,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工程质量的优劣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的不断攀升,这给国家及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基于此,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及操作,做好工程安全防护工作。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周期,同时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 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施工技术不正确或技术水平较低,都会导致地基失稳、不均匀沉降现象的产生,最终将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正常建设及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道路桥梁施工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加大管理力度,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技术及实践经验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处理。
1.1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路桥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道路桥梁桩基和基础环节施工中,其护壁浇筑作业要选用强度一致的混凝土,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护壁高度要比地面超出 50 厘米,同时做好桩基护壁的防水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用料进行详细检查,确定配比率。由于桥梁工程还涉及到水下作业,因此必须提高水下浇筑的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出现坍塌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符合施工规范的混凝土,才能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1.2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在预应力筋安装前,施工企业必须对每个锚具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其质量。尤其是粗钢筋的螺杆和螺母的匹配情况,必须对每个都进行试拧作业。对于水平筋和斜筋分别采用两根粗钢筋或斜杆为型钢的情况,要先固定斜筋和水平滑块,同时固定斜筋的上锚固点。滑块选用临时支架的方式在其垫板的位置上进行定位,随后在水平筋穿入。穿筋过程中必须确保水平筋两端丝头长度的一致性,对滑块位置进行检查且将滑移量进行预留。为降低张拉锚固时螺母拧紧难度,将两水平筋螺母上紧,并确保水平筋的中心对准滑块锚孔。
1.3 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
1.3.1 设置桥头搭板 桥头搭板方式是现阶段处理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为有效对沉降差进行消除,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搭板,这种搭板必须能够承受全部行车荷载。
1.3.2 台后填筑 桥梁两端出现路堤沉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地基、路基、路面三方面压缩变形形成。其中,地基产生压缩变形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产生变化。在面层填筑过程中,当搭板与桥面拥有相同的面层结构及厚度,就不会出现沉降差问题。
2、 路桥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道路桥梁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从而加大了市场的竞争压力,在企业获得极大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工程施工压力。为有效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对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市场环境下增加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1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程质量的优劣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的不断攀升,这给国家及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先从施工材料管理进行,必须严格监督及管理施工材料从入场、投入及施工的各个环节。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先对相关证书和验收报告进行核对,并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潮工作。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确定配合比,这样可以避免因压缩问题对混凝土密实度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做好桩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同时对混凝土的稀释程度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就可以进行浇筑作业
市政路桥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哪些
1.市政路桥基础施工技术
1.1支架搭设环节
在搭设支架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充分考虑安全性,施工支架一般采取钢管脚手架,钢管墩台身位置的设置必须按照设计方案精确埋设,预埋后,还要对墩台身钢筋部位进行固定,一般采用地锚拉线来固定。
1.2桥梁台后填筑的施工技术
桥梁两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压缩变形而成。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是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及车辆荷载引起,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若搭板上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及厚度相同, 则面层就不会产生沉降差, 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
1.3围堰基坑开挖技术
在路桥施工中,有时会遇上井点降水失败,基坑中翻出泥浆,这会导致结构不能正常施工,应马上进行适当的回填,将外涌的泥浆压住使它无法上涨,再对基底注浆进行止水,如碰到特殊土质出现渗水情况,可在渗漏外侧适当的距离内采用压密注浆止水法。
在围护桩过程中,如果遇到地下有坚硬物体阻碍桩体插入时,就会致使坚硬部位的围护桩无法与其他桩体平齐,这样不仅对稳定性造成影响,而且影响在桩体上的统一施工。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土体进行加固,确保围护桩稳定后,再采用合适的办法(如割除或敲除) 处理掉突出部分,或随着割除采用挡土板措施。
1.4地基技术处理
地基处理是各种建筑施工的重要基础。路桥施工中,处理好桥背部分的软弱地基可以更好的控制桥头跳车。处理软土地基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施工,如超载预压法、降低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深层搅拌法以及振动碎石桩法等。具体施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地基承载力,尽可能的减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桥台一般采用桩基础。如果在较厚的软土层修筑高路堤,则软土会因回填材料的质量而向侧边挤动,并对基桩施加很大压力,就会造成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转动,损坏支座、伸缩缝,严重时还会损坏桥面和桥台。为了防止不正常的位移的出现,必须减轻回填材料,或者通过增强地基土或用基桩,增加抵抗侧向流动的强度。
2.路桥施工关键技术控制的措施
路桥工程施工中,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控制,不仅关系着工程整体施工进度,还对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有着直接联系。在路桥施工关键技术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过渡段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在路桥过渡段的施工中,普遍存在着不均匀沉降问题,致使车辆在行驶中容易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施工单位查明沉降原因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选择合适的填料
合适填料的选择,将对路桥表面平整及内部结构的塌陷有着直接影响,对行驶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填料的过程中,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及当地的地理情况,对预选填料进行试验,在其符合相关规定后才能使用。
2.1.2运用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具有典型的应力和应变分散,对控制土体侧向变形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从而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由于土工格栅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在车辆荷载反复的作用下,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累积。同时,使用土工格栅还会使上部荷载在路基中重新分配,减少桥台台背的垂直应力。
2.1.3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
我国当前的桥梁施工结构多数为刚性,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沉陷,如果桥梁的地基土质不符合相关标准,再加上桥梁自身的重量及车辆载荷等原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这一状况下,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的地基土质,尤其是软土地基土质时,需要在不同的强度段采取与之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以此来减少或避免沉陷产生的机率。
2.2路面防水控制措施
有效提高路面防水施工技术水平,不仅可以防止水渗入到市政路桥混凝土中,引起混凝土中钢筋出现锈蚀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水泥混凝土由于渗水发生胀裂对路桥结构功能的破坏,确保较高的工程质量水平,从而延长路桥工程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的作用。在路面施工中,针对路面防水技术施工单位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施工技术控制措施:①在整个路桥混凝土基浇筑完成后,加强其初凝阶段的重视,使用钢丝刷来加强表面拉毛处理,以便增强桥路基面的粗糙度,加强沥青路面的粘结力。②加强对暴露混凝土基面的除了,尤其是细微裂纹,可以通过打毛的方法进行处理,使防水层的渗透及封堵功能正常使用。③在沥青路面施工结束之后,应使用铣刨机对路面出现的拥包、油浪、网纹及车辙等现象进行处理,由此来了解路基表面的浮浆,进而提高路基面与防水层和路面铺筑的粘结强度。
3.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监控要点
3.1换填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在市政路桥施工中,应当使用高效机械设备将台背处的路基全部挖开后,统一填筑石灰土,清除周围素土,这样就可以利用重型压路机直接开进台背处进行碾压施工。虽然采用石灰土代替素土会略增加工程施工造价,但这种施工技术不仅保证台背回填质量水平,同时又降低人工与小型机具繁杂操作费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有效提供施工现场质量水平。总体看来,利用换填施工技术其利大于弊。
3.2混凝土搭板及顶层施工与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搭板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立模施工,同时混凝土表面坡度与平整度要满足相关要求。搭板靠近桥头处的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项面距离及基层厚度通常较小,如果压路机直接通过,该部位会被压碎或形成薄饼。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规定凡是搭板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顶面不够lOcm的部位,在铺筑下层混凝土时,一律要求将铺好的水泥碎石基层进行凿除处理,统一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填筑、找平施工,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台背回填具备较高强度,确保工程施工具有较高质量和安全水平。
3.3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质量控制
为了防止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温控技术要求对施工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如:在拌合混凝土时,需要用水将碎石冷却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夏天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以对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的减小,利用浇筑层面进行散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通过埋设冷却水管在混凝土中,利用通入冷水在大体积内部进行降温处理;严格监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入模温度。
3.4混凝土早期养护与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早期如果养护技术措施不到位,则可能引起混凝土表面失水而导致色差和微裂缝等问题,并对混凝土浇筑耐久性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早期硬化过程中,应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技术与质量控制。各部位构件的拆模,要根据混凝土浇筑强度、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即预留混凝土试压试块强度和气候条件满足相关规范或设计技术要求时才能对立模拆除。混凝土模板在拆除后,应使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混凝土进行早期养护,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等,以提高混凝土综合质量水平。条件允许的工程,可采用喷涂护膜等技术措施进行混凝土保湿覆盖养护,且要求养护时间在14小时以上,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水平。当混凝土表面存在砂带和小孔眼等质量缺陷时,则要采取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修补处理,以提高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浇筑质量水平。
4.结语
路桥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焦点问题,路桥工程建设中,要想从根本上保障路桥的施工质量及今后的投入使用,就必须提高路桥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并将其落实到施工的每个环节。在实际路桥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不仅要做好路桥基础施工与关键施工技术,同时还要做好路桥施工管理与质量监控,确保市政路桥工程具有较高施工质量水平,提高公路的耐用性以及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如何做好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
公路交通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关系着我国交通事业的繁荣。因公路桥梁建设涉及面宽广,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更好规范施工管理,提高桥梁建设质量,笔者首先从我国的桥梁建设现状谈起,以期为桥梁事业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一、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现状
目前而言,虽然我们的桥梁建设技术已经可以和国际技术相媲美,但是施工管理水平总体上说还不容乐观,与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最近几年出现的钱塘江三桥、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坍塌,北京怀柔宝山寺白河桥坍塌等“桥塌塌”事故让人沉思,是什么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这拷问着我们,究其原因都和施工管理甩不开关系,施工管理的不到位,使这些完工项目和原本设计出入很大,再加上外力的超载发生事故不足为奇。
二、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不足
(一)公路桥梁产品质量问题
1、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
预应力简支梁桥的裂缝常见的有龟裂、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主拉应力方向斜裂缝几种形式,每种裂缝的形成原因又不相同。例如龟裂是由于混凝土配比不均匀造成,主拉应力方向斜裂缝基本上是由于主拉应力方向抗裂安全储备不足所造成。桥梁裂缝的产生是桥梁倒塌的潜在危机。2、公路桥梁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直接影响行车速度、行车的舒适与安全,甚至造成行车事故。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基沉降和汽车荷载。施工队伍盲目追求高速度,对地基的台背填土速度过快,施工时没有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三分法”施工。在用料、排水等方面措施没有做好相应把关,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二)公路桥梁施工项目管理不规范
项目管理及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质量、成本及进度的控制是工程实施管理核心要素。我们常见的桥梁施工中为了追求成本最小化不惜偷工减料,或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无限制的降低成本,或是不计质量盲目追求速度。因此,必须在施工中做好项目的三要素统筹,才能科学管理项目的施工。
(三)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
我国是拥有千年建桥历史的国家,至今依旧屹立的赵州桥让我们自豪。但是面临多起“桥踏踏”事件,我们需要正视施工管理的问题。放眼观看目前我们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很不到位,工程日志无从考查,工人的安全意识还不够高,现场管理混乱等现象屡禁不止。
三、加强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桥梁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秩序,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管理进行加强。
(一)严把公路桥梁技术关
技术,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我们应该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攻坚与创新。例如应对预应力产生的裂缝问题,不仅要考虑结构设计的优化更要注重凝土的结构质量同所用骨料、砂的质量及水泥品种的关系。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工作性,参加各种外加剂,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符合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对于桥头跳车问题,可以采用地基处理法、填料选择法
“水撼砂”法、压实路基法、设置横向泄水管或盲沟法、设置桥头搭板法。处理好台后软弱地基,现在国内有换填法、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复合地基等常用方法。注意桥梁与水泥混凝土路面间接缝,合理安排好施工计划,尽量采用轻型材料,渗水性好填料,处理好排水,这样才能更好减少桥头跳车的病害。
(二)科学实施项目管理
我们从质量、速度、成本三要素角度参看项目管理的科学实施。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质量是公路桥梁的生命。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放弃以往粗放、不规范的施工工艺,并借鉴国外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管理现场的模式,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程效率。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职能进行责任分化,做好项目的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速度,对各承包单位的进程有着明确、形象的要求。依据进度制定的目标越细小,计划就会越清晰,发生进度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小,操作起来效率也就更高。
成本管理,采取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建立成本保证体系及控制图;控制材料消耗,重点控制钢材、水泥等,实现定额与限额管理相结合,精打细算,使材料费明显下降;合理组织生产,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做好不同工种人员的余缺调剂,节约人工费;鼓励全员献计献策,大力开展双增双节活动。
(三)重视安全管理规范的建立
1、施工中安全是第一要义。在施工前坚持岗前安全教育;施工中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后总结安全生产情况,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加强防范。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生产进度及质量的关系,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使全体施工人员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一切的活动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重视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对所合作单位安全资格的认证;一线施工人员的选拔与管理;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及工序交接工作,使施工者人人都懂得安全技术规范;做好各工种和各工序安全规范的制定落实;做好安全工作的自检、互检及定期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要具有差异性奖惩。对检查中表现好的提出表扬和奖励,有问题除必须整改外,还要追究安全管理人的责任。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做到事无巨测,同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四)强化管理机制的运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路桥梁施工管理有了以上的保障机制,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去运行、实践。为了保证运行的结果,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通盘考虑公路桥梁建设的技术背景、自然条件、管理模式等,在这复杂的链条中找到平衡点,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年限,降低路桥设施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注重公路桥梁的提前防治,加大监测检查力度。
对于病害追根溯源调查,对路基、路面、安保设施、防护设施、桥涵构造物等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或动态监测。
2、用创新的方法加强科学养护公路路基桥梁。桥梁竣工之后做更多的维护和制定合理政策维护,例如限制超载车辆以防止桥梁荷载过大造成倒塌问题。加大养护施工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引进了新型路面灌封机、摊铺机、沥青洒布车、清扫车、沥青加热灌等养护设备,并加大基层养护单位办公自动化软硬件建设,形成“机械化施工、流程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的公路养护施工模式,提高公路桥梁养护的精度和深度,打造我国公路桥梁的精美产品。
结语
公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我国交通事业发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展望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需要我们坚持技术创新,正视不足,总结经验,认真解决桥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我国公路桥梁事业才能步入国际化轨道发展,中国的交通事业才会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