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李嘉图的经济思想简答)
本文目录一览: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是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观点。
李嘉图强调的是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两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所处优势或劣势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
因为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葡萄牙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2/3,毛呢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4/5),而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劣势较小(英国毛呢的生产成本为葡萄牙的1.1倍,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为葡萄牙的1.5倍)。
就像生产鞋和帽子的两个工匠一样,只要葡萄牙致力于生产葡萄酒,英国致力于生产毛呢,然后进行相互交换,两国就都能获得贸易利益。
科学建树
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他继承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并批评了斯密价值论中的错误。
他提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他认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
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在方法论上又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因而不能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这两大难题最终导致李嘉图理论体系的解体。他的理论达到资产阶级界限内的高峰,对后来的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
大卫 李嘉图在经济学上有什么成就?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精炼李嘉图的经济思想的理论架构李嘉图的经济思想,贴近现实的语言与例证,全面论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使他成为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9世纪初叶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1809年至1815年,他在经济学领域发表一系列论文,探索货币问题,从而成为一位权威的货币理论家。 1815年 2月,他发表《论谷物低价格对资本利润的影响》,初步阐述了地租、利润、工资问题,并力主自由贸易和废除谷物法。这种观点代表了上升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这部著作,集中反映他的经济学理论。在价值学说方面,他继承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批判了斯密认为有些商品没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的论点,认为任何商品没有效用就不会有交换价值。
在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上,他批判了斯密的价值决定于耗费劳动又决定于购买劳动的观点,正确指出两者并不相等,购买劳动不能决定价值,只能由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商品价值和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成正比。
书中还批判了斯密的价值由工资、利润、地租决定的错误观点,正确指出价值还包含制造工具所耗费的劳动。这是李嘉图价值学说的一个新贡献。从此,他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权威,逐渐形成了“李嘉图学派”。
1810年,李嘉图被选为国会议员,他主张进行选举改革、实现言论、结社和集会自由,反对1819年反民主法令。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辟出专章,集中讨论了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扩展资料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在分析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中,李嘉图赋予劳动以重要的地位,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开宗明义就指出,“一件商品的价值,或曰用以与之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此件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进而,他也像斯密一样,将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有用性不是衡量交换价值的标准”,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法则,即决定为了交换他种商品必须付出多少此种商品的规律,全然取决于在这些商品上所付出的相对劳动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嘉图
李嘉图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思想是管仲提出的,它最著名的就是四民分业分居论,关于这点,《国语·齐语》载: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杂乱),其事易(变)。"公曰:"处士、农、工、商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②管仲的四民分业分居论,除有其政治、军事的目的外,在经济管理上企图达到以下目的:其一,使职业世袭化:四民分业分居可以使人的职业世袭化,让士、农、工、商都固定在原来的职业和地位上,以便让其"少而习焉,其心安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