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分类6 > 正文

分类6

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心理健康与行为规范教育)

hacker2022-06-09 21:12:25分类654
本文目录一览:1、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

本文目录一览: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前面提到: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健康的心理的标准,应该说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标准都有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了新的定义,以前是躯体健康,现在要求既要躯体健康,又要心理健康,还要社会适应良好,还有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都健全,才能叫一个健康的人。对于中学生来讲,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有一些特征,比如说整个学生时代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应该是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的,而且应该是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看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他与大多数人,特别是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是否一致。综合各家之言,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智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五种因素。智力发育正常的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学习效率。

2.情绪稳定,有安全感。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与这一条相对立的是喜怒无常。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是说他们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可以自觉地加以控制和调节,可以接纳自己的一切方面,可以承受挫折、恐惧和不幸,努力适应环境。

3.意志健全。有决心、信心、恒心,意志坚强,有一定耐受力,对生活中出现的刺激和打击,能够正确对待,能把困难变成奋斗的动力,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取得优异成绩。

4.自我意识强,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出恰当评价。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自傲,不自卑。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有正确的自我观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取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

5.适应能力强,能够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怕到新环境去学习、工作、生活,能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6.人际关系和谐。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心理健康的人,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关心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能信任和尊重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别人理解自己。因而无论他或她在哪个学校,和本校、本班的同学、老师关系都很融洽,对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亲近;其自身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

7.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与别人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在发生矛盾时能积极地、有效地去解决矛盾,重新让别人理解自己。

8.人格完整和谐,心情愉快,有幸福感。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符合社会进步潮流。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的行为。

9.睡眠正常,生活习惯好。

10.行动自觉果断。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绝不是说一样而做又是一样。这并不是说不能改变决定,而是说不能轻易地改变决定。

11.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爱学习,如爱学外语、计算机、其他相关知识,把学习看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学习看做是一种乐事。

上述标准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对照上面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你觉得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专家分析,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心理学界认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却永远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你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标准的十条标准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特指对突然的、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应特别强烈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抵抗力强的人,虽然有反应,但不会很强烈。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的强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的减轻刺激的强度。所以,心理活动强度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

2.心理活动耐受性

是指在长期的精神精神刺激下,耐受力差的人会出现个性改变、精神不振、心理异常。但是耐受力好的人,虽然倍感痛苦,但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长期家庭贫困,会被亲友视为负担,大人和孩子精神上都会有压力,有的人会自暴自弃,有的人虽然心里难受,但是却能发愤图强,力图改善现状。或者,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有的人无法承受,选择放弃;有的人虽然也觉得痛苦,但依然能坚持完成任务。

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低,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这都是个人内在的节律性。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内在的节律经常处于紊乱的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我们都可以说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他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或者是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也会被认为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左右,进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想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左右,自己严重缺乏思考,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康复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精神创伤,在这之后情绪出现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出现躯体状况,比如失眠,没有食欲等都是正常的现象。但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不同,从创伤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也不同,此能力称为康复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标准。

7.心理自控力

一个人情绪的强度、表达,思维的方向、过程都是在自己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个人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为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绪表达会恰如其分、辞令通畅、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也不过分随便。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标杆。

8.自信心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者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有的人对自己进行评估会高估,而有的人会低估自己;前者是盲目自信,后者是不自信,都是不好的。我们要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效果。自信心就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

9.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定会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能否正常的与人交往,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达标。

10.环境适应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的保存和种族的延续,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也不能离开其生存的环境,环境条件会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使自己与环境达到平衡,这就叫适应。一个人适应环境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7条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的标准,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来分析,并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人的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

2.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心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同时,善于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标准是:行动得到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心理健康的人总是有目的地进行各项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经过考虑而采取果断决定;善于克制自己的激情。

4.人格完整

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信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心理健康的人,能用尊重、平等、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的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既有广泛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又有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 

6.必与社会协调一致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有效地处理与周围现实的关系,能对社会现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观念、动机、行为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要求,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自己的愿望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能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其独特的心理行为特征。心理健康者应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一致表现。否则可能要考虑是否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另外,心理健康的人,其心理行为还应与角色、身份相符合。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1]

总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维,行为标准,人性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痴妓隐诗(2022-06-10 03:49:47)回复取消回复

    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7条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的标准,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来分析,并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来考虑。1

  • 竹祭笙沉(2022-06-09 21:52:40)回复取消回复

    自己。8.人格完整和谐,心情愉快,有幸福感。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符合社会进步潮流。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

  • 笙沉近箐(2022-06-09 22:25:46)回复取消回复

    朋友。 6.必与社会协调一致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有效地处理与周围现实的关系,能对社会现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观念、动机、行为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要求,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自己的愿望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能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特征不同年龄

  • 笙沉傻梦(2022-06-10 03:01:49)回复取消回复

    治疗。[1]总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维,行为标准,人性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