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陷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上世纪冷战的结束伴随着横亘欧洲大陆近半个世纪的铁幕徐徐降下,欧盟于1993年11月正式诞生。饱受热战和冷战之苦的欧洲人都憧憬欧洲大陆终结对抗的历史,开启一条和睦和解、共同发展繁荣的新路。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欧洲大陆再度燃起熊熊战火,地处欧洲中心的乌克兰成为东西欧的断裂带,俄罗斯和欧洲双方坠入了美国设计的“乌克兰陷阱”。
“乌克兰陷阱”服务了美国全球霸权。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控制整个欧亚大陆是“取得全球主导地位的主要基础”。美国设计“乌克兰陷阱”,把乌克兰作为针对俄罗斯、遏制俄罗斯的棋子,终极目标就是要用战争泥潭和制裁大棒拖垮俄罗斯,以巩固自身独霸地位。如今,俄乌冲突导致生灵涂炭,成千上万士兵和平民伤亡,至少500万难民涌入西欧,而美国还在摇旗呐喊、煽风点火。正如《美国保守派》杂志所言,乌克兰只是美国眼中对付俄罗斯的“炮灰”,“华盛顿将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美国借此削弱、消耗俄的地缘图谋暴露无遗。
“乌克兰陷阱”出卖了欧洲利益。俄罗斯一直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欧盟委员会和俄经济发展部数据显示,2021年俄罗斯是欧盟第五大贸易伙伴,俄欧贸易占欧盟全球贸易总额的5.8%,双边贸易额达2575亿欧元;德国是俄在非独联体国家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为570亿美元,欧盟占俄罗斯总贸易额的35.9%。欧俄合作不仅符合欧盟和俄罗斯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但显然不遂美国所愿。美国不允许欧洲自立门户,更不能容忍欧俄走近,而是要将欧洲驯服为其称霸全球的工具和离岸平衡、分担责任的代理人。美用“乌克兰陷阱”把地缘政治博弈之风吹向欧洲,把战火烧到欧洲,把制裁压力转嫁给欧洲,把欧洲战略自主绞杀殆尽,达到其“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目的。制裁一时爽,欧洲终自伤。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对俄制裁像一把双刃剑刺痛了欧洲。美国财长耶伦称,目前欧盟不宜对俄石油禁运,否则欧盟受到的损失远大于俄。欧洲粮食紧了、能源缺了、难民多了、失业增了、经济难了,而且战争何时结束尚不可知。
“乌克兰陷阱”养肥了美国也透支了美国。对俄极限制裁是美国炒作“乌克兰陷阱”的核心伎俩。美国对俄实施了金融制裁、出口管制以及对重点产业、实体和个人的全方位打击,手段翻新,规模空前,迄今已对俄实施1032项制裁。作为头羊,美国带动的“羊群效应”致使俄罗斯遭受超过一万项制裁。跟进制裁的美国“盟友”和响应者,动机和出力程度也有所不同,其心各异:有的甘愿打头阵为美效命卖力、火中取栗,有的在能源和军援等问题上并不积极,印度、南非等国甚至美国盟友墨西哥、以色列等在制裁问题上和美国保持了一定距离。而美国发战争横财,赚得盆满钵满,军火热销,油气大卖,金融资本源源不断回流,据说美国只接收了十几个乌克兰难民。长远看,美国损人未必利己,与其盟友的关系出现裂痕,更多西方有识之士开始有所警醒,看到“山巅”“灯塔”之国所谓“行侠仗义”不过是为霸权服务、为地缘竞争张目。最终,受损害的是长远的美欧关系乃至整个美国盟友体系和不断透支的美国标榜的“全球领导力”。
“乌克兰陷阱”是美国继“修昔底德陷阱”之后在大国博弈方式上的又一大发明,加剧了地缘政治恶性竞争,开冷战后毒化国际社会风气之先河,本质上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值得警惕的是,美国企图将亚洲“北约化”,在亚洲制造新的“乌克兰陷阱”。美国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和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为工具,不遗余力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危机关联炒作,甚至谋求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些举动暴露了美国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无一不是挑动军事对抗、拱火浇油递刀子的老套路,其目的就是要打造所谓“亚太版北约”,假维护和平之名,行彻头彻尾的服务争夺霸权之私。
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过去几十年,亚洲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与较快发展,成为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是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成就了“亚洲奇迹”。亚洲拒绝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亚洲国家也绝不是大国对抗的棋子。亚洲人民要擦亮眼睛,共同抵制在亚洲引入阵营对立、复制“乌克兰陷阱”,维护本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发展局面。亚洲的安全要靠亚洲人民自己来维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坚定维护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