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华财经亚洲开发银行(印度尼西亚金融银行)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信达资产通知我去面试是真的吗?会不会是骗子啊
有可能!下面是该公司的招聘简介,除了邮箱,什么都没有留下!小心了啊!
上海信达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信达投资”),成立于于1988年,是我国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评估机构。
信达投资始终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信评估民族品牌视为己任。在过去近20年的发展过 程中 ,信达投资依托股东上海社会科学院雄厚的学术力量和科研实力与公司自有专家相结合的模 式, 不仅成功获得了迄今为止所有的评级业务资质,学术水准、专业水平以及公信力也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在“科学、客观、公正、独立”评级原则的严格指导下,信达投资不仅成为中国信用体系建设道路上最早的拓荒人,也是中国民族资信评估机构的领头羊,更是诚信文化在中国资本市场忠实的传承者和捍卫者。
信达投资评估有限公司近20年来的发展正是集“开创力、使命感、权威性、”为一体的中国资信评估业发展的历史缩影。
开创力:
1992年 信达投资评估有限公司主办了全国首届资信评估研讨会,推进了中国资信评估行业的向
前发展。
1992年 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举行了中国有价证券资信评估国际研讨会,被认为是中国资信评估
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99年 信达投资与国际著名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共同举办了首届关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
际研讨会,对推进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
2002年 信达投资与新华财经联合在中国首先推出上市公司公开信息(pi)评级。
2003年 信达投资作为第一家中国大陆的评级机构加入了亚洲开发银行总部的亚洲资信评估协会
(ACRAA),开中国资信评估业之先河。
使命感:
信达投资不仅在中国评级市场上不断开拓,倾力铸造民族品牌,而且一直以促进整个中国信用体系的发展为己任。
1993年,信达投资就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中国首届“资信评估研修班”,为中国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和业务人才。
1997年,信达投资又倡导并促成了中华资信评估联席会的建立,并成为会刊《中华资信》的承办单位。
2002年信达投资首倡和促成了中国第一份信用行业自律公约《信用公约》的签署。
权威性:
信达投资拥有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富有资历的管理团队;由上百名余名大都为具有数年以上业内实践经验的博士和硕士的优秀信用分析师团队;由中国著名经济、金融等行业专家组成的学术专长覆盖各个领域的远东专家委员会。
信达投资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迄今为止所有的评级业务资质,在企业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证券公司债券、金融债、结构融资产品、企业集团评级、贷款企业评级等几乎所有的信用领域内都是最主要的评级机构之一。
注:人不在上海,请勿投简历!
联 系 人:sunny
电子邮箱:xdpghr2010@163.com
金融危机下外商对华投资的政策
金融危机下的欧美对华投资前景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已经持续多日,以金融和房地产业为核心的全球虚拟经济在第一轮冲击波中全面受损。种种迹象表明,金融海啸正在从虚拟经济层面向实体经济延伸,第二轮冲击波将引发金融海啸中心区的西方实体产业重新洗牌。
中国由于虚拟经济欠发达,在金融海啸第一轮冲击波中,宏观经济受损较小,而且由于中国现代金融业与西方差距较大,中国企业没有在第一轮冲击中贸然“抄底”。面对第二轮冲击波的到来,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家电业、机械工业等产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但同时伴随着难得的机遇。
一、国内舆论看好危机后外国对华投资的前景,并认为会出现人才的转移。中国应当增强信心、抓住机会引人人才,推进技术创新。国内舆论普遍看好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前景。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博士撰文指出,中国虽然承受了压力,但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当之无愧地扮演了“稳定器”和“发动机”的角色。中国经济,包括银行业、制造业、充足的美元储备及人民币坚挺并继续保持对美元小幅升值态势等,都是稳定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受到根本性削弱,中国经济基本面也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更改。因为,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的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潜力巨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此外,中国的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因此,国际舆论普遍把中国当成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把中国当作躲避这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比较选择后的最佳投资地。他们看好中国,投资中国。(何曼青,《从金融危机看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机遇》,2008年10月29日)
专家们同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必然还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分工,对包括资本、人力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洗牌。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研究员邢厚媛认为,当前,华尔街过剩的金融服务机构与高端技术,正在寻找出路,金融界不少人才已从华尔街转向中国寻找工作。面对金融危机,其他发达国家也在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出去。这对中国来讲也是难得机遇,应当实时引入人才、技术创新,解决中国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邢厚媛,《非金融海外投资:防范风险还要抓住机遇》,2008年10月30日)
二、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对华投资有所下降,中小型企业对华投资减缓。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欧美对华投资已经减少:欧洲企业大幅减少在中国的投资转而把资金投向东欧、俄罗斯、印度等国。8月13日,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负责人马宇证实了这一被外国媒体热议的消息。马宇同时表示,不止是欧洲,日本、美国在华投资也在缩减,投资低潮期从2006年开始延续至今。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7年欧盟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为38亿美元,同比2006年的54亿美元下降29%。从规范的跨国公司来看,在华投资都是进行实体生产,但是他们的投资意愿在下降。(江旋,《欧美对华投资量少钱多,提防投机资本》,2008年8月14日)
根据21世纪网对美国商会亚洲事务负责人布赖·恩特的采访,此次金融危机延缓了美中小企业对华投资:中小型美国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美金到10亿美金之间的企业)在短期内会放慢对华投资。这些企业中有大量新技术企业,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合作伙伴,但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不足而暂缓投资。(熊敏,《金融危机延缓美中小企业对华投资》,2008年10月15日)
三、大型欧美公司在中国的策略仍为积极布点、不会撤出。中国应抓住其投资热点如与基础建设相关的消费行业、金融业等,积极招商引资。美国商会在接受21世纪网的采访时指出,大型美企在中国的策略是不变的,仍然积极在中国布点,不会撤出。这些企业会继续依赖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企业的市场和出口来源地。许多欧美企业与机构正积极的在中国寻求发展机遇,如:全球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Sybase非常看好中国IT市场,在中国的业务不断壮大,现在正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网络付款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及安全数据库。(新华网,《程守宗:金融危机不会使中国受根本性影响》,2008年11月4日)
9月16日,投资2.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中国园区暨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在上海正式破土动工,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表示,通用重视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独有偶,就在今年年内,已有大众、宝马、丰田、日产、本田、现代等数家跨国车企向中国追加投资,扩充其合资企业产能,而克莱斯勒、菲亚特等企业,也在积极调整中国布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期迎来发展新契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欧美市场疲软跨国车企加大对华投资》,2008年9月19日)
在11月2日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20次会议上,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特黎先生指出,“很多外资都希望在这里找到机遇”。(东方网,《金融危机下服务业投资青睐中国》, 2008年11月2日)
私人股本投资(Private Equity)在中国的投资也出现了新动向:10月中旬,由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英联(Actis)牵头的投资联盟在一周不到的时间里分别向中国酒店业和教育业投下两单,并宣布其携华平基金向经济型酒店7天连锁酒店投资6500万美元,该项投资将用于扩大7天连锁酒店在全国的网络覆盖及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同月下旬,英联再次出手,宣布联合其他两家基金向安博教育集团注资1.03亿美元。(第一财经日报,《金融危机风暴未平 PE抱团逆势投资中国消费业》,2008年10月22日)
综上所述,未来一段时间内,欧美对华投资总体形势看好。特别是一些面向内需的行业,如快速消费品、零售、金融业以及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消费行业等值的关注。
北京大学出过哪些名人?
最新版|北京大学部分优秀杰出校友代表汇编
北京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学府印度新华财经亚洲开发银行,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杰出人才印度新华财经亚洲开发银行的重任,北京大学一直默默地为国家做出着杰出印度新华财经亚洲开发银行的贡献,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各领风骚的栋梁之才。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知名校友汇编
▲教育界
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印度新华财经亚洲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政界
李克强总理 (北京大学法律系1978级,北大经济学院博士)
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印度新华财经亚洲开发银行;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司法界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新闻传媒界
北京大学在新闻出版传媒界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建国前一代报业巨子成舍我和中国副刊之父孙伏园均为北大学子;建国以后有新华社社长朱穆之、郭超人、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中国新闻社社长郭瑞、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聂震宁、21世纪报系发行人、总编沈颢、新华社副社长何平、 新华社副总编辑俱孟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王庚年、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张雅斌、中国之友杂志社社长郑祖军、 还有很多主编、出版社社长以及节目主持人、比如:中国音乐电视主持人亚宁、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张羽、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张泉灵、东方时空总主持人方静、新闻调查主持人董倩、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经济半小时主持人曲向东、 央视英语新闻主持人林东威、动物世界主持人王采芹、财经前线主持人董关鹏、今日话题主持人赵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思思等。
▲企业界
在企业界北大毕业生入掌大型国企的都风华正茂。中国房地产集团公司董事长、“房地产学院派”代表人物孟晓苏、中国旅游企业旗舰华侨城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克雷,鞍钢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杨华、中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景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张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昝云龙等都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大型国企的领军人。
在各大知名企业中,北大学子同样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TCL集团副总裁严勇、联想集团副总裁马越、神州数码副总裁王平生、中科软件集团总裁柳军飞、林凤集团总裁张涌、达因集团总裁张璨、董事长阎俊杰夫妇、亚信科技董事长丁健、国美电器总经理何炬、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恒基伟业常务副总裁孙陶然、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宁、深圳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新东方创办人“留学教父”俞敏洪等。
在华大型跨国公司中也活跃着北大人的身影:Adobe大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IBM(中国)华南区总经理鞠立、IBM莲花软件(Lotus)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刘洪、Oracle中国公司前董事副总经理张书恒、Microsoft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凤鸣、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逢举、摩托罗拉公司中国软件中心董事总经理邹贵华、爱立信(中国)公司副总裁赵钧陶、华纳(中国区)前总裁许晓峰……
在海外的北大校友在创业方面也不甘寂寞。美国成功集团总裁刘宁、全球数码相机的OEM产品领域中位居第一的虹软(A rcSoft)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邓辉、赛门铁克(Symantec)原全球副总裁、现知名软件开发公司蓝代斯克(LANDesk)的首席执行官王茁、在中德贸易中占近6%的份额的德国周氏王朝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周松波、美国光以太网技术领导厂商Atrica公司副总裁兼产品营销总监陈子南等均毕业于北大。
北大学子在网络传媒时代中的表现也极为出色,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百度”创始人兼总裁李彦宏、新浪网创始人、首任CEO王志东、TOM互联网事业集团首席营运官许志明等都毕业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