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
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法?
虽然体育教学改革是全面进行求知体育教育的求知体育教育,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学改革者只热衷于操作层面的外部课程形式改革。根本原因是许多小学体育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这并不是说体育教师不想改变,也不能改变。究其原因,可能是现实社会中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和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过大。除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很多课外工作,如课外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体育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体育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和探索这些问题,使得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中,也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树立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训练和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教育的理念就是纠正这种偏差,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要充分利用体育考试的积极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在体育考试中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以取得好成绩的局面。
一些学生仅仅依靠先天的身体条件优势来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合理的。体育成绩评价应从教育评价入手。不仅要看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绝对水平和成绩,还要注意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进步和求知努力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得到切实可行的评价、新的目标和新的动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乐趣。
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体育与教育求知体育教育的关系
一、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体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一种教育过程。而教育则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所说:“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办事,教会学生健体。”
1. 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学会做人。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形成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创新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教学活动是学生身心都积极参与的过程。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心理过程、个性品质、思想品质和作风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锻炼与培养。在身心协调发展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既要高度重视体育的生物效能,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生理机能的生物学改造作用:又要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功能及规律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教学的心理和娱乐效益以及教育和美育作用,在增强体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真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代新人。
2.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会求知。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
3. 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会办事。要搞好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个性,同时,也必须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于学校体育而言,本身就具有其它学科无与伦比的优势,能使自己成为永恒不败的强者。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能否处于良好的健全状态,关键取决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求知体育教育我心理调适能力等。而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竞争和拼搏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等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
4.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会健体。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更好地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还需引进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也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延伸。
三、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实施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求知体育教育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首先,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体育教师要解放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只有这样,学校体育与教育才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他具有其他科学不可代替的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一、加强思想教育,优化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增强体质,
并逐步学会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细心构思,
巧妙安排,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等思想品,.
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
具有勇敢顽强,
团结进取,
活泼开朗的精神风貌,
使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进行排球教学时,
利用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耐久跑的基础技术,
还要讲练习中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尽力完成练习任务,
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各种器械体操,
便于培养学生勇敢.
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作风;游戏教材有利于陪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自觉尊守纪律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二、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传统体育教学存在诸多弊端,
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只有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体育教育效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以学生为主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呆板且单调,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
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首先使教学氛围变的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题作用和主动精神,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并因此产生浓厚兴趣。如:教技巧后翻滚时,让学生了解他可以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对锻炼人们的定向能力,改善前庭器官的功能都有很大好处。这样,教师由过去的主演变成的主导,学生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自觉积极性充分得到体现,使他们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2.
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能力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更要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在时间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能力。如:篮球教学中,用少量的课时进行篮球的基本技术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在学生的自由组合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从而对位置产生兴趣,变被动为,带着积极浓厚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锻炼中。使学生既学到了技术又锻炼了身体,并且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形成锻炼能力。3.
体育教学中要既教书又育人体育教学适应当以育人为目标,传授体育技能技术只是育人的手段。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要关心他们人格的形成以及情感的陶冶。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有着生动的内容。例如:每堂课开始与结束,师生都要互相问候,实际这就是向学生进行礼貌待人的教育;在各种游戏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既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友爱,积极进职的精神;每节课的场地整理、器材搬运,又可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自始至终都像一条红线贯穿课堂始终,只要我们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培育出的人才就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素质教育就会逐步走向完善。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自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这种美主要由健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显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边县出来的美,他包括运动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体育教学中的申美教育,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形,促进技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节奏强烈、富有韵律的健美操,就充分展现了人体美、造型美和姿态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美,对学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了审美能力。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特长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具有广阔的空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发展个性和才华,并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发展鲜明的个性特征,有效引导学生的发展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统筹兼顾,合理组织和安排,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怎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较为合理呢?笔者认为应采取有选择性的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等条件,打破传统的班级分组方式,实施年级分组开放,采用单项分组制,开展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男生的篮球兴趣小组,女生的健美操兴趣小组等。各小组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的机会,创设自主宽松的练习氛围。聘请学生信任的体育教师或有体育特长的其他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尽情品尝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环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升华。总之,体育教师中的素质教育实施目的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但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的计划方针,充分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如何培养体育兴趣和求知欲之我见
随着新教育求知体育教育的发展,教育机制的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由此看来,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情感和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当然,要使终身体育成为现实,使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能够较为完善地结合,从而推动体育教学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发展,关键还在于学生时期是否能培养其体育兴趣和对体育学习的欲望。那么,当前的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如何呢求知体育教育?
一、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大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几年来,我校举办了全校性的体育活动节,以田径运动会和广播操比赛为主线,融小型的体育竞赛、体育知识讲座、体育观赏、体育卫生知识讲座于一体,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同学们不断地从中汲取知识、锻炼体魄,积极营造了体育与文化于一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这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加强了对体育的认识、理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类、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学生专项特长,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实行了体育教学课、体育活动课和体育选项课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体育教学课。我校试行专项教学课,开设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专项课的开设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术、锻炼了身体,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不喜欢体育活动的那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实现了使他们从不想学到想学再到求学的目标。
2.体育活动课。充分利用好每一节体育活动课的时间,组织身体素质较好、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来带领部分身体素质差、体育无兴趣的学生进行锻炼,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锻炼,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热情,效果甚佳。
3.体育选项课。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已开设了乒乓球、健身跑、篮球、羽毛球、足球、健美操等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体育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也要向前发展。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努力钻研新教材,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充电,以适应新的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组全体教师相互开设教学公开课,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各项公开课中、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获奖并获同行的好评,更取得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自然会萌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敬爱的老师的课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是一名知识全面而渊博的人。再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上课,尽量当好课堂中的导演。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要优先给予指导和帮助,讲解时要精讲多练,示范动作要优美、大方、准确,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我是活动者,我乐意参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课的内容要搭配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性体育、娱乐性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并结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的新型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操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求知欲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作用。中学生情感的发展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使各种活动都能达到中学生情感上的愉快和满足。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情感语言”、“身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就能培养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体育热情,在体育课中应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面,使他们能理解,“体育”不是简单的独立,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可用体育画报、剪报在报廊上宣传教育,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重要因素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来振奋学生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具有积极情感、要求上进的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望。
通过上述方法和设想在我校的推广实施,已初显成效,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及体育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早锻炼、课外活动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我们全体老师深知,实践的路还很长,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将听取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合理建议,努力开拓,继续求索,争创素质教育之佳绩。
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及能力
一、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学生具备了各种体育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抓起,同时运用学校体育中多种体育活动途径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漫长的一生中,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达到终身受益。体育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是培养体育学习能力的基础。发展一般身体能力是学习和从事体育运动的基础。只有从这两个基础抓起,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体育学习能力得以掌握。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的意识、体育对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人体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及效果、卫生保健知识等。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攀登、爬等和一般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发展此项能力,除加强体育课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使课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要对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
2.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重复巩固和提高。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培养中学生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任务。因此,就必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身体锻炼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其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真正掌握自学、自练、自调、自控的本领。
二、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在培养中学生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为了顾及教学的整体连贯性,通常是由老师课前设计好课的思路结构、组织教法等,尽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长的练习时间,但始终是按老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很少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创新实践机会。
2.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学校体育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其发展水平和规模,是反映一个学校面貌和水平的窗口。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认识的逐步加深,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配置也逐渐完善,并逐步向现代化发展,此时体育器材科学化、合理化地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导为辅助,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体会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体育主要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形式,积极组织,广泛开展校级、年级、班级的各种体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组织管理能力。所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四、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1.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的,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2.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
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与长期性需要有较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为指导,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非常重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正是为了提高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理论教材的选择应体现科学性,并力求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以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的终身受用知识为主要
内容。
五、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其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1.自学
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的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订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练
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练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的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教育的深化改革对于广大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创新与发展的机会。我们必须重视这个发展的机会,在改革的大潮下,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得到更大的创新与改进。体育教学应注意对学生体育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