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融资市县一体化(长治产业升级转型示范区)
本文目录一览:
山西省有那些城市一体化
太榆一体化,汾阳孝义一体化,长治市己经把长治县纳为下辖区
关于和谐长治
长治,因地处太行山之巅,“与天为党”,古称上党。历史上也叫潞州。1945年10月正式建市,现辖13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13896平方公里,人口320万。
长治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古城特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城市的深厚内涵;长治是一个具有上佳人居环境的城市,东山西水,南秀北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水、园林、城市、人文融为一体,形成城市的独特魅力;长治是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与开放包容的创新意识一脉相承,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长治是一个发展优势明显的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第一要务,准确把握长治市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了实施“三三”战略,建设“三个”长治的总体工作思路。
第一个“三”,是努力实现“三转”: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为主线,转变发展观念;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重点,转变执政方式;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转变工作作风。
第二个“三”是着力推进“三化”:着眼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着眼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带动能力,大力推进城镇特色化;着眼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设“三个”长治,第一是建设实力长治。就是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总量力争达到8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总量力争达到180亿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力争实现“保三争二”的目标,在中部6省82个地级市力争跻身20强行列,成为中部经济强市。
第二是建设魅力长治。就是以“神话之乡、红色之地、绿色之城”为文化定位,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重点在标志性建筑,精品工程、文化品位、现代化气息上下功夫,加快新区建设和半小时通达圈的“1+5”上党城市集群建设,倾力打造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绿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三晋第一靓丽名城和北方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努力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
第三是建设和谐长治。就是按照“五民五高”的标准,建设幸福指数较高的和谐长治。一是富民为先,城乡居民收入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全省和中部各地级市领先水平。二是亲民为本,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高。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0%;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三是安民为重,公众社会治安满意度高。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以上。四是智民为要,公众受教育程度高。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五是益民为归,人民群众生存环境质量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市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0天;饮用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标准。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指明方向。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导下,全面实施“三三”战略,奋力建设“三个”长治,开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8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60.4亿元,财政总收入从2001年的17.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1.2亿元,年均增长41.4%。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5亿公斤。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稳步增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1年的146个增加到2006年的280个,国家认证的绿色农产品从2001年的99个增加到2006年的127个,新增国家批准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个,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上了一批煤焦、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项目,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全市共创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西省著名商标53个,山西省名牌产品25个,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城市。
三是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果。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行政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政金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长治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与德国北威州及玛尔市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与沿海发达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协作更加紧密。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5家,实际利用外资5618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0.2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16亿美元,年均增长38.9%。
四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先后建成了长邯、长晋、长太高速公路,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和村村通客车工程,开通了长治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航线,加大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力度,启动了“两地”保护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完成了市区道路、背街小巷、供水供气、集中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大气环境治理、河道综合治理等一批城建工程。黑水河综合治理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新增绿化覆盖面积2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24.5%增加到2006年的44.8%;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从2001年的93天增加到2006年的285天;先后荣获了“山西省环境模范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广电、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1.4亿元,年均增长21.4%。实施了省级以上“火炬”、“攻关”等各类科技计划187项,获得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7项,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助学工程,实施了农村卫生“四个一”工程(村村有一个卫生所、一名农民健康员,户户有一份健康档案、一个保健书),建成农村甲级卫生所1650个,为全市所有行政村配备了农民健康员,为159.2万农民进行了免费体验,为65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免费发放了农民四季防病知识读本;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102万人次享受到了合作医疗补助。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6.6%,深入开展了双拥共建活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还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六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5244元增加到2006年的10160元,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427元增加到2006年的3890元,年均增长9.9%。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稳步推进,5.3万城镇低保对象得到了政府救济和生活补贴。
长治市有哪几个县??
截至2018年11月,长治市辖8个县,包括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县:
1、襄垣县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辖区正中,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县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台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区、潞州区、屯留区接壤;北和武乡县为邻。
2、平顺县
平顺县隶属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部,平顺县地处太行山脉南段西半侧,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全境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土壤瘠薄,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
3、黎城县
黎城县,山西长治市辖县,古称黎侯国,太行山革命老区,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东大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4、壶关县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省林州市和辉县市相连,西与上党区、潞州区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晋城市陵川县接壤。
5、长子县
长子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望太行山与潞州区、上党区搭界,西枕太岳山与晋城市沁水县、临汾市安泽县为邻,南接晋城市的高平市、北毗本市屯留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襄垣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顺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黎城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壶关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子县
常见的投融资模式中,一体化模式与投建运分离模式的常规做法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点?
一体化模式是项目公司自投自建自运营的模式,强调从合作、建设到运营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优点是项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建设以实现运营服务的功能为目的,可实现工程建设的功能配套问题,且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及质量管理,利于工程质量及成本的控制。
投建运分离模式:在合作方面由专业合作公司负责投合作,建设阶段实行代建总承包制,在建设阶段进行专业化运作和适度竞争,组建总承包公司并引入多家建设管理公司,运营阶段选择两到三家运营公司,打破由一家公司垄断运营的格局。优点实行合作、建设、运营分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扩展资料:
投融资模式注意事项:
企业进行融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那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的融资实践中,融资存在优序,一般认为的优选顺序是企业自筹资金。如中小企业投资较小,优先考虑从存款账户提取现金;其次,才考虑短期投资变现。
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时,一般优先考虑调低发放股利。外部融资。企业首先考虑银行贷款,其次是发行债券;最后是发行股票。从融资优先可以看出,内部融资其实是最优先的一种,而外部融资中股票融资是最后的一种选择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目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