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哪些保健品是假的)
本文目录一览:
保健食品时真的还是骗人的?
随着保健食品各种骗局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的曝光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很多人对保健食品充满了抵触情绪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认为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今天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我们就来聊聊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保健食品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在我国,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是可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合格的保健食品,都是通过国家严格的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保健功能评价和质量可控性评价的,所以保健食品并不是骗人的。
并且,我国将保健食品列入特殊食品实施监管,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要真实,且所有的保健食品都应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很多被称为“骗人”的保健食品,其实大都是超出功能范围、甚至宣扬“包治百病”的违法产品,并不算真正的保健食品。
所以,保健食品不是骗人的,但是想要身体健康,保健食品只能锦上添花,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才是根本。
保健食品并不可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正规的保健食品,对身体有好处。可恨的是一些从业者利用老年人向往健康的心理,用夸张、蒙蔽、欺骗的手段,向老年人兜售价格虚高的保健食品(有的甚至连保健食品都算不上),从而榨取老人们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
最后,衷心希望保健食品市场越来越规范!
大家觉得保健品真的有用吗?
正常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的健康人没有必要服用保健品。特殊人群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如慢性病人、年老体衰者,可以服用一定量的保健品,但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学家的指导下服用。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保健品看似对人有益,不少食用者也感觉不错,但是迄今为止,市面上几千种保健品的效果似乎都缺乏权威的可信数据。至于广告宣传的那些治病救命的实例和数据,早就是国家有关部门严令禁止的宣传内容,缺乏可信性。
平素健康状况不错的人,基本上不必用什么保健品,调理好一日三餐就可以了。是否需要进补,最好咨询营养专家和医生。中医讲究滋补,但 也首先要求明白机体缺什么,了解机体阴阳虚亏的实际情况,阴虚的,滋阴;阳虚的,壮阳;气虚的,补气;血虚的,补血,不能不问青红皂白,随意乱补。盲目食 用保健品、过度滋补往往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另外,食用保健品应该有个度,否则,极易产生相反的效果,使人患上各种疾病,甚至导致癌症。
一、滋补与保健品
滋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医一向注重“进补”,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是,应该指出,这种中医“进补”和如今的保健品不是一回事儿,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保健品这种东西。况且,中医一向强调“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中医的“食补”是指有针对性地进补一些食品,而非保健品。
60多岁的曲老先生精神矍铄,仍然在自家的小公司打拼。不过,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他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所以在锻炼身体之余,很注意吃点保健品,每年都买几万元的补品、保健品。他尤其钟爱鹿茸, 秋冬时节,隔三差五就吃一次。可是一段时间后,他感到总是口干舌燥,睡眠也差,后来鼻子居然流血了。他赶紧到医院去看病,医生说是鹿茸吃得太多了。像曲先 生这样的大有人在。有的人吃过保健品以后,真的感觉身心舒畅、增添精神;有的人用过之后没什么感觉:还有不少人滋补出了问题!就鹿茸来说,盲目过度滋补, 能够导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造成肝功能损害!
盲目滋补有害,就是正常人吃保健品也未必都有益,保健品即使对人有益,也应该慎重对待和选择。
二、在保健品的开发研究史上,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
不少人都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等都与一种叫做自由基的物质对人体的破坏有关。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找到了对付自由基的“武器”一抗氧化剂。蔬菜和水果在自然环境的光合作用下 生长,产生大量的氧,为了应对这种富氧的生长环境,体内聚集了丰富的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与自由基互相作用,使自由基失去活性。于是科学家推断,服用抗氧化剂应该可以对付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他们在试管实验中发现,无论是从食品中提取的浓缩物,还是某一种纯化合物,即抗氧化剂,都能够很好地清除自由基。科 学家大喜过望,开发出许多抗氧化剂产品,比如酸果胶囊、绿茶提取物、石榴浓缩液、胡萝卜素、葡萄干提取物等等,人们也争相服用。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人们服用的结果大相径庭,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曾经对肺癌高发人群进行服用胡萝卜素的实验,他们找来1.8万名志愿 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胡萝卜素,一组不服用。他们本来计划跟踪观察6年,可是到了第4年却发现,服用胡萝卜素的一组很糟糕,与另一组对照,肺癌发病率高 出28%,死亡率也高出17%以上。
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大量食用蔬菜水果明明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各种疾病的啊!
后来,科学家在咖啡和绿茶身上找到了答案。绿茶和咖啡是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但是与其他食品不同的是,绿茶和咖啡能够与活性氧自由基发生反应, 生成另外一种自由基一过氧化氢,因而有益于人体健康。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推断,绿茶和咖啡能够诱导人体自身的抗氧化系统的活性,适量的自由基能够启动人 体自动的防疫系统——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等,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于是科学家恍然大悟,由于服用各种抗氧化剂过多,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 工作,反而促进了疾病的形成。这个问题,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医的一句至理名言:“药补不如食补。”吃什么补品、保健品,也不如吃有益健康的食品。
三、过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危害大
如今,维生素是人们进补的热门产品,各种维生素广告铺天盖地,许多人因此迷信维生素的功效,不管是否需要,滥服乱用,不少人补充不当,引起中 毒。其实,只要饮食正常,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需要补充维生素。超量服用会扰乱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破坏氨基酸的合成,导致精神失调和心理障碍等等,还会增加 患病的危险性。‘
1、过量补充维生素的危险
过量补充维生素A,可伤害全身。人们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并不大,成人每天3毫克足矣。超量服用,会对眼睛、骨骼、血液、皮肤、肝脏、中枢神经、生殖泌尿系统造成伤害,使人出现头晕、呕吐、皮肤受损、智力障碍和月经失调等现象,严重者可造成失明和生命危险。
过量补充维生素B,会损伤重要器官。维生素B1参与神经、心脏、肌肉和红血球的新陈代谢,专家建议,男性每天摄取1.2毫克、女性每天摄取 1.1毫克。维生素B3协助扩大血管,增加血流量,成人建议量是每天20毫克。一般饮食正常的人,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B。如果硬性补充,容易造成内脏出 血等病症。
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导致早衰甚至癌症。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加强人体免疫功能,曾经被捧为防癌和抵御衰老的万能药。但是过量服用不仅 不能抵御疾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影响寿命。这是因为过量的维生素c能够增加自由基的破坏作用,长期下去,这种破坏会导致早衰和癌症。成人每天维生素c摄取量 超过500毫克就会出现反作用。超量的维生素c进入人体,会直接出现头痛、肠道和泌尿系统疾病。
过量补充维生素D危害肾脏。维生素D与人体吸收钙质有关,有的人因此大量补充。岂不知。超量补充会危害肾脏。人体在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自动合 成维生素D,过剩的维生素D不易排出体外,会 存储在肝脏。儿童和50岁以下成人建议摄取量是每天5微克,50岁以上者是10微克。婴儿每天摄取量超过25微克,会影响大脑发育,还会导致肾病。成人超 量摄取会出现虚弱、厌食、呕吐和腹泻等病态,长期如此,会导致软组织硬化、肾功能失调。
过量补充维生素E会引起大出血等症。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细胞膜损坏,有疏通血管等作用。专家建议,成人每天摄取量0.75微克即 可。摄取过量的维生素E会引起疲劳、腹泻,甚至引起大出血。吸烟者如果每天服用50毫克,患脑溢血、中风的危险就增加了50%!
2、微量元素同样不可过量补充
微量元素在人体生物化学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必需成分,超量时又是毒素。微量元素,顾名思义,人体只能微量摄取和存留。缺乏了,会出现很多问题,机体生长缓慢、生殖功能失调,甚至机体寿命缩短;可是多余了,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微量元素一般先要说到钙、铁、硒、锌、铜等等。
是的,我们国人、尤其是妇女大多数缺钙,这和女性特殊的生理条件有关。但是缺钙不一定要直接口服大量的钙质,很多人长时间服用钙片,但依然缺 钙,这是因为没能够被吸收。补钙也需要维生素D的配合,适当地晒太阳就会增加维生素D。补钙最好是食补,喝牛奶、多吃鱼虾、多喝骨头汤,就足以补上充足的 钙,而且还不会出现过量问题。
大量补充维生素D加钙制剂,很容易造成钙质吸收过多,形成“高钙血”,破坏人体内钙与磷的平衡,使骨骼状况恶化。儿童少年一般每日摄取800~1200毫克,成人800毫克就可以,最好不要超量补钙。
机体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贫血应该多摄取一些维生素c,这样有助于铁质的吸收。可是,铁元素在我们的食品中一般不会缺乏,平素稍加留意即可 补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多吃几颗枣,会帮助铁质的吸收。另外,芹菜炒猪肝就是一道富含铁质和叶酸的菜肴,对于有贫血倾向的妇女和儿童是日常食补佳品。
锌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和每天的需要量都很小,但是不可缺少,因为它对人体的性功能、性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生命的火 花”、“婚姻和谐素”之称。男性精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锌,因而性活动频繁的男性容易缺锌。最近调查显示,中国男性锌摄入量达标的不到1/3。就是说,男性大 都缺锌。体内缺锌,会出现食欲减退、水肿、腹泻、便秘、免疫力下降、性功能降低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成人每日摄取2.2毫克、孕妇2.5~3毫克就 足矣。含锌丰富的有海鱼、牡蛎、贝壳类、瘦肉、粗粮及豆科植物等。有的人怕缺锌,尤其是怕孩子缺锌影响智力发育,把补锌产品当作营养品来使用,殊不知,补 充过多、过滥,也会危害健康。体内锌含量过多,会使维生素C和铁含量减少,造成缺铁性贫血;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病;也会影响体内胆固醇的代谢,血脂 升高、动脉硬化,日后形成心脑血管病。如果体内锌含量过高,还会引发癌症!
微量元素硒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科学家证实,癌症患者体_内硒的含量一般是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因此,硒被誉为“抗癌之王”。硒能促 进对心脏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的酶的合成,并参与损伤心肌的修复,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硒还有一定的健脑作用。现在市面上的富硒大米、富硒奶粉等产品不 少,适当吃一些即可,没必要直接补充硒补品。过多地摄取硒,有慢性硒中毒的危险。
人体内的铜元素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生成酶,这些酶作为催化剂,帮助人体实现各种功能。研究结果显示,缺铜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 织推荐标准是,成年男女铜的日摄入量不超过12~10毫克,超过这个量,容易出现铜中毒,导致肝损坏。印度儿童慢性间质性肝炎就是铜中毒的典型例子。铜元 素基本上没有必要特意滋补,平素注意吃一些含铜多的食品,包括葵花籽等坚果食品、肝、牡蛎等就可以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滋补也最好在专家的指导下,有目的地食用保健品。
为什么年轻人普遍认为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我想先说一个30年前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的故事。1988年的一天中医保健品是真的假的,一位43岁的浙江校办厂经理正在推销课外辅导资料时,偶然得知一名浙江大学教授有个包含枸杞、山楂、桂圆的配方,声称对小孩营养消化有好处。机敏的他立刻扔下手中的教辅材料,亲自登门拜访并得到了配方,最终调配成一款儿童营养液。
随后,这款口服液被命名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这位脑筋灵活的经理还为此发明了一句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3年便销售过亿元。
这位经理就是现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娃哈哈的第一桶金,就是源于保健品。
或许这个故事放在今天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气功横行的90年代,人们对保健品的狂热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1994年,国家统计局曾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30%以上的家庭会买保健食品馈赠亲友,而在北上广等十大城市,10岁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种营养口服液的比例更是高达83%。
相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朋友,一定对口服液的三大巨头——生命一号、太阳神、红桃K记忆犹新。尤其是生命一号,我现在还记得它魔性的广告词:“生命一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喝生命一号,考出好成绩!”
当年天真的我也抱着喝完数学题全会做的心态尝试过几瓶,就记得味道说甜不甜,说酸不酸,三分像药,七分倒像饮料。至于疗效,智商没上去,体重却上去了。
事实上,这些所谓能够提升记忆力,进而提升考试成绩的保健品,主要成分都是氨基酸、牛磺酸、脑磷脂。看到这还算正常,起码都是对大脑有益的药物。可是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大枣、枸杞、陈皮等中年人的标配。虽然这些在中医里也有安神补脑的功效,但如此土洋结合,实在不伦不类。此外,在一瓶小小的口服液中,这些药物的比例更是一个疑问。
既然中西结合行不通,有人就打起了神奇中医的主意。中华鳖精就号称是从中华鳖里提取了大量营养物质,配合传统中草药,能够益智健脑。
作为当时中国体坛的大红人,马俊仁说自己弟子常喝中华鳖精,更是让许多人深信它的保健价值。
曾经有一位怪叔叔来我家作客,手上拿的就是两盒中华鳖精,还口口声声说他家孩子就是喝了这个,语文也会了,英语也行了,一口气做10道奥数题都不费劲了。
结果所谓的中华鳖精,后来被曝光不过就是糖水,整个工厂甚至连一只“鳖”都没有,只有一只供观赏的鳖。
老人或许对这些“保健品”的真相知之甚少,不过年轻人却是在各种渠道接受到的信息中对国产保健品逐渐丧失信心。再加上现在可选择的进口产品数不胜数,广告也做的更到位,年轻人自然就更对国产保健品嗤之以鼻。
而这些保健品之所以能霸占我们的童年,甚至在今天经过变形,继续欺骗着我们的父母,一方面是依靠“谎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的逻辑,重复播放恶俗但有效的广告;另一招则可称为“因为所以就这么办”,在两个或三个事物之间建构似是而非的强关联,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并无关联或只是弱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