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 2、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简表
- 3、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是什么?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 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商品,并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 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
2.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2)表现: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纺织”“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3)实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3.洋务运动(官僚资本的产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①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②筹划海防。③培养人才—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4)实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5)评价: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
1.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②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①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倡导实业救国论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一战的影响。②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③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①1927—1936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措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②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沦陷区日军的吞并、挤压;国统区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等因素影响)③抗战胜利后走向萎缩;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④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重压迫。(2)国内政局和国际环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因素:民族资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等。
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近代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2)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倡导的立宪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主张,既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挤压,始终未获得独立发展,没能成长为中国经济的主导成分。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简表
从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我们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是什么?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如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国内生产总值连上台阶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5年净增12万亿元,;财政收入5年增长1.5倍,国家财力向民生倾斜;城乡居民收入又有新增长,生活质量日益改善;粮食连续4年丰收,2007年总产量突破1万亿斤;进出口贸易强劲攀升,世界排名连升三位跃居第三。
股市市值攀升至世界第四,凸显经济“晴雨表”;网络改变生活,网民从不足6000万增至2.1亿;7亿农民有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了“新农合”,低保制度撑起“保护伞”。
物价总体稳定,受国内外综合因素共同作用,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我国通胀压力在加大。在当前经济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城镇新增就业创新,5年年均增加1000万人。
进出口贸易强劲攀升: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5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从2003年不足9000亿美元,到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排名稳居世界第三。
贸易的高速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从2002年至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周期最长、速度最快、增速最稳定的时期,开放型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
不过,在我国顺差屡创新高的同时,近年来的流动性过剩、贸易摩擦等问题也由此引发。另一方面看,受次贷危机等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持续稳定出口的压力也在增大。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