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保健品产业(中国保健品发展)
本文目录一览:
有多少人了解大健康产业?
大健康行业覆盖范围较广,理论上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保健食品、保健产品(健康用品)、健康器械等在内的健康制造业,以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养老、调理康复、科学健身、营养保健、健康检测、健康咨询、健康信息、健康保险、健康理财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由于范围广,各细分市场集中度有很大不同。下面以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健康体检为例,来具体分析大健康细分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医疗器械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竞争市场,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根据CFDA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多达1.6万家。不过,相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出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弱、产品竞争同质化等特点。
产品方面,医学影像、体外诊断、低值耗材占比较高,2018年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上,分别为16%、14%、13%;心血管设备填入物、骨科器械、医疗比重也有5%以上。
营养保健品方面,目前营养保健品市场正处于并购整合期,企业数量逐年下滑。2013年,我国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指获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2676家,为近五年来最高,之后开始不断下降,2017年我国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数量已减少至2317家,预计2018年继续减少至2250家左右。
大健康行业需求将迅速增长
首先,从政策趋势来看,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流趋势的情况下,我国有望出台大健康产业的利好政策,但短期内由于现有体制限制,整体出台大健康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从产品趋势来看,与信息技术融合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借助于移动应用、大数据、在线协作/互动、远程医疗等新技术,人类健康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可穿戴健康管理、植人治疗、医疗机器人、辅助康复装置等技术使医疗行业成为硬件创新重镇。此外,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促进更加精密的医疗检测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从需求趋势来看,我国大健康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不久后将会步入快速发展期,行业需求也将会迅速增长。结合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现状,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随着需求增长,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将会占到GDP的8%左右,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保健品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保健品的前景肯定是好的,但是在国内还不够突出,市场细分的不够明确。个人认为保健品本身就是大众消费品,价格不能太高,产品系列要分的细致。但目前这两点在国内都还很“虚幻”。这两点势必会遵从市场规律,其走势会延续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最终以上两点会明确。所谓的会销,只是销售的一种模式,对于初次进入这个健康行业的你来说,前期不用去琢磨什么商业模式,比如任何产品做活动,我们都可以理解为“会销”。干好保健品,你注意两点,一是:专业,它分为,产品知识和人体健康知识;二是:积累顾客量,它又分为A类和B类,A类属于购买过的老顾客,B类属于待开发的。坚持这两点,循序渐进。干保健品时间长的人每个人都有想法,前期不要好高骛远,提升自我才是硬道理。记住不要排斥和躲避“切单”(就是和客户进行购买咨询),时间长了,感觉就出来了,这样学的也快。这个行业可以产生奇迹,同时也同化了很多人,使人麻木,希望你能坚持学习,定会成功
被3.15曝光的保健品行业怎么样了?
3·15,各行业都弥漫着紧张的氛围,生怕又被有关部门曝光而损失惨重。而在3·15的曝光灾区中,保健品永远排得上名号。这个常年利用夸大宣传来贩卖假产品的行业,在19年诸多事件曝光后算是收敛了一些。然而,据鹿豹座平台了解到,事实上当下保健品乱象情况仍旧存在。
从《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到《三岁心肌损害女童与最大直销公司无限极》,种种不规范虚假夸大宣传,让保健品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其实对于保健品乱象的整治一直都在进行,近几年的3·15晚会上,保健品都是报道重点,那些被3·15曝光的保健品企业后来都怎样了,保健品销售乱象有没有得到遏制?
3·15晚会上的保健品乱象
2018年“3·15”晚会中,央视曝光了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医院实习生,打着为老人免费体检的名义伪造体检结果,推销包治百病的神药。而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些神药事实上只是山东某企业生产的一款保健食品,每盒售价80到90元,但是无良公司用保健食品会销,坑害老年人,价格高出市场价格十倍销售。最终涉案的八名犯罪嫌疑人以诈骗罪被判3到7年有期徒刑。
2017年3·15晚会中同样曝光了一批保健品企业。根据央视曝光,陕西白河县的一个会议现场,安徽润九生物技术公司将一款名为蜂胶胶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销售23万元产品。公司一名讲师现场宣称,服用此药,"糖尿病的人,两个半月血糖正常,百分之百正常。"
被曝光的保健品企业,都迅速得到查处。即便公司还在存续阶段,产品也无法进行销售。曝光中提到的产品名称都找不到批文,提到的企业中,湖北国创伟业生物技术公已经注销;安徽润九仍然在存续阶段,不过显示了清算的风险。
虽然被曝光但屡禁不止
尽管被频频曝光,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的保健品销售形式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其实,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早就警告消费者:千万警惕国产保健品中存在的“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传疗效”等等违法营销的惯用伎俩。
2018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明确为: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为什么瞄准老人、病人?
首先是高额利润的驱动。比如,按照315曝光的数据显示,每盒对外售价3980元的蜂胶胶囊,进货价只有65元,利润高达60倍;每盒对外售价为798元的“银杏软胶囊”,进货价为135元;每盒对外售价898元的“甘舒堂乐粉”,进货价为150元。
再者,保健品的宣传口号的确迎合了部分消费者心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或独居老人增多,老年人往往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再加上身体机能下降,多少因为各种老年病而备受煎熬,一种宣称能够治疗百病的神药往往有莫大吸引力。对于一些目前尚无解决方案的疾病患者,神药也往往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此外,这些“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多是通过业务员口头承诺交流,难留证据,比如一些热线电话购买的产品,通常以邮寄方式送达,没有销售凭证,没有发货地址和联系电话,即便老人意识到上当,卖家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消费者没有证据,维权困难,而卖家往往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