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堆取料机订做(山西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
本文目录一览:
秦皇岛哪里有设计简历的?
一、港口简介
1、地理位置
秦皇岛港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辖境。该港坐落在环渤海圈北岸的中端,西南临渤海湾,东北近辽东湾,同大连港、天津港成鼎足之势,堪称北中国及北京的重要门户。该港地理中心坐标:39°54′4〃N,119°36′26〃E,港阔水深,风平浪小,一年四季不冻不淤,是我国北方的一座天然良港。
2、自然条件
风况:常风向西南西(WSW),出现频率为10.6%。强风向为东北东(ENE),实测年平均风速3.9米/秒,最大风速23.9米/秒。春、秋季多西南风或西南西风,冬季为东北或东北东风,夏季多南风。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56.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221.21毫米,年最小降水量419.5毫米。年降水主要在6~8月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日最大降水量215.4毫米。
雾况:据统计能见度小于1000米影响港口作业的天数年平均为9.2天,其中持续在4小时以上的雾日为5.8天。雾日多发生在春末夏初。
气温:季节较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0.3℃,夏季最热在8月份,月平均24.5℃,冬季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6.5℃。
冰况:附近海域每年初冰日为11月下旬,终冰日为翌年3月上中旬,冰期平均为105天,最长可达124天,常年岸边有少量固定冰,冰的厚度一般为10~30厘米,5米等深线以外很少出现固定冰,对船舶航行和港口装卸运输生产无影响。
3、交通条件
秦皇岛港是中国以煤炭、原油输出为主,杂货、集装箱进出口为辅的多功能综合性重要港口,亦是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口之一,在“西煤东调,北煤南运”,以及对外贸易上发挥重要作用。
港口建有 170 多公里的自有铁路,有国内较先进的机车和编组场,给集疏运带来了便利条件。港口靠近京沈高速公路,京山、京秦、大秦、沈山四条铁路可直通港口,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的主要方式,约占货物集疏运总量65%~75%,京沈高速公路、102 、205 国道、秦承公路与疏港路相连,公路运输约占货物集疏运总量10%左右。与世界百余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开展了贸易往来,并同日本苫小牧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比利时根特港等一批港口结为友好港。
秦皇岛港货物集疏运方式以铁路为主。经国家批准,秦皇岛港自有铁路与国家铁路实行分开管理原则,港口设铁路运输公司。全港拥有的各种类型内燃机车32台,自备车辆361辆,拖运能力达到22250吨,铁路线路总长172千米(其中装卸线长度39千米)。
港区道路总长53千米,主要分布于杂货泊位后方。主干道面宽12米,次干道面宽7米,均为混凝土路面。以港区1号门和4号门公路、铁路高架立交桥与市区干道相连,集疏港条件畅通便捷。
4、经济腹地
秦皇岛港具有独特的经济地理地位,位于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半径300千米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因此秦皇岛港口经济腹地遍及中国北部地区,直接腹地为秦皇岛市和冀东、塞北、辽西地区。按港口功能分工和货源分类,秦皇岛港主要货源煤炭分布于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北部,以及河北、北京等,这些地区都是中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地。
内贸煤炭主要流向沿海工业较发达的沪、浙、苏、闽、鲁、粤、桂、琼、辽等九个省市,约占全港煤炭中转量的五分之四;外贸煤炭主要流向日本、东南亚、欧洲,以及中国的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约占全港煤炭中转量的五分之一。
二、港口发展
1、港口历史
秦皇岛港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始建于 1898 年,是我国清代光绪皇帝御批的唯一自开口岸。
1998年 秦皇岛港首次成为天津――蛇口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中转港。
1999 年初列为中央直属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与国内37家收、发货方签定了年度煤炭运输中转协议,有4100万吨煤炭从此港中转、秦皇岛港吞吐量以超年度计划200万吨的强势再次跃上8000万吨目标。
2000年秦皇岛港累计吞吐量达到9743万吨,年吞吐量首次跨上9000万吨台阶。
2001年1月1日起正在运行秦皇岛港办公自动化系统准备工作已经完毕。2002年3月,国务院把管理权下放给河北省。9月,秦皇岛港务局进行公司制改造,成立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秦皇岛港六分公司成功接卸了首列12000吨的超大型煤车,这是秦皇岛港有史以来接卸的最大列车。
2004 年 1 月,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港口。
2、港口规划
在保持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地位的同时,在 21 世纪初确立环渤海散货中心港地位,全国提升港口功能,实现集装箱运输的跨越式发展。
针对港口的实际情况,秦皇岛港将认真谋划长远发展。在港口内部,要立足于现有资源条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十五”期间,全港计划投资 50 亿 ~60 亿元,实施“西煤东迁”、“西矿东迁”,建设 10 万吨级或者 20 万吨级原油泊位、跨越式发展集装箱运输、浚深航道、扩大仓储面积,使港口功能布局更为完善。
在“十五”期间,秦皇岛油港规划建设包括四个散装液体石化品种码头和一个 20 万吨级原油装卸码头在内的液体石化港区,并新增60万立方米原油重油储罐,将满足。各类船舶自由出入安全停靠,储罐的油品及液体化产品储运能力将达到800万~1200万吨/年
三、港口现状
1、港口条件
三公司(老煤区):设计能力1585万吨,堆存能力85万吨。
泊位 长度(米) 吃水 靠泊能力
7# 151 10 1
8# 200 10.4 1.5(高潮可装3万吨级煤船)
9# 200 10.7 1.5(高潮可装3万吨级煤船)
二公司(煤一期,二期和一期扩容);设计能力3800万吨,堆存能力150万吨。
泊位 长度(米) 吃水 靠泊能力
201# 275 14 5
202# 232 14 2(实际可装5万吨级煤船)
203# 320 14 5
204# 307 14 5
200# 273 14 5
六公司(煤三期):设计能力3000万吨,堆存能力150万吨。
泊位 长度(米) 吃水 靠泊能力
301# 340 17 10
302# 250 12.5 3.5
303# 250 12.5 3.5
七公司(煤四期和预留、扩容):设计能力5500万吨,堆存能力215万吨。
泊位 长度(米) 吃水 靠泊能力
704# 215 12.5 3.5
705# 215 12.5 3.5(高潮时可装5万吨级煤船)
706# 295 17 10
707# 295 14 5(目前按3.5万吨级煤船掌握)
708# 245 14.9 3.5
709# 250 14.9 5
九公司(煤五期):设计能力5000万吨,堆存能力400万吨。
泊位 长度(米) 吃水 靠泊能力
901# 282 14.9 5
902# 337 19.7 15
903# 300 19.7 10
904# 263 19.7 5
905#(预留) 263
906#(预留) 300
以上秦港煤炭泊位23个,能使用的21个,预留2个,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8885亿吨,堆存能力955万吨,垛位经加宽、加长后,堆存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706#、301#泊位最大可装14万吨级煤船,三公司最小可装5000吨级煤船。
仓储堆场及能力
秦皇岛港共有生产性仓库、堆场总面积113.2万平米,总容量290.1万吨。其中仓库面积7.7万平方米,容量10.4万吨;堆场面积105.5万平方米,容量297.7万吨,其中煤堆场87.8万平方米,堆存容量264.2万吨,内外贸货种分类储存。另外,尚有散粮筒仓,其容积7.47万立方米,容量5.89万吨。先进的运输方式和便捷的集疏条件,缩短了货物在港储存周期。煤炭装船直取率达6%以上,原油管道输运直取率100%,杂货采取铁路、公路集疏港,直取率平均在37.6%。
装卸机械及能力
秦皇岛港有下设七个港务公司和一个流动机械公司:
第一港务公司: 主要经营原油、柴油、汽油、磷酸、航空煤油、石脑油、重油、船舶燃料油、奥里油、二氯乙烷、甲醇等石油化工液体散货的进出口装卸、储存和水陆换装作业。公司拥有东港区101号、102号、103号、104号4个液体散货泊位,均拥有高效输油臂,岸上有多家单位的100多万方储罐,年设计通过能力1650万吨。作为华北最大的液体散货中转基地,秦皇岛港务局第一港务公司目前正在规划5个0.5-1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和占地650亩的液体散货储罐区。
第二港务公司: 主要经营秦皇岛港煤一二期码头的煤炭装卸业务。公司拥有东港区201号、202号、203号、204号4个泊位,其中201号泊位为2.5万吨级,202号泊位为5万吨级,合计年通过能力为1000万吨。203、204号泊位均为5万吨级,合计年同过能力为2000万吨。
第三港务公司: 主要经营秦皇岛港西港区煤炭码头装卸业务。公司拥有西港区大码头7号、乙码头的8号和9号3个万吨级深水煤炭专用输出泊位,总设计能力为1585万吨;各类固定装卸机械176台(套);煤炭(焦炭)堆存场地总堆存面积29.54万平方米,总堆存能力(煤炭)65万吨。
第四港务公司: 主要经营杂货装卸业务,其货种有散辆、矿石、木材、钢铁、化肥、水泥、玻璃、大纸、饲料、集装箱、大型成套设备等。公司拥有西港区2号、4号、5号、6号、14号、15号、16号等7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5个。最大靠泊能力3.5万吨级;有仓库14座,容量3.79万吨;堆场17处,容量14.34万吨。
第五港务公司: 主要经营散粮、化肥等货物的装卸业务,可为客户提供散装货物的灌包服务。公司拥有西港区12号、13号、17号、18号、19号等5个泊位,其中12号为散粮专用泊位,19号泊位为散货(如化肥、水泥等)罐包专用泊位;拥有先进的散货罐包机9台,1000t/h的悬臂装船机一台,门座式起重机14台;仓库两座,面积1.73万平方米;散粮筒仓最大仓储能力为5.5万吨。
第六港务公司: 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秦皇岛港煤码头三期工程的使用管理单位,主要承担山西、内蒙等的煤炭疏运和出口运输任务。公司拥有301号、302号、303号三个大型煤炭专用泊位,其中302、303号泊位为3.5万吨级,301号泊位为10万吨级,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有翻车机、堆料、取料机、装船机和皮带机等大型成套装卸设备27台(套);4个大型储煤场,总面积达20.6万平方米堆存能力为150万吨。
第七港务公司: 主要经营煤四期码头的煤炭装卸业务。公司拥有东港区704号、705号、706号、707号四个泊位,其中707号泊位为预留项目,未形成靠泊能力;综合年设计通过能力近期为3000万吨;拥有亚洲最大的煤炭堆存场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可堆存煤炭200万吨。
流动机械公司: 主要担负第二、三、六、七港务公司的煤炭作业,以及机械维修;公司拥有汽车起重机从16吨至225吨9个起重级别型号14台;7.25吨至40吨轮式起重机8个型号60台;斗容量由0.5立方米至4.6立方米规格的装卸机90余台;叉车2.5吨至40吨9种规格46台;挖掘机、推土机、牵引车、自卸车及半挂车等车辆70余台。
航道
现有主航道、东航道、西航道、老航道、煤三期航道、10万吨级航道等共6条。
航道名称
航道尺度(米)
航道底质
满载通航最大船舶
长度
设计水深
实际水深
底宽
主航道
6700
-13.5
-13.0
120
泥沙
5万吨
东航道
4679
-13.5
-12.8
120
泥沙
5万吨
西航道
4843
-12.8
-12.0
100
泥沙
3.5万吨
老航道
3145
-12.0
-9.5
100
泥沙
1万吨
煤三期
2475
-13.5
-13.0
120
泥沙
5万吨
10万吨级航道
21200
-16.5
120
卵石
10万吨
锚地
港口锚地主要用途为待泊、引航、检疫、避风。分为西锚地、东锚地、油轮锚地3处,其中西锚地水深-12米,锚泊能力10艘;东锚地水深-14米,锚泊能力26艘;油轮专用锚地水深-14米,锚泊能力10艘。锚地至南山头灯塔距离3~7海里,锚地底质均为泥沙,易于着锚,水深适中,是良好的港口锚地。
2、主营业务
秦皇岛港的主营业务包括:煤炭运输,杂货运输,油品液化运输,集装箱运输,船舶代理,理货业务,船舶引航,客运业务。
四、吞吐量
1、货物吞吐量
港口吞吐量由改革开放前 1978 年的2219万吨,增加至 2001年的1.13 亿吨,其中煤炭完成1亿吨。
1998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7792万吨。
1999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8261万吨。
2000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9743万吨。
2001年秦皇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从此跨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
2002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1亿t,第二次突破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为0.98亿t,创我国煤炭输出港最高。
2003 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 1.256 亿吨,煤炭吞吐量突破 1 亿吨。
2004 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 1.53 亿吨,比上年增长 20.27 %。其中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全年完成吞吐量 1.5 亿吨,比上年增长 19.68% ,净增 2472 万吨;其中,煤炭完成 13160 万吨,增长 2188 万吨、增长 19.94% ;杂货完成 1472 万吨,增长 305 万吨、增长 26.2% ;港口吞吐总量、煤炭、杂货、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5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1.6902亿吨,提前20天完成1.6亿吨年计划,其中煤炭完成14513.9万吨,创秦皇岛港历史新高。
2006年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两亿吨,其中煤炭输出量达到1.85亿吨,占到中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2007年,秦皇岛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45亿吨,比上年增长21.7%。
2008年,秦皇岛港货物吞吐量为2.49亿吨。
2009年,秦皇岛港货物吞吐量达2.4382亿吨。
2、煤炭吞吐量
1999年秦皇岛港按这条思路实现了煤炭运输量逐月增长,全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6972.5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提高了港口煤运市场占有率。
1998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6904.2万吨。
2001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完成1亿吨。
2002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9792万吨。
2003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10971万吨。
2004 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完成 13030 万吨。
2005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完成14513.9万吨。
2006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完成1. 86亿吨。
2007年秦皇岛煤炭吞吐量约完成2.5亿吨。
2008 年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完成21791 亿吨,同比增加388 万吨,增长1.8%,其中,内煤完成2.04 亿吨,同比增加1051 万吨,增长5.4%,外贸完成1413 万吨,同比减少663 万吨,下降32%。
2009年,秦皇岛港煤炭年吞吐量已达到2.02亿吨,再次超过了两亿吨大关。这已是该港自2007年以来煤炭年吞吐量第三次超过两亿吨。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4840立磨挡料圈该多高
4840立磨是专门用于煤炭磨粉的立式磨粉设备,目前行业中4840立磨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如: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改、生产能力大、出粉率高、噪音小、能耗低、粉尘少,这些都成为引领煤炭破碎制粉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4840立磨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其中吐渣现象就是一个非常常见,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的使用问题。4840立磨如何减少吐渣?今天,我们不妨请山西省煤炭协会的韩教授为大家详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韩教授在煤炭及其相关设备方面研究颇深,在采访中,他直接指出:“4840立磨的吐渣现象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从设备的磨损方面来说,磨机内部的上喷嘴环磨损、磨辊辊皮和磨盘衬板磨损等问题,都会造成内部活动零件运动轨迹发生变化,降低磨机的碾压能力,还有磨机的张紧站压力低而且不稳定等因素,都造成未碾压好的物料不断从磨盘中间向四周运动,从而落出磨外,造成吐渣。针对这个原因,我们可以采用焊补、更换已被磨损的零件,尽量避免4840立磨震动以降低磨损,采用液压控制使张紧站的压力稳定等方法都可以减少吐渣。”
当然,在煤炭的制粉工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韩教授表示:“从工艺方面来说,如果系统的密封性较差出现漏风现象,或者因大量的物料沉积造成通风面积减少,导致4840立磨内部的风量减少,就会使碾磨后的煤粉不能被及时带走分选,而被挤磨盘外,并逐渐排出造成吐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的进风量和4840立磨挡料环高度来解决。”这之后,教授也表示,没有完美的磨机,因为物料的质量也非常重要。从煤炭质量来说,水分大、大块多、煤矸石含量多的煤炭,容易使磨内料层不稳定,部分大块来不及碾压就被甩出去,这些也都是吐渣的原因。因此,韩教授总结,要如何减少4840立磨吐渣,用户应该从设备、工艺、物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另外维持稳定料床,这是辊式磨(矿渣立式磨|4840立磨机)料床粉磨的基础,正常运转的关键。料层厚度可通过调节4840立磨挡料圈高度来调整,挡料圈是立磨机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维持一定的磨床料层,挡料圈的磨损程度影响着磨机稳定运行。
合适的厚度以及它们与磨机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操作员工应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掌握得一清二楚,理解:辊压大小、料层厚薄以及回粉多少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脉络是这样的:料层太厚粉磨效率降低,料层太薄将引起振动;如辊压加大,则产生的细粉多,料层变薄;辊压减少,磨盘物料变粗,相应返回的物料多,料层变厚。磨内风速提高,增加内部循环,料层增厚,降低风速,减少内部循环,料层减薄。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辊式磨(矿渣立式磨|4840立磨)经磨辊压实后的料床厚度控制在50~60mm为宜。
操作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料层、回料量、振动值等参数来判别挡料圈的磨损。磨机正常运行状态下,喂料量为140t/h,振动值3.0㎜/s,回粉量小于10t。例如某次,当磨机运行4000小时后,其回粉量在60-80t/h左右,立磨()振动值达9㎜/s时,将立磨喂料量逐步降低到100t/h,仍不能正常运转。立即停磨并进磨检查和测量,发现挡料圈磨损严重,物料粒子在移向磨盘边缘过程中所受阻力变小,导致被磨物料在磨盘上的停留时间缩短,回粉量大幅度增多。为此,对已被磨损的挡料圈实施了堆焊修补措施,同时对磨机的两个主辊、选粉机叶片进行维护后开启立磨,生产情况良好,磨机进、出料处于平衡状态。对挡料圈的堆焊,既提高挡料圈使用寿命又让我们对挡料圈作用认识更加透彻,即:对挡料圈堆焊后,挡料圈与辊套端面间隙变小,使物料粒子在移向磨盘边缘过程中所受阻力较高,不仅避免了物料的旁路现象,还确保了被磨物料在磨盘上的停留时间。
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公司简介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东南海港开发区境内。位于渤海湾北岸,东距秦皇岛64海里,西距天津新港70海里。 一、公司的设立和股东情况 公司由国投交通公司、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港口投资有限公司、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五家股东合资组成,于2005年6月16日完成注册工作。公司的使命是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开发区投资建设与经营3000万吨吞吐能力的现代化的煤炭作业公司,为国家北煤南运提供运输通道。目前公司正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预计2007年下半年投产运营。 国投交通公司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主要从事国家港口、公路、桥梁等交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详情请查。 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5400万元。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出口企业。详情请查。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注册资本55.11亿元,总资产225亿元。详情请查。 唐山港口投资有限公司是唐山市政府国资委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管理唐山市在京唐港和唐港铁路的国有资产,下设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滦港铁路有限公司、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京唐港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等四家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8.57亿元, 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16.6亿元。详情请查。 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由原京唐港务局于2003年改制成立,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详情请查。公司股东集投资公司、大型能源集团、港口管理企业于一体,股东结构合理,同时公司依托国家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契机和地理位置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公司建设的地理优势 京唐港是一个新兴港口,开发于1990年7月,目前已完成初期发展阶段,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在经历了起步、蓄势发展阶段之后,目前无论是软件环境还是硬件设施,都具备了大规模建设开发的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京唐港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继"珠江三角""长江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京唐港位居环渤海地区中部,其港口的重要作用将日益重要,特别是在电煤运输中已经开始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2005年京唐港已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货种包括煤炭、矿石、粮食、钢材等;京唐港拥有良好的自然岸线和少有的陆域优势。三、公司建设的背景和规模为解决国家能源运输紧张问题,缓解北煤南运压力,根据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2004-2010年)》以及铁道部和河北省政府协商确定的大秦铁路扩能分流意见,大秦铁路扩能拟向京唐港区先分流煤炭3000万吨。本项目的建成不仅可以缓解国家北煤南运压力,而且有利于治理京唐港区目前煤炭非专业化装卸作业环境,防治和降低煤尘污染。本项目的建成投产是我国煤炭运输长期发展的需要;是京唐港长远发展、拓展大规模运输通道的需要;公司的建成将为京唐港未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公司总投资约30亿元,拟于2007年下半年建成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的现代化煤炭作业码头并投入运营,主要工程包括三个煤炭装船泊位,泊位等级分别为10万吨、5万吨、3.5万吨级;配备装船机、堆取料机、煤炭筛分机、混配煤取料机;三翻式翻车机;堆场面积54万平方米,堆场存煤量231万吨;占用水域71.5 万平方米(不包括航道),辅助建筑物32985平方米。四、新公司 新舞台 新机会根据公司进度安排,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是公司建设期,2007年底将正式投入运营。公司奉行"文明施工 善待环境"的建设理念,长远目标是逐步发展成为运营效率高、服务质量高、人员素质高和运营成本低的"三高一低"的大型物流企业。这是一个全新的舞台,早日加盟的你将亲眼见证一个企业从建设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公司注重员工职业发展,为你提供无限广阔的个人发展机会和空间。"我与企业共同成长"将是公司给所有员工的切身感受。 公司电话: 0315-2912711 0315-2912703(传真)Email : gtjtgzp@gtjtg.com.cn 公司主页: 公司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开发区邮政编码: 063611
法定代表人:王纪铭
成立日期:2005-06-16
注册资本:96558.3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河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2947761829488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公司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英文名:SDIC Zhongmei Tongmei Jingtang Port Co., Ltd.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唐山海港开发区港盛街(5号路)北(国投京唐港大厦)
经营范围:为船舶提供码头设施;在港内提供货物装卸、仓储服务;装卸及辅助作业服务(人力);机械电气设备维修;技术及企业管理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焦化厂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焦化厂的工艺流程:
根据焦炉本体和鼓冷系统流程图,从焦炉出来的荒煤气进入初冷器之前,已被大量冷凝成液体,同时,煤气中夹带的煤尘,焦粉也被捕集下来,煤气中的水溶性的成分也溶入氨水中。焦油、氨水以及粉尘和焦油渣一起流入机械化焦油氨水分离池。
分离后氨水循环使用,焦油送去集中加工,焦油渣可回配到煤料中。炼焦煤气进入初冷器被直接冷却或间接冷却至常温,此时,残留在煤气中的水分和焦油被进一步除去。出初冷器后的煤气经机械捕焦油使悬浮在煤气中的焦油雾通过机械的方法除去,然后进入鼓风机被升压至19600帕(2000毫米水柱)左右。
为了不影响以后的煤气精制的操作,例如硫铵带色、脱硫液老化等,使煤气通过电捕焦油器除去残余的焦油雾。为了防止萘在温度低时从煤气中结晶析出,煤气进入脱硫塔前设洗萘塔用于洗油吸收萘。在脱硫塔内用脱硫剂吸收煤气中的硫化氢,与此同时,煤气中的氰化氢也被吸收了。煤气中的氨则在吸氨塔内被水或水溶液吸收产生液氨或硫铵。
煤气经过吸氨塔时,由于硫酸吸收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煤气的温度升高,为不影响粗苯回收的操作,煤气经终冷塔降温后进入洗苯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环戊二烯等低沸点的炭化氢化合物和苯乙烯、萘古马隆等高沸点的物质,与此同时,有机硫化物也被除去了。
扩展资料:
焦化厂一般由备煤车间、炼焦车间、回收车间、焦油加、工车间、苯加工车间、脱硫车间和废水处理车间组成。
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设备、容器和管道本身存在漏洞或裂缝。有的是设备制造质量差,有的是长期失修、腐蚀造成的。所以,凡是加工、处理、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或温度超过闪点的可燃液体的设备、贮槽及管道,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其严密性和腐蚀情况。焦化厂的许多物料因含有腐蚀性介质,应特别注意设备的防腐处理,或采用防腐蚀的材料制造。
二是操作不当。相对地说,这类原因造成的泄漏事故比设备本身缺陷造成的要多些。由于疏忽或操作错误造成跑油、跑气事故很多。要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除要求严格按标准化作业外,还必须采取防溢流措施。
《焦化安全规程》规定,易燃、可燃液体贮槽区应设防火堤,防火堤内的容积不得小于贮槽地上部分总贮量的一半,且不得小于最大贮槽的地上部分的贮量。防火堤内的下水道通过防火堤处应设闸门。此闸门只有在放水时才打开,放完水即应关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焦化
有关于延河知料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本省愉林地区;南接我省渭南,铜川,咸阳三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07度41分至东经110度31分.北纬35度21分至北纬37度31分之间,市区南北直线距离239.12千米,东西间距257.85公里.本地区有很好的植被覆盖,延安有森林276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2.9%,有天然草场1856.9万亩,中草药品种约500余种.全市已探明 矿产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71亿吨,石油4.3亿吨,天然气储量33亿立方米,紫沙陶土5000多万吨. 延安,广义上是指延安市所辖的13个县(区),既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旗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和黄陵县.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5.5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9.6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5人.平均海拔1000米,平均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平均170天,在气候上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我们通常说的延安,就是指广义上的延安.
狭义上的延安就是指今日的宝塔区,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陕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土地总面积3556平方公里,总人口33.19万人(农业人口19.87万)人均耕地面积2.48亩.1982年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2,1994,1996,2000年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延安位于”两黄两圣”所构筑的陕西北线旅游”金三角”的顶端.优秀文化积淀丰厚,所以延安又是一座旅游名城,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之美誉.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余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花生、瓜类、薯类等经济作物。
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山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业,恢复了摘星楼、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处景点,“天然公园”万花山新增200亩牡丹,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
来自红色之路的感动
——本报“重走延安路”系列采访活动札记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4月上旬,当《中国艺术报》重走延安路采访组陕西分队到达延安,宝塔山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句诗,梦想终于成真。山西分队在太行山区、河北分队在西柏坡、贵州分队
在遵义,同样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无处不在。半个月时间里,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圣地延安、在巍巍太行、在西柏坡、在遵义深入采访,挖掘《讲话》发表60周年以来的珍贵记忆,采撷在《讲话》精神指引下神州大地所孕育的艺术之花,寻访那些在民间流传的关于艺术、关于伟人、关于革命的动人故事。从4月5日开始到6月初,我们推出了“重走延安路”系列报道,共推出通讯、消息、图片等各类报道近40篇和专版5个。这些报道刊出后,采访组的同事们觉得十分安慰,因为我们深入了生活,记录了历史,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变迁。但我们也觉得遗憾,因为篇幅的限制,采访过程中许多生动的故事,无法容纳在报道中。时间虽然过去两个月,但是这些细节却不断地在我们的脑海中回放。今天,我们愿意为大家讲述这些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的细节,让我们分享感动。
毛泽东伏在这张小炕桌上写出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我们为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这大气磅礴的诗句,我们曾无数次地反复吟诵。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毛泽东竟然是伏在农家的小炕桌上写就这首词的。当我们在瓦窑堡听人介绍了这张小炕桌,当我们终于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第二展厅“红军东征”部分与这张小炕桌相逢,我们永远地记住了它。年轻的讲解员介绍说,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东征部队来到了清涧县袁家沟,住在农民白育才家中。为了方便毛泽东晚上办公,房东主动将这张小炕桌搬来。2月6日,陕北普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山岭岭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中。毛泽东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于2月7日趴在这张小炕桌上写下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毛泽东离开袁家沟后,房东将这张小炕桌精心保管,并作为传家宝传给后代。 1972年6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征集到这张小炕桌,开始将它作为重要展品陈列展出。讲解员深情讲述的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小炕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沁园春·雪》的思想内涵,也让我们为毛泽东艰苦奋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赞叹不已。
这样的乐观与豪情也体现在陈毅的诗篇中。在采访延安市文联的艺术家时,大家不经意地提到陈毅赞美清凉山的诗篇。他们介绍说,位于延安城东北方向的清凉山,不仅是名胜古迹荟萃之地,也是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机构的集中之地。新华社、《解放日报》、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都设在这里。党中央的声音通过通讯社、报纸、电台迅速传遍抗日根据地,并通过由英国友人林迈可指导建立的英语广播部传向世界。因此,清凉山就成了延安与外界联系的桥梁。陈毅有感于此,赋诗一首: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后来,在与当地艺术家座谈时,也有不少人提到这首诗。革命前辈不畏艰辛、执著追求的精神尽在诗中。
在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我们也感受到革命者在困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豪迈的诗情。在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朱德离开自己战斗了3年的太行前线回延安之前写的一首诗: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经过浴血奋战、千难万险考验的朱德,依然意气风发,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当然,并不仅仅是炮火硝烟中的革命者才有这样的情怀。对文艺工作者来说,他们一样面临着艰苦环境的考验,并且交出了优秀的答卷。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后面的山坡上,有一间低矮、促狭的平房。听了延安市文联的同志介绍,我们才知道,这间不起眼的小平房,就是当年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地方。在低矮的屋顶下,在简陋得近乎于无的条件下,冼星海以他的灵气、才情和热爱,写下了撼人心魄的《黄河大合唱》。
“我就是想为延安的老百姓多唱几首歌”
我们为艺术家与延安、与人民的深情所感动。
在陕西,我们通过采访前去采风和慰问演出的艺术家和当地文艺界人士的介绍,了解了一位位艺术家与延安的动人故事。
在北京采访著名画家张仃时,我们专门给他捎去了从延安带回来的大枣和小米,这个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老人十分高兴,似乎延安的生活就在眼前。
对电影艺术家于蓝来说,延安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慈爱可亲的母亲。“延安是我的母亲,1938年,我18岁那年就投向了她的怀抱。我吃过延安的小米,喝过延河的水,更重要的是,我和延安人民一起接受党的教育。《讲话》指引了我的一生,教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使我的一生充满快乐。”当一个人的青春、事业乃至爱情都与延安紧紧相连时,那将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记忆?从年逾80的于蓝的脸上,从她那激情难捺的言语间,我们找到了答案。
同样对延安满怀深情的画家李琦,则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在延安清凉山脚下的解放影剧院前,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剧场走去的李琦驻足不前,凝望着前方笼罩在暮色中的宝塔山,陷入了沉思。此情此景,站在他的身旁,我们不知道这位9岁就来到延安并在这里度过了9个年头的老人,记忆中珍藏着多少年少的快乐与无忧。他只是轻声告诉我们,更像在自言自语:“每次来延安,我都要好好看看宝塔山……”
令我们难忘的,还有歌唱家郭兰英在杨家岭与延安老乡一起扭秧歌的情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郭兰英和一位头扎白羊肚手巾、挎着腰鼓的当地农民扭起了秧歌。在大家的掌声中,郭兰英深情地唱起了《绣金匾》,当唱到“三绣周总理……”时,她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哽咽得唱不下去。郭兰英边擦着脸上的泪水边说:“我就是想为延安的老百姓多唱几首歌。”
当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树文、副书记覃志刚与赴延安采风的老文艺家来到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在《讲话》发源地照张相吧。这一张合影,大家的感情非常投入,因为大家要把它当做永远的珍藏。
陕西省文联主席、从延安走来的著名作家李若冰说起延安,脸上浮起的是少年般开心的笑容。他始终心怀延安,称延安是自己的母亲,是他的生命之泉。“写那些关于延安的诗,我投入了很深的感情。”历经种种生活磨难的著名作家胡征,在西安的家中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得最多的是对延安的深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而绝口不提生活对他的不公。延安时期的音乐家曾刚也时常惦念着延安。他在一首名为《念延安》的诗中写道:陕北山河秀,延安同志亲。离家常惦念,梦里也牵情。并将这首诗置于诗集《心声录》的开篇,对延安的深情跃然纸上。听说采访与《讲话》有关,延安时期的艺术家张炎手、汪素华夫妇,马上打车赶到我们正在采访的韩维琴、常美容夫妇家中,两对延安时期的艺术家,给我们讲起延安的故事时,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期。有意思的是,退休后的韩维琴和其他一些老战友,把当年由两个人演出的《兄妹开荒》改为由十男十女来表演,很受欢迎,并一举夺得首届中老年健身舞蹈大赛一等奖——“兰花奖”。老人们说,虽然节目形式变了,但《兄妹开荒》所蕴涵的延安精神没有变。
在河北石家庄,当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员、如今已经85岁高龄并卧病在床的著名作曲家张鲁一说起延安就打开了话匣子,采访时间由原定的半个小时延长为两个小时,让我们采访能否顺利进行的担心显得多余。而张鲁已经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并且在我们到达石家庄前一天不慎摔伤了腿。面对后辈关于延安、关于《讲话》的提问,张鲁显得十分兴奋,如见故人。我们知道,我们的采访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应该感谢的是革命圣地延安,以及张鲁对延安的深情。
在贵州习水三岔河,几个苗族小朋友唱着动听的山歌、跳着苗族的舞蹈,为我们献上美酒。遵义舞协副主席王瑚玫在与其中一个小女孩的交谈中,得知她家境贫寒,当场决定捐助她。本报记者深受感动,也认捐了一个女孩。但是,当地民政部门的同志建议本报记者换一个捐赠对象,因为这两个女孩是姐妹,如果换一个,可以使更多的家庭得到帮助。本报记者马上表示,不用换,我认捐两个!有关部门当即决定现场搞一个仪式,仪式上,本报记者认捐的那个女孩一直不说话。但当记者将捐助款交到她手中,她突然跪在记者的面前。记者被震惊了,赶紧将她扶起,勉励她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此时记者发现,同行的一些文艺家已经落泪。后来同行的人们笑谈,年轻的本报记者还没结婚居然有了 两个孩子,可谓“拉家带口”矣。
老人以毕生精力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
我们为延安精神和优良传统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天然的自觉传承而感动。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我们经过种种努力,终于找到了曾经给毛泽东闹过秧歌拜过年的两个老汉。当68岁的贾宜策老汉和88岁的冯志成老汉出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讲述当年给毛主席闹秧歌拜年的情景时,我们感到历史如在眼前。据说,贾宜策老汉经常到鲁迅艺术学院旧址来,给游人讲述当年的故事。正是这种讲述,让我们感到了活生生的历史,让延安精神和优良传统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下来。而当贾宜策老汉唱起他自己创作的两首《送给江主席的歌》时,我们发现,哪怕就是在最普通的这些老汉中间,延安精神也注入了新鲜的时代内容。
“小小纺车吱扭扭转,摇起了那个纺车纺线线;别看这纺车小呀,力量大无边,边区闹生产,打碎敌人封锁线……”在枣园,在杨家岭,年轻的讲解员为我们唱起了反映边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纺线谣》。大家也跟着唱起来。唱起来的是歌谣,留下来的是精神。在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身着军服的讲解员田悦慧也为我们唱起了《武乡开花调》。在随后的讲解中,她多次哽咽。讲到左权在做父亲不久就牺牲了时,她禁不住潸然泪下。而我们当中,多数人也早已经眼圈发红,噙满泪水。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位年轻游客:你感动吗?他说,这样的时候感动是很苍白的词语,我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毕业于山西忻州师范学校的田悦慧如今是该馆最优秀的讲解员,为了提高讲解质量,她到全国各地采访老将军、老战士,购买有关书籍。当一个年轻人以讲解革命传统为职业,并将自己的全部感情都投入到讲解中去时,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延续。
刘伟华是延安市延川县一个以自己的毕生精力收集跟延安有关的一切资料的老人。当我们慕名来到刘伟华的家中,才发现这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家。几平方米的一个传达室里,除了一张床,就是满墙、满地的资料,各种有关延安的专题资料,挤在破旧的书柜里,等待着人们来发掘。近年来,不少延安时期的著名艺术家都来找他帮忙,复印资料,而他也是有求必应。虽然经济困难,家里人也不热心,住房也没有着落,但是刘伟华依然投入全部心血继续收集整理延安资料。当记者赞叹他的资料是一个宝库时,他说,我就是喜欢这个,希望延安时期的资料不要越来越少。
而在贵州红军一渡赤水河渡口所在地土城镇,当地六七十岁的老阿婆自发地组织起来,穿上红军军服,又唱又跳,给外来的游客义务讲述红军的故事。她们把这当作了自己晚年生活的一部分。从她们略显苍老的歌声中,我们听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这就是后来者对传统的理解,和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上的自觉的传承。
“什么都可以被淘汰,民间文化不能被淘汰”
我们为民间深厚的艺术底蕴而感动。
当老伴用驴拉的地排车,赶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将66岁的延川剪纸大师高凤莲送到县城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我们被深深打动了。当她一边说话一边剪出一匹匹活生生的马时,我们只有惊叹。当她用一句“就是喜欢剪,拉着牲口就剪牲口,下着雪花就剪雪花”来回答我们的提问,当延川著名的布堆画家冯山云发表“为什么剪得好?就是因为用心剪,没成名之前用心剪,成名之后还用心剪”、“什么都可以被淘汰,民间文化不能被淘汰”、“画完了之后你最好跟农民探讨,农民的评论那叫一个精彩”、“女人剪纸是生命的艺术,男人剪纸是生存的艺术”等评论,我们禁不住感叹:与这些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家相比,我们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还差得很远。这些其貌不扬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大师。
更加让人称奇的,是由延川县文联主办的一张小报《山花》。这张小报自20世纪70年代创办以来,已经连续出版近200期。“文革”之后,由《山花》报编辑的诗集《延安山花》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发行达到28万册,并由香港三联出版社重印,向海外发行。几十年来,《山花》共采用稿件近5000篇,海内外不少报刊曾转载《山花》的作品。《山花》不仅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而且还将路遥、闻频、陶正等一大批后来的著名作家团结在《山花》的周围,创造了“山花奇迹”。这是黄河与黄土地所孕育的一朵民间的文艺山花,正是因为它扎根生活,所以才常开不败。
在赤水四洞沟,陪伴我们的30多岁农民王德华,一路不停地为我们唱山歌,青山绿水间,他的歌声打动人心。同时,他还随手拾起路边倒伏的竹子,根本不借助其他工具,而是用手把竹子撕成细细的篾条,给我们编出了各种充满想象力的竹编工艺品。
生活,真的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而生长在民间的艺术,永远值得我们用生命去体会。
生活,永远值得我们感恩。
大家都愿为宣传延安精神和《讲话》精神做一点事
我们为大家的鼎力相助而感动。
中国文联党组领导对我们“重走延安路”整个采访方案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多向地方的同志们学习。陕西省委副书记张保庆对我们深入一线采访的做法十分肯定;陕西省文联党组对我们的采访给予了大力支持;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本报陕西记者站站长萧云儒不仅事先帮我们策划选题、联系采访对象、落实采访用车,而且还一路陪同我们到延安采访;陕西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本报驻陕西记者黄道峻全程陪同采访,为我们做了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延安市委副书记张勋仓、忽培元在接待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依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张勋仓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图片;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振乾、延安市文联主席艾生以及一大批延安的艺术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延川县委副书记高凤兰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为我们组织了当地各门类艺术家的座谈会;延安历史资料收集者刘伟华无偿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延安电视台的同行对我们的采访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并于“5·23”前夕播放了专题片。本报河北记者站站长张从海和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陈宋良等也为我们的采访提供了重要帮助。山西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薛山、副书记李瑞林,山西灵石县煤运公司总经理张建新、办公室主任王洪亮,山西长治农行行长牛子良等给本报记者的山西之行提供了大量帮助。而山西武乡农行副行长孙晋刚始终陪伴我们颠簸在太行山区的崎岖山路中,不辞辛劳,让我们深深感动。
所有这一切,我们不会忘记。而我们之所以得到这么多关心和帮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采访的主题:重走延安路。大家都希望我们的采访获得成功,都愿意为宣传延安精神和《讲话》精神做一点事情。
“这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在我的生命中也有重要意义。”采访组一位刚刚毕业一年的年轻记者这样说。她的话也代表了我们采访组所有同事的心声。我们在那些用一生去追求理想的前辈身上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对信仰的执著。毛主席要求文艺工作者“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走向广阔的生活。本报所在地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文苑”。我们从采风中得到的启示是:作为从事文艺新闻报道的记者,也应该“走出小文苑,走向大文苑”,去捕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文艺事业的精彩和文艺家在实践“三个代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身影,为传播先进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