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单位优化人员)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
- 2、如何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 3、行政事业单位总账管理怎么去优化?大家有什么好建议
- 4、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 5、如何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 6、如何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如何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
党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是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临澧县委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组织功能为内容,以落实党建责任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期,临澧县委组织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思考,并由此形成一些对策建议。
一、临澧县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截至2014年底,该县共有党的基层组织920个,其中党(工)委35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852个,党员23296名。党的基层组织中,有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446个。临澧县委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大力开展“三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五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突破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做法是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
(一)党建阵地标准化。该县加强党建阵地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力度,按照“集中统一,简便实用”的原则,各单位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建宣传栏的“两室一栏”。基层党组织办公室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及相关学习资料,档案柜内各种台账资料齐全,分类装订规范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党员活动室均能容纳机关全体党员开展活动,配齐了标志牌、党旗、党徽、会议桌椅、远程教育资源片库等,开通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在机关院内或走廊的醒目位置设置了党建宣传栏,统一定期更新党建工作宣传内容,并达到防风、防水、防画、防腐的“四防”标准。
(二)工作制度规范化。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结合实际,主要建立完善四个方面的制度。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包括党务公开、组织生活会、党组织书记述职测评、换届选举、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工作纪实通报、日常工作台账管理和党务活动经费保障等制度。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包括“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及不合格党员处置、学习培训、联系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制度。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每年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教育培养,把握标准程序,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完善党费、扶助金收缴募集制度,按照标准收缴党费和募集扶助金,实行专账管理,及时足额上解。各单位将制度汇编成册,同时将党组织基本情况以及“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学习培训、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和不合格党员处置制度等上墙。
(三)党建活动经常化。在认真抓好党建基础性工作、开展日常性活动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按照“组织关系不变,双重教育管理”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引导1745名居住在安福镇各社区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该县科学设置多种服务岗位,将在职党员分别编入相应的社区及网格党支部,要求在职党员根据社区党组织安排和自身能力、特长等情况,积极认领服务岗位,大力开展以“工作在单位、奉献在社区”、“亮身份、作表率、比服务、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踊跃参加清扫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等劳动,整个活动得到了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同时,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公开承诺”、“党员示范岗”评选等活动,定期开展业务竞赛、技能比武和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极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关建设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些单位主要领导从严管党治党意识不强、落实不力,认为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只埋头抓经济工作,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忙于应付日常事务,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加之开展党建活动专项经费较少等条件局限,致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党组织建设有“重形式、轻质量”的倾向。部分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方面比较多,讲求实效方面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等问题。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重表象,习惯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讲成绩多、提问题少;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怕得罪人不愿监督,对个别党员违纪违法行为放任自流、视而不见。有些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随意读一读报刊、杂志类文章,不重视“党员是否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效果究竟如何”,把党员日常教育单纯当成任务来完成。
(三)党支部工作有“重常规、轻创新”的倾向。很多党支部开展活动局限于会议式、教育式,习惯于“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录”,机关党员对党的工作参与讨论、发表建议少。一些党支部书记怕动脑筋,怕花时间,不敢大胆探索创新,以致活动开展缺乏创意,党员被动应付,感觉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把支部活动空间封闭在支部党员中,往往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
三、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中心,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能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围绕中心做好党员工作的职责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基层党组织只有围绕中心开展活动,才能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方向,谋划发展大事,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寻求基层党组织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实行“两手抓、双肩挑”,在布置、检查、考核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考核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为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版提供坚强保障。
(二)抓住关键,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而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着力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督促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届期意识和组织观念;党支部书记处在最基层的岗位上,要做好机关党组织书记选配、培训工作,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拥护、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党员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通过系统集训,经验交流,领导传帮带等办法,提高支部书记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及时评比表彰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同时,按照机关干部总数的1%—2%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不少于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2%列入单位行政经费年度预算,为党组织服务群众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照规范适用、功能完备的要求,完善机关党组织活动和服务阵地,切实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水平。
(三)从严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质量。过好组织生活,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确保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根本措施。要完善党小组设置,强化党小组落实支部决议、检查督促党员发挥作用的职能;要确保组织生活按要求及时开展,保证组织生活时间上不被挤占、内容上不丢项目、落实上不走过场。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要认真组织,对组织生活及时安排,保证组织生活及时进行。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下决心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小组生活会的质量,解决好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保证正常健康的党内关系。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对基层党组织、党小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逐步解决过组织生活不严肃、坚持不经常,重表象、轻质量等问题,完善组织生活制度。
(四)突出重点,推动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深化拓展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民服务主题活动,贯彻落实县委《推行为民服务四三工作法的试行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原则上每人结对帮扶一名困难群众。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机关党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做好供需对接,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和服务事项。在职党员要根据自身特长和服务意愿,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实行机关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组织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村)志愿服务活动应不少于2次,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1-2件实事,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五)改进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形象。全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的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员集中培训、干部实践锻炼、述学评学考学、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制度,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行业比武、业绩评比等活动,充分整合“领导讲坛”、“书记讲坛”、“党员讲坛”等机关党组织资源优势,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改进机关服务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创建“四型”机关等做法,着力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脱离群众的问题,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具体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细胞”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将中央“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要求落到实处。
如何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一、创新管理思路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借鉴现代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本质的不同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主要表现在工作内容和效果评价层面,但在管理制度上存在较多的共通之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落后,从根本上来说在于管理理念的落后,主要领导干部的思维不进步,整个单位的管理水平便难以提高,无法跟上时代的新变化。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升级优化,需要自上而下地创新管理思路,通过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些理念,有机地融入档案管理工作中,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机制,提高运行质量。
二、创新制度管理,加强法规落实和制度考核
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是保障档案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基础。一方面,所执行的制度要具有先进性,事业单位应该对机构内的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和淘汰优化,将陈旧刻板的管理制度进行改善,特别是档案管理制度,事关每一项具体工作,要求制度与实际工作要严密结合;另一方面,制度的执行必须科学、稳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制度的层面,电子档案的推行还缺乏足够的制度依托,单位内部的一些文件、制度等资料,在保存一部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保存和归类。电子档案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在制度层面,还缺乏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优化,哪些资料可以仅保存为电子档案,哪些应该同时保存纸质材料,都要严格分类和履行。此外,如何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也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面临的重要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并严格执行,需要加强督导和考核,确保档案工作不出现漏洞。
三、创新管理手段,数字档案实现普遍化
档案管理的优化还要考虑具体的执行层面,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信息技术,提高档案资料的归集、查阅和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重要档案及时申报备案、普通档案定时备案、历史档案积极挖掘的基本工作手段,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充实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丰富程度。以档案的保管形式为例,纸质档案是传统手段,但数字档案是当前的主流手段,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互补性和安全性,是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出现多种偏差,一些资料的处理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大量资料重复备案、个别资料难以查阅的情况。因此,将数字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到战略层面,成为纸质档案同等重要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加强档案管理专业培训
要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优化,就不能忽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来提高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他们的档案管理技能和专业性,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传统与现代两种档案管理方式。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尝试员工轮岗制,即为员工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提高工作人员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其明确自身职责,以此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科学、顺利地开展。
五、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体制
确保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软硬件设备的大力支持。事业单位应当在充分结合档案管理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单位所要用到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做好相应的配置与更新工作,以便减少对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最近几年里,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事业单位逐渐将目光放在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了档案管理的风险上面,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力度,尽可能减少发生技术性的失误而造成成本的过度浪费。
对档案信息要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还要在这个统一管理的基础之下,建立一定的分散式系统,这才是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理想模式。要想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成立专业的专家咨询小组,这些专家成员可以在一起讨论协商,经过讨论才能提出关于加强档案管理的长期发展目标,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标准和方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提高经费的预算水平,尽快解决好重大的问题,为提高档案管理决策水平建立一定的制度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总账管理怎么去优化?大家有什么好建议
针对您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的问题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我推荐您使用浪潮PS行政事业版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浪潮PS行政事业版包括总账管理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可满足各行政事业单位深化内部管理的需要,完成复杂的财务核算及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初始建账、凭证处理、出纳管理、账表查询、正式账簿、月末处理功能。可以完成数量核算和多币种核算。 辅助核算包括部门核算、专项核算、单位往来、个人往来、台账。一个科目可以同时对应 部门核算、专项核算、单位往来、个人往来、台账,其中专项核算可以对应多类。支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会计体系,一笔业务可同时录入财务会计凭证和预算会计凭证,使用凭证模板可快速录入凭证。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的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不断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服务模式转变。其中“以人为本”便是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这些都是需要以管理的对象为中心和出发点,根据实际的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合理定位处理,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激发其工作的活力,以便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优化工作方法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不断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在生活中,不断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尽量满足大多数员工的生活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的改革。在目前人事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关心员工的思想意识,即人事管理不仅仅只是国家的一个管理职能,而更重要的是为单位在人力资源方面提供服务。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不断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其价值感、幸福感。
1.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
根据单位目标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坚持用人所长的原则,将员工安排到较为合适的位置。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工作轮换,给予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激发起员工的潜力。
2.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
合理的薪酬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形成高效准确的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引入企业工作绩效的评价方法,从而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核工作成绩。通过考核和评价奖惩等方法,促进岗位需要调整。
4.用单位长远规划和职工职业生涯前景激励员工
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促进员工更加愿意为单位出实力、干实事,不断创造更加丰富的实效。
(三)创建组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每一个事业单位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形成较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教育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不断扩大宣传的力度,为单位员工积极做好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
如何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如何更够优化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仍是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现做如下报告。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足
1.档案管理认识不足,人浮于事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种默默付出的工作类型,其工作成果不如其他部门显著,甚至没有显赫的工作业绩可以进行汇报,因此工作人员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动摇,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枯燥乏味无意义;轻视工作性质,认为档案管理不重要,只有不丢失即可;看轻工作内容,只要保证档案不出错就行;更容易滋生出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工作中抱着“差不多”的信念,只要能够正常进行档案查询、调动,其他问题一概不管,一律不负责。最终导致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边缘化,次重点化的地位,工作进程进展缓慢,管理人员工作涣散,人浮于事。
2.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水平较低
部分事业单位甚至还未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在基层事业单位,不仅没有专业的辅助系统,甚至管理模式都与数年前一致,没有任何的改善和改进,档案管理仅看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没有技术指导,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3.档案管理制度与配套设施不完善
部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复杂化;部分制度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过于落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部分制度所做的规范和要求不全面,导致人事档案信息采集不够全面,如果后期需要相关信息时,需要返工重新采集,在短时间内加大了工作量;部分制度不够灵活,导致出现人事调动时档案无法及时跟进。这些不完善的制度极大的影响了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了档案的时效性。部分档案管理室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影响了档案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二、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方法
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领导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要求与章程办事。经常性的开展交流活动,把握好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狠抓思想建设不放松,强化管理意识不松懈,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对于档案及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培养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
首先,需要选拔具有良好的作风和极强责任心的员工作为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兼具有服务性、政策性和保密性的工作。良好、正派的工作作风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恪守保密原则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严格把关材料真假虚实,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信息进入个人档案。较强的责任心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其次,培养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耐心、细心。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档案保管,还包括对档案主人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奖惩信息等事宜的详细记录,使得档案信息更为全面,有价值。第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逐步从原来落后的纸笔记录方式过渡到现代信息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参加培训和讲座,学习掌握电脑和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工作技术和工作效率。
3.引入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首先,针对可对内公开或半公开的人事信息,可以采用复印、扫描等方式将纸质版信息转变为图片信息并上传至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将剩余信息录入电脑系统,将个人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方便再次查询与补充。其次,注意信息的保密性,机密信息可以不录入系统,或者设置好密码权限,不同等级的工作人员通过登录密码可查询不同全面程度的个人信息。通过这一方式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第三,针对可以完全对外开放的信息,可将信息录入官方网站,方便他人查询,增加信息的共享程度,为人才交流提供便利。
4.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
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除去必要的档案柜和档案架外,需配备相应的灭火器、空调、除湿器和自动化温度记录仪,时刻监控室内温度湿度,注意调节好室内温度,保证管理环境干燥,达到防火防高温的管理要求;配备遮光窗帘、防盗纱窗和防盗门,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配备必要的电脑,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工作设备,为档案管理、查询、借阅等提供方便。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室需引入数字化的管理系统,逐步改革管理方式从纸笔记录、半自动化记录转变为全自动化记录的方式,为档案的收集、记录、整理、归档、查询查阅等提供极大的便利。
5.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监督
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还需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和监督。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规范和制度,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和宣传《档案法》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促进档案工作照章办事,规范处理,标准运行,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为已建立的规章制度提意见和建议,逐步修改无法跟上时代脚步的制度,完善制度的不足和漏洞,增强制度的约束力。成立人事档案管理监督小组,经常性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核查,及时发现档案管理中的薄弱之处,并作出及时的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作出不同的奖励和处罚,通过奖惩机制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人对于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改进,管理方式急需提升,配套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采用现代化、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最终达到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
作者简介:李海静,女,本科,档案管理员(中级),研究方向: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如何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机构的撤并、压缩经费、业务竞争、民营化的浪潮等已经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事业单位必须立足于现实,重新对外部环境进行审视,正确地进行自身定位,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系统运行机制,提高组织绩效,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才能获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可。
在这个知识经济与人本管理时代,人力资源无疑是事业单位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其职能履行效果、效率与形象,最终影响到社会安定与发展。因此,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很有必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事业单位组织。在新型事业单位组织的构建中的绩效管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机制,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与素质,改进公司的绩效。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制对员工具有较大的约束、激励、指导作用,将员工工资、奖金与事业单位的效益相结合,有效的增强员工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绩效管理搞好事业单位内部调整,有利于人力资源系统的高速运转,促进组织绩效改善,从而推动组织整体功能的实现。
二、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企业,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起步较晚,绩效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典型的公益性与社会服务性也决定了其绩效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而言,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到绩效结果的应用,这五个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中始终存在各种问题,一些错误的理念、盲目的做法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下面,我们以绩效管理的各环节为基点拟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概要分析。
(一)绩效计划与组织目标脱轨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关键平台,具体来说,绩效计划是在考核期间领导与员工就做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何时应当做完,员工拥有哪些权力等达成一致协议的过程。但在协议制定的过程中,一方面,绩效计划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没有进行具体的岗位分析,管理者对单位战略目标认识不够准确,很大程度上凭借主观意愿决定员工的动作方向,加之在我国事业单位,官本位的思想影响深远,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员工变成了单纯的接受要求,最终导致绩效考评的内容要求与员工实质承担的责任不一致;另一方面,张建国在他编着的《绩效体系设计》中指出有些单位存在单位各部门绩效考评结果都很好,但整体绩效却并不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些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绩效计划时,只看到短期的暂时的利益,没有向远处看,而不合理的短期计划必然阻碍组织长期目标的实现;有些部门有只看到本部门内部情况,只是向内看仅关心部门内部的利益,而忽视组织整体经营绩效的提高与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近几年来,全国很多高校为提升学校经营效益,不断向外扩招,导致对招收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明显降低,尤其以录取分数线的下降为代表,成绩远远低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数据)。因此就造成现在大学毕业人满为患,真正有才华的却是凤毛翎角。并没有从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只负责招收,颁发证书,而不保证输出的毕业生的质量。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将获取利润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
(二)绩效实施中各部门人员关注度不高
在完成绩效计划之后,绩效实施接踵而至,评估人员开始按照原计划开展工作。在绩效实施中要求考评者与员工持续沟通以与时俱进地不断改进计划,而这种改进是一种双方考察,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实现绩效的过程。但在大多事业单位中,绩效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被认为只是人事部门的事,组织内部的高层领导对其置之不理,真正应该作为主角的各部门人员只关心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对于绩效管理总是被动的接受甚至长时间后产生抵抗心理。就像很多人要移动一个物体,但如果他们都往不同的方向用力,那么,物体怎能移动呢?同样的道理很多时候,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流于形式,甚至还体现出绩效管理的"双刃剑"性质,破坏组织本身的稳定,起到相反的作用。而实际上,在绩效实施中领导者一方面应该作为一个幕后宏观的指导者,从气氛的营造,制度的推进等方面带动事业单位绩效实施进度,另一方面应当做好带头示范作用,有效对下属进行评估,并对自身工作进行合理规划;财务部门提供相应数据作为参考依据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持续沟通对计划的改进与考核的顺利进行有很大作用。
(三)绩效考核方式与组织不适应
工作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原定目标考察员工实际工作完成状况并对成果进行等级评价的过程。在事业单位实施企业绩效考核一改以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正如引言里提到的,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组织内部环境无论从文化还是物质条件来看都还存在对绩效考核的不利因素,不完全能满足绩效考核的要求。过于先进或者过于老旧的绩效考核方式,都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完善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相信大家都无法想象在摩托车上装一个自行车的车轮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机器的高速运行需要每个零件之间不断的磨合。所以,事业单位在实施企业化绩效考核过程中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自身的特点,依据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分类实施,循序渐进。
(四)绩效管理中缺少反馈与沟通
绩效管理的过程并不是为绩效考核打出一个分数就结束了,主管人员还需要与员工进行一次甚至多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员工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并且使员工也可提出自己在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上级指导。在我国一些事业单位会主管人员"不好意思"将考评结果告知员工,偷偷将考核结果给员工,等员工签完字,再偷偷地拿回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我国事业单位,很多员工总是怀着"与领导沟就是接受批评"的心理,畏惧与上层沟通,当然,也不得不承认一些领导的沟通方式确实存在问题,综合意识、环境、方式等各种原因沟通反馈成为了一项不可完成的艰巨任务。
(五)绩效结果得不到合理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在绩效管理中非常关键,如果绩效考核结果得不到合理应用,就可能降低员工在绩效考核中的参与热情,使其对绩效考核失去信任,进而对绩效考核的开展造成阻碍。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绩效考核的结果被当做是一种秘密,绝大多数员工对考核结果完全不知,这样就导致表现好的得不到激励,差的得不到惩罚,员工的积极性极大受挫,组织整体效率也得不到提升。第二,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其结果并未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在这个人才竞争的社会,只有通过精神与物质上的激励留住组织内那百分之二十的精英才能带动整个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改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绩效计划
科学明确的绩效计划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关键,如果在绩效管理的开始绩效计划是合理的,那么,后来的措施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绩效计划制定中应当始终保持绩效指标与组织战略相一致。首先,将组织战略目标演变成一套协调一致的绩效计划。具体来说协调一致的绩效计划应当包括长远计划与短期计划、各部门之间的计划相统一,各部门正确认识组织战略目标。其次,要与时俱进的更新绩效计划。绩效计划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的环境改变了,相应的战略目标、结构都要发生变化,绩效指标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绩效指标的审计。
(二)从实际出发,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过程中是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还是目标管理(MBO)亦或是360度绩效考核等方式,这些应当取决于组织的自身文化、气氛以及发展阶段。例如像医院、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我们应当从其规模、文化氛围、服务人群的不同来确定应该采用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应当从考核方法的可控性等方面对它进行全面的学习了解,以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信度与效用。
(三)提高各层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识,改善沟通渠道
无论是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还是在考核结束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员工与领导双方的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组织内的反馈与沟通:第一,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宣传教育,使单位中各层人员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及其重要性,增加对组织的责任感。第二,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提供更多畅通的反馈渠道,并进行不定期的审查,在绩效考核结束后,进行固定的结果反馈与绩效面谈。第三,通过对积极参与沟通反馈的人员给予奖励带动其他人员的积极性。
(四)科学处理、合理利用考核结果
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作用,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转变成为促进事业单位整体效率的有力武器。首先,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成为员工任用调配,薪酬标准确立,日后订立绩效目标的依据。其次,从长远来看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进一步用于绩效交流和个人改进上,通过客观数据分析,更容易使员工认识到自身素质与能力上的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正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体制等方面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加快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促进绩效管理高效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