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关于胆道系统解剖)
本文目录一览:
- 1、胆囊位置及解剖要点
- 2、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
- 3、胆道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胆囊位置及解剖要点
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胆囊管及其开口处变异较多,手术时常易损伤此处.
表现(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
(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
(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
饮食原则因此,胆囊切除后,更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继续保持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
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
胆囊、肝总管和胆总管。
(1) 胆囊:呈梨形,位于肝下面右侧纵沟的前部,借胆囊管连接于胆总管,胆囊露出肝前缘的部分叫胆囊底,其体表投影是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2) 肝总管和胆总管:肝左右叶的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8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十二指肠球部和胰头的后方,末端与胰管汇合并扩大成乏特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在开口处有奥狄氏括约肌环绕。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平时经肝总管流入胆囊内储存和浓缩,当进食时,奥狄氏括约肌开放,胆囊收缩,促使胆汁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肝管、肝总管或胆总管的任何一处受到压迫,均可引起胆汁排泄障碍,出现梗阻性黄疸。
胆道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胆囊位于腹部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的右侧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肝脏的下面。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胆汁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
胆囊呈梨形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 长7 ~ 9cm, 宽2.5 ~ 3.5cm, 其容积为30 ~ 50ml,分为底、体、颈三部分。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与胆囊管相连,称哈德门(Hartman)袋,结石常嵌顿于此。
胆囊管长2 ~ 4cm,直径约0.3cm,其内有螺旋式黏膜皱襞,称海士特(Heister)瓣,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胆囊管及其开口处变异较多。胆囊动脉来自右肝动脉,静脉直接由胆囊床引流入肝内门静脉。
胆内胆管经多级汇合成左、右肝管。左肝管长约为1.5cm,右肝管长约为1cm,两者直径均约为0.3cm。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 ~ 5cm,直径约为0.4 ~ 0.6cm,有时来自肝叶(段)的肝胆管可与肝外胆道某处汇合,此即副肝管。
当其与胆囊管汇合即成胆总管, 长约7 ~ 9cm, 直径约为0.6 ~ 0.8cm。正常时壁薄呈天蓝色,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门静脉右前方,肝动脉右侧下行,经十二指肠球部后方,胰头后面的胆总管沟,斜行进入十二指肠第二段后内侧壁,70%的人在此处与胰管汇合成膨大的壶腹(Vater 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口径约0.9cm,此汇合处有括约肌围绕(称Oddi 括约肌)可控制胆汁、胰液的排出。结石亦常易嵌顿于此。
输胆管道是指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
由胆囊管、肝总管及肝下缘所形成的三角(Calot 三角),其中有胆囊淋巴结、胆囊动脉通过。进行胆囊切除术时,需仔细辨认此三角区的解剖结构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肝细胞每日可分泌胆汁600 ~ 1000ml。其中除水分外,主要含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蛋白质、无机盐等。胆汁在胆囊内可被浓缩4 ~ 17 倍,供消化时用。胆囊排空受着神经与内分泌的调节,胆囊胆管的神经来自腹腔神经丛的迷走与交感神经,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胆囊收缩,Oddi 括约肌收缩;刺激迷走神经时胆囊收缩,Oddi 括约肌松弛,使胆汁排入肠道。当酸性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引起小肠黏膜分泌胆囊收缩素(CCK),使胆囊收缩,Oddi 括约肌则放松协调地将胆汁排入肠道。
胆汁中的胆盐可帮助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胆盐的回吸收大部分在回肠,然后再次进入肝脏被利用,形成胆盐的肝肠循环。
此外胆囊每日可分泌黏液20ml,起到润滑作用以保护胆道黏膜不致受损。胆囊的存在,可起着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胆管有蠕动作用,一旦胆囊被切除,胆总管将代偿扩张,以代替胆囊部分功能,而无特殊症状。如某种原因使胆总管括约肌不能适时开放,致使胆总管积存胆汁而急性膨胀,则可产生胆绞痛,当胆总管内压> 40.0kPa 时,则肝胆汁停止分泌。故胆管起输送胆汁的作用。胆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胆汁至胆囊和十二指肠,胆管还分泌胆汁。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储存胆汁、排出胆汁及分泌功能。
胆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乳化脂肪、刺激肠蠕动、中和胃酸等;胆盐有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的作用。
胆汁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减少。促胰液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肠血管活性肽等可促进胆汁分泌,其中最强的是促胰液素;生长抑素及胰多肽等则抑制胆汁的分泌。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胆盐约有95% 左右在回肠被重吸收入血,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被肝细胞重新分泌出来。
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胰腺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膜后间隙中,表面略带黄色呈小结节状的狭长腺体,质柔软,平第一、二腰椎。长约12.5 ~ 15cm,宽3 ~ 4cm,厚1.5 ~ 2.5cm,重约60 ~ 100g。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头部宽大,为十二指肠曲凹面所包绕,其下缘在肠系膜上静脉右后方形成一沟状突包绕肠系膜血管。颈部较宽,其深面是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的交界处。头颈部在脊柱右侧。胰体尾部位于脊柱右侧,两者界限不清,与胃大弯、脾门及左肾门毗邻。脾切除时勿伤及胰尾。
胰腺的血供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及脾动脉,静脉与动脉伴行汇入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
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外分泌组织包括腺泡及腺管(主胰管和副胰管),约70%以上的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成为胆汁和胰液的“共同通路”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少数情况下二者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副胰管开口于主胰管开口上方约2.5cm 处。
胰腺腺泡分泌胰液,每日达1000 ~ 2000ml,为无色、无臭、透明的碱性液体。pH 值为7.8 ~ 8.4,含有多种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酶及各种无机盐,对食物的消化起主要作用。其分泌也受神经、食物、药物的影响。迷走神经兴奋时,分泌量增加;阿托品、溴丙胺太林、颠茄类等抗乙酰胆碱药物,能抑制其分泌,所以用于急性炎症时的治疗。酸性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可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分泌分泌素,使胰液增加,主要是碳酸氢盐增加,以中和胃酸。食物中含多量氨基酸、脂肪、脂肪酸时,肠壁分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使胰液中消化酶含量增加,同时胆囊收缩、Oddi 括约肌放松排出胆汁、胰液消化食物。
胰腺的内分泌来源于胰岛。以分泌胰岛素的β 细胞数最多,约占整个胰岛细胞的75%;α 细胞次之只占20%,分泌胰高血糖素;δ 细胞较少只占5%,可分泌胃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