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健品虚假宣传论文(保健品忽悠老人的报道)
本文目录一览:
保健品市场虚假宣传究竟乱在哪?
在保健品的推销中,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十分普遍。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事件屡见不鲜,消费者对于保健品“不是药品,对于疾病没有治疗效果”的认知意识不够强。为什么虽然保健品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犯消费者健康和利益,但是打着各种“治疗效果”的保健品依旧“野蛮生长”?保健品市场究竟乱在哪?
有人说,现在的保健品几乎都成了“保骗品”。这话并不过分。这不,在电视上洗脑式播放的“极草”保健品广告,日前被食药监总局叫停了。“极草”的问题,就出在其生产厂家相关经营活动存在“骗”的成分。业内人士指出,该企业宣传的“微粉粉碎和纯粉压片专利技术”及“含着吃”的概念,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比原草多7倍精华溶出”的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
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保健品伪装成药品、普通食品号称有保健功能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产品靠忽悠蒙骗消费者赚取暴利。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显的保健食品,实际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违禁成分。特别是减肥类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违禁药物。
从保健品企业商家的忽悠术看,其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呢?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而这个消费群体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忽悠。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过一份关于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中有21.9%的人平常会服用保健品,而且近7成服用者的保健品是自己购买的。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中,60.3%的人关注“保健品的功效作用”,远高于“保健品成分”,而在选择服用保健品的原因方面,超过4成的老年消费者认为保健品“能够调理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预防疾病”,而对于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对于疾病没有治疗的效果”的认知意识不够强。
正是抓住了老年人“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普遍心态,保健品才有了市场,也正是抓住了老年人辨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一些不法厂商才瞅准了机会钻了空子,大肆生产销售低成本高售价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保健品,从老年人兜里赚钱。当然,为了能够做到财源不断,企业商家也都会很小心,其保健品基本都是“不求有益但求无害”,最起码不能吃死人。至于怎么推销宣传,就看各自的忽悠手段了。什么“广告+渠道”、会议营销、亲情营销等,营销模式不一而足,多条腿走路。
而“不能吃死人”的所谓底线,恰恰点出了我国保健品市场之所以乱的主因。“不能吃死人”,意味着违法风险和成本都不高,而这也是对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市场监管不严、对违法行为惩处不重的讽刺性表达。目前,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太低,没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之审批相对简单,故而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食品行业,给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造成很大困难。另外,我国政府对保健品的管理体制“重审批,轻监管”,且监管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容易导致见利都上、遇责都躲的情况,加之现行法规对违规商家处罚过低,不足以对其产生威慑作用,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显然,要治保健品市场之乱,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违法犯罪成本。在监管方面,相关部门不只是要做到严查、严打、严管,还需深化制度改革,改变当前“重审批、轻监管”的弊端,建立完善着眼事中、事后的保健食品监管新机制,完善日常监管和长效监管。当然,还要做好普法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的辨识能力和防范能力,正确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保健食品,养成科学饮食、安全消费的习惯。
如何防范老年保健品欺诈行为?
近年来,不法商家盯上了老年保健品这块大蛋糕,向老年人宣传和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他们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恐惧疾病的心理和情感孤独的实际,利用各种手段,诱惑老年人上当受骗,骗取老年人钱财。这类欺诈事件,已经屡见不鲜,网上也经常有曝光和报道。
这些商家的手法往往极具欺骗性和诱惑性,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被骗。所以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必须要提高防范意识,认清其骗人的惯用伎俩,见招拆招,以避免受骗。下面就来揭穿骗子的手法,教大家如何防骗。
不法分子骗人的常用手法
老年保健品市场违法活动中,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法,请君入瓮:
手法一:以产品体验为诱饵。以长期提供免费体验或试用为诱饵,通过现场讲课、放录像等方式,夸大产品疗效,并让消费者免费体验,再进行销售。
手法二:以免费体检为幌子。发放宣传单,或召集群众到指定地点听“专家”免费讲座,采取当场免费赠送物品、凭宣传单入场购买可享受优惠等说法进行诱骗。讲座一般都是前阶段“洗脑”,后阶段卖“药”,地点则一般选择在影剧院、老人活动中心、酒店会议室等地方。
手法三:以虚假宣传为手段。所谓的“专家”鼓吹这些保健品为“神丹妙药”,包治百病。由于多数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病,不法分子摸准老人缺医少药、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等心理,故意把保健品当药品推销。
手法四:打亲情服务牌。在行骗分子的忽悠下,许多老年人不仅基本用完自己的工资收入购买保健品,还被忽悠向亲戚子女借钱,若亲戚子女们不借,就说亲戚不好,子女不孝,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和亲戚子女们的关系。
手法五:躲避监管勤换地方。行骗分子错开监管部门上班时间,采取在一个地方行骗得手后马上换地方的方法,逃避处罚。当群众发现保健品并无医疗效果后,也无法维权。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知道和清楚骗子的手法后,结合如下的几个方法,可以比较容易地识破骗子的骗术,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诀窍一:警惕敏感场所。不法分子通常喜欢在如农家乐,药房,大型商场超市,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等地方开展宣传和组织活动。甚至有些非法商业组织还会在酒店以召开活动或讲座的名义进行变相宣传和销售。所以要特别警惕这些地方。诀窍二:查看产品包装标签标识。不要随便相信推销保健品者的话语,应当认真查看产品包装标签标识,综合看有没有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批准文号、卫生许可证、配方功效成分及含量、适合人群及不适合人群、生产日期等,正规合格的产品必须要有这些包装标签标识的,没有的就是假的产品。
诀窍三:能治病的多是假。凡是食品、保健品,即便是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在销售过程中一定不能宣传具有“某种疗效”。但凡是任何广告中提到这样产品,吃了之后能够怎样怎样,对哪些哪些病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几乎都是虚假或违规的宣传。
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要谨慎对待那些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等活动,这都有可能是保健食品推销陷阱。有病要到正规医院治疗,使用何种药或保健食品应咨询医生意见,同时还应同家人商量是否购买保健食品。不要“病急乱投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于老年保健品欺诈行为,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意见。
保健品讲座大都与夸大或虚假宣传有关,打击其违法行为到底难在哪里?
没有一个部门是管他们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漏洞吧,哪个部门管卖保健品的呢?就像是一瓶钙片,它违法吗?强筋骨骼,增强免疫力,让你身体更健康没有错,卖保健品的并没有夸张,而是把钙片能改变什么告诉你而已,吃了好不好使不知道,至少这些都是它的功效,你吃不好使,证明你吸收不好,卖钙片不犯法。
老年人的身体在退化,他们需要这些保健品来维持生命,氨糖要吃,钙片要吃,维生素也要吃,这些都是维持生命、维持生理平衡的必需品,首先卖保健品的没有卖假药,价格偏高,也是顾客愿意买的,没人强迫,正常销售,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能管这件事呢?回去以后花了高价效果不好也没办法,你去医院看病也无法保证百分百恢复吧。
这件事只能在儿女身上下功夫,多跟父母解释这种保健品的弊端,经常带父母去逛街,带他们去药店,去医院,看看这些功能的保健品都需要多少钱,父母节俭惯了,多花一分钱都不舍得,有了对比就不会花高价了,如果父母说腿疼,胳膊疼,这时候就要多注意了,马上带他去医院,身体好还会买保健品吗?
我想这件事如果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不好就会有人管了, 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我们认为是骗钱,可是老年人没觉得,这比上次医院,买些药便宜多了,在他们心里合适,顾客觉得没有受骗,哪个部门能管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