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分类9 > 正文

分类9

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病人输液滴速不畅的原因)

hacker2022-07-03 08:43:23分类947
本文目录一览:1、静脉输液常见液体不滴的原因是什么?2、

本文目录一览:

静脉输液常见液体不滴的原因是什么?

1检查管路是否通畅,输液器是否打折扭曲

2输液瓶压力是否均衡,排气管是不是堵住了导致瓶内压力过小,液体不能输入

3穿刺是否成功,针头位置在血管里,是否外渗,或者针头移位

4针头在血管内,但是前部血液凝集堵塞针头

5还有一种可能,穿刺入动脉血管,压力不够,这个可能很小

基本上就这么多吧

病人输液滴速不畅或不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有那些

输液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③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④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⑤血管痉挛。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2)滴管内液面过高;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3)滴管内液面过低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③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图12-12)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0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措施

一 常见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的临床输液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 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1、药物方面因素

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青霉素因制剂中含有微量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

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3 热原累加 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临床处方中,将4~6种小针剂同时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输液中混滴,其中热原便累加起来,可能超过人体的耐受量而发生热原反应。某医院某病区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甲硝唑0.5g,庆大霉素16万U静滴,连续有8例出现热原反应。经实验检查分析认为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累加超过了阈值,致发生热原反应。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原因是中草药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有些生物碱、皂苷配伍后pH值改变可析出产生大量微粒。在输液操作中,多次穿刺橡胶塞、折断针剂等都会造成颗粒增加。

1.5 药物配伍临床上输液多数被作为药物载体。通过静脉滴注,配伍1种或多种药物。随配伍药物的增加,微粒数也增加,尤其是中草药针剂。药物配伍不当,配制后的溶液颜色、澄明度会受到影响,可产生结晶、气泡、沉淀或pH值改变等变化,也可因pH值变化、稳定剂等的溶解度改变而导致分解或沉淀、含量及效价变化、渗透压和离子平衡从而使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受到影响。另外,患者生理状况不同,对配伍变化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2 、 输液操作因素

2.1 输液环境输液环境的卫生条件影响输液的安全。输液配制一般由护士在病区内完成,环境中的细菌和微尘有可能进入药液而造成污染和出现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后易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异物肉芽肿等严重后果。尤其在急诊室病情严重的患者较多,环境中的各种病菌和微粒也多,对环境卫生的要求相应提高。如果输液室及配液室环境没有不定期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就会增加输液被污染的几率。

2.2 无菌操作无菌观念要强,在操作上无菌原则执行认真,如配药前注意洗手,配药时注意戴口罩,切割安瓿时正确消毒等,如操作不当,这些都是造成输液反应的原因。

2.3 微粒引入反复多次针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导致碎屑脱落,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安瓿折断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药液。

2.4 输液速度输液速度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报道,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快速滴注时,致口麻、颈胸部瘙痒等症状。临床上应用时应注意滴速的药物有:肠外营养药物、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易刺激血管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如氨基酸类、脂肪乳、氨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多巴胺、间羟胺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条件和不同的药物选择适宜的输液速度,以减少和避免发生输液反应。

3、 输液器具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至关重要,即使是质量合格的器材,操作不当及储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污染。由于劣质输液器材造成输液反应甚至酿成严重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仍需严格检查,防患于未然

4 、 患者方面因素

4.1 患者年龄某院对158例输液反应进行统计分析,55岁以上患者占70%。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

4.2 疾病 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这样会加重疾病发生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4.3 个体差异合格的输液不等于绝对没有热原,只是含量极微,一般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热原反应,而有些体质弱,对热原耐受性差的患者在同样条件下就有可能引起发热反应,这是因为进入体内的热原已经达到该患者发热反应的作用剂量。

三、预防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

1 把好药品生产和输液器具购进关 购进应选用生产规模大,生产条件好,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厂家。

2 输液中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输液时多种药物联用会使药液中内毒素累加,多种药物联用,由于溶媒pH值的改变,药物相互配伍的变化或其儿科常见输液不畅的原因他原因造成药物的沉淀、结晶等现象。另外,由于反复多次穿刺胶塞会使药液中微粒增加,由于含有较多微粒的液体输入人体也会发生热原样反应。故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加药后的药液应做澄明度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弃去。

3 提高输配液间的空气质量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装置,在有条件的医院输液添加药物应在符合GMP要求的配液中心进行,没有条件时也应在洁净的环境中操作,操作时应避免空气流通和人员走动,输液间最好是在装有空气自净器的房间进行,条件不具备时,输液时也应在输液间或病房清扫完卫生之后进行,同时减少人员走动。为了使进入液体瓶内的空气洁净,应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器,减少细菌和微粒对液体的污染。

4 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首先,轻轻提起液体瓶对着光线充足的地方检查液体中是否有异物,瓶身是否有裂纹,再将液体瓶轻轻翻转竖立,自上而下观察是否有玻璃屑、沉淀或其他异物存在,同时注意瓶口及瓶身是否漏气,铅盖是否松动等。检查时切记不可振摇。检查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在添加其他药物前应用少量的液体冲洗输液器,以减少输液器中可能存在的微粒和内毒素的输入。

5 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要适中。

给小儿静脉输液不顺利,应怎样向家长解释?

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改进方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度~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

@pagebreak@

对儿科护理纠纷进行分析,认为儿科护理纠纷高发与儿科病人是特殊群体、儿科特殊的护患关系、家长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对治疗护理结果不满意、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有关。指出医院要建立高素质的儿科护理队伍,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是防范儿科护理纠纷的重要方法。

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材料: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圆圈。

方法: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将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此方法使用于:1.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2.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牢固;3.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外地摇晃,使针头滑出血管外。

体会: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的身心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患儿家长了解儿科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护理要求,促进护患间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因不理解、不配合而发生护理纠纷。面对没有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的患儿

不同民族、职业、文化层次

的家长,护士在与他们沟通时应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操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诚心和同情心,要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安抚家长的不理智情绪,家长提出疑问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对于脾气暴躁、无理取闹的家长,护士应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减少或消除其过激行为,防止事情扩大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努力使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输液中遇到液体不滴或滴液不畅时常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输液常见液体不滴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无菌液直接输入静脉内。在临床的应用中,既平常又重要.护士每天在输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液体不滴,输液不能继续进行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护士掌握输液常见液体不滴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1、检查输液器是否折叠患者活动的原因,只要把输液器折叠部拉开即可。2、针头滑管外液体进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应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另选血管重新穿刺。原来穿刺部位按压片刻至不。3、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这可能与患者活动及未固定稳固有关。检查针头斜面是否紧贴血管壁。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改变肢体的位置,直到液体顺利滴入。4、.输液器的排气针是否堵塞排气孔堵塞影响输液瓶内负压也可使液体不滴;时间长了还可引起头皮针处有回血出现。只需另换排气管即可。5、针头阻塞1)可先用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排气针及进液针堵塞很多情况下原于针尖扎瓶塞时被皮塞所堵。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要用小号无菌器将其巧妙取出,若取不出皮塞可以重新更换输液器确保输液的通畅, 排堵时间不宜过长。6、压力过低由于患者周围循环不良或输液瓶位置过低所致。可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7、静脉痉挛由于患者对疾病及新环境的紧张、天气的寒冷肢体暴露在外、输液的溶液温度过低等因素所致。可安慰患者尽量消除不良情况,局部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掩吻酒奴(2022-07-03 16:20:38)回复取消回复

    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

  • 笙沉傻梦(2022-07-03 19:12:15)回复取消回复

    速度,以减少和避免发生输液反应。3、 输液器具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至关重要,即使是质量合格的器材,操作不当及储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污染。由于劣质输液器材造成输液反应甚至酿成严重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仍需严格检查,防患于未然4 、 患者方面因素4.1

  • 纵遇梦冥(2022-07-03 19:09:21)回复取消回复

    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护士与患儿家长的

  • 慵吋绾痞(2022-07-03 15:07:33)回复取消回复

    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pagebreak@对儿科护理纠纷进行分析,认为儿科护理纠纷高发与儿科病人是特殊群体、儿科特殊的护患关系、家长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对治疗护理结果不满意、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有关。指出医院要建立高素质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