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分类7 > 正文

分类7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期报告)

hacker2022-07-02 04:35:24分类746
本文目录一览:1、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2、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本文目录一览: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

琼中县太平中学 曾春杏摘 要:如何培养下一代,是当今教学中的新课题,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关键。要结合我们校情的实际情况,建立育人机制。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是关键。要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将各种管理因素与手段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种最佳的动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尽量减少内耗,以求得管理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中学生 素质教育 提高 教师 教师教学改革 通过参加县教科局组织学习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这本书后,使我懂得新的时代对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时代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成为学习良好个性的影响者,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者,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我就根据本人十多年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看法。 •一、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此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 要鼓励学生在承受挫折中消融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素质有好几种表现:如我曾经管过的班级中的王家谊、李清潮等同学不求上进,学习不认真,做事无规范性,成绩很差,像这样的学生我是经常关注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优点,我坚持不懈的这样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让他们有良好的情绪。后来他们真的有好转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和蔼可亲,以诱发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努力建设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使学生在班级交往中获得愉快的感受,所以王家谊和李清潮同学他们都能坚持读书到现在,并且在学习方面他们也较认真。还有一些中学生表现是对立破坏,像王林武同学,他一受到挫折后,攻击行为很严重,对老师的批评采取对立态度,认为老师和同学轻视自己,有时还会破坏公物和学校的纪律。像这样的学生我引导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引导他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使他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以诚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从而使别人乐于和他交往;我还经常去王林武同学家和家长沟通关系和师生关系,使能尊老爱幼和尊师爱生风气的家庭关系和学校之中。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接受的态度和能力。学生个人只有接纳了自我,才能在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之中保持自身的个性完整与心理平衡。 此外,学校和家庭还必须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创设自我锻炼的环境,使学生在性格形成过程中,逐步被控制者变成自我控制者。 三、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由于农村中学还不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例如一味抓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孩子与父母、老师缺少沟通等,农村学生的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不容乐观。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对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农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特征表现。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是身心发展的一个突变期,从小学到中学,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造成了一定不健康心理。其特征大致表现为: 骄傲自负心理: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是长期担任班干部,或是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或是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进入中学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他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认为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关心"等。 自卑孤僻心理: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过分依赖心理: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遇到难题就等老师讲解,考不好就闹情绪;生活上自理能力差,总觉得寄宿生生活很苦,很想回家,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造成流生。 性自私心理:当前有很大部分学生有这种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虚荣妒忌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 盲目从众心理: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等。 五、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健全的个性。根据对农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学校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2、班级要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首先,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知识的学习。有计划地为班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其次,改进班级管理方法。在班内推行班干竞选、学生代表大会制等民主治班措施;建设优秀班集体,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再次,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晨会和班会对班级问题和同学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动学生共同来管理班级,宣传班级的好人好事;开展"无批评日"活动,举办"我能行"演讲赛,"谁对谁错"讨论会,以及班级"天天有歌声"活动等。最后,以榜样力量感染学生,用同龄人的群体效应影响学生,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光荣事迹加以宣传,以此来感染学生;通过班干部的模范言行来影响同学,共同树立良好的班风。3、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的缓解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忧伤,被孤独感笼罩,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心理障碍就潜伏下来,在长大以后遇到困难时,就无法正确克服,甚至走上邪路。现在许多农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要重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师到会为家长们上课。让家长更多地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生住家比较分散,召集家长不易的难题。再次,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商定、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写书信或电话联系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地把学生有关情况反映给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身心素质基础等内因的作用,都可能使农村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造成心理疾患。由于心理障碍和疾患的困扰,使得部分农村中学生精神上主要表现为轻度精神分裂、情绪低落、不求进取、变态人格等;在行为上表现为过早恋爱、考试作弊、无精打采、离校出走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归纳起来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孤僻和抑郁心理状态

少数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忡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两种情况最为典型,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心理矫正。教师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有意调动其参与,并告诉他,产生此种环境并非自身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家庭和教师错误对待的结果,教育其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消极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对抗和逃避心理状态

在管理中,时常发现有极少数学生,长期由于家长或教师对其要求过分严厉,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卑上受到伤害,一种情绪上变得烦躁、抑郁、狂燥,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伤人;另一种情况是逃避,诸如离家出走等。这种心理状态产生,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这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彻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以情感人,注重平时教育,不要等问题发展到很严重时采取过激行为。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理解校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不至于采取极端行为。

(三)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如:陈某是初二的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与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分裂。诸如类似的例子在初中、高中学生中为数不少,这就给教育者指明了一个重要唯一的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要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嫉妒心理状态

嫉妒通俗说法就是所谓“红眼病”,这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女同学中更是如此。当某些同学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尊重时,少数同学则会产生嫉妒心理。譬如想方设法贬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抹去他人的成果,想方设法算计他人,甚至通过搜集他人的“隐私”将他人思想搞乱,名声搞臭。他们总希望自己强于他人,而当他们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常常因嫉妒而产生敌意。当他们认为不被人喜欢、欣赏和尊重时就气急败坏等。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干扰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决克服其不良心态。

二 、农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信仰,政治盲从。现在有的学生一提政治就反感,不愿接受正面教育,因而出现不明事理,不辩真假,学习盲从,在个人追求中一旦出现偏差,便心灰意冷,痛苦失望,自暴自弃等。

2.压抑与自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些学生会产生压抑、自卑,精神上萎靡不振,情绪上消极低落,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性格孤僻,不合群。适应能力差,合群意识弱,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同学不愿深交,对待学习不够主动,不愿意和同学过多的交流。

4.多疑和嫉妒,不信任他人。受疑心的困惑,在别人成功的面前,内心失去平衡,

为别人的成功而懊恼,为别人失败而庆幸,为自己的不努力而不自省,一种强烈的嫉妒心使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5.残酷与自私心理。少数学生存在有这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以戏弄别人,暴露、嘲弄和编造别人的流言快事,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心情,不懂得尊重别人,甚至以残忍的方式虐待动物,欺负弱小的同学,有一种恃强凌弱的感觉。

6.破罐破摔心理(自卑心理大)。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7.耐挫能力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地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初农村中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住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8.学习方式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紧张,而且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差,缺少自信心,特别是当学习成绩表现不佳时,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往往无所适从。

9.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0.人际交往不适应。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有少部分是独生子女(约占5%左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份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学校是培养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目标。排除中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她们的意志品质,优化她们知、情、信、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这是中学生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解决;二要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受到三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例如,父母离异,学生的情绪与人格上受到较大的伤害,会变得孤僻、自卑、反抗、敌对等。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动员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成长,特别“留守学生”教育,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指校园、教室、宿舍等;软环境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教师的素质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应创造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例如,校园的安静、整洁、美观、大方,教室、宿舍的文化建设,并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使之能够融会贯通,思考的时候能从多角度去看问题。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传媒、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其中图书与电视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拒绝不健康的图书、音像等媒体进入校园,全方位地净化校园环境。俗话说:跟着好人成好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要慎重与社会上的人交往。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精神,利于预防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应系列化、制度化,有条不紊、持之以衡。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档案即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历史或现状记录下来,存入档案中,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将特殊的案例整理出来,以便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案教育。

2、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年级应建立心理辅导站。主要是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她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她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例如,对于个别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教育,尊重和信任她们,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战胜困扰,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3、加强心理辅导和专题讲座。可结合形势,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而进行辅导。心理辅导应系列化,形成制度。讲座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压抑、苦闷、烦躁的心理。从形式上看,既可作综合性的专题报告,又可作个案专题讲座。例如:可有步骤地开展“如何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努力学习、挑战未来”、“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应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中学生早恋的危害”等系列专题辅导。

4、组织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宣传栏、校内广播、电视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结合中学生学生好动的特点,通过文艺、体育活动,好人好事活动,郊游,社会调查活动等形式,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农村中学生自主发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候,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就叫我们教育者要正确的对他们加以引导,这不只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解决的事情,还要不断的倾注我们的心血,才能让学生成为栋梁之材,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这样才能优化全民族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大多是因为作业多、上课拖堂等。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扩展资料: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学校要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怎么进行呢?

对于中学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结合在学习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或者是在日常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当中观察孩子对于学习的反应,比如说情绪和心态上的变化,适当的去给孩子传递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帮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有力量培养孩子的自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也会更加积极乐观的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去逃避问题。

1.教育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烦恼,所以说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处理情绪的时候,也应该更加的理想就理想,才能够更好地分析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的情绪是快乐悲伤还是后悔,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我们做决策的态度。读书经常处理情绪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当我们把注意力与自己的情绪分开,将两者看成不同的事物,当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注意力的时候,就可以刻意的忽略我们的情绪,去把注意力转移到能够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事情上面,比如说可以在自己比较烦的时候,选择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2.积极的看的问题。

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对于我们处理问题也非常重要,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人写了个案发天差地别主要是在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如果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话,可能会体会不到别人做这个决定的原因,还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比较大的情绪影响。

但是无论是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事情的可能性和希望上面,而不是一味的去关注一些比较悲观的方面。

浅析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初中学的认知特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运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促使学生增强心理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而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却又特殊的农村初级中学。说“典型”是因为我校98%的学生都是农村户口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特殊”是因为我校地处城郊,与市区距离并不远,学校也是市局直属中学。可就是城乡结合带这个特殊区域的学生既不同于农村学生的淳朴憨厚,也不同于城里学生的聪颖与见多识广。据我观察,我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存在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1、自卑心理自卑者在学校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学习上没有持恒性,遇到一点困难就偃旗息鼓,放弃学习,不相信自己能行。在我校,这类学生具有普遍性。不仅是中等生和差生有,甚至是优等生都或多或少有自卑心理。农村地域的落后和闭塞让他们在与市区学生竞争时不自然的产生一种“自惭形秽”的心理。2、焦虑心理这类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是经常烦恼、忧郁,处于焦虑一种状态。特别是在考试时,过度紧张,大都不能正常发挥。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

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3、叛逆心理我们时常发现在校园里的有些学生穿奇装异服,行为举止各方面都表现的与他人不同,也可以说为另类,别人安静学习时他故意大声跟同桌讲个笑话并让其他人都听到、课堂上听歌聊天、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这些学生

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4、闭锁心理闭锁心理是一种带有明显自我封闭倾向的独立的心理活动。随着社会知觉,情绪体验,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内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强,主体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消极的闭锁心理方式关闭自己的内心世界,试图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天地里,不轻易向别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师长、同学)袒露自己的心扉,而显露出一种特有的心理封闭性。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有关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节有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练意志,锻炼个性;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有关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节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品质,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有关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

无疑为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可行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组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榜样人物故事等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心理导向。2、以身作则,修炼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在课堂上,教师的需要、兴趣影响着学生的需要、兴趣,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

不应该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时不时地涉及学生们的兴趣领域给予关注,以使自己不要高高在上、使学生产生较大的距离感,利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微笑着用面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性……,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学生。3、巧妙运用典型案例铸造学生的心理健康

典型案例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它有独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用,

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重要性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典型案例可以是哲理故事,也可以是名人轶事,或者是笑话寓言。如在上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节有关自信走向未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内容时,列举大量榜样人物故事如张海迪高位截瘫仍自强不息;国家体操队员桑兰不慎受伤,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自信面对未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丽的感人故事等等学生听后无不为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坚毅、顽强以及对生活的自信所感动,从而为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做准备。4、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

如在课堂上提倡:答错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总之,

面对日益突现的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当成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营,让学生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闹旅闹旅(2022-07-02 07:17:43)回复取消回复

    帮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有力量培养孩子的自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也会更加积极乐观的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去逃避问题。1.教育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烦恼,所以说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处理情绪的时候,也应该更加的理想就理想,才

  • 余安路弥(2022-07-02 08:38:34)回复取消回复

    活动为载体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晨会和班会对班级问题和同学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动学生共同来管理班级,宣传班级的好人好事;开展"无批评日"活动,举办"我能行"演讲赛,"谁对谁错"讨论会,以及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