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渤海天然气储量)
本文目录一览:
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四种?
环渤海地区丰富黄渤海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油、海盐.环渤海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黄渤海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在我国沿海地区是得天独厚的。而且这些资源分布相对集中黄渤海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易于开发投产;资源互补性强,便于规模化开采;匹配条件优越,有利于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1.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环渤海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储量之多与种类之广,是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所没有的。主要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主要地位。
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
2.能源储量居全国之冠
环渤海地区石油储量非常丰富,从辽河平原一直到华北平原,是一个断陷地带,这个地带内已经查明是石油蕴藏的富集地区。现有华北、胜利、大港、中原四个油田,产量仅次于大庆居全国第二位。渤海是一个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现已探明渤海湾石油储量达6亿多吨。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煤炭最丰富的地区,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60%以上,其中山西省煤炭储量最多,探明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内蒙古煤炭储量仅次于山西,在全国居第二位。还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其中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 ,该矿山含矿物172种 ,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
3.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
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素有 “天然鱼池” 之称,盛产多种鱼、虾、贝类水产品,还有丰富的其它海洋资源。渤海海洋动物和植物共约 170种以上,有哺乳类的海豹;各种鱼类。软体动物有乌贼与鱿鱼;甲壳类有虾、蟹;棘皮动物有海参,腔肠动物有海蜇,海绵类和海藻类有海带、紫菜、石花菜等。其中主要的鱼类就有 l00多种。由于渤海位置和海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温水性鱼类最多,其次是寒水性鱼类。小黄花鱼是渤海鱼类产量最多的一种,也是中国海洋四大鱼产之一,主要在庙岛群岛、渤海湾、莱州湾一带;带鱼也是中国海洋四大鱼产之一,主要在莱州湾、辽东湾一带,其它鱼类如梭、鲙、鲅、鲆等鱼在渤海沿岸也有分布。渤海虾、蟹、贝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等海洋植物也很丰富。渤海有许多良好的海湾和河流入口,是理想的天然渔场。渤海的渔场很多,北部有望海寨、菊花岛和大清河口渔场,南部有龙口、黄河口渔场,西部有海河口渔场。
渤海除了上述各种资源外,海底还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硫和金等矿物,藏量也相当丰富。此外,还有极其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风能、潮流能等。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储量 2.7 亿千瓦小时 ,占全国总储量的1/5,居全国首位;全区年平均风速3.7米/秒,大部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
4.富饶的农、畜资源
环渤海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辽河平原,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这里是全国重要的小麦、杂粮、棉花、油料和水果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和内蒙古草原,是全国林、牧业基地之一。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区。灌区总面积118.9万公顷 ,由黄河自流引水,灌溉条件优越 , 排水骨干工程已基本形成。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杂粮。 小麦分布大致以长城为界,以南为冬小麦,以北为春小麦。玉米在本区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东部和南部。谷子和高梁在较干旱的山西、内蒙古种植最为普遍,此外河北、北京山区和辽西也种植较多。高粱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和海河平原、辽河平原低洼地区。甘薯以冀中南、晋中南和辽中最为集中。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坝上和山西雁北。水稻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海河下游、山东南四湖滨湖地区、沂沭河两岸、黄河沿岸及胶莱河谷地带。内蒙古西部区生产的褐色大粒荞麦,品质全国第一,粒大皮薄出粉率高,在国际市场首屈一指。
棉花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左右,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五分之一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油料作物重要产区之一,主要有花生、胡麻、芝麻、油菜等,其中以花生最重要。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两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35%左右。山东省种植相当普遍,以烟台、临沂、昌潍等地区最为集中,泰安、济宁地区种植也较多,河北省冀东唐山地区和冀中南沙土地带是花生的集中产区。胡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的坝上地区、山西的雁北和忻县地区,产量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点芝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40%左右。以鲁西最集中。油菜以山东、河北低平地区最为普遍。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地方,是中国最大的无污染源动物食品基地。内蒙古阿拉善白山羊所产羊绒,以其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成为世界最好的山羊绒。以伊克昭盟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为原料加工的KVSS无毛绒,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一号无毛绒”,被誉为“软黄金”。
5.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采,既有陆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有变幻莫测的海洋景观,汇集成海光山色独具风格的旅游景观。
从陆上自然景观来看,有山、泉、洞、湖、原五种景观。环渤海地区内名山奇峰,构成北国一大景色。山东境内的泰山、山西的恒山,是举世闻名的大山。本区内有两处大草原,即黄河三角洲草原和内蒙古大草原,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海洋自然景观以海水、河滩、海岛为特征,构成集旅游、休闲、疗养为一体的理想胜地。改革开放以来,还专门建立了海滨旅游开发区,旅游开发区等。
环渤海地区还有丰富的自然科学旅游资源。如北京有密云太古代变质岩,十三陵中上元古代地层,周口店的中国猿人,延庆县硅化木化石群,石景山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擦痕;天津蓟县的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已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猛玛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玛象骨骼化石;大连老铁山鸟岛自然保护区,蛇岛自然保护区;山西襄汾县丁村人遗址,等等。
环渤海地区的人文景观尤为突出,名震中外。最著名的有北京的故宫、长城和十三陵,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 ,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山西的五台山和云岗石窟,山东曲阜的“三孔”,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冀东的山海关和老龙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典型代表,世界驰名。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如辽宁兴城的明代古城,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大铜佛,赵县的赵州桥,邯郸的丛台和七贤祠,山东烟台的蓬莱仙阁,威海的刘公岛,山西应县的木塔,太原市的晋祠,临汾尧陵,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昭君墓等。近代人文景观有西柏坡的革命遗迹,芦沟桥抗战遗址,刘公岛甲午海战遗址等。
环渤海地区的许多滨海城市利用其丰富多彩的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旅游,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认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至少两条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1.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科技力量雄厚;
3.交通发达。
扩展资料: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看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
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环渤海工业地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第一、环渤海地区属资源型经济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发利用。其中,能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原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3%,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60%以上,在中国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达100多种。环渤海经济圈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牛羊养殖居中国之首。
第二、该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区域内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京津为中心,以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五省会城市为支点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三、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凸现新的优势,金融环境正在改善。京津冀已经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汽车、纺织、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同时以优势的教育、科技资源带动了高科技产业发展,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等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导产业,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金融区,并对国际金融改革提供尝试。
第四、该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聚集,教育资源堪称中国最优,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北京的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天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全区拥有高等院校376所,占全国的27%,高等院校教师约占全国的1/3,高校学生数约占全国的1/4以上。从1990-2006年,该地区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规模所体现出的整体培养能力一直很强,五省市在中国的比例稳定在22%~24%,超过“珠三角”、“长三角”两经济圈的总和。
劣势:
1、人口集中,且整体平均收入情况偏低;
2、水资源非常有限;气候干燥,春季的风沙天气明显。部分地区治理沙化,造林的任务很重。
3、政府主导经济的趋势明显,民营经济活力远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上的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创新能力不足,政府职能还需要调整。
4、渤海纬度高,每年冬季有一定时间结冰,影响航运。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
1.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2.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 3.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 4.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5.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