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美调整适应期或持续十年,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同时推动世界的发展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于2022年6月19日至6月21日举行。CCG顾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以“中国与全球化新格局研判”为主题的2022年度主席顾问会上发表演讲。
刘世锦表示,国际秩序目前出现的混乱程度,在五年前是很难想象的,如果我们通过现象看本质,确实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种结构性变化是实力的结构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在发展。
在刘世锦看来,中美之间的调整适应期估计将持续十年左右,中美GDP合起来占全球的40%,如果不合作而是要脱钩和对抗,甚至要冷战和热战,全球化还会有前途吗?或者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的环境吗?这个问题的结论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要美国人心里能够接受、要中美关系稳定下来,是需要适应过程的,最少是十年。
“在美国能接受以前,两国关系的变动空间非常大,很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都会发生,我们需要做好思想准备”,刘世锦说。
刘世锦还表示,如果是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对我们是有利和有价值的,就应该主动地、坚持不懈地去争取。中国的体量,决定了中国并不仅仅是国际秩序的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塑造格局。
“我们的政策要更具包容性,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同时推动世界的发展”,刘世锦建议。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关于如何看待全球化,我想讲三点内容。
第一点,守住底线。至少不要发生热战。二战以后,大国之间对发生冲突非常谨慎,因为他们知道核大国如果发生双方正面大规模冲突,最后的后果是没有赢家。美苏冲突多采取代理人战争的方式。这次俄乌冲突,拜登起初宣布美国不会直接介入,这里边含义可能很多,但基本底线是避免大国之间的热战冲突。从国际上来讲,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守住底线。
第二点,增加韧性。现在对中美关系和全球化的讨论很多,国际秩序目前出现的混乱程度,在五年前是很难想象的,如果我们通过现象看本质,确实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种结构性变化是实力的结构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发展很正常,人均收入才刚过一万美元,只是因为中国人口多达14亿人,总量接近美国,美国就不适应了。最近几年中美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情,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利益、意识形态、贸易摩擦等等,但根本原因还是美国没有做好接受中国发展起来的准备。最近有人说中国几年后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实际上,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我们也要低调一点,毕竟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人均收入水平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4,一个国家人民群众日子过得到底怎么样,不是看总量,而是看人均收入水平。
中美之间的调整适应期估计将持续十年左右,中美GDP合起来占全球的40%,如果不合作而是要脱钩和对抗,全球化还会有前途吗?或者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的环境吗?这个问题的结论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要美国人心里能够接受、要中美关系稳定下来,是需要适应过程的,最少是十年。
在美国能接受以前,两国关系的变动空间非常大,很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都会发生,我们需要做好思想准备。我也同意各位领导经常讲的,即中美可能最后还得合作,全球化应该还得继续下去。
美国总认为自己是老大,如果换别人做老大就不舒服,其实中国也不愿意再当美国那样的老大,一个原因是不能当,另一个是当不了。全球化到目前这个程度后,真正需要的是全球有效的治理结构来提供各种有效的公共产品,世界现在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但是全球的治理结构又不能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中美合作带头承担责任,才能形成有效的全球治理结构,但目前看来,那种局面还离我们很远。
面对这个情况,我们要增加韧性和耐性。中美还会有十年左右的博弈期,但希望前景还是能够共存和相互适应。
第三点,做好选择。我非常同意各位领导讲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后,中美两国可能谁也吃不掉谁,还是需要合作。两国对世界影响都很大,但是两国内部同样都非常难治理,出问题的概率可能比其他国家都大。美国的情况大家都讲了,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会是什么样子?中国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如何能把中国国内的事情办好可能是核心问题。我认为全球化从大的方面来讲还是会继续的,但是一定会出现很大的结构性调整,包括规则的改变,这方面到底会如何演变,我们还得观察,这是博弈的过程。我们现在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得做出一些选择。
这里我想提几个问题:第一,我们还需不需要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和平发展的环境对中国是不是有利;第二,我们还要不要深度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还说是内循环就足够,外循环无所谓了。第三、我们还要不要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最近一些年区域性组织如CPTPP等的市场经济标准在提升,中国到底还要不好争取加入,有些条款我们能不能接受,或者至少部分接受。中国下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国企地位、产业政策、劳工保护、环境保护、数字经济规则的等,这些问题经过讨论后方向已经明确,很多内容已经写进了中央文件。在有些领域,还是需要通过进一步开放倒逼国内的改革。第四,我们还要不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第五、还要不要追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的目标。
如果说这些事情是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对我们是有利和有价值的,就应该主动地、坚持不懈地去争取。中国的体量,决定了中国并不仅仅是国际秩序的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塑造格局。
脱不脱钩的选择空间非常大,重要的是搞清楚我们想要什么,目前看起来对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有人说,反正美国不给中国好日子过,就不要抱幻想,美国要脱钩就脱吧,美国要全面制裁,就准备搞内循环吧。这是一种结果。但也有另一种可能结果,美国想脱钩,中国则要继续坚持推动全球化,不仅不能脱钩,还要争取在更多方面挂钩,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更多渠道和方式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这个基本立场很重要,而且对全球新格局的形成有巨大影响。
最后谈谈中国对外政策包容性提升的问题。国际上现在有很多中小国家对在中美之间站队很为难。李光耀的说法很典型,他说别为难我们,新加坡谁都得罪不起。中国在国际上还是要多扩大朋友圈,不要把中小国家推向美国那一边。所以我们的政策要更具包容性,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同时推动世界的发展。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