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黑产套路深,莫把“违法”当“维权”
上半年,伴随市场经济震荡,越来越多个人和小微企业尝试自救。然而,“代理维权”“征信修复”等黑色产业链也正进一步蔓延。不法分子以“专业维权”“法务援助”等名义,打着帮助客户维权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上当受骗。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第4期风险提示,针对不法网站、不实信息、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义实施诈骗等金融黑产,提示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并呼吁司法、公安、金融企业等多部门联合治理,共同保护社会诚信体系,恢复金融行业秩序。
金融作为国家经济血脉,如何在需求收缩、预期转弱背景下,促进金融服务回归本源,丞待各方努力。
黑产形式层出不穷,政企联动多维阻击
伴随金融业加速线上转型升级的步伐,金融服务正逐步下沉,这也加剧了黑产打击难度。“征信修复”“代理维权”等乱象充斥于复杂多变金融市场,隐蔽性强。
在保险领域,不法团伙打着“专业保险维权”名义,煽动保险消费者委托其办理“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手续费。不法“代理维权”风险高、危害大,5月,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官微也相继“以案说险”等方式,对消费者所遇非法“代理退保“案例进行分析与警示。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金融产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在信贷领域,以“征信修复”“反催收联盟”为代表的、针对个人、小微企业主借贷的恶意逃废债行为和相关组织迅速增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表示,“反催收机构”利用监管投诉进行消保套利的现象,严重浪费了监管及金融机构的投诉处理资源,其破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侵害相关机构合法权益、影响正常社会秩序,金融消费者应妥善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谨防打着维护消费者权益旗号的各种骗局。
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有效补充,非银信贷金融机构也在探索多方联动的治理路线。在网信办、公安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联合指导下,马上消费金融、平安普惠等十余家信贷机构成立了行业首个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形成打击金融领域黑产的合力。
平安普惠消保委专家表示,在精准打击金融黑产的基础上,金融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管理办法》等消保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消保评价体系、加强用户金融素养教育,增强金融免疫力。
面对不断迭代升级的诈骗手段,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也分别下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关于防范“代理退保”等风险的提示》等文件,重拳规范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
建立金融教育长期机制,推动普惠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普惠金融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其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普惠金融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凝聚各方力量打击金融领域黑产,建立长效的应对机制。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一直不断发力,重拳打击金融黑产等违法行为。2021年至今,国家发改委、中国银行业协会等也陆续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等指导文件,大力规范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金融从业机构也在积极发挥自身力量,落实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保护用户隐私数据不被泄露的同时,也须有效帮助客户识别诈骗风险,提高消费者保护效能,在业务端实现全流程消费者权益保护。此外,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消费者的主动参与。金融机构也要持续投身于消保宣传工作,多维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社会稳。
作为市场健康发展的稳定器,相关监管部门人士透露,未来将继续加强包括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内的四方协同,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研究探索从机制层面解决根本性问题,让金融黑产彻底失去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