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分类11 > 正文

分类11

煤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危险特性(煤炭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hacker2022-06-14 12:43:34分类1143
本文目录一览:1、煤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2、

本文目录一览:

煤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呈浅棕色—黑色。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褐煤电阻率低。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烟煤是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增高,电阻率减小,至无烟煤时急剧下降,而具良好的导电性。

二、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以有机质为主体。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五种元素组成。其中, 碳、氢、氧占有机质的95%以上。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随煤化程度的

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一般来讲,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氮的含量也稍有降低。唯硫的含量则与煤的成因类型有关。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氧是助燃元素,三者构成了有机质的主体。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常以游离状态析出,但在高温条件下,一部分氮转变成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可以回收制造硫酸氨、尿素及氮肥。硫、磷、氟、氯、砷等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含硫多的煤在燃烧时生成硫化物气体,不仅腐蚀金属设备,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危害植物生产,而且将含有硫和磷的煤用作冶金炼焦时,煤中的硫和磷大部分转入焦炭中,冶炼时又转入钢铁中,严重影响焦炭和钢铁质量,不利于钢铁的铸造和机械加工。用含有氟和氯的煤燃烧或炼焦时,各种管道和炉壁会遭到强烈腐蚀。将含有砷的煤用于酿造和食品工业作燃料,砷含量过高,会增加产品毒性,危及人民身体健康。

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其中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另外,还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例如,锗、镓、铟、钍、钒、钛、铀……等,它们分别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煤中。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一旦达到工业品位或可综合利用时,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通过工业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煤的性质,大致判断煤的种类和用途。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内容。 1. 水分

指单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煤中的水分有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三种存在状态。一般以煤的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水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是有害物质。在煤的贮存过程中,它能加速风化、破裂,甚至自燃;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运费;炼焦时,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装卸困难。只有在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2. 灰分

是指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它是煤中的矿物质经过氧化、分解而来。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强度,严重影响焦炭质量。煤灰成分十分复杂,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灰分的熔点。灰熔点低的煤,燃烧和气化时,会给生产操作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在评价煤的工业用途时,必须分析灰成分,测定灰熔点。

3. 挥发分

指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它是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指标,并被用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性质。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煤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

高,随着煤化程度加深,挥发分逐渐降低。

4. 固定碳

测定煤的挥发分时,剩下的不挥发物称为焦渣。焦渣减去灰分称为固定碳。它是煤中不挥发的固体可燃物,可以用计算方法算出。焦渣的外观与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根据焦渣的外观特征,可以定性地判断煤的粘结性和工业用途。

煤的特性有哪些

煤的特性:

一、煤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

二、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

三、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

四、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扩展资料

根据其碳化程度不同分类,可以依次分为泥炭、褐煤(棕褐煤、黑赫煤)、烟煤(生煤)、无烟煤、亚煤(褐煤的一种,是日本的特有分类)。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泥炭碳化程度最低。

根据其岩石结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烛煤、丝炭、暗煤、亮煤和镜煤。含有95%以上镜质体的为镜煤,煤表面光亮,结构坚实,含有镜质体和亮质体的为亮煤,含粗粒体的为暗煤,含丝质体的为丝炭,由许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体组成的为烛煤。

根据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来分类可分为贫煤(无烟煤,含挥发分低于12%)、瘦煤(含挥发分为12-18%)、焦煤(含挥发分为18-26%)、肥煤(含挥发分为26-35%)、气煤(含挥发分为35-44%)和长焰煤(含挥发分超过42%)。其中焦煤和肥煤最适合用于炼焦碳,挥发分过低不粘结,过高会膨胀都无法用于炼焦,但一般炼焦要将多种煤配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煤 (词语释义)

煤炭特性分析

煤炭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

煤炭可以用作燃料或工业原料的矿物。它是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

此外,煤炭中还往往含有许多放射性和稀有元素如铀、锗、镓等,这些放射性和稀有元素是半导体和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

煤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等几种。云南常用的是褐煤、烟煤、无烟煤三种。煤的种类不同,其成分组成与质量不同,发热量也不相同(表4-15)。单位重量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发热量,人为规定以每公斤发热量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并以此标准折算耗煤量。

(1)褐煤: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2)烟煤: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3)无烟煤: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

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 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 5 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 ,小于或等于1%。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煤炭的种类和特性

煤炭的种类:

1、焦煤

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主焦煤,变质程度中等,结焦性和粘结性最佳。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焦炉气。焦炭除供给冶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

2、肥煤

肥煤是炼焦用煤的一种,用肥煤炼出的焦炭横裂多,焦根部蜂焦多,易碎,但肥煤的粘结力很强,能与粘结力较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煤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

3、无烟煤

无烟煤是高变质煤,具有坚硬、光泽强等特点。燃烧时间长,火力旺。无烟煤主要用于化肥、化工生产。阳泉无烟煤因具有可磨好的特点,是理想的高炉喷吹用燃料。

煤的特性:

1、煤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

2、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

3、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

扩展资料:

煤炭的优缺点:

1、优点:煤炭资源量丰富,且因世界各地都有煤炭矿藏,因此开采及供给皆很稳定,价钱也较石油及天然气便宜。

2、缺点:煤炭的发热量比石油或天然气小,煤炭在燃烧时,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高于石油及天然气。产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

煤的物理性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光学性质、机械性质、空间结构性质、电磁性质和热性质,具体如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硬度、脆度、可磨性、断口,密度、表面积、孔隙度、压缩性,介电常数、导电性、磁性,比热、导热性等。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受到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和煤风化程度的影响。

1.颜色

煤的颜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在不同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普通白光照射下,煤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腐植煤的表色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变化,褐煤通常为褐色、褐黑色;低中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高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略带灰色,无烟煤往往为灰黑色,带有铜黄色或银白色的色彩。因此,根据表色可以明显地区别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腐泥煤的表色变化较大,有深灰色、棕褐色,甚至灰绿色至黑色。煤中的水分能使颜色加深,而煤中的矿物质往往使煤的颜色变浅。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它可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用镜煤在未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条痕而得,粉色也称条痕色。煤的粉色一般略浅于表色。粉色较固定,用粉色判断煤的煤化程度效果较好。褐煤的粉色为浅褐色、褐色,低煤级烟煤为深褐色到黑褐色,中煤级烟煤为褐黑色,高煤级烟煤为黑色有时略带褐色,无烟煤为深黑色或灰黑色。腐泥煤的粉色一般比腐植煤要浅,随煤级的增高,粉色也逐渐加深。煤的粉色不但取决于煤化程度,还与煤岩类型和风氧化程度有关。为了统一对比条件,一般应以新鲜的较纯净的光亮型煤的粉色为准。

把煤磨成薄片(厚约0.03mm),用显微镜在普通透射光下观察,煤薄片显示出的颜色为透光色,又称体色。透光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不同的煤岩组分具有不同的透光色,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黑色;同一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阶段显示出不同的透光色。煤级越高,透光性越差,无烟煤几乎不透明。

把煤的表面磨光,用显微镜在普通反射光下观察,煤光面上显示出的颜色称为反光色。各种煤岩组分的反光色均呈灰至白色色调。不同的煤岩组分反光色不同,同一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阶段反光色也不同。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反光色逐渐变浅。

煤的磨光面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而呈现的颜色,称为反射荧光色。反射荧光色随煤岩组分和煤化程度的不同而变化,有绿黄色、黄色、棕色等。随煤级增高,荧光减弱,至高煤级荧光消失。

2.光泽

煤的光泽是指煤新鲜断面的反光能力。光泽与煤的成因类型、煤岩成分、煤化程度和风化程度有关。腐泥煤的光泽一般都比较暗淡。腐植煤的4种宏观煤岩成分中,镜煤的光泽最强,亮煤次之,暗煤和丝炭的光泽暗淡。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宏观煤岩成分的光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丝炭和暗煤的光泽变化小,而镜煤和较纯净的亮煤变化明显。根据镜煤或较纯净亮煤的光泽可判断煤级,即年轻的褐煤无光泽,老褐煤呈蜡状光泽或弱的沥青光泽,低煤级烟煤具沥青光泽、弱玻璃光泽,中煤级烟煤具强玻璃光泽,高煤级烟煤具金刚光泽,无烟煤具半金属光泽。

3.反射率、折射率和吸收率

煤的反射率是在垂直照明条件下,煤岩组分磨光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反射率不断增强。油浸介质中,煤的最大反射率Romax=0.26%~11.0%,空气介质中煤的最大反射率Romax=6.40%~22.10%。当Cdaf≥85%时,反射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双反射现象。随煤级升高,双反射逐渐增强(表5-1)。煤的反射率是确定煤化程度最重要的光学常数,它对煤质评价、煤加工利用、油气勘探等地质问题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5-1 镜质组的反射率、折射率和吸收率

(据周师庸,1985)

煤的折射率是光线通过煤的界面时,在界面发生折射后进入煤的内部,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折射率也相应增高,从1.680增至2.02。在Cdaf≥85%后,折射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距随煤级增高而增大。

煤的吸收率一般比较小,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吸收率逐渐增大,从0.02增至0.39。当Cdaf≥92%后,吸收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值随煤级增高而增大。在高煤级阶段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状结构不断增大,排列越来越规则化,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面两个方向的光学性质出现显著差异,即出现光学各向异性现象。

4.硬度

煤的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随着外加机械作用力的性质不同,煤的硬度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磨损硬度3类。

图5-1 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据E.M.泰茨,1993)

刻划硬度是用标准矿物刻划煤所测定的相对硬度。宏观煤岩成分中,暗煤硬度最大,亮煤、镜煤硬度小。煤的硬度还与煤级有关,褐煤和中煤化程度的烟煤硬度最小,为2~2.5,无烟煤硬度最大,接近4。

显微硬度是压痕硬度的一种,可用专门仪器测定显微组分的硬度。测定是在显微硬度计上进行的。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图5-1)。年轻褐煤和中煤级烟煤的显微硬度最小,无烟煤的显微硬度最大,且上升的幅度很大。

抗磨硬度是磨损硬度的一种。它是用研磨阻力的大小来表示煤磨光面上显微组分或矿物的硬度,表现为显微组分或矿物的突起现象,是显微镜下鉴定标志之一。抗磨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在低、中煤级煤中,丝炭比较硬,在磨光面上显示突起,而镜煤比较软,磨光面上不显突起,随着煤级的增高,镜煤与丝炭抗磨硬度逐渐接近,丝炭的突起变小,甚至消失。抗磨硬度还与煤中的矿物质、煤的裂隙、风氧化程度有关。石英、黄铁矿、菱铁矿增加,煤的抗磨硬度增大;煤中的裂隙增多或煤受风氧化,则使煤的抗磨硬度降低。

5.脆度和可磨性

煤的脆度是指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性质,表现为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强度小者,煤易破碎,脆度大;反之,脆度小。脆度和硬度同属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性质,但受力性质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所以两者概念不同。丝炭的脆度大,硬度也大;镜煤的脆度大,但硬度小,暗煤的硬度大,脆度小。不同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其脆度不同。腐泥煤和残植煤的脆度都较小,如我国抚顺的煤精,是一种腐植腐泥煤类,其脆性小、韧性好。煤的脆度还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煤级的烟煤脆度最大,低煤级煤的脆度变小,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有人提出显微脆度的概念,它是在显微镜下根据金刚石压锥压入显微组分后,压痕产生裂纹的程度来测定,在一定静载荷下,每100个压痕中出现裂纹的压痕数来表示。数值越大,显微脆度越大。由图5-2可见,中煤级的焦煤显微脆度最大,随煤级的增高或降低,显微脆度变小。强还原煤比弱还原煤的脆度要大。

图5-2 显微脆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据И.И.Ammocob,1963)

煤的可磨性是指粉碎煤的难易程度,可用可磨性系数KHG来表示。可磨性越大的煤越易粉碎;反之,越难。测定煤可磨性的方法有许多种,我国和美、英、日、印等国均采用哈德格罗夫(Hardgrave)法,已作为国家标准。煤中各显微组分的KHG不同,其中丝质组最高,半丝质组其次,其后是镜质组,壳质组最低。它们随煤化程度而变化,但在中挥发分(Cdaf=90%附近)时都有一个最大值。

6.煤的压缩性

煤在恒温下加压,其体积变化的百分数,称为煤的压缩性。压缩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越高,压缩性越小。加压后丝质组体积变化极少,镜质组有变化,稳定组分变化最大,但到高煤级时,其压缩性比镜质组小。显微组分的压缩性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壳质组变化最大,镜质组其次,惰性组最小。

7.断口

煤受外力打击后断开的表面,称为断口。断口不包括层理面或裂隙面。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阶梯状断口、参差状断口、棱角状断口、粒状断口等。断口反映了煤物质组成的均一性和方向性的变化。组成较均一的煤,如腐泥煤、腐植腐泥煤、镜煤等常具有贝壳状断口;而组成不均一的煤,常见其他类型的断口。

8.比重与密度

煤的比重是指20℃时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用符号d2020表示。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比重和密度的数值相等,但物理意义不同。比重没有单位,而密度有单位。煤的比重与煤岩成分、煤化程度及煤中矿物质的性质和含量有关。

同一煤级的煤中,不同煤岩组分的真比重不同。丝质组的真比重最大,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最小。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煤岩组分的真比重逐渐接近。丝质组的真比重为1.35~1.80,镜质组为1.24~1.80,壳质组为1.12~1.80(图5-3;表5-2)。腐泥煤的比重明显低于腐植煤。

图5-3 煤岩组分真比重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据杨起等,1979)

表5-2 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程度时的真比重

注:V代表镜质组;E为壳质组;I为惰性组;Cdaf为干燥无灰基碳含量。(据白浚仁,1989,略修改)

镜质组在煤化程度较低时(Cdaf<85%)真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至Cdaf至85%~87%时,真比重为最小值(dtr=1.24)。过此点后,真比重又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Cdaf>90%以后,即到了无烟煤阶段,真比重急剧增加,从1.35一直上升至2.25(Cdaf=100%,石墨)。

煤中矿物的比重比煤岩组分大得多,如黏土矿物的比重为2.4~2.6,石英、方解石为3.7,菱铁矿为3.8,黄铁矿的比重为5.0等。因此煤中矿物对煤比重影响较大,随着矿物含量的增高,煤的比重也增大。但煤中矿物质的准确含量是很难测定的,所以要测得纯煤的真比重比较困难。有人研究,煤的灰分每增加1%,煤的真比重约增高0.01。因此,煤的真比重的近似值可用下式计算:

纯煤真比重=无水含灰煤的真比重-0.01×干燥煤的灰分

煤的视比重是计算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煤中矿物质含量变化大,所以煤的视比重变化也大。在矿物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褐煤的容重为1.1~1.2,烟煤的容重为1.2~1.4,无烟煤的容重为1.4~1.8。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煤的容重要专门取样测定。

9.煤的表面积

(1)煤的润湿热

固体和液体接触时,如果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则固体可以被液体润湿;反之,则不能润湿。当煤被液体润湿时,由于煤分子和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故有热量放出,称为润湿热。润湿热的大小与液体的种类和煤的表面积有关。常用的液体是甲醇,它的润湿力强,作用快,几分钟内润湿热基本上可全部释放出来。据测试,润湿热与煤的表面积大致存在的对应关系是:0.42J的润湿热相当于1m2的表面积。

煤的润湿热与煤岩组分和煤化程度有关,镜质组的润湿热最大,次为丝质组,壳质组较小。

(2)煤的表面积

煤的表面积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两部分,但外表面积所占比例极少,主要是内表面积。煤的表面积用比表面积表示,即每克煤所具有的表面积,单位为m2/g,煤比表面积大小与煤的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有关。

煤中孔径小于10nm的微孔的比表面积在总比表面中占有的比例最大。测定煤的比表面积有各种方法,如润湿法、BET(三位物理、化学家名字的缩写)法、微孔体积法、吸附法和气相色谱法等。用不同方法测量比表面积的结果不同,通常CO2作吸附质,采用吸附法测量比表面积,其结果为:长焰煤90m2/g、气煤50~70m2/g、肥煤10~20m2/g、焦煤20~120m2/g、瘦煤80~130m2/g、贫煤90~130m2/g,而无烟煤最高可达287m2/g。

煤的比表面积与瓦斯吸附量呈正比关系,比表面积大,瓦斯吸附量也大。煤的比表面积对研究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和瓦斯突出、研究煤在气化时的化学反应性都具有实际意义。

10.孔隙率

煤中毛细孔和裂隙之总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称为煤的孔隙率或孔隙度,也可用单位重量煤包含的孔隙体积(cm3/g)表示。

煤的孔隙率可以根据煤的真比重和视比重,用计算求得,因为氦分子能充满煤的全部孔隙,而水银在不加压条件下完全不能进入煤的孔隙,故用下式可求出煤的孔隙度:

煤地质学

式中:d氦和d汞为用氦和汞测定的煤的密度,g/cm3。

煤孔隙率的大小与煤级有关(表5-3),褐煤的孔隙率高,为15%~25%,无烟煤的孔隙率也较高,约为5%~10%,而低中煤级烟煤的孔隙率较低,为2%~5%。煤的孔隙率与显微煤岩组分和煤中矿物质含量有关。相同煤级的煤,孔隙率可有相当大的波动范围。

表5-3 孔隙率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煤中孔隙的大小并不是均一的。在煤矿的瓦斯研究工作中,煤中的孔隙大小一般分为三级,即大孔、过渡孔和微孔。大孔的孔径一般大于100nm,中孔的孔径为100~10nm,微孔的孔径小于10nm。

在大孔中,甲烷气体可以产生层流或者紊流渗透,煤中大孔的分布直接影响到煤中瓦斯运移的能力,在过渡孔中,可以产生毛细管凝结、物理吸附及扩散现象,它影响到煤层储藏瓦斯的能力,微孔则被甲烷分子充满,形成类似于固溶体的形式。

11.煤的导电性

煤的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以电阻率表示。煤的导电性与煤化程度、煤中的水分、煤中矿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煤岩成分,以及煤的孔隙度、风化程度等有关。

褐煤的孔隙度大,含水多,并有溶于水中的腐植酸离子,所以褐煤的导电性好,电阻率小,属于水溶液离子导电。烟煤是不良导体,电阻率大,高煤级的烟煤至无烟煤,电阻率迅速减小,煤的导电性大大增强,无烟煤为良导体,属于自由电子导电。褐煤的电阻率变化于10~200Ω·m之间,低中煤级烟煤的电阻率ρ=4000~5000Ω·m,高煤级烟煤的电阻率ρ=1000~10Ω·m,无烟煤的电阻率ρ=10~0.0001Ω·m。

低中煤级的煤中,镜煤、亮煤比暗煤和丝炭的导电性差;但在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中,情况相反,镜煤、亮煤的导电性比暗煤好。

煤的导电性与煤中矿物的性质和数量有关。一般烟煤的电阻率随矿物含量的增高而变小,而无烟煤则相反,电阻率随矿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大。但煤中含黄铁矿时,则电阻率会显著降低。煤的电阻率还与煤的层状构造有关,沿层理面煤的电阻率较小,垂直层理面方向煤的电阻率较大。当煤遭受风氧化时,电阻率明显下降。

12.磁性

物体置于磁场内,和磁场相吸者称顺磁性物质,和磁场相斥者称抗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其内部结构的原子或分子具有闭合的电子外层,即电子都已成对;顺磁性物质,其电子层上尚有未配对的电子。煤属于抗磁性物质。

物质置于磁场内,由于其原子核吸收了磁场能,引起物质相对于磁场的自旋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物质的核磁共振。煤的核磁共振是煤的重要磁性质之一。

在一高斯磁场下,1g物质所呈现的磁化率称物质的抗磁性磁化率或单位质量磁化率。煤的抗磁性磁化率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但在煤的Cdaf=80%~90%的区间内,抗磁性磁化率增高缓慢;当煤的Cdaf>90%以后,煤的磁化率剧增。

煤的抗磁性和煤的核磁共振是研究煤结构的有效方法。

13.导热性

煤作为燃料或者进行干馏、气化、液化都需要考虑到煤的导热性。

煤的比热是指1g质量的煤,温度变化1℃所需(释放)的热量(即热容)与水的热容(15℃的水)的比值。水的热容为4.18J/g(15℃),故煤的比热和热容在数值上是一致的。比热没有单位,室温下煤的比热为0.2~0.4。煤的比热有一定的波动范围,这是因为煤是复杂的有机高分子物质,并含有无机矿物质和水。煤的比热除受煤的煤化程度影响外,还受非煤物质及其含量的影响。

煤的比热随煤中水分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大,这是因为水的比热比煤大得多。无机矿物质的比热较小,一般约0.19,故煤的灰分增高,则煤的比热下降。煤的比热还受温度影响,测定温度升高,煤的比热增大。

煤的导热性是煤加工利用时重要的物理性质。煤的导热性与煤的孔隙率及孔隙中的气体有关,还与煤级及煤中无机矿物质有关。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导热性增强。

二、煤的裂隙

煤的裂隙是指煤受到自然界各种应力作用而造成的裂开现象。按成因不同可分为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两种。

1.内生裂隙

内生裂隙是在煤化过程中,煤中的凝胶化物质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力而形成的一种张裂隙。

内生裂隙主要出现在镜煤中,有时也出现在均匀致密的光亮型煤分层中。内生裂隙一般都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层理面,只发育在镜煤或光亮煤条带或分层内。内生裂隙面较平坦光滑,有时可见到十分细密的环纹组成的眼球状张力痕迹。内生裂隙有大致互相垂直的两组,其中,一组较发育,称为主要裂隙组;另一组则较稀疏,称为次要裂隙组(图5-4)。

图5-4 煤的内生裂隙示意图

内生裂隙的发育程度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煤化阶段的焦煤、高煤化阶段的瘦煤内生裂隙最发育,5cm内约有30~60条(主要裂隙组);而低煤阶的长焰煤、气煤或高煤阶的贫煤则减少,5cm内为10~20条;无烟煤和褐煤中内生裂隙很少或没有。褐煤由于失水,常常有切穿煤岩成分或层理的干缩裂纹。所以,可根据煤的内生裂隙发育程度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阶段。观察煤的内生裂隙时,要在打开的镜煤层理面上观察,而在垂直层理的断面上往往看不清楚。

2.外生裂隙

外生裂隙是在煤层形成之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外生裂隙可出现在煤层的任何部分,与煤层的层理呈不同角度相交,并切穿煤岩成分和煤分层的层理。外生裂隙面上常有波状、羽毛状或光滑的滑动痕迹,有时可见到次生矿物或破碎的煤屑。外生裂隙面有时与内生裂隙面重叠。

在矿井下,要经常注意测量外生裂隙方向,这对判断断层有一定的帮助。研究外生裂隙的方向,对提高采煤效率、预测瓦斯突出也有实际意义。

三、煤的结构和构造

1.煤的结构

煤的结构是指煤岩成分的形态、大小、厚度、植物组织残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反映了成煤原始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在成煤时和成煤后的变化。在低煤级煤中,煤的结构很清楚;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煤岩成分的性质逐渐接近,因而煤的结构就逐渐变得均一。

煤的结构分原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两种。

(1)原生结构

煤的原生结构是指由成煤原始物质及成煤环境所形成的结构。常见的原生结构有以下8种:

1)条带状结构:煤岩成分呈条带状相互交替出现。按条带的宽窄,可分为宽条带状结构(条带宽大于5mm)、中条带状结构(条带宽3~5mm)和细条带状结构(条带宽1~3mm)。条带状结构在烟煤的半亮型煤和半暗型煤中最为常见,年轻褐煤和无烟煤中条带状结构不明显。

2)线理状结构:指镜煤、丝炭、黏土矿物等以厚度小于1mm的线理断续分布于煤中,形成线理状结构。半暗型煤和半亮型煤中常见。据线理之间交替的线距,又可分为密集线理状结构和稀疏线理状结构。

3)凸镜状结构:指镜煤、丝炭、黏土矿物、黄铁矿等,常以大小不等凸镜体形式散布于煤中,构成凸镜状结构。半暗型和暗淡型煤中常见,有时光亮型煤中也可见到。

4)均一状结构:指组成成分较单纯、均匀,形成均一状结构。如镜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类等,都具有均一状结构。光亮型煤和暗淡型煤有时也表现出均一状结构。

5)粒状结构:由于煤中散布着大量的孢子或矿物杂质,使煤呈现出粒状结构。多见于暗煤或暗淡型煤中。有时含黄铁矿鲕粒或含黄铁矿结核而呈鲕粒状结构或豆状结构,它们为粒状结构的变种。

6)叶片状结构:煤中有大量的木栓层或角质层,使煤呈现纤细的页理,如叶片状、纸片状等,煤易被分成薄片。角质残植煤和树皮残植煤具有叶片状结构。

7)木质状结构:煤中保存了植物茎部的木质纤维组织的痕迹,植物茎干的形态清晰可辨,称木质状结构。褐煤中常可见到木质状结构,有些低煤级烟煤中也可见到。如我国山西繁峙褐煤中保存有良好的木质状结构而被称为“紫皮炭”。

8)纤维状结构:为丝炭所特有,它是植物根茎组织经丝炭化作用而形成的,可见到植物原生的细胞结构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呈现出纤维状,疏松多孔。观察时要在煤层层面的丝炭上才可见到。

(2)次生结构

煤的次生结构是指煤层形成后受到应力作用产生的各种次生的宏观结构。

1)碎裂结构:煤被密集的次生裂隙相互交切成碎块,但碎块之间基本没有位移,可看到煤层的层理。碎裂结构往往位于断裂带的边缘。

2)碎粒结构:煤被破碎成粒状,主要粒级大于1mm。大部分煤粒由于相互位移摩擦失去棱角,煤的层理被破坏,碎粒结构往往位于断裂带的中心部位。

3)糜棱结构:煤被破碎成很细的粉末,主要粒级小于1mm。有时被重新压紧,已看不到煤层的层理和节理,煤易捻成粉末。糜棱结构一般出现在压应力很大的断裂带中。

2.煤的构造

煤的构造是指煤岩成分空间排列和分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与煤岩成分自身的特征(形态、大小等)无关,而与成煤原始物质聚积时的环境有关。煤的原生构造分为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1)层状构造

沿煤层垂直方向上可看到明显的不均一性,主要是由组成成分不同而引起的,或是煤岩成分的变化,或含无机矿物夹层所引起,表现为层理。

按层理的形态,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等。水平层理(连续状、不连续状)反映泥炭沼泽内成煤原始物质是在平静的环境中几乎没有水流动的条件下沉积形成的。波状层理(不连续状、水平波状、凸镜状)反映植物堆积时沼泽内的水介质有微弱的运动。斜层理则反映水介质有强度较大的定向流动的堆积环境。

(2)块状构造

煤的外观均一,看不到层理。主要是成煤物质相对均匀,在沉积环境稳定滞水的条件下形成。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及一些暗淡型腐植煤具有块状构造。

由于构造变动,使煤产生次生构造,如滑动镜面、鳞片状构造、揉皱构造等。次生构造可改变或破坏煤的原生构造。次生构造与构造变动有关,对煤层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加以注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泪灼颇倔(2022-06-15 00:33:53)回复取消回复

    差距随煤级增高而增大。煤的吸收率一般比较小,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吸收率逐渐增大,从0.02增至0.39。当Cdaf≥92%后,吸收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值随煤级增高而增大。在高煤级阶段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状结构不断增大,排列越来越规则化,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面两个方向

  • 澄萌音梦(2022-06-15 00:11:15)回复取消回复

    87m2/g。煤的比表面积与瓦斯吸附量呈正比关系,比表面积大,瓦斯吸附量也大。煤的比表面积对研究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和瓦斯突出、研究煤在气化时的化学反应性都具有实际意义。10.孔隙率煤中毛细孔和裂隙

  • 青迟眉妩(2022-06-14 22:43:00)回复取消回复

    称为煤的孔隙率或孔隙度,也可用单位重量煤包含的孔隙体积(cm3/g)表示。煤的孔隙率可以根据煤的真比重和视比重,用计算求得,因为氦分子能充满煤的全部孔隙,而水银在不加压条件下完全不能进入煤的孔隙,故用下式可求出煤的孔隙度:煤地质学式中:d氦和d汞为用氦和汞测定的煤的密度,g/cm3。煤孔隙率的大

  • 孤鱼氿雾(2022-06-14 15:58:38)回复取消回复

    界面时,在界面发生折射后进入煤的内部,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折射率也相应增高,从1.680增至2.02。在Cdaf≥85%后,折射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距随煤级增高而增大。煤的吸收率一般比较小,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吸收率逐渐增大,

  • ドーナツ1(2022-06-14 21:07:42)回复取消回复

    破裂,甚至自燃;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运费;炼焦时,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装卸困难。只有在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2. 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