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足球联赛 > 正文

足球联赛

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教育)

hacker2022-06-13 13:42:26足球联赛60
本文目录一览:1、校园如何建立常态化精细防控?

本文目录一览:

校园如何建立常态化精细防控?

一是加强日常健康监测。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师生员工及其共同居住人的健康监测制度,常态化全面摸排、准确动态掌握其健康状况以及旅居史、人员接触史等信息,特别要加强重点地区来(返)连人员和与进口冷链从业人员有接触等高风险人员的排查,实施台帐管理。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就诊。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晨午(晚)检、“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是加强个人防护。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室内运动场馆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学生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师生员工在校外应尽量避免进入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校园免疫屏障。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三是加强人员分类分区管理。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校内后勤保障人员的住宿生活区要和学生分割,实行分开居住、分区管理,避免因同一楼栋居住和生活区域公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校内后勤保障人员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学校须加强对后勤保障人员的管理,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做好记录,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人员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

四是加强校园封闭化管理。严把校门关,无关人员严禁入校,所有人员进入校园均需按要求进行身份核验、体温检测和卡码查验(卡码查验不含普通中小学校学生和幼儿园幼儿)。加强寄宿制学校人员出入管理,住宿学生离校须请假报备,登记离校行程轨迹,不去登记之外的地方,全程做好个人防护。所有师生员工离连须履行审批手续,返校前进行核酸检测,持在连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快递等物品入校依据《中共大连市委教育工委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外卖、快递、物资入校管理指南的通知》执行,进口冷链食品不得进入校园。学校因校制宜设立集中垃圾点,垃圾清运车辆设立单独通道,垃圾清运工作人员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与学生接触。

五是加强学校活动管理。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加强对开放的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控制。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校区、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活动等。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食堂安排错时、错峰就餐,单向就坐或将座位进行物理隔离。

六是加强重点场所管理。优化宿舍楼内部公共设施,每间宿舍配备独立洗手间,或至少每楼层合理设有洗手间。安排专人负责宿舍的卫生管理和检查,严禁住宿学生串寝,严禁非住宿学生进入学生宿舍。加强教室、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实验室、校医院、卫生间等场所的管理和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垃圾及时清理。

七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动机制《关于印发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的通知》规定和市、区有关要求,对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达标情况进行现场审核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凡不具备全面实施场所“封闭式”管理、错时错峰安排培训场次和每班人数、按要求进行通风换气等疫情防控条件,或不能有效落实全员健康全覆盖监测、每天对培训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无法切实保障师生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律不允许恢复线下教学。

八是加强家校医协同防控。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及其共同居住人员自觉履行防疫责任,不到中高风险地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的要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建立家校医三方联系机制,各学校要健全完善与学生家庭、包校医护人员、属地卫生健康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口医疗机构以及所在社区的有效沟通,联防联控。

九是加强核酸抽样检测。按照省教育厅部署要求,区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后勤服务人员,定期按一定比例进行核酸检测排查,加密对后勤人员的定期核酸检测。建立师生员工离连返校必测核酸、病假离校返校必测核酸、共同居住人有重点地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必测核酸等制度,科学、精准、有效防控。

十是加强应急演练。各级各类学校要与属地社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完善学校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超一亿学生复课,校园疫情防控怎么做?专家给出答案

时隔多月之后,教育部12日迎来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首次发布会。此刻,疫情防控进入到了常态化阶段,大中小学在各地精心部署下,正在有序开学复课。

看着一个个活泼的学生涌入校园,教室内再度响起琅琅读书声时,全社会更加关心的问题是,开学复课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开展?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安全无忧地学习、生活?还有哪些风险点需要关注?对此,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进行了权威解答。

◆ 超1亿学生返校 复学比例达39%

一系列数字,显示着开学复课工作正逐渐步入正轨。

“截至5月11日,目前已经开学复课的学生总数是10779.2万人,已超过1亿,复学比例达到39%。其中中学5636.1万人,包括高中2161.1万人,中职327万人,初中3148万人;小学4384.4万人;幼儿园468万人;高等学校290.7万人。”王登峰介绍,中小学复学方面,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中学段均已开始复学。初中有29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错峰复学。中职院校有24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复学。小学有2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返校复学。幼儿园已有8个省返园复学。

王登峰表示,高校复学方面,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校开始返校。“目前高校还没有开学的,只剩下5个省市,即北京、河北、山东、湖北和黑龙江。”

不过,王登峰也提醒,目前,整个教育系统2.78亿名学生加上1700万名教职工,还有1位确诊病例,是黑龙江省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正在进行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有14人。“教育系统有境外输入病例43例,目前已经全部治愈出院。”

◆ 大规模人员流动、聚集带来严峻挑战

“虽然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目前境外输入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加,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病例的出现,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和众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学校开学以后,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人员聚集活动,给我们开学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王登峰说,从中小学到高校的全面复课复学,带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学生聚集性活动、留学生管理问题等给学校疫情防控带来新的风险,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从开学前的“阵地战”转为“运动战”。

他表示,突发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应急反应需进一步强化。全国返校学生数预计5月底将达1.5亿至2亿。返校学生越多,各类活动场所人员距离等防控“硬要求”就越难以保障,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增加。特别是国内无症状感染者不断出现,给返校复学带来疫情反弹的潜在风险。

同时,天气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立夏后气温逐步升高,天气日益炎热,衣服减薄后皮肤暴露面积增加,学生配戴口罩不舒适感增加,还出现了个别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佩戴超出常规防控要求的口罩发生意外事件,防控疫情面临新的挑战。”王登峰解释说。

“此外,还需要关注常态化防控下的伴生问题。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各种伴生问题不断显现,如应激反应、焦虑等心理问题、升学和就业等民生问题、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等教学管理问题等。”

◆ 精准分类 细化措施

未来一段时间,校园疫情防控如何做?王登峰给出了答案。

他说,校园疫情防控要精准分类。“所谓精准分类,就是对海外回国人员、治愈出院人员、无症状感染者和高风险地区人员要做到精准分类,全面精准摸排教师、学生、学校职工等相关人员健康信息,加大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力度,确保开学以后进入校园的每一个人都是健康的。”

同时,要细化开学和防控的措施。王登峰说:“开学以后,从校园内的体育活动、佩戴口罩,教室、宿舍、食堂、操场、医务室等,以及学生上下学的过程和师生的接触史,都要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师生健康状况日报告制度和出现缺课缺勤的跟踪制度。比如说,我们现在对教室里的每个学生之间的间隔有明确要求,这是出于防控的目的。由于教室的面积是固定的,如何能让更多学生回来,有的地方就在探讨分班或者上下午,在学校一半的学生,老师面授,另一半学生在家里通过视频接受课堂教育,再进行轮换。这都是各地想出的办法,都是在细化防控措施。”

“强化条件保障,要备足防疫物资。还要做出快速反应,我们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目标是要做到万无一失,但同时在确保“万无”的基础上,还要保障一旦有“一失”能够快速应对,形成闭环,能够及时、快速处置,这也是现在做好复学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他表示。

此外,教育部提出,要控聚集,控流动,控质量,控安全。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控制大型聚集性活动,暂停恢复学校体育单项赛事、综合性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加强重点场所使用管理。密切关注教师、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人员流动情况,强化健康安全监测和班级、宿舍等的单元群体管理。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提供针对性教学辅导,创新教学形式,保障教学质量。加强错峰错时管理和防控措施落地,持续开展师生疫情防控教育,确保校园安全和师生安全。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疫情常态化是什么意思?

新冠病毒可能会常态化,一直在我们人类之中,并不会像非典一样就此消亡了。

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成“常驻病毒” ,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

“新冠病毒已成为存在于人类世界的‘常驻病毒’”,病死率依旧不低,这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高端医疗服务与建设研讨会上直言,当下,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

这位专家指出:“在全球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国内也难免会出现‘疫情小火花’,如何确保‘小火花’不成为‘暴发’,有赖于每个人的防控意识。”

疫情当下我们的做法: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建议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2、个人防护和卫生

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健康监测与就医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4、主动监测病例

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避免乘坐交通工具

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幼儿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

幼儿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首先接送园的幼儿测体温,幼儿园教室应每天消毒防护常通风,教育引导幼儿常洗手保持清洁干净。

什么是疫情防控常态化?

严格遵守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医生负责制,抓好门急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管理;加强病区管理,落实24小时病区门禁。

全面禁止探视,做到一患一陪护,核酸检测做到全覆盖,降低及控制新冠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坚决落实医院感染事件“零容忍”要求,确保实现“院内零感染”目标。

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

2、主动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

3、办公场所要注意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用品。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错峰吃饭,减少聚集。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出行前若无可疑症状,可正常出行。若出现可疑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待症状消失后再启程。

常态化防控教育机构能上班吗

能。

实现正常开学、全面开学的前提是安全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常态化,是校园防疫安全、是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目前,我国疫情的大规模传播已被彻底阻断,全面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这是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条件。

同时,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启动在线教学,在春季学期陆续开学,取得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常态化了疫情防控和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双重成功,也为秋季学期全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舔夺迷麇(2022-06-13 23:43:45)回复取消回复

    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幼儿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幼儿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首先接送园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