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分类7 > 正文

分类7

儿科川崎病ppt课件免费(儿科学川崎病ppt)

hacker2022-06-12 07:22:22分类754
本文目录一览:1、川崎病的问题2、

本文目录一览:

川崎病的问题

是啊,楼上说的很对.

这种病越早治疗越不会留后遗证,但开始的症状又和感冒伤寒差不多,一般高烧5天以上就应高度重视,在血液检查中,白血球严重超标,3天后患者眼睛布满红丝,继而身上会出现红红的小点点(皮疹)在10天后手脚才会有脱皮的表现.但由于在治疗感冒中用的药也会出现皮疹,眼睛也会有红丝,也有可能淋巴结肿大,所以,早期很难确定.

这种病在出院后也要定期的复察(做彩超),观察有没有引发和损害心脏和冠状动脉,一般观察期为一年,而且在一年中,尽量不能再让患者再有发烧的状况发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川崎病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1、丙种球蛋白 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减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 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 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强地松,口服,成人开始15mg~40mg/日,需要时可增至60mg/日,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mg~10mg/日。

二、恢复期治疗

1、抗凝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分2~3次服。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

2、溶栓治疗 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3000~4000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3、冠状动脉成形术 近年应用气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进行扩张,已获成功。

4、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为:①左主干高度闭塞;②多枝高度闭塞;③左前降支近高度闭塞。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

5、发生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应予相应治疗。

川崎病有什么症状?小孩容易得这个病?

跟你分享节选的川崎病的诊断进展(这些东西,好多基层医生都不十分了解):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以冠状动脉病变为中心的全身性血管炎。

KD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现己成为儿科重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已超过风湿热。因其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其预后正日益引起关注

虽然川崎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高峰有所不同,日本以7 - 9月份较多,韩国、台湾地区好发于夏季,美国则以1 - 3 月份最多。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以春夏之交发病数最高。

川崎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 成人及3个月以下婴儿少见。川崎病以男孩多见, 男女之比为(1.5 – 1.8) ∶1, 但广东的资料为2.23∶1.

一、典型KD的临床诊断:

主要症状:

1、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若持续发热14天多提示CAL。

2、双侧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

3、口唇口腔变化:唇充血、干裂、结血痂、杨莓舌,口腔、咽弥漫性充血。

4、四肢未稍改变:初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端发红,亚急性期指趾甲床皮肤移行处膜状脱皮。

5、皮疹:病初可见多形皮疹红斑。

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单(双)侧,直径1.5cm。

在KD的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具体问题: (1)结膜充血系指双侧眼球结膜(典型部位在虹膜周围的无血管区)非渗出性或非化脓性充血,不伴疼痛和畏光,无水肿或角膜溃疡。在裂隙灯下可观察到轻度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或前葡萄膜炎。( 2)口唇和口腔改变包括口唇发干、红、皲裂、脱皮和血痂及杨梅舌、口腔黏膜和咽部弥漫性红斑等表现,不伴咽扁桃体的渗出性改变及口腔溃疡。 ( 3)皮疹为多形性,以躯干为主,会阴部明显,多发生在发热起病后的5d内。皮疹无疱状皮疹,在急性期可出现会阴部脱皮。( 4)急性期可见手掌和足底的硬性水肿、红斑,伴疼痛,在手掌与腕关节或足底与踝关节之间可见明显分界线。从指甲或趾甲开始的脱皮多发生于起病2~3周后,脱皮可扩展到整个手掌或足底,呈“手套”或“袜套”样。(5)颈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无痛性,其直径 1.5cm,不伴红肿及波动感。

二、不完全KD的临床诊断:

根据以上典型KD 的诊断标准,不完全KD的定义为,患儿具有发热≥5 d,但是在其他5项临床特征中仅具有2项或3项,且需除外猩红热、药物过敏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腺病毒感染、Ep stein-Barr ( EB)病毒感染等发热性疾病。由此可见,该类患儿的临床特征少于典型KD患儿,并非患儿的表现不典型,所以应用“不完全( incomplete) ”KD比“不典atypical) ”KD更为确切。目前多主张把发现CAL 作为不完全KD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因此,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对不完全KD病例的诊断尤为重要。但同时应该强调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正常也不能完全除外KD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若CRP≥30mg/L和(或) ESR 40mm /h,结合临床应考虑不完全KD的诊断。其他支持不完全KD诊断的实验室指标还有:病程7d后血小板≥450 ×109 /L、血浆白蛋白≤30g/L、贫血、血常规WBC≥15 ×109 /L、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尿白细胞≥10 /HP,如同时具备上述实验室指标中3个以上,对诊断不完全则更有意义。

川崎病的名词解释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儿科川崎病ppt课件免费,MCLS)又称川崎病儿科川崎病ppt课件免费,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

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扩展资料儿科川崎病ppt课件免费

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

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儿科川崎病ppt课件免费:百度百科-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孤央倥絔(2022-06-12 07:42:52)回复取消回复

    ,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mg~10mg/日。二、恢复期治疗1、抗凝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

  • 鸢旧辞别(2022-06-12 13:14:08)回复取消回复

    发热14天多提示CAL。 2、双侧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 3、口唇口腔变化:唇充血、干裂、结血痂、杨莓舌,口腔、咽弥漫性充血。 4、四肢未稍改变:初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端发红,亚急性期指趾甲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