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娱乐化的议论文提纲(文化娱乐建议)
本文目录一览:
娱乐至死为题的议论文
那几年,文化节目的收视率比娱乐节目的低很多很多,为什么呢?第一点,是娱乐节目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不可否认,人都是喜欢猎奇,喜欢轻松的,娱乐节目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而文化节目通常是枯燥无味的,尽管里面包含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却因为他们对人们没有吸引力,以至于收视率极低。
第二点,文化节目曲高和寡,总是把自己摆在道德高点上,对人们说教,自以为高雅。而娱乐节目通俗易懂,与观众们平起平坐,嬉笑怒骂,笑看人生百态。正由于人们对于同等地位上的人或物有着一种莫名的好感,而对于那些高高在上,对我们不屑一顾的人或物感到疏离。于是人们便总是更喜欢那些令人感到亲近的娱乐节目,而非摆着些诸多大道理的文化节目。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节目与娱乐节目的结合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这类节目把娱乐节目的轻松和文化节目的文化内涵融合在一起,收到了人们的热烈好评。为何?仔细一想,每个人都会喜欢轻松的事物,也会想要了解一些知识。这一类的节目正是看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把娱乐和学习结合在一起,雅俗共赏。高雅之人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微微的放松一下心情,而我等凡夫俗子,在轻松之余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
这类节目聪明之处正在于他能把雅俗这二者结合在一起,面向全体开放。仅仅是娱乐,则未免有些玩物丧志的嫌疑,更何况娱乐不能带给国家前进的动力,而仅有文化的节目令人们提不起观看的兴趣,达不到提高文化素质的目的。二者结合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冲击,让人们明白文化不是枯燥无聊的,还可以生动形象,趣味十足。
我认为娱乐和文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提高的。例如,娱乐节目要出彩,就不能缺少文化内涵。否则,就算大受欢迎,也登不上大雅之堂。而文化要不断传承,同样少不了娱乐的扶持,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论文《媒体的娱乐化与低俗化》,帮忙写个纲要,最好来个全文
回归新闻本位:媒体遏制低俗化的必由之径
黄 玲
2006年12月04日10:3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如何抵制媒介低俗化是当前媒介市场管理面临的热点问题。面对一些地方不断泛滥的暴力、色情、丑闻信息,有学者提出了加强政策规范、行业监督、提高媒介自律等措施来应对低俗化。本文认为,遏制低俗化,提高媒体品位,还需回归新闻本位,将新闻做深、做透,真正提高新闻的信息含量,从而建设一个“有价值、有进取心、有公益精神”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 重视公共新闻
某个名人的风流丑事又有哪些新进展,一桩恶性案件的血腥作案细节,某大牌歌星出了什么绯闻,又卷入什么官司……试想一下,当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出现在眼前的都是这样的新闻,我们会做何感想?过多的丑闻暴力、娱乐信息看过之后,受众没有获得自己需求的、有益的信息,却成为浅薄、无聊的看客;媒介演化为专业的“窥私者”,媒介的悲哀在于越来越失去受众的信任。
新闻不能就这样没落下去。对于这些现象,一些西方国家的从业者也有了清醒的认识。1997年,美国几家大报记者联合发表了一份声明,题目叫做《担忧的声明》。声明说:“许多新闻记者感到背离了初衷,甚至对新闻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怀疑为何严肃新闻可以演变成观点新闻、信息娱乐或者煽情新闻――新闻能够提供娱乐,把人逗乐,振奋我们的精神。但是新闻机构也必须报道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日新月异的事件,讨论有关民主的话题。第一修正案说明了我们应该享有自由,但也规定了我们应尽的义务。”(1)
“我们应尽的义务”就是当前缺失的对公众基本问题的报道,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概念――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它指的是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如水、电、煤气、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新闻;国家或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公共新闻还包括直面社会问题、社会弊端的报道,如行业垄断,不公平竞争的调查监督稿件。显然,公共新闻与明星轶事、性丑闻等新闻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以吸引受众眼球的商业化逻辑而存在,它着重对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报道。公共新闻与公民生活紧密相联,受众关注程度也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就是一项公众服务事业。试想,当媒体对某个明星生孩子的报道热情超过对国家频繁发生的矿难关注时,媒体的责任感可想而知,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将大打折扣。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应当回归直面社会基本问题的公共新闻,娱乐受众同时莫忘“守望”任务,这样的媒体才不会陷入低俗化的泥淖。
二、 把握新闻写作尺度
首先看两则新闻的写作案例。今年7月,大连一家都市类报纸用五张图片、将近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一个普通车祸引起的纠纷:两辆车擦撞后,车主争吵、继而动手,直至交警赶到现场。整个事态发展过程定格处理,可谓全程跟踪。另一则新闻是,四川某报记者在采访一个彩票中奖者时,居然问“有了钱以后会不会和老婆离婚”这样的话题,着实让老实的中奖者显得非常尴尬。
上述两则新闻都属于社会新闻,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只是稿件的采写出现程度偏差,使新闻价值的趣味性走向低俗。本文认为,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应注意把握写作的尺度:
1、报道灾难事件要注重人文关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同情、同感和共情的能力,这也是灾难事件频见报端的原因。应当强调的是,媒介在报道诸如跳楼、车祸等灾难事件时,要有人文关怀,不能一味写其惨烈现状,要写出事件背后深层原因。对一般的车祸报道来说,记者应就多发事故路段的形成原因、是否存在驾驶员主观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给司机提个醒,那种“现场照片+死伤人数+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的固定模式是不足取的。同样,在当今媒介见报率较高的跳楼事件新闻中,媒体通常报道楼下人群攒动的现场,此外,还可能有一张追求所谓“冲击力”的照片――跳楼者坠地的惨烈情形。其实这样的新闻,记者脑子里要多打几个问号,频繁发生的跳楼说明了什么?这种行为又伴随着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带着这些问题采写稿件,新闻才做得有意味、有品位。单凭简单的一事一报,这种打包式的新闻根本没有竞争力。
2、加强娱乐记者的专业培训 。
娱乐新闻是媒介低俗化现象的“重灾区”。现在的娱乐新闻似乎掉进了泥潭:盲目跟风炒作,捕风捉影,然后再出面辟谣,这已然成为一个模式。对媒介而言,名人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并不是有关名人的事都是新闻,这需要娱乐记者、娱乐版编辑有较好的新闻理论素养理性地去评价、衡量。今年3月3日,东北一家媒体的子报转载了《雷锋初恋女友照片首次公开》的报道;3月4日,该报所属集团的另一子报刊发了《雷锋初恋女友?没这事》,用知情人的讲述,否认女友问题。且不论这则新闻价值怎样,同一集团内部的两家子报能出现两种不同声音,可见编采人员的理论素养程度。
娱乐版组的编采力量相对较弱,这主要体现编辑记者的新闻专业功底上。对媒体来说,娱乐记者入行门槛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媒体领导甚至认为,只要不让版面、时段空下来就可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前一阶段,摇滚歌星窦唯以偏激的方式(烧车事件)给新闻界敲了警钟。娱乐记者同样要求较高的新闻理论水平,不能因为是娱乐新闻就可以“八卦”。所以,从严要求、加强娱乐记者的专业理论培训显得极为必要。只有这样,在编写稿件时才能用理性代替追捧喝彩,娱乐新闻才能悦人耳目而又不流于浅薄。
三、 防止新闻“刻板化”
“刻板化(stereotype)”这个概念是指当一个人接触新事物时,大脑中存在的刻板印象会自动激活,提高认知效率,但是难免会出现模式化、偏差,甚至误解。
新闻作品属于急就章,记者有截稿时间限制,大脑中固有的刻板印象恰好适应了新闻稿对时效性的追求,因而记者在稿件写作过程中难免不受刻板印象影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答案是他们是以‘固有的思想’来进行思维的……提供文化快餐,提供事先已经过消化的文化食粮,提供预先已形成的思想”。(2)
刻板印象让记者容易“想当然”,甚至采访还没有结束时,结论已经出来了。记者只需要进一步搜集素材去证明那个已形成的“结论”。1999年美国媒体在报道华裔科学家李文和一案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将李文和定性为间谍,这就是典型的刻板化印象建构出来的新闻,是美国主流社会一些人对华人根深蒂固的偏见造成的。新闻记者的刻板化思维方式,“这种镜子游戏照来照去,最终营造出一种可怕的封闭现象,一种精神上的幽禁。”(3)新闻刻板化的直接后果是,在写作模式上套路化,千篇一律,某一种形象甚至“被妖魔化”。例如,农民工在当前有的媒体上的形象是贫穷,无知、贪小便宜、且有小偷小摸等犯罪倾向。
在新闻写作中克服刻板模式,就要求记者思维求异,求新,不被刻板化思维模式束缚,多角度反映社会现象。2006年4月,大连的《半岛晨报》曾报道一篇警察人性化办案的新闻。据记者介绍,当时她是在公交车站换车时看到一个年轻男子在雪堆旁找眼镜,旁边还有个警察帮他找,警车的警灯还没有关闭。记者向围观的人打听才知道,年轻男子是小偷,在车上偷钱被发现后逃下车,逃跑时被积雪滑倒,被人们合力抓住,小偷的眼镜掉在地上。如果按着刻板化思维去写这个稿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警察抓小偷的案件,连是否是新闻都值得商榷。但是记者能从细节出发,突破常规思路,以“警察人性化办案”为切入点,写出一个角度很“刁”的稿件。
媒体必须是高质量信息的提供者,一个好的记者应当从新闻的专业追求出发,为读者提供客观、全面的报道。希望媒体上看到更多这样的稿件,打破刻板化思维,从而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也是抵制“低俗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娱乐节目低俗化原因探析
为争取更多的听众或者观众群体,很多节目以“性”或者“残忍”为看点,狂打擦边球。一些娱乐访谈、综艺类节目经常用荤段子、暧昧字眼和暴露镜头来吸引受众。如2005年5月,某卫视播出了一期节目,叫“猫能从四层楼摔下而安然无恙”。节目中,一只挂着彩条的白猫被人从四楼左右高的地方丢了下来,让热爱小动物一族心惊肉跳。在一期节目中,还出现过让参加者吃虫子、蚯蚓等内容,恶俗、恶心。
为追求收听率或者收视率,有的节目更是颠覆传统,挑战道德,发掘“丑闻”、“丑态”。“木子美”、“芙蓉姐姐”,这些其貌不扬却超级自恋的人,正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手段一跃成为“明星”。在主持人不怀好意的提问和被访者毫无顾忌的露丑中,观众且笑且骂,推动着电台电视台的收听收视率直线上升。
为什么会出现娱乐低俗化现象,这里存在三个原因:
(一)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打拼。在这个打拼的过程中,要面对压力,更要面对委屈,情绪无处渲泄、释放。这时候,这类人群需要通过娱乐来缓解这种情绪,他们对所有循规蹈矩的东西腻烦,他们对所有教化意味浓烈的节目有逆反心理,他们只要求简单的放松,用一些“低俗”的东西来宣泄、来弥补。这些就构成了低俗文化的需求市场。
(二)国内娱乐节目模仿国外已经到了照搬照抄的程度。有些节目几乎就是“原版”,开场音乐、音响效果甚至就连主持人开场说的话,都是一样的。一些国内广播电视制作人喜欢拿来,原样“照搬”。结果由于文化传统、文化环境的差异,使这些娱乐节目到了中国之后患了“水土不服病”。
(三)对于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出现低俗化倾向的原因,有人总结是因为“收听率或者收视率”的逼迫。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更是发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呼声。
目前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在广播电视界很有市场。这种观点认为,国外有一种观念,要提高报纸发行量很简单,那就是降低格调。同样道理,我们要提高收视率,也不能故作高雅。我们不能怕俗,更不能怕被人批为低俗。
收听率或者收视率作为一个衡量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占有程度的指标,引入我国之后,可以说是广电走向受众、接近受众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正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的———收视率是把双刃剑。
数字指标运用得适度,会使媒体更好地考虑受众的需求;运用得过度,会使媒体走上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低俗化之路。
有专家指出,电台恶拼收听率,电视台恶拼收视率,根源在于经济利益。媒体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广告;而要吸引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定的受众群。这就又回到了我们的第一点原因上,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不得不在人气比较旺的娱乐节目上动脑筋。为了赢得竞争,不少节目不惜走上低俗化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对“通俗”、“庸俗”和“低俗”做了概念上的区分。他认为,通俗是接近大众百姓、表现常人生活理想的艺术形式,相对应的是比较高雅的艺术;庸俗则是情趣平庸,不思上进,思想上没有高尚追求、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的体现;而低俗是卑下的本能冲动,已不属艺术表现范畴,对于精神世界有危害作用。
专家指出,电视节目中多一些娱乐因素本无可厚非,这对节奏变快、压力变大的现代生活,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宣泄。但是,我们作为媒体人,必须警醒的是,老百姓真正期待的是通俗之上的精神满足,只有感官上的愉悦,而没有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样的节目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把握低俗与通俗的尺度并不困难,每一个主持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表现什么。作为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好的广播电视娱乐节目能让人释放个性,宣泄情绪,传达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但如果娱乐节目坠入了低俗化的泥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念,就会变成一种精神污染,对广大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主持人最重要的就是明白你是代表谁在说话?你代表的是党、是政府、是人民的声音,而不是你个人的声音,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关于娱乐圈的议论文(高中)
错,就错在圈子外面的人太过天真,太过于把娱乐圈当回事儿,却忘了所谓的'娱乐圈”,原本就是胡搞乱扯的'娱乐”,而不是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ο
多少人,都喜欢打着'文学艺术”的旗号,最终目的,却不过是为了挤进娱乐圈里并做条权势下的奴才罢了ο
有圈子的地方,就肯定有所谓的'领导”,而'领导”,当然不会是艺术家,而仅仅不过是一些喜欢玩弄'艺术家”的伪君子罢了ο
作协,呵呵,多么响亮的名称,可惜,其本质也不过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娱乐圈ο
与美协一样,作协领导,一般也都特喜欢做邪,至于美协的领导呢,呵呵,差不多也都特喜欢媚邪ο
至于文联,就更不用提了,现在的文联,说穿了,也不过就是瘟联ο
娱乐圈的概念,应该普及到任何文艺领域里去,因为,事实上早已经先斩后奏地普及完了,就差:一个娱乐圈的名号ο比如:文联娱乐圈,美协娱乐圈,做协娱乐圈,如此一来:岂不众乐乐,更胜于独乐乐,亦不亦悦乎?
大学里的教授先生们,也用不着再扭扭捏捏地像个小媳妇一样,明摆着想嫁人了,却还要在亲爹娘的面前假发毒誓:'我这辈子一生不嫁,就留在爸妈跟前伺候两位老人”ο这类的骗人话,是任谁都不会去轻易相信的ο所以我劝教授先生们,与其假做斯文地去研究那些从来都不屑于去研究的东西,还不如干脆点,把大学名号换掉,改成:教授娱乐圈ο如此一来,多好ο不但抄袭学生之毕业研究论文的行为能得到公众的原谅,就算偶尔蹦到娱乐圈里的传媒上顺口胡说八道几句,也肯定不会有人跳出来去指责你们的,因为谁都知
说这人走了背字,打喷嚏掉下巴、咳嗽一声肋叉子折了、上厕所没带纸、抽大烟烫胳肢窝、横垄地里拉车一步一个坎、吃糖饼烫后脑勺、干啥啥不行、吃嘛嘛不香,总而言之就一个字――衰!每年娱乐圈都要涌现出几个衰人,有的是不得以而为之、有的是弄巧成拙偷鸡不成、有的是不怕狗仔偷拍就怕狗仔惦记,成了各有千秋,有
色无界的娱乐新闻,在这样一个太阳照常升起
1、洪金宝――衰到生命呼叫转移
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在山东拍戏,却无辜被某人硬生生讹出一则“死讯”来,洪金宝的衰可谓天外飞仙、飞来横祸,被“语不惊人别人死不休”的职业娱记看上了,被恨人不死的策划编排了,被中国几大门户网站之一供奉了,被不知真相的善良的网友们祭奠了......估计洪金宝先生胖大的肚子更加浑圆了,不过您面对这样的事儿你能咋说呢?不如自我调侃一下:提前了,这是一次提前的预演。
2、朱军――衰,但煽情照常升起
央视名嘴朱军今年也是流年不利,先是在春晚高潮参与抢词事件、旋即身陷“家父门”,把毛岸青称为“家父”被网友和媒体冷
嘲热讽,正当“朱一哥”要以拿手的煽情大法忽悠大伙时,其一哥的名分也成了争论的焦点,对后不是别人,正是春晚上跟他抢词的李咏,怎不让朱哥怒由心头起、恶从胆边生,当然要像男人一样去口水仗,可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哥后院起火,曾经炙手可热的口碑很高的央视节目《艺术人生》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锤,网友们拿参加过的嘉宾的死说事儿,并冠以谐音《遗书人生》来恶搞。不过朱军再怎么说也是央视的名嘴,对于这些是非看得很淡,春晚照上、煽情依旧,衰?爱咋咋的!
3、郑希怡――衰的有色无界
关于郑希怡的衰可以概括为一个场景:当郑希怡从多伦多回来,哭哭啼啼的召开记者招待会:“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公司给我穿
的衣服不会太好,但没想到连个‘点’也包不住,丢死人了啊……”旁边一位好心的记者赶紧过来劝:“你这不算什么,去年年底,香港‘欢乐满东华’电视直播中表演空中飞人,一女的甩脱长裤,那才叫个丢人呐!” 郑姑娘闻听此言嚎啕大哭:“那个也是我……”为什么露点的总是郑希怡,而且还露的这么货真价实保质保量,按照我们的传统观念是无法解释的,不过娱乐时代自有解释,“露点”已经成了娱乐圈吸引公众眼球的传统武器,用“点”来和道德法律打擦边球,赚取最大化的利润,在这样的观念熏陶下,作为艺人尤其是女艺人的“点”已经不是某个生理部位,已经纯粹物化成色情挑逗品,被公司、媒体拿来遮遮掩掩的引逗公众,在露与不露之间创造财富。所以对于郑希怡来说,露点不衰,牺牲色相却没红才是真的衰!
4、萧淑慎――衰成烂苹果
11月,台湾艺人萧淑慎二次吸毒被捕,她在网上绝望的留言“我是废人!”看得让人心痛,当年光良MV中的“宇宙超级美少女”与我们
渐渐远行。当年红艺人纷纷堕落,不禁让人感慨世事难料!
5、柯以敏――衰到拿强奸当投名状
8月11号,“毒舌”柯以敏在自己的博客上连发两篇言辞犀利的文章,其中一个很有她的风格――《我不想再被强奸》,这不禁
让人惊呼:敢对柯老师下手,谁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么强?!不过冷静下来一想,这就是柯老师的不对了,强奸(因为原文没加引号,所以我只能认为是直译的那种)属于刑事案件,应该拨打或编辑短信到110,比较严重可以捎带拨打120,公安部门自会给你个说法;如果觉得事情不大又咽不下这口气,可以找当地民政部门反映,组织街道办事处、妇委会等相关领导坐在一起开个协调会;如果觉得无所谓,就应该学习那个著名的“段子”里的农妇,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潇洒的说一句“啥大不了的,我以为是抢鸡蛋呢!”这么大的事情放在网上公布算什么?怕别人不知道还是受了强烈的刺激,以为网友能为你报仇雪恨,实在让人想不明白。衰到拿强奸说事儿,柯老师满嘴的臭大粪看来是喷完了!
6、刘德华――衰,因为粉丝的后现代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桩发生在今年3月的闹剧记忆犹新,因为直到现在,可悲的杨丽娟还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还在对她的
梦中情人进行着骚扰。一个兰州的普通家庭,竟然因为女儿迷恋刘德华而搞得家破人亡,不禁让人叹息,到底杨父,一个人民教师,放纵女儿不理智地追星,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为了嫁给刘德华,一家三口砸锅卖铁来到香港,无钱回去的父亲就此自杀,客死他乡。在他的遗书中,满满地都是写了抱怨刘德华的语句,对于女儿出格的行为却不以为然。这是一起家庭悲剧,更是一起社会悲剧。而由此事衍生出来的,又是一连串的闹剧:状告刘德华、歌手杨臣刚赞助两万元、要请杨拍电视剧等等。很多人都在借此炒作,最无辜的,当属天王刘德华,也衰的莫名其妙。
7、郭德纲――衰却不屈,但愿别心中有鬼
去年风光无限的德云班主,今年开春就挨了当头一棒。3.15当天,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被曝光,郭德纲博客写道“央
视。电光闪处,屏幕中。藏秘排油,千夫所指,万人切齿。人在三更梦,祸到大门前,一个声音低声道:毁他……忽闻门外小童议论:不上春晚,遭报应了吧。”郭德纲没有央视话语权重,可无论在央视,还是在郭德纲面前,唯独消费者的话语权是弱势的,没有指责代言人的话语权,也没有选择谁来指责的话语权,郭德纲的衰与他的抗辩一样,就当是一段子吧!
8、李赛凤――衰,因为“男才女貌”
按理说,一家子要摊上乱伦、通奸、偷情这些破事儿,即便别人不知道也觉得没脸见人,走路靠墙根,上街带墨镜,毕竟家
丑不可外扬,谁还没个起码的羞耻心啊!可人家李赛凤夫妇不但扬还扬的有声有色,整天拿着用过的避孕套、奸情照片等脏物到处吆喝,就跟说别人家事儿似的,这心理素质真是超强。但请李赛凤夫妇注意,不管你们两口子孰是孰非,都完全是你们自家的事情,没有必要吆喝的地球人都知道,公众知道了也没有义务给你们当裁判,想离婚找民政部门,想打官司上法院,收起避孕套啊、内裤啊、照片啊这些脏物,到该展示的时候当证据,好钢用在刀刃上,别跟个摆地摊的似的在各种媒体上炫耀。再者这些破烂事儿出现在公众面前本身就是一种视觉污染,是对公众的不尊重,如同把自家的臭鞋烂袜子挂在广场上,是没有公德心的表现,这么基本的做人准则想必著名演员和著名医生不可能不知道。从李赛凤夫妇丑闻PK的内容看,两人都不干净,既然不干净就买瓶妇炎洁洗洗,洗洗更健康,洗完了到街道办事处找个热心的大妈调解调解,好好学学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以不再说了为荣,以没完没了为耻。
9、毕福剑――衰,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38辆悍马和8辆霸道车组成超豪华车队、在闹市区招摇过市、任意阻拦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故意造成交通拥堵,毫无疑问,这场
婚礼的主人显摆的是自己的阔绰和气派,而主人显然明白,仅仅只有车,再豪华再气派也会被人当作就趁几个糟钱的暴发户、土财主,于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的出面就为这场令全社会瞩目的婚礼打上了“层次”、“档次”的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毕福剑所起的作用充其量是比那38辆悍马排气量更大、规格更豪华的第39辆悍马。央视的名嘴们果然在07年忙得一塌糊涂。毕富剑这位一笑起来你就找不到他眼睛的名嘴,就在岁末火了一把,上了无数次头条。如果说朱军是栽在了自己手里,那么毕大爷更倒霉,栽在了沈阳的那位富豪手里了。主持人走穴,本来就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但是被别人拿去当作炫富的工具,就比较郁闷了。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质疑就不好了。最后在这样的压力下,也只能承认错误接受处罚。
10、曹雪芹――衰并成为无数衰人的集结号
如果曹雪芹老先生在天有灵的话,面对“你想看到什么样的林妹妹”、“你希望哪个林妹妹能胜出”、“你希望这个林
妹妹PK掉哪一个林妹妹”这样的问题时,估计能气的活过来,可这样的事情如今就在轰轰烈烈、堂而皇之的进行着,就算是红楼选秀成了烂尾楼,依然有包工头愿意接着干,没别的着,继续海选呗!估计参与过红楼梦中人的“秀男秀女”们是中国娱乐圈里最郁闷的一群,到消协投诉的念头都有,不过比他们更郁闷的还有一位,就是死后不得安宁的草学且老先生,谁考虑过他的感受?!
文学的娱乐功能论文800字左右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移注意力,减轻读者的精神焦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精神长期抓住某些事件不放。要减轻焦虑,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开。因此一个人要心理健康,至少要有三种爱好。现代人由于工作紧张,很容易形成焦虑感。所以,如何减少焦虑感成为一个重大问题。轻度的刺激能减轻焦虑感。这就是一些人说的小赌宜性。但对于精神高尚的人来说,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文艺活动陶冶性情就很重要,文学是很好的选择。 二、文化身份的确证。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文学,很多商人家摆放了很多文学书,但很少翻过,重要的是确证自己的身份。这类人很慷慨,买书很大方。 三、想象性的满足。 恩格斯曾经说过,民间故事对于农民最大的满足就是让辛苦了一天的农民回家之后把自己破烂的茅屋想象成宫殿,把自己丑陋的妻子想象成皇后。 四、进入文学世界,带来审美享受。 文学世界的进入有些困难,象一些简短的笑话很容易进入,但是一些艺术技巧很高的东西很难进入,如先锋派小说。情节性小说是很容易使人娱乐的。如果真的能够理解一个字而境界全出,那么会有一种余韵1袅袅的感觉。 所谓文学的娱乐功能,也就是文学活动使人们获得快乐的效用。鲁迅在世纪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学观念后曾经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他强调的也正是文学等"美术"即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我国的文学传统历来强调"文以载道",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较多局限于小说、戏曲等非正宗样式的领域里。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则长时期强调文艺的政治功利性,忽视、排斥乃至绝对否定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艺的娱乐功能才逐步受到正视和重视,昔日文学死板的面孔也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
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认识误区。
片面强调文学娱乐功能在生理层面上的实现
快乐是一种心理现象,导致快乐产生的原因和获得快乐的途径是多样的。由视觉、味觉、听觉等引起的生理快感,并非人类所独有,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性的功能,只是这种快感本身并无社会内容。而美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感觉,则伴随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一种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联系的精神愉悦。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将娱乐仅仅归结为感性的消遣、感官的快乐,认为娱乐活动所满足的仅仅是一种低级的生理欲望,而不可能是高级的心理需要,是一种过于狭隘的认识。我们不排除人类的某些娱乐方式或某些人的娱乐活动只局限于生理快感的层面上,但也不应该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都只能或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更不能因此认同庸俗、丑陋甚至伤风败俗、扭曲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而放弃提倡健康、高雅、完善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但毕竟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和存在的,是人类多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它贯穿着人自由自觉的特性,应该与人的基本生存要求相符合,对社会人生的生存发展完善有益,达到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在文学活动中,娱乐性与理性、娱乐的个体性与社会性都不应是对立的,娱乐并不等于排斥理性的思考,也不等于排斥社会性的内容。文学等艺术形式和其他娱乐一样,当然可以使人得到一定的感官的满足。但这种感官的满足既可以引起人们思想的疲乏,也可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和思考,关键在于作品有无深刻的思想性,在于作家写什么,怎样写。在我们当前的文艺生产中,不少人热衷表现男欢女爱,突出乱伦、通奸、凶杀,津津乐道高级宾馆、海滨浴场、豪华别野墅,以此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其目的当然和由此引起的商业效应相联系,但也和对娱乐功能的宣传误导不无关系,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将文学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孤立开来,对立起来
有人认为过去文学发挥的主要是政治教化功能,现在应该主要是娱乐功能了。这种看法有片面性。文学的娱乐功能不是偶然的、外围的功能,也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功能。它是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必然带来的普遍性效果之一,是文学多种功能的一种。文学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第一个层次是审美观照功能,这是由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功能。只有具备了这种基本性质和特点,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功能的因素才成其为文学的社会功能。第二个层次是由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而必须产生的其它一些社会功能,这主要包括认识、教育、娱乐和交际功能。至于第三个层次,则是由第一、二两个层次派生出来的受到一定时空限制的文学功能。例如: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的功能,文学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的功能等等。在这个系统中,娱乐和教育都是由审美观照功能派生出来的功能。如果将它们当作文学基本的功能,就可能导致忽视以至抹煞文学的自身特点,从而削弱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艺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欧洲文艺史上一个长久争论的问题。快感,教益,还是快感兼教益?三种答案都各有很多的拥护者。应该说,还是后者较为符合一般情况。正因为文学作品不可能不体现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所以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不对读者和观众产生思想的影响即发挥思想教育功能。样板戏有娱乐功能,《戏说乾隆》一类所谓纯娱乐片也有思想教育功能。虽然有个别的艺术样式或艺术作品基本不涉及思想性,例如杂技带给人们的基本上是纯技艺的欣赏。但文学却是各种艺术中最具思想性的样式,试想如果抽掉文学作品中鲜活深厚的思想内容,完全消解它的思想性、社会性而只剩下娱乐性,其所能实现的娱乐功能的品位和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将文学的娱乐功能等同于一般娱乐活动
打球是娱乐,打牌是娱乐,看戏是娱乐,看小说也是娱乐,各种娱乐形式所起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即引起快乐,而且这种活动和人的具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活动有所区别,如在极度疲劳时睡觉、在饥火烧肠时饱餐,都可以获得极大的快乐,但一般并不将这些活动视为娱乐活动。同时,在参与或观赏这些似乎摆脱现实、忘记一切的纯娱乐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也获得一定的自由享受的乐趣,并且也有可能获得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性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在这些纯娱乐性的活动中,也完全可能包含审美的因素,娱乐和审美显然不是绝然对立的。但是,各种娱乐活动在获得快感的性质、产生的作用等方面又有不同。麻将、台球、扑克等纯娱乐活动带给人们生理上的刺激,但也很难说仅仅是生理上的快感。整天坐着不动打麻将、甩扑克,生理上未必舒服,人们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主要还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愉悦和振奋。
和上述纯娱乐活动不同的是,文学的乐趣主要在于通过审美得到自由享受与审美快感。正如韦勒克所说:"文学给人的快感,并非从一系列可能使人快意的事物中随意选择出来的一种,而是一种'高级的快感',是从一种高级活动、即无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快感。"从这一点来讲,文学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娱乐功能并不能等同;文学的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也不能够完全等同,不能因为由审美而产生快乐,便认为审美即等于娱乐,文艺的本质特点就是娱乐性。文学的这些娱乐功能并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其它娱乐方式的作用。因此也不应该要求文学和其他娱乐形式例如麻将、扑克发挥一样的娱乐功能。这种要求是不适当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就容易助长文学生产中的媚俗倾向。
片面强调文学创作活动的自娱功能忽视文学娱人的社会效果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文学界有人强调文学的自娱功能,视文学为作家的"游戏",所谓"玩文学",所谓"写作便是我的娱乐方式"之类的说法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文学确实不但有娱人的功能,也有自娱的功能。白居易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和诗友之间的关系:"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可见即使是在相当强调文学功利性的古人那里,写诗读诗也可以是一种娱乐;但是,作者写作自娱是个人的事情,写作与朋友互娱是个人之间的事情,外人往往不知道也难以置评;而多数作家的作品却不是只给自己或少数几个人看的,通常总发表或出版,要公众阅读、购买,要达到娱人的功效。而自娱和娱人并不互相脱离,有什么样的自娱追求,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娱人效果。这样一来,自娱趣味的高低文野之分便不能不和娱人的社会效果连在一起。
不同受众的娱乐要求是不一样的。娱乐的内涵本来就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就个人的娱乐兴趣而言它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文艺作品是否能够发挥娱乐功能,能够发挥何种娱乐功能,发挥多大的娱乐功能,不但取决于作品本身,而且取决于接受者的态度,即接受者如何看待作品、对待作品。就社会群体而言,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交响乐的欣赏者和通俗音乐的追星族,都从各自的欣赏活动中得到乐趣。街头巷尾的对弈者和高尔夫球的搏杀者,都从各自的参与中得到乐趣。西方现代派文学和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都一样从白纸黑字中欣赏到文学的奇光异彩。但是,这些乐趣又都有明显的差异。作者不应忽视读者趣味和要求的多样性而俯就低俗者,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并不高尚健康的艺术趣味强加于读者。
毋需讳言,在克服多年来禁欲主义偏向的同时,生活中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倾向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滋长。享乐主义将追求感官快乐作为人生的惟一价值目标,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则将满足感官快乐视为文化的惟一功能和最高目标,将高级的、复杂的审美过程解释成为简单的、粗鄙的感官刺激和反应。文学上对娱乐功能的种种片面认识,正适应了这种文化享乐主义发展的需要,妨碍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