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微量量热样品池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请专家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 2、生物芯片是什么
- 3、李刚的专利
请专家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We have the honor ... ...
The state's key new products
Utility model patent
"High-tech companies to recognize the" Certificate
"Hi-tech products" certificate
Dandong-the-art collective
Instruments view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Miriam microscope image
White Instrument
Settlement size analyzer
Tap density
Micro-sample pool, automatic cycle
Biopsy samples
Sample slot
Sample pool
A variety of non-metallic powder, metal powder, chemical materials and other kinds of powder
Grinding, batte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powder
Building materials, ceramics, equipment, light industry, plastics, chemicals, paper-making industry, and so on.
Determination of the true range of powder density
Model
Range (um)
Forward-channel sampling
Side-channel sampling
Sampling methods
Lighting standards body
Lighting conditions and detection
Standard observer
That whiteness
Table color parameters
Repeatability
Indication error
Aperture measurement
Range
In line with the CIE standard light source D65
0 / d vertical irradiation, the DRS to accept
10 ° field of view
Blu-ray brightness Wb
Equivalent to less than ± 0.1
Equivalent to less than ± 1
In line with the CIE standard light source D65
0 / d vertical irradiation, the DRS to accept
10 ° field of view
Blu-ray brightness Wb, Hunter whiteness Wh, Gantz Wg whiteness and other whiteness
Absolute value of the CIE XYZ, Yxy, HunterLab, L * a * b color ▽ Y ▽ x ▽ y, HunterLab total color difference ▽ E ▽ L * ▽ a * ▽ b *
▽ X ▽ Y ▽ Z equal to less than 0.15; ▽ E less than or equal to 0.15; brightness equivalent to less than 0.1
Equivalent to less than ± 1
生物芯片是什么
生物芯片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取得了人们当初意料不到的巨大进展。目前已经测定了十多种微生物以及高等动植物的全基因组序列,海量的基因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一个现实的科学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如何研究如此众多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如何有效利用如此海量的基因信息揭示人类生老病死的一般规律,并为人类最终战胜各种病魔提供有效武器?于是,一项类似于计算机芯片技术的新兴生物高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应运而生了。生物芯片的种类生物芯片是近10年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命机体的组织、细胞、蛋白质、核酸、糖类以及其他生物组分进行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目前常见的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Genechip,DNAchip,DNAmi�croarray)、蛋白芯片(Proteinchip)、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等。
生物芯片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生物芯片上高度集成的成千上万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阵列,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的生物信息,检测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的成百上千倍。生物芯片将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技术中发展最成熟和最先实现商品化的产品。基因芯片是基于核酸探针互补杂交技术原理而研制的。所谓核酸探针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在探针上连接上一些可检测的物质,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针到基因混合物中识别特定基因。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DNAmicroar ray),和我们日常所说的计算机芯片非常相似,只不过高度集成的不是半导体管,而是成千上万的网格状密集排列的基因探针,通过已知碱基顺序的DNA片段,来结合碱基互补序列的单链DNA,从而确定相应的序列,通过这种方式来识别异常基因或其产物等。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有检测基因突变的基因芯片和检测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基因芯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技术环节:芯片微阵列制备、样品制备、生物分子反应和信号的检测及分析。
目前制备芯片主要采用表面化学的方法或组合化学的方法来处理固相基质如玻璃片或硅片,然后使DNA片段或蛋白质分子按特定顺序排列在片基上。目前已有将近40万种不同的DNA分子放在1平方厘米的高密度基因芯片,并且正在制备包含上百万个DNA探针的人类基因芯片。生物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是基因芯片技术的第二个重要环节。生物样品往往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分子混合体,除少数特殊样品外,一般不能直接与芯片进行反应。要将样品进行特定的生物处理,获取其中的蛋白质或DNA、RNA等信息分子并加以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第三步是生物分子与芯片进行反应。芯片上的生物分子之间的反应是芯片检测的关键一步。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生物分子间反应处于最佳状况中,减少生物分子之间的错配比率,从而获取最能反映生物本质的信号。基因芯片技术的最后一步就是芯片信号检测和分析。目前最常用的芯片信号检测方法是将芯片置入芯片扫描仪中,通过采集各反应点的荧光强弱和荧光位置,经相关软件分析图像,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
蛋白芯片与基因芯片的原理相似。不同之处有,一是芯片上固定的分子是蛋白质如抗原或抗体等。其二,检测的原理是依据蛋白分子、蛋白与核酸、蛋白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芯片技术出现得较晚,尚处于发展时期,最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最近一期国际著名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了酵母蛋白质组芯片(pro�teomechip)。这是目前为止第一个包含一种生物全部蛋白质分子的蛋白质芯片。相信,不久将会有包含更高等生物甚至人类蛋白质组的蛋白质芯片研制成功,并应用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疾病诊断。芯片实验室是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它将样品制备、生化反应以及检测分析的整个过程集约化形成微型分析系统。现在已有由加热器、微泵、微阀、微流量控制器、微电极、电子化学和电子发光探测器等组成的芯片实验室问世,并出现了将生化反应、样品制备、检测和分析等部分集成的生物芯片。
例如可以将样品制备和PCR扩增反应同时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完成。再如GeneLogic公司设计制造的生物芯片可以从待检样品中分离出DNA或RNA,并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当样品流过固定于栅栏状微通道内的寡核苷酸探针时便可捕获与之互补的靶核酸序列。应用自主开发的检测设备即可实现对杂交结果的检测与分析。这种芯片由于寡核苷酸探针具有较大的吸附表面积,可以很灵敏地检测到稀有基因的变化。同时,由于该芯片设计的微通道具有浓缩和富集作用,所以可以加速杂交反应,缩短测试时间,从而降低了测试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生物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98年6月29日美国宣布正式启动生物芯片计划,美国国立卫生部、能源部、商业部、司法部、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均参与了此项目。
同时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部分国家实验室也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世界各国也纷纷加大投入,英国剑桥大学、欧亚公司正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世界大型制药公司尤其对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基因多态性、疾病相关性、基因药物开发和合成或天然药物筛选等领域感兴趣,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自己的芯片设备和技术。以生物芯片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崛起,目前美国已有10多家生物芯片公司股票上市,平均每年股票上涨75%。专家统计:全球目前生物芯片工业产值为10亿美元左右,预计今后5年之内,生物芯片的市场销售可达到200亿美元以上。
美国《财富》杂志刊文指出,微处理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生物芯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大。在20世纪科技史上有两件事影响深远,一是微电子芯片,它是计算机和许多家电的心脏,它改变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并已进入每一个家庭;另一件事就是生物芯片,它将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极大地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生物芯片作为基因工业的一部分,可广泛用于医学临床诊断、药物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人类生活与健康将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鉴于生物芯片技术具有巨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也为了我国生物芯片技术不再重蹈计算机芯片的覆辙,我国政府、科技界和商业界几乎同时意识到生物芯片技术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蕴藏的无限商机,开展了生物芯片技术研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2000年初由国内从事生物芯片技术研究的多家单位进行强强联合成立了国家生物芯片技术中心。中国工程院2000年1月6日在京举办首次工程科技论坛,专题定为“生物芯片技术”,与会科学家呼吁:以生物芯片技术为核心的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崛起,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有计划、大投入、争先恐后地对该领域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我国应迅速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策,以避免出现像计算机产业那样因没有自己的芯片专利和技术而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科研单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例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物芯片技术研究,建立了生物芯片技术体系,并已在生物芯片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可以相信不久将有我国自主生产的生物芯片产品投放市场。
生物芯片的应用生物芯片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如可以应用于寻找新基因、DNA测序、疾病诊断、药物筛选、毒理基因组学、农作物优育和优选、环境检测和防治、食品卫生监督以及司法鉴定等等。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癌症、糖尿病由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疾病的致病的遗传基因。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可以在数秒钟内鉴定出导致癌症的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预测药物对病人的功效和是否有毒副作用。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未来可以使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可以想象,未来人们在体检时,由搭载基因芯片的诊断机器人对受检者取血,转瞬间体检结果便可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基因诊断,医疗将从目前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的时代,过渡到依据个人遗传背景而异的“个体化医疗”的时代。生物芯片在疾病检测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在一张芯片上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多种疾病的检测。仅用极小量的样品,在极短时间内,向医务人员提供大量的疾病诊断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治疗措施。例如对肿瘤、糖尿病、传染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检验及健康人群检查,均可以应用生物芯片技术。今后人们可以拥有个人化验室,无论在地球任何地方,随时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在药物筛选方面,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主要制药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生物芯片技术来寻找药物靶标,查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用芯片技术进行大规模的药物筛选可以省略大量的动物试验,缩短药物筛选所用时间,从而带动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基因芯片在环保方面的应用表现在,可高效地探测到由微生物或有机物引起的污染,还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并合成具有解毒和消化污染物功能的天然酶基因。这种对环境友好的基因一旦被发现,研究人员将把它们转入普通的细菌中,然后用这种转基因细菌清理被污染的河流或土壤。另外生物芯片在农业、食品监督、司法鉴定等方面都将作出重大贡献。生物芯片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将对21世纪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王升启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生物芯片技术中心副主任,军队生物芯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总后科技银星。
主要研究方向有: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和开发;反义技术和反义药物;中药基因组学和化学组学研究等。近年来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军队和北京市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2部,获得军队和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陈忠斌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年7月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即在放射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军队生物芯片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病毒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理以及抗病毒药物基础研究等;近年来参与和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军队和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李刚的专利
累计获得专利140余项:
87106255.0,一种线性温度/频率转换电路,秦光侠; 李刚
94109095.7,区域生命监护系统,李刚; 林凌; 刘巍
94109094.9,一种生物电测量和刺激用电极,李刚; 林凌; 于学敏
99108722.4,子宫颈开口监测仪,李刚; 成黛丽; 曹宇; 于学敏; 何峰; 邵蔚
99123720.X 宫缩监测仪 李刚; 于学敏; 姜苇
00247695.9 电位器钳式子宫颈开口监测传感器 李刚;林凌;于学敏
01109052.9 精度20位以上、速度20KHz以上的模数转换器 李刚;林凌
01120276.9 一种肌血氧检测传感器 林凌;李刚;于学敏
01123919.0 新生儿脑血氧检测传感器 林凌;李刚;于学敏
02104049.4 一种颅内压检测装置 林凌;李刚;任惠茹;相韶霞
02104453.8 一种高速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成像仪 李刚;林凌;洪欣;于学敏
02104457.0 高速光干涉层析成象仪 李刚;林凌;虞启琏;于学敏
02121374.7 一种药物电离子导入牙齿治疗仪 李刚;林凌
02121372.0 无创动脉血液成分测量仪器及其测量方法 李刚;林凌
02124116.3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 李刚;舒歌群;林凌
02124117.1 公路气候监测与报警系统 林凌;李刚
02129064.4 电子水平仪 林凌;李刚
02129063.6 一种压力敏感元件 林凌;李刚
02129065.2 高共模抑制比前置放大器 李刚;林凌
02129666.9 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及键盘信号电路 李刚;林凌;任惠茹
02129667.7 参数型传感器的接口电路 林凌;李刚;任惠茹
200310122022.7 唇形识别发声器 李刚;解国明;林凌;任惠茹
200410019083.5 生物电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林凌;李刚
200410019316.1 动脉血液成分检测的空域分光差分光谱仪及检测方法 李刚;林凌;王焱
200410019317.6 动脉血液成分检测的时域分光差分光谱仪及检测方法 李刚;林凌;王焱
200410019318.0 组织成分检测的双探头差分光谱仪及检测方法 李刚;林凌;王焱
200410019319.5 组织成分检测的变光路空域分光差分光谱仪及检测方法 李刚;王焱;林凌
200410019320.8 组织成分检测的变光路时域分光差分光谱仪及检测方法 李刚;王焱;林凌
200410019743.X 新型锁相检测电路 林凌;李刚;王小林
200410019820.1 宫缩地形图仪 李刚;姜苇;林凌
200410019819.9 细胞和组织移植用金属微囊 李刚;詹敏晶;林凌
200410019937.X 可充电的脑深部刺激器 李刚;曹玉珍;于超;林凌
200410019938.4 健康手机 李刚;卢志杨;裘祖荣;林凌
200410020169.X 脉搏阻抗谱血糖或其他血液成分的无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李刚;卢宗武;林凌
200410020168.5 外置式脑深部刺激器 李刚;于超;曹玉珍;林凌
200410072544.5 宫缩拉普拉斯地形图仪 姜苇;李刚;林凌
200410072719.2 新型家用心电图机 李刚;林凌
200410072720.5 可充电的车辆检测传感器 李刚;林凌;丁茹
200410072789.8 生物电检测电路 林凌;李刚
200410094084.6 有线车辆检测传感器 林凌;丁茹;李刚
200410094087.X 无线车辆检测传感器 李刚;丁茹;林凌
200410094086.5 气压或液压传动的脉诊传感器 李刚;卫勇;裘祖荣;卢志杨;张国雄
200510013229.X 基于射频识别的车辆交通监控系统 李刚;林凌
200510013232.1 220V交流LED灯的驱动电路 李刚;林 凌
200510013383.7 采用多波长LED的动态光谱测量仪 李刚;乔文;林凌;卢志杨
200510013384.1 基于USB的多种生理参数检测系统 李刚;林凌;何峰;姜苇
200510013543.8 可接触充电的车辆检测传感器 李刚;韩晓斌;丁茹;林凌
200510013573.9 健康鼠标 李 刚;卢志杨;裘祖荣;李醒飞;张国雄
200510016458.7 一种采用特殊镀膜光学分束镜提高OCT成像性能的方法 李刚;吴开杰;林凌
200610013144.6 抗高频电刀心电监护模块 李刚;林凌
200610013164.3 提高光谱仪灵敏度的方法及其实施装置 林凌;李刚
200610013187.4 采用面阵光电器件的光谱测量方法与仪器 林凌;李刚
200610013188.9 基于低功耗短程自动路由无线网络的公交车辆信息系统 李刚;林凌
200610013209.7 差动输出的恒流源装置 李刚;林凌
200610013208.2 可以测量心电图的计算机键盘 林凌;李刚
200610013423.2 可以测量人体组织成分的计算机键盘 李刚;林凌
200610013422.8 一种来电自动语音提示方法以及采用此种方法的通信终端 林凌;李刚
200610013461.8 高精度采集微弱信号的方法与电路 林凌;李刚
200610013833.7 光栅傅立叶光谱仪 林凌;李刚
200610013832.2 一种高速频域生物组织光干涉成像仪 李刚;张泰石;林凌
200610016107.0 采用D类放大器驱动的外置式脑深部刺激器 李刚;兰颖;于超;林凌
200610016106.6 外置式脑深部刺激器及其自对准装置 李刚;于超;兰颖;林凌
200710057046.7 磁性药物引导装置 李刚;赵喆;王慧泉
200710057413.3 高精度模拟/数字转换方法及电路 林凌;李刚
200710059406.7 融合RFID与机器视觉的车辆交通信息监测方法与系统 林凌;李刚
200710059405.2 基于软件定义的仪器仪表电路设计方法和系统 林凌;李刚
200810053216.9 静态傅立叶光谱仪 林凌;李刚
200810053217.3 傅立叶光谱仪 李刚;林凌
200810053352.8 一体化傅立叶光谱仪 林凌;李刚;张凤美;许荣杰;何娟;赵凯;邢贺新
200810053351.3 一体化光栅傅立叶光谱仪 李刚;林凌;许荣杰;张凤美;何娟;赵凯;邢贺新
200810154631.3 生物电放大器 李刚;赵喆;林凌
200810154635.1 提高光电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 李刚;汤宏颖;林凌
200910068282.8 无创测量血液光谱与成分的方法 林凌;李刚
200910068283.2 极性和幅值可调的隔离脉冲电源 李刚;林凌
200910070163.6 作为电源的超级电容控制电路 李刚;林凌
201010111708.6 等腰直角形横截面样品池的散射物质光谱测量装置与方法 李刚;赵喆;林凌
201010152294.1 散射物质多维光谱测量装置与方法 李刚;赵喆;林凌;王慧泉
201010253494.6 一种基于单沿提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李刚;熊婵;林凌
201010253095.X 减小激励信号幅值波动引入测量误差的方法及实施装置 李刚;郝丽玲;林凌
201010267625.6 多波段反射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测量装置及方法 李刚;赵静;林凌
201020557943.1 一种出租车拼车方向指示器 黄明辰;李刚;林凌
201010504281.6 一种出租车拼车方向指示器 黄明辰;李刚;林凌
201020565302.0 一种无线无源的测量电路 张旭;刘庆凯;任朝晖;崔南;董谦;李刚;林凌
201010510366.5 一种无线无源的测量方法与电路 张旭;刘庆凯;任朝晖;崔南;董谦;李刚;林凌
201010609560.9 一种提高图像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 李刚;汤宏颖;林凌
201010619580.4 一种防止环境光干扰的表面反射率光谱测量方法 林凌;李刚
201010619579.1 一种消除环境杂散光干扰的吸收光谱测量方法 林凌;李刚
201010619585.7 一种消除环境杂散光干扰的吸收超光谱图测量方法林凌;李刚
201010619583.8 一种物体内部虚拟超谱图的获取方法 林凌;李刚
201110022415.5 一种X-Y振镜扫描式超光谱图数据采集方法 李刚;赵静;林凌
201110022249.9 X-Y振镜扫描式超光谱图数据采集方法 李刚;赵静;林凌
201110235973.X 一种正弦波调制光电容积脉搏波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李刚;周梅;郝丽玲;刘近贞;林凌
201110235975.9 一种正交方波调制光电容积脉搏波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李刚;郝丽玲;刘近贞;周梅;林凌
201110235809.9 多通道频分信号快速检测装置与控制方法 李刚;郝丽玲;周梅;刘近贞;林凌
201110235810.1 一种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林凌;李哲;李刚
201110236391.3 一种数字锁相放大器和数字锁相控制方法 李刚;刘近贞;郝丽玲;周梅;林凌
201110236392.8 一种方波调制光电容积脉搏波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李刚;周梅;刘近贞;郝丽玲;林凌
201110235974.4 一种正交正弦波光电容积脉搏波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李刚;刘近贞;周梅;郝丽玲;林凌
201110301197.9 一种流动广告牌 黄明辰;李刚
201120378764.6 一种流动广告牌 黄明辰;李刚
201110313506.4 一种光电信号检测指套及其测量方法 林凌;李刚
201110313268.7 一种提高血液吸收光谱信噪比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林凌;李刚
201110365819.4 一种一次性电插头 李刚;熊婵;林凌
201110365881.3 一种一次性医用电插头 李刚;熊婵;林凌
201210028687.0 一种恒流源驱动的生物电前置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刚;刘近贞;林凌
201210044056.8 一种提高图像传感器灵敏度施加成形光的装置 李刚;汤宏颖;林凌
201210044000.2 一种提高图像传感器灵敏度去除成形光的方法 李刚;汤宏颖;林凌
201210044463.9 一种开放扫描电极模式的电阻抗成像系统 李刚;陈瑞娟;刘近贞;郝丽玲;林凌
201210045344.5 激励采集双扫描模式的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其信息获取方法 李刚;陈瑞娟;郝丽玲;刘近贞;林凌
201210118409.4 一种基于差值提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林凌;李永城;周梅;李刚
201210118474.7 一种快速的动态光谱数据提取方法 李刚;周梅;李永城;林凌
201210266553.2 一种出租车合乘系统 黄明辰;李刚
201220372344.1 一种出租车合乘系统 黄明辰;李刚
201210319111.X 一种磁控开关 李刚;熊慧;黄霞;林凌
201210319112.4 一种磁控开关 李刚;熊慧;黄霞;林凌
201210319113.9 一种低照度图像采集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李刚;汤宏颖;林凌
201210392690.0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电源供应系统 李刚;熊慧;付亚涛;林凌
201210412964.8 一种无线无源测量装置 李刚;熊慧;董锟;林凌
201210447117.5 一种采用模拟开关的多通道差动脉冲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刚;熊慧;陈东旭;林凌
201210447118.X 一种采用三态门的多通道差动脉冲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刚;熊慧;陈东旭;林凌
201210447119.4 一种采用MOS管的多通道差动脉冲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刚;熊慧;陈东旭;林凌
201210584973.5 一种基于不确定度的动态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林凌;熊博;李刚
201310004409.6 一种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方法 林凌;李威;李刚
201310047086.9 一种高效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 李刚;贺建满;林凌
201310047087.3 一种超声多普勒信号检测电路 李刚;张浩泽;林凌
201310047090.5 一种超声流量计 林凌;张桂霞;李刚
201310047089.2 一种超声多普勒测速仪 林凌;刘妍;李刚
201310047131.0 一种光电转换电路 李刚;李永城;林凌
201310047076.5 一种基于对数放大器的差频器 林凌;张林娜;李刚
201310047080.1 一种基于对数放大器的高输出幅值差频器 林凌;张林娜;李刚
201310046990.8 一种差动恒流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李刚;张盛昭;林凌
201310047041.1 一种基于指数放大器的混频器 李刚;包磊;林凌
201310047043.0 一种基于指数放大器的差频器 李刚;包磊;林凌
201310047078.4 一种基于对数放大器的高输出幅值混频器 李刚;赵龙飞;林凌
201310047107.7 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差频器 李刚;包磊;林凌
201310047109.6 一种双通道频分光电信号检测电路 李刚;张盛昭;林凌
201310047045.X 一种基于对数放大器的混频器 林凌;张林娜;李刚
201310142804.0 一种定幅值的动态光谱数据提取方法 李刚;周梅;林凌
201310142892.4 一种消除光程长差异的血氧饱和度提取方法 林凌;李永城;周梅;李刚
201310142787.0 一种单沿多谱的动态光谱数据提取方法 李刚;周梅;林凌
201310596068.6 一种差动输出的恒流源电路 李刚;刘近贞;林凌
201410034835.9 一种嵌入RFID的电子车牌及其制造方法李刚;林凌
201410310294.8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睡眠状态监测方法与装置
2014010310293.3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婴幼儿监测方法与装置
201410310294.8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与装置 朱险峰;焦彬;李刚;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