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妇幼健康工作会议讲话)
本文目录一览:
妇幼例会的开头怎么写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我单位始终以保健为中心,实现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在认真做好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同时,克服诸多困难,筹集资金添置医疗保健设备,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取得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工作
1、出生医学证明发放
我县规定,在发放出生医学证明时,为儿童建立保健管理卡,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提高保健管理率。从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全县共发放出生医学证明3128人份,(其中保健站发放2009人份,1岁以内儿童1071人份),都办理了儿童保健管理卡。
2、新生儿疾病筛查
今年有11家医院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从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全县共采血样检验室筛查新生儿人数为时尚早2894人份,其中筛查出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苯丙酮尿症1例,上述两例患儿均得到治疗,仍在随访中,目前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减少两名残疾儿童的发生。
3、新生儿听力筛查
为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及时给予干预或治疗,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做到聋而不哑。我单位自筹资金5万元购置了耳声发射检测仪,从2007年3月至9月30日,共筛查408人,并对4名未通过的新生儿在1月后重新复查,都已通过。有效的预防了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
4、发放幼儿园教师健康证
于9月底为示范幼儿园53人名幼儿教师健康体检,并发放幼儿健康体检合格证。检查中有2明幼师因体检不合格,给予治疗,复查合格后补发该证。
二、妇幼保健业务工作
1、爱婴医院、爱婴卫生院业务指导
为不断巩固爱婴成果,提高产科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我单位每季度派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3所爱婴医院和7所爱婴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重点是母乳喂养宣教和“两早”工作,每次下乡都有书面指导意见由院长或负责人签字,发现不足之处,要求立即纠正。同时对“两管”工作也给予及时指导。一年间共下基层252人次。
2、孕产妇保健管理
活产数3894,产妇总数3889人,孕产妇建卡人数 1746人,住院分娩人数3695人,非住院分娩人数194人,住院分娩率94.89%,母乳喂养率81.21%。由于孕产妇保健手册多在产妇手中而未能及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部分手册回收较迟,加之有重复建卡现象,导致产检率偏低。另有少数妇产科医生责任心不强,宣传不到位,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优待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25.68/10万。8月份,我站为19名孕产妇进行了爱滋病普查采血送检,结果无异常。
3、儿童保健管理
儿童保健管理人数4802人,保健管理率31.9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905人,系统管理率为13.64%,婴儿死亡38例,婴儿死亡率9.67‰。1-4岁儿童死亡1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58‰。
我站在“六·一”节间为来城1002名集体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营养评价,并将体检结果及时书面报告给幼儿园和儿童家长。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保健人员素质
为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我站近年有3名医护人员参加成人高校医学专科学习,有8人次参加省级妇幼保健业务知识学习,有7人次参加市级医疗保健培训班学习。全站所有业务人员都参加了各种继续教育学习,每人都取得了20分以上的继续教育学分。
对基层妇幼保健员,我县仍坚持每季度办一次培训班或开一次例会。今年3月份和6月份,分别办了一期妇幼保健业务知识培训班和一期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的保健员和妇产科负责人参加了学习,其中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班请市一院和二院的专家讲课,现场学习,做到凡参加人员都会正确使用复苏囊,并会操作新生儿气管插管技术。
四、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和儿童死亡补漏调查工作
1、7月份,组织召开了围产保健协作组工作会议,对1例孕产妇死亡进行了分析和评审,并将评审病例和评审结果上报市、县两级主管部门。
2、为能准确、真实的反映我县妇幼保健工作情况,我们十分重视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包括对社区的业务指导,尤其是对年度报表的质量控制,5月和10月先后 2次对乡镇卫生院的报表进行了核查和补漏调查,特别是年终,我站抽妇保,儿保、统计等4名业务人员,对各乡镇全年妇幼保健工作进行了核查和指导,针对报表数据,核对孕管卡、儿管卡,并到18个乡镇计生办进行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补漏调查,调查中发现有3个乡无漏报,余15个乡都有漏报现象,补漏调查结果已上报市所。
五、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站克服人员少,医疗设备陈旧奇缺等困难,努力开展妇产科业务技术工作,为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今年又筹集资金近10万元购置了微波治疗仪、麻醉机和耳声发射检测仪。并通过公开招考有2名本科应历届毕业生将于12月份进入我站。使我县妇幼保健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改变了保健站无本科生的历史。
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人少事多,加之乡镇卫生院严重缺乏妇幼保健员和妇产科业务人员,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和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等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做好保健院0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争取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十八大五中全会关新医政怎样安排
2015年中医医政工作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是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妇幼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根据局党组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医改,突出抓好创新,持续抓好落实,推动中医医政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更好服务百姓健康,更好服务卫生计生发展大局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统筹做好深化医改相关工作
(一)全面实施《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按照“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在地市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地市办中医类医院,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的要求,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做好县级中医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强化县级中医医院临床薄弱专科、临床优势专科和医技科室建设,全面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配合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探索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能力要求。
(二)在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强化落实已有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医改中医药相关政策课题研究,编制国务院“十三五”医改规划中医药内容,研究医保支付等有利于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做好按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改革试点,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诊疗服务。推动做好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中医药相关改革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政策和经验。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办中医,推动将中医类专科医院和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坐堂医诊所作为社会办中医的优先领域优先举办,做好相关试点工作。制订印发《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中医肛肠医院基本标准》等中医专科医院基本标准。实施好《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若干意见》,促进中医类别医师合理流动。
二、服务百姓健康,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四)推进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优化诊区、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改善住院服务流程、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规范诊疗行为、注重人文关怀等,不断强化和提升中医医院服务百姓健康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明显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提高社会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大中医药便民惠民成效。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平安医院创建等重大活动。
(五)全力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四项指标和重点任务。全面总结提升工程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加大典型经验和实施效果宣传报道。对进展缓慢省份开展督查。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推进基层中医药集中诊疗区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适宜中医诊疗制剂设备配备。继续加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和县级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对评审合格地区命名表彰。
(六)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依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推进区域中医“治未病”工作,完善服务提供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形成一批特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治未病”调理方案并推广应用。制订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对社会性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规范引导和健康发展。
(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实施。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项目考核评估,推动扩大项目覆盖面。探索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和孕产妇保健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形成中医药新增备选项目。
三、全面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
(八)探索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工作,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交流试点经验,初步总结形成几种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就医、体现中医特点、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模式。与相关部门出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意见,开展相关试点,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中医药向家庭、社区和养老延伸。
(九)建立完善中医医院监管和评价体系。结合中医医院评审、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相关要求,印发《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15-2017年)》,开展2015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纠风工作,坚决打击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贯彻落实加强医疗行业“九不准”及配套文件,抵制红包和商业贿赂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修订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等相关文件。
(十)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创新中医重点专科管理思路。制订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十三五”建设规划,优化专科结构,调整评估评价内容和方法。启动国家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遴选。分批修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继续做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开展201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验收工作。适时稳妥启动新一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工作。做好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适时开展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病案首页监测工作。
(十二)加强医疗技术、护理和药事管理。开展中医医疗技术应用推广工作,探索中医医疗技术应用推广的途径和方式。印发《中医护理技术手册》,推广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强化中医药应急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十三)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创新中医应急管理,依托实施中医药骨伤特色救治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国家中医应急救治队伍,平战结合,培育、建设一批中医应急基地。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应急机制,提升中医药应急能力。
(十四)做好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建立中西医协同治疗艾滋病工作机制,制修订中医、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加强救治能力培训,扩大中医药救治规模,适时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督导。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做好应对埃博拉出血热、H7N9、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相关工作。
五、做好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等工作
(十五)创新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三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共同组建中西医临床协作组,围绕部分重大疑难疾病防治,开展联合攻关,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十六)组织开展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活动。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在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和儿科,推广妇科和儿科中医技术,规范中成药合理应用。研究疾病控制机构中医药工作内容和模式,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优势和作用。
(十七)围绕民族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推动民族医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加强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筛选民族医特色突出、确有疗效的诊疗方法和技术,整理规范形成诊疗方案或操作规范并逐步推广。
(十八)做好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工作,配合做好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针对中医师资格准入和执业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结合《医师法》修订,研究提出中医民族医医师准入和执业管理制度建议。
如何建立妇幼卫生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创新农村卫生改革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卫生事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共同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卫生人员技术素质和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使农村居民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到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25%和20%,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2岁,实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初保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各乡镇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2001—2011年初保健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初保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研究解决初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实施农村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人员。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市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体系,完善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对常见病、多发病要能就地处理。规范卫生服务行为,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其他重大疾病。预防和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减少各种心理疾患,做好老年保健。
(四)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贵州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1年)》。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努力实现初级卫生保健各项指标。
(五)加大公共卫生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公共卫生监督与监测体系要从城镇向农村延伸,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劳动卫生安全,对农村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要能够有效控制。
(六)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力发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结合小城镇和文明乡镇建设,创建卫生乡镇,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生活环境。
(七)继续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在我市开展,针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普及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八)加快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药品经营企业,要通过兼并和改制,建立基层药品配送中心,鼓励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方便农村就近购药。
(九)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组织引导农村居民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并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
(十)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
四、实施策略
加强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推动初保工作向前发展。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职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初保工作。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卫生、宣传、农业、水利、建设、环保、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文广、计划生育、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参与的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承担初保的组织实施、调查研究和组织评审等工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各乡镇政府要把实施初保规划作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振兴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奔小康工程和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实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
(二)部门协作,各尽其责。初级卫生保健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协调各部门落实各自的职责,将有关内容纳入本部门工作目标计划,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完成初保的各项任务。
(三)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决定》精神,深化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认真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上划“市管”等政策;实行院长竞聘制。通过严格准入、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巩固和发展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四)完善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增加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制定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五)分级管理。
市初保委员会应结合全市实际,编制全市初保规划,制订出实施的具体办法。组织实施各项具体指标,制订初保有关管理办法和职责,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职责,加强对初保项目指标任务的督查。收集和上报初保工作有关信息和资料,促进初保工作任务的落实。
乡镇初保组织应根据市初保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初保方案,负责本辖区初保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管理考核与督查达标的初审工作,收集和上报初保有关信息和资料。
(六)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001-2002年为初保规划实施试点阶段。市政府在1—2个乡镇进行试点,首先达到《贵州省农村2001—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标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2—2005年为全面实施初保工作阶段。要求2005年在全市100%的乡镇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并有70%乡镇达到全省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标准,2006年所有乡镇达到评价标准。
第三阶段(评估阶段):2006—2007年,各乡镇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难点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市初保委将对各乡镇的初保工作进行审评,同时申请遵义市、省初保委验收。
(七)监督与考核评估。
市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每年开展1检查考核,进行相关指标评估,找出差距,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八)建立初保工作督导制度,加强对初保工作的监督。市、乡镇初级保健委员会要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并接受其对初保工作的监督和建议,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社会舆论和农村居民在初保实施中的监督作用。
五、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市乡两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初保工作,加强对初保工作的领导,把初保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
——发展计划部门要把初保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好初保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调配农村卫生资源,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的投资。
——财政部门要根据《决定》要求,按照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适当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补助的范围和方式,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促进初保目标的实现。
——卫生部门要做好辖区内初保工作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预防保健措施,加强卫生监督,在初保实施中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做好初级卫生保健的协调工作,要充分调动全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上下一条心,尽职尽责,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计生部门要认真落实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同时,开展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倡导农村居民健康消费,在农村能源建设中,把建设沼气池与农村“改栏、改厕、改厨”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配合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
——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监测,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水利部门在解决人畜饮水的同时,提高人饮用水卫生标准。
——爱卫办要负责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的技术指导,
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在我市的开展。
——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监管。要定期组织对市及市以下药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和药品质量的检查;开展以制售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兽药人用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药品行为,取缔各种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大力整顿和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要扩大农村用药监督检查和抽验的覆盖面,保证农民用上合格的“放心药”。
——建设部门要把开展初保与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将农村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积极指导农村居民搞好新住宅的卫生厕所配套建设;要在审批农村居民住宅建设中,将建造卫生厕所列为必备条件。
——教育部门要搞好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文化广播电视部门,要将“全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之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畜牧部门要与卫生部门配合,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盐物部门应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碘缺乏病防治。
六、保障措施
(一)抓好农村卫生改革,以改革促进农村卫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要理顺市、乡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搞好资源重组,建立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二)加大投入,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农村卫生事业经费。市政府应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规划要求的重点建设给予扶持。各乡镇也应解决专项经费,确保初级卫生保健实现。
(三)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卫生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强化区域卫生机构的功能,建立和完善医疗体系,坚持卫生工作以农村为重点,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引入竞争机制,转变服务观念和模式,满足农村居民的初保需求。
(四)建立初保工作监督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分级督导、评估审评制度。
(五)加大初保工作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级各部门自觉参与,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初保的认识,引导他们参与到初保各项活动中去。
(六)推进初保的法制化进程,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初保立法工作,逐步将农村初保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评比,做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指标未达到要求,影响评估验收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