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采出后地面处理流程(工作面采煤工艺流程)
本文目录一览:
- 1、施工挖出煤炭资源怎么处理?
- 2、开采完成的煤矿,地下挖空的部分怎么处理?
- 3、煤矿开采以后地下空洞怎么处理?
- 4、采煤过程(要具体)
- 5、煤炭开采完后,地下挖空的部分都怎么处理呢?
- 6、开采完煤炭后,地下挖空的部分怎么处理?还需要填充回去吗?
施工挖出煤炭资源怎么处理?
对于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未取得采矿许可证,销售砂石、粘土等普通矿产资源如何处理的问题,《矿产资源法》未作特别规定。《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也未做出具体的规定。国土资源部的两份复函对此问题作了解释与说明,1998年08月12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山凿石、采挖砂、石、土等矿产资源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发文字号 国土资函190号)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的规定,砂、石、粘土及构成山体的各类岩石属矿产资源。
二、建设单位因工程施工而动用砂、石、土,但不将其投入流通领域以获取矿产品营利为目的,或就地采挖砂、石、土用于公益性建设的,不办理采矿许可证,不缴纳资源补偿费。
三、需异地开采砂、石、土用于上述公益性建设的,应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矿产资源补偿费原则上应按法规规定酌情减免。
四、凡以营利为目的开采上述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单位、个人,均应按照 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采矿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矿产品均应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五、其他类似情况可参照本文件精神办理。1999年08月19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404号发文《关于解释工程施工采挖砂、石、土矿产资源有关问题的复函》,答复如下:
一、我部《关于开山凿石、采挖砂、石、土等矿产资源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1998〕190号)(以下简称《复函》)“二”中的“因工程施工”和“就地”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批准占地范围内,因工程需要动用或采挖砂、石、土用于本工程建设。目的是鼓励建设单位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已批准占地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减少异地开采,以利于保护环境。但建设单位在上述范围内采挖砂、石、土进行销售或用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的,必须依法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二、《复函》“三”中的“异地”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批准占地之外范围。
根据以上两个《复函》的文件精神,在工程建设项目批准占地范围内,因工程需要动用或采挖砂、石、土用于本工程建设,不办理采矿许可证,不缴纳资源补偿费。但建设单位在上述范围内采挖砂、石、土进行销售或用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的,必须依法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综上,结合《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在工程建设项目批准占地范围内,因工程建设需要采挖砂、石、土,不用于本工程建设而用于销售,不办理采矿许可证,不缴纳资源补偿费的,面临被追究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
根据《矿产资源法》第三条之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
矿产资源未用作工程施工,亦未用作公益性建设,而是用于出卖,违反了相关规定。根据《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行政机关可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开采完成的煤矿,地下挖空的部分怎么处理?
挖空的部分就会通过其他的东西进行掩埋,比如说一些残渣废料,这些都是填补这些挖空的部分很好的材料。因为如果这些挖空的部分不经过处理的话,往往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因为这样会造成土地塌陷的现象经常会发生。会使得一些人员造成很大的伤亡。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煤矿塌方的事件出现,就是因为掩埋的不及时。
煤炭作为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可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也导致了我们国家有非常多的煤矿来进行开采。但是这些煤矿有的安全生产意识做的并不是太好,他们往往挖空了一部分的煤矿,并没有及时的对于这一部分进行填埋处理。所以也导致了塌方事件时有发生。也造成了很多的煤矿工人的死亡以及受伤。
当然我们知道填补这一些被挖空的煤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时间一长会导致煤矿的塌方,如果出现任何的地震现象,还会导致土地下陷的事情。所以这填补煤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马虎不得。但是很多煤矿却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所以如果不及时填埋至被挖空的一部分,将会给当地的土地资源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然而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很多的小煤矿被封存,也避免了出现这样这样被挖空的煤矿没有被及时填埋的现象出现。所以这也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完成了一个快速转型。也使得我们国家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在挖采煤矿的时候会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
煤矿开采以后地下空洞怎么处理?
1.首先,先从地雷的基本情况: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尘,但综合防尘措施,但仍存在一些矿物粉尘随风漂流,沿着继续巷道稳定下来,从而使巷道或材料的周壁通常都沉积在设备上煤尘。如果不及时把这些灰尘清除,一旦出现震荡,这些都将被重新飞煤尘到空气中,造成的问题。因此,要及时清洗并清除灰尘。洗或清洁煤粉尘,应及时运送,好了,否则,水会蒸发,灰尘还是再飞可能。井下煤尘堆积最脆弱的地方是采掘工作面回风管,输送机道,溜煤眼。煤矿储存下来的嘴,交通等转载点。
采工作面主要产尘,煤尘事故多发地区,据统计,80%的煤尘事故的工作面。因此,提高采掘工作面是尘归尘工作的重点。采掘工作面粉尘包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综合防尘措施。
工作面防尘措施有:煤层水,钻孔,水炮泥,周围洒水,喷雾装车点,浪漫,安静的巷道冲洗清理。机采工作面粉尘也:采煤机喷雾内外,帧与帧冲洗水幕之间。掘进工作面
防尘措施有:水钻(湿式钻孔),水炮泥,爆破喷雾,扒装机喷头,清洗隧道墙壁,干净浪漫,转载点喷雾,清洗等道路。该机还内外掘进工作面喷雾及除尘风机等用的机器。喷射混凝土拌湿巷道掘进也斜肌和潮喷和个人防护措施。
2,煤矿安全生产措施: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风机和通风网络两部分组成。风流井口进入矿井的风,风通过各种地下空间后,再进回风井,从矿风井,通过整条路线被称为风流矿井通风系统排出。从不同来源得到的功率
矿井通风方法风流可分为两种自然通风和机械通气。
(1)自然通风:利用通风功率的由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地下隧道通风方法的空气流产生的被称为自然通风。天然的空气压力一般都比较小,且不稳定,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个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2)机械通气:利用通风风扇机的运行产生的电力,从而导致在地下隧道通风方法的空气流被称为机械通气。机械通风的矿井,自然的空气压力始终存在,并在每一个时期,通风管理工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矿井通风的工作,尤其是在特别高瓦斯矿井应注意。
3,有害气体和井下预防措施!
(1)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它可以燃烧,当含量为13%75%,火可能会引起爆炸;高度有毒的一氧化碳,当它为0.4%的含量,该人可以在中毒的短时间内去。 “条例”规定的0.0024%,其最高允许浓度。
(2)硫化氢(HZS):是一种无色,略带甜味,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可在火灾和爆炸燃烧;剧毒的硫化氢,使血液中毒,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订单式”允许0.00066%的最高浓度。
(3)二氧化硫(SO 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气味的硫和含硫气体,用呼吸管湿润皮肤接触可产生硫酸,上呼吸道刺激和组织气管,肺的麻痹和支气管发炎。 “条例”规定的0.0005%,其最高允许浓度。
(4)二氧化氮(NO 2):红棕色,易溶于水,是一种高毒性的气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订单式”允许0.00025%的最高浓度。
(5)甲烷(CH):煤层气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是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它是比空气轻,往往聚集在巷道中,当在空气中的含量可在高氧含量,引起窒息减少;它已经炸药,炸药浓度一般为5%,是16%。在甲烷中,因为不同的点的矿井的容许浓度“订单”,在后面详细说明。
(6)氨(NH。):是一个像电视剧氨气味的无色气体;它是剧毒,会刺激皮肤和上呼吸道会严重伤害眼睛。 “条例”规定,0.004%的最高容许浓度。
(7)二氧化碳(COz的)的:是一种无色,微毒,略有酸味的气体,它不燃烧,也不维持很长的一口气,它比空气重,常聚集在底部,巷道通风不良降底;易溶于水,碳酸盐岩地层,人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 “条例”规定的0.5%的最高容许浓度。由于沼气本身危害极大的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甲烷气体检测报警危险的
是一个必要的工作。气体报警是指利用气体传感器技术,甲烷气体浓度和标准数值的比较,检测到的,当浓度超过某一定值高时,相应的声音警报,提醒工作人员的工作相应的处理,抽真空或组织矿井通风,避免不安全事故,其主要成分
甲烷气体是甲烷(CH4),甲烷是易燃易爆气体。当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使用电钻;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附近20米以内风流瓦斯浓度在爆炸现场到达严禁爆破1.0个百分点。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和通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积气现象。隅角瓦斯积聚一般发生在采煤工作面的角度,停风巷道,巷道高风险区和其他地点。瓦斯积聚现象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所以,总是要警惕!
采煤过程(要具体)
煤过程 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煤炭采出后地面处理流程,都须首先进行地质勘探煤炭采出后地面处理流程,查明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可采层数、层厚、倾角、储量煤炭采出后地面处理流程,以及地质构造、自燃倾向、水、瓦斯等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然后合理规划矿区的建设规模、矿井数目、产量和建设顺序。根据矿区总体设计和矿井设计,逐一建设后移交生产。露天开采包括剥离和采煤作业。首先剥去上覆岩层,使煤层敞露,然后开采(见露天采矿方法)。地下开采则需开凿一系列井巷(包括岩巷和煤巷),进入地下煤层,然后进行采煤(见地下采煤方法)。
采区是井下生产的基本单元,矿山开拓和采区巷道布置是井下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区内布置一系列巷道和若干回采工作面,建成从工作面到井下大巷的运输、通风、供电、压气、煤仓等生产系统。视煤层赋存条件,可在单一煤层中布置采区,或在几个相邻煤层中联合布置采区。为维持矿井持续生产,在回采的同时,需及时进行开拓工作和准备新采区,形成新工作面。此外,还要布置联通井下各采区的开拓井巷,形成全矿性的井下生产系统(见采区巷道布置)。
通过井下运输系统,将采出的煤和矸石运到地面,把人员、材料、装备从地面运到井下工作地点。矿井通风系统不断供给井下新鲜空气,利用各种通风结构设施,迫使风流到达井下每个作业点,供井下人员呼吸、降温及稀释瓦斯等有害气体;乏风通过回风井巷排出地面(见矿井通风、矿内空气、矿井热害)。井下各工作地点所需的电力、压气动力、防尘等安全措施及用水,分别以专用管线,从地面变电站、压风机房以及贮水池输送到井下去(见矿山动力供应、矿山供电系统);井下涌水则需在井底设集中水仓、水泵房,通过排水管排到地面(见矿山排水);充填、井下防火等特需的充填材料、泥浆须另设专用的设备和输送系统。露天开采须增设剥离、排土、堆土装备,以及相应容量的排土场;采深不大时,无需通风措施。基础理论 岩石力学 和地压控制理论一起,是指导采煤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开采引起的围岩岩体中应力重新分布,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变形、塌落、破坏、地表发生沉降等力学现象,直接影响井下巷道和地表建筑物的稳定与作业安全。19世纪后期,已有人试图运用简单的力学定理,建立各种假说,来解释一些地压现象。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以连续介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随后,又开展了视岩体为连续介质各向异性体的研究,50年代后,开展了视岩体为非连续介质的弱面体研究、有限元法研究和极限平衡条件研究等。与此同时,相似材料模拟、光弹性模拟、数学模拟等各种研究方法和声、光、电学仪器设备等实验手段也获得了显著进展(见地压观测)。这些研究工作为更好地解决工作面支架设计、巷道维护、三下采煤以及具有冲击地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开采等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系统工程学 在煤矿开采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首先在露天开采中应用,目前已扩展到地下开采,但都还处于初期阶段。煤炭生产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动力供应、地面生产系统等许多生产环节组成的,各环节间具有独立性,在工艺技术上、材料上、动力上、信息上又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运用运筹学、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大系统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进行分析研究,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保证产量或成本费用最低,技术经济指标最好(见计算机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
矿山地压及其控制,系统工程在采煤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理论研究上的进展,已促使煤矿设计、生产管理更好地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煤学科的内容和体系进入了大幅度更新期。术发展地下采煤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采煤技术的进步,18世纪以来,地下采煤技术经历过两个发展阶段:
①第一个发展阶段 18世纪肇始于英国,使采煤从手工生产过渡到单一生产工序的机械化生产。首先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绞车、水泵、扇风机,取代了辘轳提升、水斗戽水和自然通风。20世纪初到40年代后期,陆续出现了风镐、电钻、 凿岩机、 链板输送机、气动装岩机、电动装载机、带式输送机、自动卸载矿车等采掘设备和大功率的电动绞车、水泵、扇风机等技术装备,但采掘工作面仍以使用电钻的爆破落煤技术和凿岩机为主。中国自1875年起,相继建立了基隆、开平两个煤矿,实现了矿井提升、矿井通风、排水等几个主要辅助生产工序的机械化作业,这是中国近代采煤工业的开始。
②第二个发展阶段 采掘工作面从单一生产工序的机械化,发展为全部工序的综合机械化。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英国、苏联分别研制出用于地下长壁工作面的联合采煤机,可同时完成落煤、装煤两道繁重工序的作业。与摩擦式或液压式单体支柱,以及稍后研制出的可弯曲输送机一起,构成了配套的普通机械化采煤设备(即普通采煤机组)。至60年代初,液压自移支架取代了单体支柱,构成了综合采煤机组,从而使工作面生产的采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所有工序,实现了连续、协调一致的综合机械化。到1982年,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联邦德国为98%,英国为92%,苏联为67%,波兰为77.8%。
矿井生产的日趋集中,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推动了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等环节的进一步技术改造。一些装备正朝着大型、强力、高速的方向发展。已出现了2000吨/时的钢芯强力带式输送机,35吨的提升罐笼,有效载重达50吨的箕斗,以及每秒供风量为300米3的扇风机等。 在地下采煤方法方面,世界上大多数产煤国家采用长壁工作面采煤法(见壁式采煤法)。美国由于煤层平缓,顶板坚硬,适宜用连续采煤机开采,主要用工作面短的房柱法采煤(见柱式采煤法),效率高,但煤炭损失多。
露天采煤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勺斗容积为3~4米3的动力铲和以铁道或汽车配合使用的采、装、运设备,20世纪30年代,在软岩露天矿发展了能力大、效率高的连续开采新工艺,50年代得到推广。60年代以来,露天采煤规模、技术装备发展迅速,各种工艺方式都已形成配套的设备组合和系列,单机设备能力不断提高,并陆续出现了容量更大、生产能力更高的超重型装备:斗容137米3、卸载半径近100米的机械铲;斗容168米3、卸载半径为180米,并已用电子计算机监控的吊斗铲;日产20余万米3的轮斗铲;载重达200~350吨系列的自翻车和自卸汽车;以及带宽3.6米,最长作业线98.65公里,最大生产能力每小时达48000米3的带式输送机等。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技术开始用于露天矿的单机控制、系统监控、全矿以至全公司的组织管理,使全世界露天采煤占全部煤产量的百分比,由60年代的30%提高到1980年的40%,苏联为32.6%,美国达55.3%,中国也正在大力发展露天采煤。
煤炭开采完后,地下挖空的部分都怎么处理呢?
煤炭,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化石燃料。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需要开采大量煤炭来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有人就好奇了,这煤矿挖煤之后,剩下的空间怎么办?不会塌吗?
其实,在开采过程中空出来的空间叫采空区,一般在开采后是必须要坍塌下去的。不然地底下空了一块,可是非常危险的。我国对于采空区的处理一般有三个应对办法:其一就是崩落法。一般来说岩石失去支撑,就会自然崩落。但如果开采未造成围岩构造破坏,就需要进行强制崩落处理,如深孔、药室爆破等等。而且爆破的位置要根据矿体厚度以及倾角来定,崩落岩石厚度也要满足缓冲保护垫层的需要。
其二就是充填法了。主要针对于不允许塌陷的地区,如地表存在露天采场或建筑物的情况。通过采空区的钻孔、充填管道将废石或矿尾砂充填到采空区,以此来支撑围岩并防止围岩变形。
最后就是封闭处理法了,一般只有在采空区矿石围岩状态极其稳固,地表允许崩塌并且采空区离主要矿体较远、埋藏较深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做法也相对简单,只需要在采空区通往生产区的巷道里构建一堵足够缓冲厚度的隔墙即可。煤矿采空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处理不当,非常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矿井被废弃后,留下来的洞是怎么处理的?看完终于明白了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的对采矿有一定的了解,曾经有人在矿井里面采矿,后来开采完了之后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洞。小时候我还和小伙伴经常到洞口附近捡透明的石子来玩。但奇怪的是,这个矿井虽然被废弃了,但是却没有做什么处理,只是把洞内的道路给封住了。这就不由得让我产生好奇,矿井被开采完以后,留下来的洞到底是怎么处理的呢?看完长见识了。
虽然现在有很多的新兴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但是人类采矿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尤其是石油和煤矿,都是人们大力开采的主要资源。那么这些矿井被开采完之后,最后都怎么处理的呢?其实处理办法有三种,首先第一种就是回填。我们大家都知道采矿需要在地底下打洞,地底下的空间越大对地质的破坏也就越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坍塌,所以对于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来说,当矿井被开采完了之后就会进行回填,把挖空的地方都填满。一般工作人员会用石头、水、沙子等东西进行回填。
第二种方法就是爆破法,也就是说直接把留下来的矿洞炸塌,用炸药的方式来破坏岩石的结构,使这个矿洞彻底废弃,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适合爆破的区域,并且这种方法较为危险,工程师们必须经过严密的计算之后才会实行。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封堵法,当矿井被彻底废弃之后,工程师们就会对洞口进行封堵,他们会直接用水泥在洞口内砌一座墙。这种方法的成本比较低,但是对矿区附近的地质要求比较高,矿区附近的地质必须非常稳定和牢固,确保不会出现坍塌,最后才能封墙。工程师们会经过周密的测算,最后会在主通道口就行砌墙封闭。
看完以后,立马想起来了,小时候家里的那座矿井就是在洞口内封了一堵墙,也就是用了最后一种处理办法。不过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废弃矿井的处理方法也越来越正规,很多人使用的都是回填的办法来处理废弃的矿井。
矿物资源本身就藏于地底下,我们人类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硬是在地下挖了一个洞,这就好像是一个小型的外科手术一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值得人们深思。总而言之校长还是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逐步替代地球本身的资源,让这个世界的环境能够更加美好安定的发展下去。
开采完煤炭后,地下挖空的部分怎么处理?还需要填充回去吗?
对于没有在煤矿工作过得大家伙们来说,多多少少的都会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在这里告诉大家:就是要让它塌了!
为什么要让它垮落呢?
首先,煤矿井下开采压力很大,随采随垮不会产生大的冲击。而一旦大面积的顶板不能垮落,突然来压垮落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引发事故,损伤工人、毁坏设备,甚至造成工作面的不可恢复性破坏!其次,煤矿井下具有进风和回风巷道,以保证人们的正常生存和工作!一旦采空区不能垮落的话,就会造成工作面风量的流失,进而使工作面氧气含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时还会造成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存和生产!
很多文章和报道不是都在讲煤矿采空区充填吗?
充填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人力支出在开采成本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而充填技术的实施,无疑会增加人员的投入。同时,在煤矿井下到处都是煤炭,我们身边常见的沙土反而更为金贵起来,一矿车的沙土,从地面运到工作面,所需要的费用往往付出很多!
充填会增加一系列的工序,加大事故发生的几率、影响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工序的增加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这一点都好理解!同时,原本煤矿生产就已经属于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而工序的增加无疑会增加工人们的工作量,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在各大煤炭产地我们都能够看到很多的塌陷地:农田被毁、房屋被淹、道路沉陷!
采煤后的空间肯定会塌陷
采煤后的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垮落法或者充填法来处理,不管哪种方法,地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区。不过矿井一般都会对受沉降区影响的房屋进行补偿。也有政府部门对沉降区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