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身心健康知识(身心健康知识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 1、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 2、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 3、高校为什么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 4、为什么要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 5、为什么要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现代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的心理运动规律进行的教育、教学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是德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现代生理学家认为,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于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便应运而生。只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既治标又治本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所谓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尺度,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的内在根据。从素质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第三,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传统的德育存在着内容陈旧、工作层面浅的现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
其次,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导法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因此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第四,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
1、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
2、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恐惧、愤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身体的不适应和疾病。
3、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且心理健康本身就蕴涵着美的深刻内涵,在中小学时期应注意塑造学生的形体美、风度美和姿态美。健康的心理是实现美育的本质内容之一。
4、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小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在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第五,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古人曰:“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中小学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意义如下: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
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的多元化和两极化,也相应的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大学生也必然受到冲击。
他们不仅需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灵,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面临严重的威胁,大学生健康教育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为什么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大学生就开始加人时代骄子的行列。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新知识的渴望,对青春的美好幻想及好奇心,走进了人生的象牙塔,开始追求人生梦想。然而,大学生活并非像想象的那样浪漫和轻松,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可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也会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让你内心纠结、不安、无助、迷茫,甚至怀疑人生。然而,这些“问题”也让你在挫折、转变、适应、挑战中开始探索心灵的成长,痛苦并快乐着。
从大学生成才的意义上来说,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青年学子人生发展的需要。心理健
康对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将心理健康课程渗透到其他课程里。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上课形式要多样化,不仅仅只传授本课程的知识,还可以将本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相结合;
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讲授语文知识时,可以贯穿一些坚强意志、抗挫能力、珍惜生命等心理学知识,健全学生人格。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举措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保障学生人格健康的重要表现。班级定期组织心理活动辅导课程。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班集体文化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班主任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康发展。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有一项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应该定期组织心理活动辅导课程,引导学生以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学习。
为什么要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这段话可以用来形容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他们充满好奇心,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对青春的美好幻想,走进了大学的殿堂,开始人生梦想的航程。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的一个里程碑,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成才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外文化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反差、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选择与奋斗的困惑等,都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压力。
2.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学习任务增多,不仅要储备科学知识,择业求职,还要协调人际关系,社会责任加重,各种应激因素的大量出现和大幅度增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由此导致的心理疾病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加强心理素质培养训练,持续保持良好心理状况。
3.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调整与适应,也非常需要外界的正确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及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能够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自己,并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文化学习、校园活动、人际交往等各方面事务中寻找平衡点,合理安排时间,充实丰富大学生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判断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能帮助学生预防、调节或及时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心理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和当下及未来的社会氛围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近年来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犯罪事件屡屡发生,无不深刻说明了心理问题会带来严重后果,部分青少年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段内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迷失自己的内心,出现各种问题。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6.我国日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中学和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在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培养;社会上,从事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心理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也不断增多。但在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02112/11后,此项工作仍然任重追远。综上所述,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育,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