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庐江堂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宣威庐江堂何氏字辈排序是哪些谢谢
- 2、建德何氏的由来
- 3、我须要问的是何氏庐江郡字辈排列顺序,我们知道的字辈是,发,达,谟
- 4、庐江堂何氏列派是什么意思
- 5、陇西李氏家谱
- 6、庐江堂的庐江堂何氏世系二
请问宣威庐江堂何氏字辈排序是哪些谢谢
一世祖:允公
二世祖:隆公,
三世祖:骘公
四世祖:信公
五世祖:庶公
六世祖:成公
七世祖:果公,
八世祖:比干公
建德何氏的由来
何氏先祖——何瑊公
据《浈阳水木记》载,何瑊,原名韩瑊,韩国后期韩王安时贵族,被任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因在对待秦国的态度上与安不一致而退隐韩原。秦灭韩国,韩王安被劫掳,国破家亡,瑊与其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袭击,疑是六国公子所为,而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秦吏密察居民姓氏。一日,一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其姓氏,适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意以水寒喻韩。吏不悟,以为是指“河”为姓,瑊说姓氏当从人。吏离开,瑊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询,惊骇不已,喟然长叹: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锯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 姓”。韩瑊遂定居庐江,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形成了一支何氏。
据《浈阳水木记》载:“初祖瑊公与妣姜夫人卒葬于庐江东乡望淮岗之原,后代培附冢埠垒,后世因名何坟岗墓。此墓宋时犹存,庄间李公光过览诗曰:何坟岗上草幽青,七国边尘尚可惊。姬裔未应灰火灼,吕螟那得误凝冰。川舟百代行人济,华表千里归鹤鸣。淮土不随涵谷变,骊山徒自发崇陵。”
在2000年第七届世界何氏恳亲大会召开前夕,安徽庐江何氏宗亲总会发起海内外何氏募捐建设了何氏始祖陵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菲律宾、新加坡等地何氏宗亲会,曾陆续派出寻根访问团到庐江考察,庐江县侨办于1993年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走访何氏家庭,查阅何氏宗谱等有关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庐江何氏始祖发源地,已为世界所公认。1994年5月,安徽省编审何鹏先生来庐进行多次考察,拍下何氏宅基地和何家坟园照片,写下近万字的调查报告。北京电视台《中华姓氏》摄制组千里迢迢到庐江拍摄了《何氏起源在庐江》专题片,广为宣传。同时,海内外宗亲捐款投资200万元,其中用于陵园建设130万元,征地12.13亩,从2000年6月开始修建,至11月27日竣工,历时半年完成陵园重建任务。陵园内用砂石提高数米,正中是墓冢,呈三国型,外园用岳西生产的花岗岩砌成,高大雄伟,中间(墓冢)用怀远圆型花岗岩建成,内圆即冢内用红砖圈成,中间真空,立地通天,地下放有吉祥物,象征世代祥和。墓前竖立高大宽厚的瑊公墓碑,碑前放着雕刻典雅的香炉。北侧建有“庐江堂”。堂内高大宽敞,瑊公灵位端正敬放在正中,古朴庄重。左边墙上排列海内外宗亲为园林建设所作贡献的瓷像。右边墙壁上排列着海外宗亲捐的壁画。东侧设纪念室,室内存放海内外何氏宗谱,何氏名人录,历届何氏宗亲大会会刊,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长官何厚铧的题词,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玮题写的牌匾,安徽省副省长田维谦、巢湖市市长王启敏、庐江县县长彭蓬等领导的题词等。
2000年11月28日上午,海内外62个何氏宗亲代表团,1000余名宗亲代表先后到达庐江。庐江县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欢迎仪式。上午10时到达何氏陵园,代表们寻根问祖,饮水思源,心情十分激动。
何氏太始祖陵园,已成为海内外何氏寻根竭祖的圣地。每年清明前后均有海内外何氏纷纷组团前来祭祖观光。
1、郡望
何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郡望,据有关史料所载,主要有七个:
庐江郡:西晋时期的庐江郡,辖今东起安徽芜湖、北至寿县、南至江西九江的广大地区,郡治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在当时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个大郡。庐江何氏具体在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境内。魏晋南朝时期的庐江何氏,人丁兴旺,政治显赫,文事繁荣,经济十分发达。幽州刺史、廷尉何桢是史籍中出现的庐江何氏最早的祖先。而自何桢以下至南朝宋齐梁朝的300年间,庐江何氏一门见于文献记载者有整整10代52人之多,他们或是朝中高官,把持机要,手握权柄。
陈 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历经两汉,屡有变更。曹魏时期,其管辖区域已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五六个县的范围之内,其中太康,魏晋时期称阳夏,是陈郡何氏的发祥地。自汉代至魏晋时期,陈郡何氏家族见于文献记载者仅有4代11人。该家族的奠基者是东汉末年的何夔。
东海郡:东海何氏家族具体在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市)。何氏该郡望的形成大致在南朝刘宋时代,较庐江何氏要晚二百多年,而且历史短暂,家庭分支较多。影响大者有三,何承天一门最负盛名,另外两支为何思澄家族、何慧炬家族。
郫县:秦始置县,为今四川省成都西北的郫县。此支何姓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唐时又曾改岐州为扶风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省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省)汉吏何并。
丹阳郡:又称润州,治所在今江苏省丹阳。治今镇江、丹阳一带。隋置润州,治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唐移丹徒(今镇江)。北宋政和间升镇江府。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省临淄一带)。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2、堂号
水部堂:南朝梁代何逊,官至尚书水部郎,长于诗文写作,著有《何水部集》,其后世子孙为纪念这位先贤,就以“水部”为堂号。
四友堂:明朝大学问家何良俊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处世态度也极豁达,自称与庄子、维摩诘、白太傅三人为友,加上自己合为四友,并把书房称作“四友斋”,他的后人也就很自豪地称自己的家族为“四友堂”。
忠孝堂:明代许州人何清在宁夏环县做官,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徒步千里回乡奔丧,在母亲墓前结庐守孝三年,其后世族人自称“忠孝堂”。
庐江堂:韩瑊为何姓始祖,其说言之凿凿,据《浈阳水木记》:“瑊公姜妣皆寿百龄,卒后葬于庐江东乡望淮岗,也称何坟冈,至宋犹存。”宋代崇宁年间一代鸿儒太常博士李光途经何坟冈,曾题诗纪念:“何坟冈上草幽青,七国边尘尚可惊;姬裔未应灰灼火,吕蛆那怪误疑冰。川舟百代行人济,华表千年归鹤鸣。壤土不随函谷变,骊山徒自发崇陵。”后来韩(何)瑊子孙就在庐江一带繁衍,发展成为望族,后代人就以“庐江”作为何氏的堂号,称为“庐江堂”。
此外,何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学海堂”、“敬享堂”、“忠义堂”、“仁义堂”、“务本堂”、“庐江堂”、“广右堂”、“缵续堂”、“赐策堂”、“义门堂”、“慈荫堂”、“世德堂”、“三桂堂”、“咏梅堂”、“抚逸堂”等。
我须要问的是何氏庐江郡字辈排列顺序,我们知道的字辈是,发,达,谟
何氏庐江郡字辈排列顺序:永铭汉孔仲,世传显祖宗,安邦定太平,万代朝廷相,贤良庆泽荣,本源从盛发,绪业自长新,礼仪家修樊,诗书士德纯。丰谟延伟列,光裕继祥昆,广博知敏慧,玉宇共美辰,佑启康乐道,豪华富贵春,文武科鹏辉,昌福昊耀孙。
扩展资料: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庐江堂何氏列派是什么意思
“庐江堂”是指家族堂号,
天下何氏归庐江,何氏宗亲,根在庐江,成为世界何氏宗亲的共识。“何氏太始祖陵园”
位于庐江县城东约八公里处的白湖镇何坟冈,
陇西李氏家谱
陇西李氏家谱如下:
祖泽承司理,宗功启伯阳;
传家丕绪广,保世本源长;
钟毓皆兰玉,怡流有义方;
福由明德积,庆自太和彰;
南国伦祥兆,西平振业昌;
顺修思久远,繁衍迪前光。
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李姓的起源和迁徙(钱文忠百家讲坛)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庐江堂的庐江堂何氏世系二
三十八世:大郎长子三郎。生于后梁乾化二年壬申岁即公元912年。迁居长汀县河田开基。妣曾、李郭氏,生子:友忠、友全、七郎。
大郎次子四郎。生于后梁乾化四年甲戌岁即公元914年。迁居赤岸开基。妣罗、刘、黄氏。生子:二十郎。
大郎三子五郎。生于后梁德三年癸未岁即公元923年。殁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丁未岁(1007年)迁乳洋刘坑。妣钟氏三郎,诰赠淑德孺人。生子六:长子九郎(夭)。次子十郎,字昌黎、讳先,乙卯生,任赣州推官,子孙在赣州广昌、会昌、于都等处。三子十一郎,子孙散居广东程乡松源(今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四子十三郎,迁居江西吉安白鹭洲,子孙分居湖南桂阳县。五子十六郎,字万盛,子孙分住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大埔、兴宁、蕉岭、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福建上杭、武平等处。六子十七郎,字兰圩,子孙徒翁及上杭来苏,墓在武不冷洋。
大郎四子六郎。生于唐天成元年丙戌岁即公元926年,迁居广东海丰。妣黄氏,生子五: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念六郎。
大郎五子八郎。字章万。生于后唐长兴三年壬辰岁即公元932年。迁居广东河源,妣李氏,生二子:三七郎、四七郎。
大郎之女仙姑。生于后晋高祖元福二年丁酉岁(公元937年)十月十四卯时。诞前三日,满屋异香,弥月而不散。孩提时质根聪猛,性却醇孝,趋围问安外,惟静坐岩中,以参无窃。不饮酒,不菇荤,辟南岩修贞养性,知过去未来之事。当时人不知共名,称为仙姑。宋哲宗元佑元年丙寅岁(公元1086年),仙姑一百五十岁,坐化于乳洋刘坑大郎公世孙六一郎家终寿。临死之时沐浴整衣,道服端坐,含笑自若。而半空中有鼓乐声,如引导者焉,袢云缭绕玄鹤飞翔。姑题诗骑箕归阆苑乘转清虚,愧质虽难待,精魂只自知,葬乳洋乾湖塘龟形肩井穴。
注:本地老谱在大郎公栏还载大郎另五子即:颜氏所生大福郎、二郎,邓氏所生七郎、九郎、十郎。武平象洞何氏族谱无记载,大郎公遗嘱诗亦未提及此五子。且按老谱所记其出生年份疑点甚多。如大福郎(即一郎)出生于923年,比五郎还后一年。七郎(康定庚辰年)和九郎(嘉历丁亥年)的出生年号经查无此帝号。疑为后人误记。但老谱已载,亦抄录于下,供后人考证。
大郎之子大福郎。字万明。生于太平癸未岁(即公元923年),徒江西信丰黄田冈。妣刘氏。同夫葬白石岗龙形。
大郎之子二郎。字章茂。生于康熙丙午岁即公元926年,迁程乡。
大郎之子七郎。字名海。生于康定庚辰年。葬永定樟坑尾龟形。分派信丰源石背。
大郎之子九郎。字朝洪。生于嘉历丁亥年。分派潮州南左廊,又往信丰石背、南康牛枧头。
大郎之子十郎。字昌黎。葬岩前坑口燕子形。分派岩前象洞司。配夏氏。
三十九世:五郎之子十六郎。讳义元,字万盛,号景行。生于北宋太祖乾德四年丙子岁(公元966年),殁于咸淳辛未年十月十三日。葬于象洞园山生蛇挂树形。妣潘氏三娘,生于北宋大祖乾德五年丁卯岁(公元967年),殁于北宋仁宗庆历八年戊子岁(公元1048年),葬于乾南寨背大丘角筠竹山。生子二:长念八郎,字桂荣,住大浦里村。次三十郎。继李氏,生于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庚寅岁(公元990年)。殁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乙已岁(公元1065年)。葬同夫坟。生子三:长念七郎,字桂遥,住广东梅州大浦县,迁梅州兴宁;次十八郎,字桂进;三念四郎,字阳羡。
四十世:十六郎之子三十郎。讳先声,字桂宗,号念三郎,生于北宋真宗景得元年甲辰岁(公元1004年)。任司官。原葬冷洋坑。迁葬上杭来苏乡中都下坑仙人按剑形壬山丙向。妣王氏十三娘,生于宋真宗祥符七年甲寅岁(公元1014年),葬峰背大龟赶小龟形。继潘氏二娘,与王氏共坟。二妣生子六:长六一郎,字秀标;次六二郎,字秀林,分派定南天华司;三、六五郎,字秀龙,分派吉安府万安县;四、五七郎,字龙,分派江西省袁州府。五、五六郎,字秀扬,分派湖北;六、五四郎,字秀梅,徒泰和竹头高。
四十一世:三十郎之子六一郎。讳进朝,字秀标。生于北宋仁宗天圣四年丙寅岁(公元1026年)正月初四。妣范氏、继吴氏、继赖氏。
范氏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壬申岁(公元1032年)。殁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乙丑岁(公元1085年),同夫葬。生子三:长伯一郎,徒嘉应州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分布于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上杭庐丰、横岗定塔等处。次伯四郎,字章伸,迁象洞何坊,洋贝水寨子歧岭下;三伯九郎,留居上杭中都蛟腾六十地。
公妣在何仙姑逝世后,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迁上杭中都蛟腾村六十地枣林,成为上杭开基祖。葬于上杭罗坑。永乐十年迁葬下坑仙人按剑壬山丙向。
四十二世:六一郎之子伯一郎。讳发伯,字章万。生于北宋仁宗至和乙未年(公元1055年)二月十八日。由上杭来苏迁广东潮州程乡松源(今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葬平园寨背大坑边蛇形。妣雷氏、曾氏;生九子:
千一郎:字先琪,居松源,其一孙迁翁源。
千二郎:字先瑞,复居上杭庐丰棉村。子孙有迁长乐、翁源。有裔孙何崇乾侨居美国伊利偌斯州。
千三郎:字先珍,分派龙南县罗围,又迁上杭棉村。
千四郎:字先佩,分派吉安龙泉乌泥坑。子孙又分居揭阳镇平(今蕉岭县)、汤坑新村陂角,松源中岗。
千五郎:字先珠,分居南康何西坑。
千六郎:字先琳,分居镇平(今蕉岭)后开派湖广等,其中何焕喜等居台湾桃园县。
千七郎:字先玢,复居上杭庐丰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