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技发现室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
本文目录一览:
- 1、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包括哪几步?
- 2、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瓶子里的彩虹
- 3、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堆积游戏》教案
- 4、爱迪生幼儿科学发现室的内容与目标
- 5、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流程
- 6、举例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
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包括哪几步?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创造良好的科学活动条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由于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还会出现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不厌其烦地讲解科学概念、知识,自己说得多幼儿动手操作少,甚至没有操作环节。因此,我们应从深刻领会《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入手,明确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实质,才能做到不偏离目标,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幼儿园只有紧紧围绕《指南》所提出的目标来开展科学活动,那才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精神的有效的科学活动。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指明了让科学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重要性。让科学活动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因此,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应以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为教育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
由于幼儿受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的影响,在探索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符合成人逻辑的想法或做法,教师不可否定孩子,更不可予以指责,应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幼儿,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结果,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时,请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幼儿可能会猜想出不符合现实的答案――“积木会沉到水底”“泡沫板会沉到水底”“铁钉会浮在水面上”等等,教师不要马上予以否定,应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试验获得正确的答案,切忌一味地灌输知识。
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并不代表教师什么也不用管,教师应教给幼儿探究的方法,如调查、测量、实验、讨论等等,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探索内容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探究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体现幼儿自己的操作性,这才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关键。
四、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准备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能帮助幼儿完成探索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可操作性强、开放性的操作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究。
总之,教师要“蹲下来”去看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的实际情况,把控好材料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促使操作活动顺利开展,真正做到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发学习、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将科学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集中科学活动,集中科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而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则是一种较为自由随意的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兴趣、保护幼儿的童心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将科学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育的作用,促使幼儿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幼儿天生充满好奇,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六、实现良好的家园共育
众所周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作用,让家长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还要提醒家长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包容孩子与成人不同的科学想法和行为,鼓励并支持孩子进行探索、实验,培育幼儿心中科学的种子。例如: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或家长座谈会,就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如何支持幼儿科学活动等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家长学习《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及教育建议;向家长发放科学教育的宣传材料等。
此外,还可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和孩子一起收集实验材料,制作实验工具等。有了家长的参与,幼儿科学活动有了更深一层的保障,幼儿的信心倍增,对科学的探索也更加富有乐趣和意义。
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科学的奥秘,科学的世界丰富多彩。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幼儿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使幼儿园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开启科学世界的金钥匙。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瓶子里的彩虹
科学发现室,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环境氛围,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与同伴、老师和环境的互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构建新的知识和经验,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提升和丰富幼儿园的特色内涵。1、科幻屋顶——突出科技含量,以营造科学发现室环境为主2、科学墙体——突出科技含量,以奇妙体验、趣味操作为主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堆积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通过幼儿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并以此对玩具及其他物品进行归类,培养幼儿初步的归类意识。
活动准备:玩具人手一个(有软性玩具、硬性玩具),其他各类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展示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里有很多玩具,想不想来玩玩?
二、多次把玩玩具,感知玩具软软的和硬硬的特性。
1、幼儿自行挑选玩具把玩
要求:①每人只能挑选一件。
②用你的小手摸摸看,你拿到的玩具是怎样的?
⑵老师指导幼儿用各种方式知道玩具的软或硬。
⑶讨论:你发现你玩的玩具摸上去或碰上去是怎样的?(学词:软软的、硬硬的)
2、幼儿再次玩玩具
和同伴交换玩具,尝试多种感知。
三、学习归类
1、游戏:把玩具送回家
软软的玩具有一个家,硬硬的玩具有一个家,你拿的玩具是软软的就送软软的家里,你拿的玩具是硬硬的,就送硬硬的家里。
幼儿送玩具,老师指导。
2、尝试给多种物品归类。
观察老师准备的物品。
小结:有些东西是软软的,有些东西是硬硬的。
一起来送这些物品回家。
爱迪生幼儿科学发现室的内容与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内容标准》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课程内容涵盖物质世界、生命科学、地球宇宙、技术与综合四大领域,共有10(或12)个主题,并相应的从幼儿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中精选了80(或96)个科学项目。通过教学PPT引领幼儿逐步进行操作、思考、交流、梳理等活动,帮助幼儿观察和认识身边的物质世界、生物世界、技术世界,以及虽然遥远但是充满兴趣的地球和宇宙,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幼儿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力求体现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以及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性,让幼儿在轻松的生活、游戏中学习,主动建构初步的知识体系和有益经验。
活动计划总表 年段 学期 主 题 十二大主题 十大主题 小班 上学期 水 ▲空气 × × 下学期 生物 工具 水 生物 中班 上学期 ▲力 磁 工具 磁 下学期 光 设计 光 设计 大班 上学期 电 地球宇宙 电 地球宇宙 下学期 机械 综合实践 机械 综合实践 爱迪生幼儿科学发现室各个模块目标功能
1.科学发现模块
智慧学堂幼儿教育课程体系是基于建构主义和STS(科学、技术、社会)理论而研发的一系列幼儿教研工具和活动。由“幼儿科学发现课程系列”、“幼儿科学探究课程系列”、“幼儿玩具课程”三大部分构成。构建主义和STS理论重在将科学知识、动手技能、社会能力融合于教育体系之中,奠定大脑发展基础,促进系统性思维形成,在兴趣的基础上将学习与活动科学结合,是西方国家前沿而成熟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科学发现课程系列”完全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贴近幼儿园教育课程及情境。针对系列课程和游戏,配有《教师指导手册》、《幼儿游戏指导手册》、《游戏记录表》等全套教学资料,教师上手极快,并可与时下园内教育紧密结合,系统的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进行授课指导。发现课程作为国内幼教领域最系统的科学教育体系课程,是幼儿园内教育的必要补充。
2.科学探索模块
“幼儿科学探究课程系列”重在培养幼儿的手脑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主体教学内容,系统化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通过符合、吸引年龄段孩子的各类教具和活动,鼓励、启迪幼儿主动求知和思考,在娱乐和思考中掌握各类知识、技能及各类社会能力。是将幼儿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转向行为的重要支柱。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实现小手运动从简单到精密动作的灵活和协调性。
3.科技创新模块
幼儿虽然不明白科技创新的内在含义,但是科技产品对幼儿的思维发育有重要作用。不但着眼于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要特别重视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4.展示模型
我们展示模型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孩子直观的了解模型的功能、使用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熟悉社会人物角色、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安全意识、时间观念等思维,支持孩子在探索中产生的新想法,训练知觉、激发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成为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爱迪生幼儿科学发现室课程目标 主题 课时安排 活动中蕴含的科学概念或基本技能 水 1.观察水 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2.我来为水量体温 用水温计可以准确的测量水的温度。 3.比较水的多少 用容器可以测量水的多少。 4.让小水轮动起来 流动的水有力量,可以让小水轮动起来。 5.沉的与浮的 相同体积的物体,沉到水底的比浮在水面上的要重。 6.水中小船 水的浮力可以使小船浮在水面上。 7.糖在水里不见了 水能溶解糖、盐等,形成糖水、盐水。 8.让水变得更干净 大小石块、海绵和滤纸都是用过滤的方法让水变干净的。 ▲
空气 1.捉空气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并占据一定空间。 2.小小魔法杯 空气对周围的物体有压力。 3.小吸盘,力气大 吸盘在空气压力帮助下粘在光滑物体上或把它吸起来。 4.吸盘搬运 5.空气动力小车(一) 被压缩的空气有力量。压缩得越厉害,力量越大。 6.空气动力小车(二) 7.小小降落伞 降落伞受到空气向上托的力量,所以慢慢的落下来。 8.愤怒的小鸟,起飞吧 快速旋转的螺旋桨让飞机上下方空气的力量发生变化,所以飞起来的。 生物 1.认识昆虫 昆虫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 2.昆虫聚会 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判断蝴蝶、蟑螂、蝗虫、甲壳虫等等都是昆虫。 3.种萝卜 大多数植物的生命都是从种子开始的,并经历一定的生长过程,一般是: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4.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贯穿于它们整个生命周期,并且它们在不断地生长和繁殖。 5.认识植物的叶子 植物有多种多样的外部特征 6.制作植物叶子标本 会用标本夹制作植物叶子标本。 7.看一看,摸一摸 眼睛让我们看清东西;皮肤能让我们感受到温度、压力等方面的变化。 8.听一听,摸一摸 耳朵能让我们听到并辨别出外界不同的声音。 工具 1.认识工具(一) 拧不同的螺栓时,要选用大小、形状不同的螺丝刀。 2.认识工具(二)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多种工具一起使用可以帮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3.快乐的小乌龟 组装材料或制作小作品时,要选择恰当的工具。 4.聪明的蜗牛 5.超市购物车 6.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7.鸵鸟 8.超级直升机 磁 1.咔嚓咔嚓粘上了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都可以吸引铁制成的物体。 2.比比谁的力气大 磁铁两极的吸铁能力最大,中间的吸铁能力最小。 3.神奇的磁悬浮 环形磁铁相同颜色的两个面不能吸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是相同的磁极。 4.磁铁小火车 将两个磁铁的两极相接近时,可以出现互相吸引或排斥的不同现象。 5.听话的回形针 磁力能穿透纸板、塑料板等吸起铁制成的物体。 6.磁力迷宫 7.指南针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针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8.大自然的“指南针” 大自然中的树的年轮、青苔等也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力 1.猴子天平 当两边的重量相等时,猴子天平就会平衡。 2.小猴买香蕉 3.搭建平衡小塔 物体的重心越低越稳定。 4.让陀螺转起来 陀螺直立旋转时最稳定,一旦倾斜就会很快停下来。 5.神奇的力 骨牌倒下时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量传递给后面的骨牌,骨牌就连续倒下去了。 6.神奇多米诺 7.滑坡车 小车在同一轨道上滑行时,坡度越高,下滑的速度越快,滑行的距离越远。 8.滑坡车比赛 光 1.好玩的平面镜 平面镜摆放方法不同,照出的物体像的数量也不一样 2.光的反射 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照射方向。 3.万花筒 万花筒是在三块平面镜的作用下才形成多彩图案的。 4.放大镜 用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更大、更清晰的像。 5.双目望远镜 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形成的像更接近我们的眼睛,所以可以清晰的看见它。 6.单目望远镜 用不同的镜片可以做成不同倍率的望远镜。 7.组装显微镜 显微镜里面有多组光学镜片,可以看见很小很小的东西。 8.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 设计 1.设计字母、数字造型 一个作品需要多个零件组合而成,选择合适的零件才能设计出合理的作品。 2.图形的组合与分割 选择不同的连接件做顶点,可以拼插出不同图形。 3.搭建跷跷板 跷跷板的支点一般位于中间位置。 4.搭建摩天轮 摩天轮一般设计成近似圆形,它是围绕中心轴转动的。 5.搭建小天平 等臂天平两侧的力臂是相等的。 6.搭建一座小桥 三角形结构可以使桥更稳固。 7.搭建滑梯 设计合理的高度可以使滑轨车更平稳的下滑下来。 8.创意设计 能够自己设计并搭建出一个小作品。 电 1.小灯泡亮起来 电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2.触控、磁控电路 可以用手控、触控、磁控等多种方式控制电路。 3.比比谁的灯泡亮 不同的连接方式,小灯泡的亮度可能会不一样。 4.认识导体、绝缘体 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5.电扇与飞碟 电能让小电机转起来。 6.报警器 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合理的组装,可以制作成不同的电子作品。 7.音乐盒 8.收音机 地球
宇宙 1.认识地球 地球在不停的转动。太阳光照到的地方是白天,照不到的地方是黑夜。 2.地球的表面 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其余的是陆地。 3.太阳 太阳是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这些光和热也就是太阳能,为地球提供了无尽的能量。 4.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观察月相 月亮绕着地球转动,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的样子会发生周期性的圆缺变化。 6.了解航天 宇航员去太空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7.人类对宇宙探索 人类要实现上天的愿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要有强大的运载工具;二、要有可搭载宇航员的航天器;三、认识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并找到防护措施。 8.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载人航天事业已取得很高的成就。 机械 1.齿轮、连杆传动 同密度齿轮咬合在一起,可以相互带动。 2.链条、皮带传动 通过皮带可以让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 3.升降机(一) 选择合适的零件、恰当的传动方式、进行合理的组装,可以搭建出不同的机械装置。 4.升降机(二) 5.抽水泵(一) 6.抽水泵(二) 7.大风车(一) 8.大风车(二) 综合实践 1.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能够完成多种动作,如:前进后退、捡东西、吹口哨、踢腿、跳舞等。 2.造纸机 纸张可以循环利用,废纸经过加工可以生成再生纸。 3.星座仪 星座仪可以帮我们了解四季星空的变化,认识各种星座。 4.绿色能源 大自然中有多种能源,各种能源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5.风力发电装置 借助风的力量带动发动机工作,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6.风帆车 太阳能风帆车是借助太阳光和风的力量前进的。 7.空气水动力系统 被压缩的空气和水能够产生力量让装置工作起来。 8.直立气象站 了解风力、风向、降水量、温度等气象。 9.火箭 了解火箭结构、功能。 10.天文望远镜 了解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流程
科学发现室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广阔天地,也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有利场所,孩子们不仅能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方法,也激发了孩子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流程
1、幼儿虽然不明白科技创新的内在含义,但是科技产品对幼儿的思维发育有重要作用。不但着眼于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要特别重视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重在培养幼儿的手脑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主体教学内容,系统化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通过符合、吸引年龄段孩子的各类教具和活动,鼓励、启迪幼儿主动求知和思考,在娱乐和思考中掌握各类知识、技能及各类社会能力。是将幼儿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转向行为的重要支柱。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实现小手运动从简单到精密动作的灵活和协调性。
举例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
前期的初步实施中,课题组教师普遍感到本课题涉及面太广,具体操作实施时不容易把握。根据教师的反馈,课题组积极与幼教专家联系,将研究的问题范围界定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科学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主要从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研究、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如何创设幼儿园科学区环境等方面,从引领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确定子课题研究问题——实践反思——形成经验总结——提升策略几个层次开展研究,解决了实践问题,提升了专业水平,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界定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在2006年9月正式开题,通过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前期的初步实施和研究,课题组教师普遍感到本课题涉及面太广,具体操作实施时不容易把握,因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幼儿无意识活动,到底在以上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关注和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根据教师的反馈,课题组积极与幼教专家联系,将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专家根据本园实际,对课题中问题的界定提出了新的建议,将本课题研究的问题范围界定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科学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界定受到了课题组教师的一致认可。
无班界区域活动是银川二幼根据本园班级布局和本园幼儿实际需求开展的园本活动,区域活动对幼儿积极性的调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区内专家和同行的普遍认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而科学教育也是本园的园本课题,教师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教研的活动能力,因此,将问题具体化更便于课题的深入开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全区乃至全国在科学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空白,此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的增强,21世纪对全民科学素质的要求,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题以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解决教师科学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从小为幼儿播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三、科学教育的目标
1、探索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提高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意义的认识,了解幼儿学科学的特点,掌握开展幼儿园科学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内容、方法,以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四、研究解决的问题
1、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研究
2、幼儿园科学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如何创设幼儿园科学区环境
五、研究的办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办法
1、行动研究法。美国学前教育著名学者斯鲍达克认为,幼儿学科学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连续和再建构过程。包括观察、描述(交流意见)、提问等。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创造或再造想象、行动、联系和理解有关儿童自己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我们坚持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行动研究过程,以实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形成学习共同体,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创造性地开展研究。
2、文献法。搜集整理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方面的教育理论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过程
2006年9月正式开题,整个研究阶段,历时近三年多的时间,包括了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2006.9——2006.12)也就是课题研究的初期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的子课题,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前测,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加大课题研究需要的硬件设施,注重研究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提高。
研究实施阶段(2007.2——2009.6)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课题计划、步骤,遵循研究的具体要求实施操作,以保证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课题组广大成员在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具体实施的基础上,充实了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按时进行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及论文等。
课题总结阶段(2009.6——2009.9),是在有关学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组广大成员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认真了分析,整理实施资料,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幼儿科学区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策略,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结果与分析论证
(一)多途径激发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其中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幼儿对周围一切实物都充满了好奇,正是引发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材料和指导方法。
1、选择幼儿生活化的科学内容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具有容易满足于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动作表现、经验具体化、易受情绪感染等特点。教师选择的科学内容应以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能成为幼儿需要的、能为幼儿直观地感知和操作。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次洗手时,他们会站在水池前乘着老师不注意悄悄地玩一会水,互相泼着玩,用手弹着玩。偶尔请他们洗杯子,他们也总是边洗边玩。不管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孩子们操作时都会忘乎所以,玩的不亦乐乎。泡泡同样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不论是用香皂洗手,还是妈妈用浴液给洗澡,他们总是很关注泡泡的变化。选择生活化的科学内容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2、提供拟人化的科学操作材料
幼儿常常把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往往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喜欢拟人化这一特点提供科学活动材料,把科学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探究的需求。当教师将瓶子娃娃改成天平娃娃后,不论是从外观的欣赏性,还是它的实际操作性来看,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增强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3、以游戏来激发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适应小班幼儿的内部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吹泡泡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利用它来引发起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是无可厚非的。吹泡泡可以让孩子游戏在其中,快乐在其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些初浅的科学知识。
4、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般都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原因,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操作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或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感兴趣,并获得成功感,才能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如,天平在小班只是用一些小珠子来代替砝码,但到了中大班,可以让幼儿自制一些砝码或者用真正有一定克数的砝码来操作实验。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小班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儿便可认识自己的身体,大班幼儿则可认识自己的能力。这些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可以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5、教师的行为、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小班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我们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特别要注意体会孩子的心理,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和孩子们一致起来。幼儿缺乏感情认识,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感染幼儿,使幼儿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
(二)在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形成幼儿科学的品质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近年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科学记录的使用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开展时间短、感觉比较新的问题,也存在着较多的困惑,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更不利于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我们在子课题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开展以下研究:
1、科学记录活动存在的误区
(1)运用科学记录表是一种成人行为,对促进幼儿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大。
(2)幼儿科学记录活动太难,教师在其中是一种组织者、指导者,难于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3)可以进行幼儿科学记录的内容太少,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不容易确定。
(4)小班幼儿不能进行科学记录
从以上教师开展科学记录活动所存在的误区来看,教师对科学记录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缺乏组织幼儿开展科学记录的方法和途径,教育理念有待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幼儿科学品质的形成。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子课题的研究目标。
2、子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策略。
(2)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内容选择的策略。
(3)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材料运用和方法的策略。
(4)探索创设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环境的策略。
通过研究,教师从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到记录是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步骤,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记录有助于幼儿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我们从中总结出开展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的策略性方法,提升教师原有发展水平,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萌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科学品质的形成。
3、形成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搭建平台,使教师成为幼儿进行科学记录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1)建构学习共同体,把握科学记录的特点
确定主题,专业引领:2008年3月,根据子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将科学研究的内容确定为如何开展幼儿科学记录活动,由保教主任张玲进行了《国内外幼儿科学记录活动介绍》、由教研员杨春燕进行了《让幼儿在探究中开启心智》的前期讲座,目的是以《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出发,把握好开展幼儿科学记录研究的方向。
提出问题,下放到组:根据主题如何开展幼儿科学记录活动,科学课题组确定了三个相关的学习问题,小班是:如何选择适宜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探究记录的内容?中班:如何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大班是:教师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
小组学习,自我提高:课题组将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下放到三个平行组,邀请非课题组的教师也参与学习,平行组通过小组教研的形式,形成相关的经验学习总结。具体方法是:将小组问题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通过找准问题——个人承担问题——自我学习——小组中轮流汇报——小组讨论——形成小组问题的学习总结。
集体交流,相互学习:召开经验学习汇报会。三个平行组分别推选一名汇报员,对本小组的问题进行小组自学后的汇报,其他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补充。其他教师如果对有相关的困惑,可在本组结束后进行集体探讨。
通过以上专业引领后的小组教研到相互分享的集体教研模式,形成了专业引领式、小组教研式、集体研讨式的三种园内学习共同体,这三种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影响教师自觉以专业的思维去思考课题中遇到的问题,以专业的角度来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2)开展实践观摩,内化学习理念
纵向比较,把握年龄特点:2008年,课题组不断探讨,共同确定子课题的具体观摩研讨内容为溶解和磁铁。认为这两个内容都可以在大、中、小班进行教学,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开展,教师可以直观地比较出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科学记录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差异,具体地感受到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段设计开展科学区记录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溶解活动内容是:小班是《好喝的饮料》、中班是《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大班是《溶解》,磁铁内容有:小班是《会跳舞的小兔》、中班是《好玩的磁铁》、大班是《有趣的磁铁》,并要求参与课题观摩研讨活动的教师,从活动内容是否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活动准备是否合理、记录表的设计是否科学、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师幼互动、教师指导策略是否适宜等几个方面,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开展研讨。这样的观摩研讨形式,创新性的使教师在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特点。如小班适合以游戏为主的集体记录活动,中班适合通过物品的操作和尝试开展的小组或个人记录活动,大班更适合科学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中的猜想环节(活动前、活动后)和活动中探究过程的记录活动。
横向归纳,探讨记录方法:观摩活动前,各平行班的4个班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活动,共同讨论后拿出两个有关溶解和磁铁内容的最佳设计教案,再选派两名教师实施。观摩活动后,各平行组根据课题组教师共同评课,归纳出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记录的一般方法,改进或完善教学设计,再由另外两位教师二次上课,探讨归纳出各年龄段幼儿科学记录的最佳方法。
教师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营造良好的科学记录氛围:在小班《水果和干果》科学活动中,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请幼儿观察后猜一猜盘中:哪是水果,哪是干果?,并告诉幼儿只要猜了,都会请他品尝。在自由品尝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水果和干果的?。整个活动由于教师抓住了幼儿想品尝的心理特点,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使幼儿兴趣倍增,积极地参与到科学记录活动中来,并用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猜测和品尝后的感受,从中初步感受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策略二:以适宜的科学记录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1)选择适合进行科学探究与记录的内容
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在小班《那个甜那个酸》活动中,教师对记录内容的确定和记录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缺陷: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三种水果,有苹果、橘子和葡萄,先请幼儿猜一猜这三种水果,哪个味道是甜的,哪个味道是酸的,只有个别幼儿能说出自己的猜想,随后让幼儿尝一尝,并向幼儿介绍了记录及记录方式,要求甜味的帖上红点子,酸味的帖上绿点子,结果却很不满意,只有个别幼儿能记录下品尝结果,多数幼儿却不能按要求记录。活动后教师科学的分析了原因,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提前做铺垫,让幼儿感知这三种水果不同的外形特征;第二,了解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准确定位。选择了三种水果来区别酸甜后记录,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多了,应选择两种就够了。第三,在设计小班幼儿科学记录单时,不应该让小班幼儿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对于小班幼儿有些难,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尝到的结果就可以了。第四,用红绿标记记录酸甜幼儿不容易理解,可以用表情标记、水果图片等进行具体记录,幼儿容易理解。
由此可见,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2)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记录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记录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里探究记录,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方法之一。如《让蛋宝宝站起来》、《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好喝的饮料》、《软软的和硬硬的》等内容,都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来选择科学记录内容的。
(3)选择趣味性的科学记录内容
如中班《有趣的声音》中,请幼儿自由操作小玲、圆舞板、钹等各种打击乐器,通过操作用点、线、面等图形来记录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使幼儿在听觉与视觉中建立了一种联系,同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增加了幼儿对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丰富了幼儿的体验。
如《我的变化》中,为幼儿提供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分别在镜子的下方表上1、2、3,请幼儿玩三种不同的镜子,看一看自己在三种不同的镜子里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的变化用画大头贴的形式分别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对比,幼儿对这一活动乐此不疲。
(4)选择具有操作性的科学记录内容
在操作中探究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对于用记录的形式开展的科学活动,更离不开操作,操作是感知,记录是对信息的内化处理。如大班《什么东西能被吹动》,幼儿必须亲自操作实验,才能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如小铁棍能被吹动,和自己的猜测不一样。
策略三:提供恰当的材料和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行分析记录
(1)材料和方法要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小班用运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萌发小班幼儿记录科学信息的意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因此,选择记录的材料要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不宜过多,如在小班《会跳舞的小兔》活动中,教师用一只是铁底座的小兔和一只是木头底座的小兔,示范小兔在舞台上跳舞,请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只小兔会跳舞,另一只小兔却不会跳舞,引导幼儿了解两只小兔的不同点后,再提供了磁铁、区别针、纸片、积木,引发幼儿自己尝试进行磁铁能吸铁的东西的记录。
幼儿的记录的方法除了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外,课题组还探索出实物粘贴、动作表现等记录方法,丰富了科学记录方法。如在大班《认识磁铁的南北极》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两块磁铁,引导幼儿在操作探索后,用红、蓝及时贴将自己的探索直接贴在磁铁上进行记录。
(2)记录表要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录
记录表是幼儿具体操作后的结果反映,设计记录表要科学、合理,便于幼儿了解和记录。如设计小班科学记录表时,尽量设计集体记录表;如果需要幼儿进行个人记录时,应避免设计猜想记录一栏,因为小班记忆短暂,不能准确记录自己之前的猜想,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只设计操作后的记录表。另外,记录表上可以根据内容,贴上实物做标记,使幼儿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如小班《会跳舞的小兔》科学活动中,教师在记录表上贴上可以被磁铁住和吸不住两种实物,请幼儿只在能被吸起来的在记录纸上贴上一个红点点,幼儿很容易理解。所以,小班幼儿只适合简单的 、形象的、不要猜想记录环节的记录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顺序性。
(3)恰当运用猜想环节
运用猜测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活动中,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运用猜测活动,制造悬念,让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记录单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孩子发现牛奶与其他水的区别,培养幼儿初步的猜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小班适合采用集体猜测的方法:小班幼儿独立操作能力差,教师适合采用集体猜测的方法,精心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清楚活动的每个环节,这是形成小班幼儿初步的猜想、记录意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们在课题实践中,深刻理解到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确定记录方法时要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记录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品质。
(三)创设开放的、易于交流和鼓励的科学环境
(1)利用废旧物设计制作科学玩具
2008年我们还发动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废旧物设计制作了许多科学玩具,进一步吸引幼儿参与,使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在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2)设计班级科学记录墙,为幼儿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每个班根据本班开展的科学活动内容,设计科学记录墙,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结果直观的展示在记录墙上,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以获得更多的视角,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
如小班在进行了《软软的和硬硬的》科学活动后,教师发现幼儿对摸一摸,猜一猜物体还保持这浓厚的兴趣,就在班级环境中创设了一个触摸墙,并且在墙边用架子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幼儿在平时或区域活动中触摸,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的集体记录表,让幼儿随时可以粘贴记录自己的触摸结果,给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触摸活动的探索过程中,丰富了感性经验及科学知识,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创设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开阔幼儿科学视野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在2003年投资建立了意识超前、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涉及知识面广、操作性强的DIY科学发现室,它是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自然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美育与智育相结合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乐园。2006年开展课题以来,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教师们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创设、补充、完善了一系列活动区域,如:科学区、操作区、展示区、图书区、观察区、电脑操作区等,每个活动区不论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材料的投放上,均体现了科学知识与幼儿可操作性,既有各式各样的航空航海模型;也有动物类、植物类的标本;同时根据操作材料的性质、用途进行科学化分类,具体分为:磁性类、听觉类、视觉类、声光电类、玩具模型类、生活用品类等等。每天安排大中班幼儿分组轮流到科学发现室进行观察探索活动,并且将操作与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张贴在展示墙中,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4)以大带小的形式,吸引小班幼儿参与活动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为各年龄段幼儿相互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场地,小班的孩子们不会玩磁铁,可以先看中大班的哥哥姐姐怎么玩;哥哥姐姐们也可以交给弟弟妹妹们玩,小班幼儿掺乎到大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5)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科学探究环境
教师要在科学活动中成为幼儿活动的帮助者,材料的提供者,成为幼儿的朋友,这样,幼儿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得的成功、感受、需要告诉老师和同伴,互相交流共享科学活动中的乐趣,建立起真正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七、课题成果
(1)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尚丽银执笔撰写的本课题论文《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荣获一等奖。
(2)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冯晓琼执笔撰写的本课题案例《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科学记录》荣获二等奖。
(3)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尚丽银执笔撰写的本课题论文《捕捉教育契机多途径引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作者: 张丽丽
3、《利用电化教育 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江西省上高县幼儿园 陈砌英
4、《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学术刊物
5、《幼儿园教育词典》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6、网络资料
附件(三)
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子课题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问题征询表
课题组全体成员:
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子课题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正在实施中,为了落实子课题目标:1、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内容及方法。2、形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通过研究活动,我们以自上而下的课题教研形式,在问题中形成课题策略,请大家本着为课题负责的科学态度,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
2、你在研究开展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观摩活动中,遇到了那些问题?
3、在观摩同伴的多媒体科学教育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悟到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