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丰满区区长王飞)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罗兵从不带胸罩
- 2、大哥你有娜美和罗兵的吗?
- 3、为什么普华永道在香港叫「罗兵咸永道」?
- 4、安东尼罗兵和陈安之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
- 5、密战里19所为什么不是武警负责安保
- 6、为什么文姬归汉并不简单?
为什么罗兵从不带胸罩
罗宾从来不戴胸罩,
女帝害羞时很诡异~
有些细节有可能是动漫中的大伏笔,这里就不阐述伏笔了,主要是来说海贼王中有可能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大哥你有娜美和罗兵的吗?
有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有点多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上传慢,懒得做
为什么普华永道在香港叫「罗兵咸永道」?
罗兵咸会计师事务所(Lowe, Bingham Matthews)是香港本地最早成立的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也是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罗兵咸后被并入 PwC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但在香港仍然被保留了这个名称。
“普华永道”英文名由来:
1849年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创始人之一的塞缪尔·普莱斯()在伦敦正式晋升为一名会计界小鲜肉。由于成绩一直不错,业界也是一致好评,所以在1865年与威廉·豪里兰德(WilliamHolyland)和埃德温·怀特豪斯(EdwinWaterhouse)组建了一家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但豪里兰德天性放荡不羁。
很快退出了合伙。所以其余两个小伙伴决定抛弃豪里兰德,在1874年给事务所命名为"Price,waterhouse Co.",这就是后来的“普华”。
与普华的创立时间差不多,“永道”由威廉·库珀(WilliamCooper)于1854年在伦敦创立(对,又是伦敦)。不久之后,库珀的三个兄弟也加入进来,事务所定名为“CooperBrothers”。
好多年以后在美国,罗博·H·蒙哥马利(Rober HMontgomery)。
威廉·M·莱布兰德(William M Lybrand)和兄弟俩亚当·A·罗斯(Adam ARoss),T·爱德华·罗斯(T Edward Ross)成立了一家叫“Lybrand,Ross Brother Montgomery”的会计师事务所。
这两家事务所在1957年的时候合并为"Cooper Lybrand",这就是"永道"的来历。
安东尼罗兵和陈安之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
安东尼·罗宾(anthony.robbins)本来是一名贫穷潦倒的小伙子,26岁时仍然住在仅有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盆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生活一团糟,人际关系恶劣,前途十分暗淡。
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
如今,他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的亿万富翁,是当今最成功的世界级潜能开发专家。
陈安之,1967年12月28日生于中国福建省,12岁随亲戚到美国读书,开始边工作边读书。他曾经做过十八份工作,卖过菜刀,卖过汽车,卖过巧克力,当过餐厅服务员……可是他的存款还是为零。
直到21岁,陈安之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恩师——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此后,他个人的特长、天份和强烈的爱心获得了真正的释放。
安东尼·罗宾的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这个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价值、有意义。”从此陈安之立下了“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人成功”的使命。 陈安之,当今国际上继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第四代激励成功学大师,他是世界华人中惟一一位国际励志成功学大师。他被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
他是国际华人成功学第一人——
密战里19所为什么不是武警负责安保
在现实中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武警确实是只负责外围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的警戒执勤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并不涉及院内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的安保工作,而是由该院所的保密部门的成员负责的。
但是,保安也是绝对到不丰满区罗兵现任职哪里了譬如线路装置等等这样的关键环节的,
即使是像罗兵这样的保安队长,也是不可能触及到的,因为这不是保安队的职权范围。
涉密的科研单位(如322所)保卫都比较严密,更不用说是负责卫星总装的19院了。
还有就是滨阳727站的仓库管理,现实中也不可能让老张这样胡来的,最起码的是,配备有全方位的监控摄像头,有的仓库还是两人值守的。
其实电视剧为了追求剧情,往往会有很多硬伤,我们且看了罢了。
为什么文姬归汉并不简单?
文姬归汉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相关的书画、戏剧等层出不穷,特别是郭沫若先生的经典历史大剧《蔡文姬》,更是具有超越时代的重大影响力。另外,传世经典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据传也与蔡文姬有关,曲风高雅,余音绕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充满浩然之怨,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作为一代才女,生活在东汉末年的蔡文姬,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金代张瑀创作的《文姬归汉图》现存吉林博物馆
蔡文姬,芳名蔡琰,字文姬,是东汉大儒蔡邕之女,陈留郡人。根据《后汉书·列女传》的记载,伊人“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她的一生历尽坎坷,总共有过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她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河东卫氏乃是世家大族,蔡家也是书香门第,这段婚姻也算门当户对,不过,卫仲道短命,两人还没有子女,他就死了,蔡文姬只好回到娘家守寡。
同时,她自己也创作了很多佳作,有两首诗被全文收录在《后汉书》之中,一首五言乐府,一首骚体诗,都是叙事带抒情,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被后人统称为《悲愤诗》。另外,后世还流传有一首质量相当之高的长诗《胡笳十八拍》,据传也是蔡文姬所作,这首长诗真的是上乘之作,但是,绝对是后人托名伪造的,不是蔡文姬的作品,因为写这首诗的人显然对匈奴的状况缺乏最起码的认知,绝对不会是一个流落匈奴十二年的才女所做。
从蔡文姬的生平、作品中可以看出,她这一生历经悲欢离合,尝尽人间冷暖,其个人荣辱与国运兴衰同步,其命运可以看做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不谈这个。现在要谈的是蔡文姬沦落南匈奴的情况,以及她对南匈奴贵族的巨大影响。
一、蔡文姬流落南匈奴
身为名门千金的蔡文姬是怎样流落到南匈奴的呢?根据《后汉书》的相关记载,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的过程是这样的:
“(蔡文姬)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也就是说,蔡文姬是在汉献帝兴平年间被少数民族所俘虏,然后辗转流落到南匈奴的。兴平年代的战乱,就是董卓生前身后的一系列战乱。蔡文姬是在家里被人抓走的,这个家在哪里呢?在夫家河东,还是老家陈留,还是长安?首先排除河东,因为丈夫死后,蔡文姬就回到了娘家。当时,蔡邕是董卓的座上贵宾,在长安追随董卓,蔡文姬是否也在长安?答案是否定的。
蔡邕之所以成为董卓的人,并且最终为董卓陪葬,不是自愿的。蔡邕是一代大儒,但早年的仕途很不顺利。在汉灵帝时代,宦官专权,蔡邕只做过一些小官或者幕僚,最后还因为上书言事,触怒宦官,下洛阳狱,被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属大不敬,被判“弃市”,后来改判“减死一等”,全家被髡钳,流放朔方,不得减刑。
流放过程中,蔡邕被宦官追杀,九死一生,最后又因为得罪宦官和朔方地方土豪,他没能得到大赦,为求活命,他从朔方逃到江南,一躲就是十二年。汉灵帝死后,宦官集团被迅速清理干净,蔡邕得以回到老家安享晚年。可是,新掌权的董卓很仰慕蔡邕,所以诚邀他出来做事,但蔡邕“称疾不就”。
不但头衔光鲜亮丽,对于蔡邕的意见,董卓也常常积极采纳,虽然谈不上从善如流,但至少态度上是和蔼可亲的。
虽然无比风光,但蔡邕很早就察觉到了个中风险。他对堂弟蔡谷透露过,“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当时曹操刚刚在兖州拿到了人生第一块根据地,曹操与蔡邕是好友,所以蔡邕可能想去投奔曹操。但是,他的堂弟蔡谷说,“你长得这么玉树临风,走到哪里都会被粉丝围观,根本不可能逃出去。”蔡邕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逃亡。不久,董卓遇害,蔡邕也随之入狱。
蔡邕曾经恳求王允,愿意接受黥首刖足之刑,只是希望留下一命,让自己能够完成《汉史》,这和司马迁有的一比,但王允不同意,蔡邕最终死于狱中。
从蔡邕的晚年经历来看,蔡邕追随董卓并非心甘情愿,同时对当时的时局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既知道董卓难逃灭亡,也预见到兖州方面的曹操将冉冉升起,他甚至一度想逃离长安。作为一个久经风雨的人,一个曾经连累家人被流放的人,蔡邕绝对不会把家人带到洛阳、长安这样的漩涡之中。
所以,当时的蔡文姬,不会跟在父亲身边,不会去洛阳,更不会去长安。因此,蔡文姬当时是在陈留老家。也就是说,蔡文姬是在陈留被人抓走的。
那么,抓走蔡文姬的又是什么人呢?根据《悲愤诗》记载,“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县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显然,蔡文姬是被董卓的部下所抓走的,而且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抓走她的是“胡骑”。
董卓早年长期在西北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一带与羌族叛军作战,他带去长安的三千大军中,有不少是羌族雇佣兵、卢水胡、义从胡等,所以蔡文姬才说“来兵皆胡羌”。董卓自己也曾经交代过,他手下这群羌胡士兵,狼心狗肺,无组织无纪律,甚至连他都无法完全约束。正是董卓的这群手下抓走了蔡文姬。
可是,蔡邕是董卓手下的高官,女儿被抓,蔡邕为什么不来救女儿呢?如果蔡邕知道了女儿被董卓的人抓了,他当然要拼死救出女儿,可当时的客观情况很复杂,蔡邕可能不知道女儿被抓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看,蔡文姬是什么时间被抓的了。
蔡文姬当时是在陈留,也就是河南开封一带。董卓的军队只有一次曾经触及此地,那就是在董卓死前不久。当时,董卓派牛辅带兵驻扎在河南三门峡,牛辅又派李傕、郭汜、张济向东击败河南尹朱儁,随后大掠陈留、颍川诸县,杀略男女,所过无复遗类。就是这一次,董卓的大军在陈留烧杀掳掠,而蔡文姬也就是此时被抓走的。两三个月以后,董卓和蔡邕先后都死了。可见,蔡邕不会知道自己的女儿被董卓手下抓走。
董卓死后,牛辅不久也死了,李傕、郭汜等人的几万大军无家可归,在贾诩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入关去长安找吕布拼命去,并且最终击败了吕布,杀了王允。而蔡文姬也就跟着李傕、郭汜的大军,进入了陕西,就是她在诗中说的“身执略兮入西关”。
那么,蔡文姬又是怎样从董卓余部手中去到南匈奴那里的呢?
有种说法认为,是匈奴右贤王去卑将蔡文姬掠走的。根据《后汉书》记载,“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也就是说,蔡文姬是在兴平年间的战乱中身陷南匈奴的。兴平时代,主要的战乱就是由李傕、郭汜挑起的,当时在钟繇等人的努力下,李傕释放汉献帝东归洛阳,但不久又反悔,于是,为了抢夺汉献帝,董卓余部各派系在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展开混战。
过程中,流落在山西的南匈奴部落也卷入其中,匈奴右贤王去卑也带人参战,保卫汉献帝,在河南西部的曹阳一战中,包括南匈奴在内的保皇派击败了李傕、郭汜,斩首数千。所以,很多专家学者都认定,就是在这一战后,李傕、郭汜军营中的大批慰安妇被南匈奴抢走了,包括蔡文姬。
但是,我坚决不认同这种说法。曹阳一战,李傕、郭汜固然打输了,但这一战没有什么严重影响,李傕、郭汜很快就翻盘了,然后把保皇派打的满地找牙,包括南匈奴士兵在内,都被李傕、郭汜打的流血千里、尸骨如山,连汉献帝本人也狼狈到了极致,不得不仓皇北渡黄河避难,然后再南渡黄河绕远路回洛阳。所以,这一战从头到尾连起来看,南匈奴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死伤惨重,即使他们在曹阳一战抢了一些什么,很快也要丢掉的,否则命都保不住。
所以,蔡文姬绝对不是在此时以这种方式被转手输送至南匈奴的。而且,当时的李傕、郭汜为了追上汉献帝,一定会急行军,绝对不会带着碍手碍脚的慰安妇。蔡文姬此时绝对不会在李傕、郭汜的军中。所以,南匈奴右贤王去卑掠走蔡文姬是不可能的。
而董卓余部中的羌胡士兵,很可能也会做这样的买卖。在来到长安之后,面对飞涨的物价,即使是当兵的羌胡,有时候也得为肚子犯愁,转卖手中的奴隶,是一个发财的好门路,而像蔡文姬这样才貌俱佳、色艺双绝的美女,当然是非常值钱的。就这样,蔡文姬被卖入了匈奴之中。
来到南匈奴后,蔡文姬所见到的是这样的场景,“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或者这样的场景,“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
蔡文姬进入的南匈奴部落,是左贤王的部落,她嫁给了一个匈奴人,并且跟他生了两个孩子。那么,蔡文姬的匈奴老公是谁?是左贤王本人,还是左贤王部中的普通匈奴人?左贤王是匈奴中仅次于单于的二号人物,通常就是下一任单于,应该不会籍籍无名,那么这位左贤王又是谁呢?
是否真如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中所设定的那样,“假定年40岁左右,剧中把他作为匈奴的民族主义者,故以汉初最杰出的匈奴单于冒顿之名名之,冒顿单于曾打败汉高祖刘邦,并侮谩吕后,此左贤王名以冒顿,以表示其强项。”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东汉末年的南匈奴。
蔡文姬
二、衰弱不堪的南匈奴
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不同于后来的突厥人和蒙古人,他们不是黄种人,而是胡人,属黄白混血种人,虽然不至于金发碧眼,但也与汉人有明显的不同。蔡文姬的《悲愤诗》中就说,匈奴人“言兜离兮状窈停”,也就是匈奴人说一种黏着语,长相“窈停”,就是比较深邃,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高鼻深目性状。
匈奴由众多部落和氏族组成,其中栾鞮氏世代担任单于及其他主要统治者,其余的较大氏族还有呼延氏、丘林氏、兰氏、须卜氏等。
但鲜卑的南下沉重冲击了南匈奴的安定秩序。后来,为了镇压带领鲜卑叛乱的前中山太守张纯,时任南匈奴单于,羌渠单于,再度发兵配合东汉政府。但是,南匈奴内部厌战情绪高涨,最终部民反叛,将单于杀害,另立外姓的须卜氏骨都侯做单于。但这位骨都侯很快就死了,改由一些老贵族们摄政。
这场内乱,改变了匈奴的命运。由于此时的东汉也已进入最后的时期,所以,对这场内乱之后的匈奴情况,历史记载非常零散,甚至是有些扑朔迷离。羌渠单于被杀之后,他的儿子于夫罗此时正在中原内地。于夫罗为什么出现在内地,众说纷纭。《后汉书》说,于夫罗是因为父亲被杀,匈奴另立外姓做单于,所以诣阙自讼,请求朝廷主持公道,但赶上汉灵帝崩后天下大乱,进退无据,只好滞留在山西。
但《晋书·刘渊载记》、《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用的《魏书》相关记载却说,在黄巾之乱的时候,羌渠单于派时任右贤王于夫罗带兵配合镇压黄巾军,在羌渠单于被杀后,于夫罗不受匈奴欢迎,有家难回,因而被迫滞留山西。
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高。于夫罗在内地滞留期间,他的弟弟呼厨泉、去卑等青年才俊都在他身边,势力很雄厚,如果在羌渠单于被杀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单于庭的话,外姓须卜氏很难篡权,因为游牧民族最重种类与出身,没有黄金家族的Y染色体,再牛的人也不能当老大。可见,当时于夫罗很可能不在单于庭,也就是说他在内地配合镇压黄巾军的可能性更大。
于夫罗在内地继承单于之位,在黄河以北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流浪,带着数千匈奴骑兵,卷入了汉末的军阀混战之中,其事迹零星见于《三国志》各路军阀的传记之中。当时,黄巾军余孽郭太、李乐、杨奉、韩暹、胡才等在山西白波谷起事,是为“白波贼”,四处攻城略地,一度威逼太原,攻占河东,甚至击败了董卓的大将牛辅,是迫使董卓最终放弃洛阳、西入长安的众多因素之一。
于夫罗选择与白波贼联合,掳掠河内诸郡,但是民皆保聚,抄掠无利,而兵遂挫伤,这几年折腾下来,于夫罗没有捞到多少便宜。
汉献帝初平年间,董卓胁迫天子西迁长安之后,关东大乱,在晋冀鲁豫一带,袁绍、曹操、袁术、公孙瓒及刘备、山东黄巾贼、河北黑山贼、山西白波贼、鲜卑乌桓雇佣兵,互相混战,烽火连天。于夫罗与军阀张杨合作,屯兵于漳河流域,听命于袁绍。
不久,于夫罗又背叛袁绍,挟制张杨离开,被袁绍大将麹义击败于邺城之南。后来,于夫罗击破度辽将军,元气有所恢复。黑山贼攻入东郡地面后,太守王肱无力抵御,曹操离开河内,进占东郡,与袁绍联盟共同打击黑山贼。张杨摆脱于夫罗控制后,接管了河内,于夫罗选择与黑山贼合作,但是曹操、袁绍、张杨合力击败了黑山贼和于夫罗,其中,于夫罗被曹操击败于内黄。
第二年,初平四年,占据河南南部的袁术卷入进来,于夫罗与黑山贼又倒向袁术,却再次被曹操击败,袁术被迫放弃逐鹿中原,调转炮口去争夺江淮。就这样,在中原混战之中,于夫罗一旅之众,屡战屡败,被迫退回到山西南部苟延残喘。两年后,兴平二年,于夫罗死了,他总共当了七年单于,但没有一天在南匈奴单于庭度过。
去卑带领的南匈奴也参与护送汉献帝前往许昌,初步实现了与曹操集团的和解,然后就退回了山西南部,时值建安元年。不久以后,山西分别被袁绍和曹操所控制,说晋语方言的地区,即并州所辖地区,被袁绍所控制,袁绍的外甥高干担任并州刺史,而说中原官话方言的晋西南河东、平阳各地,则被曹操所控制,由坐镇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掌管。山西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而南匈奴在山西一时也无法立足了。于是,呼厨泉单于率领南匈奴归国,退回了长城脚下,也就是回到了南匈奴二百年来的故乡。
关于呼厨泉单于是否退回去,其实是有争议的。有很多人主张,呼厨泉没有退回,而是仍在晋西南一带流浪。其实不然,直至建安二十一年以前,呼厨泉对曹操和袁绍都没有完全归顺,无论曹操还是袁绍,都绝对不会容忍呼厨泉在自己身边朝秦暮楚、左摇右摆,呼厨泉要是还在山西,根本就坚持不了二十年。其实,通过研究《三国志》中关于呼厨泉单于的零星记载,也可以基本判定呼厨泉单于退回了匈奴单于庭。
代表曹操方面迎战的是坐镇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同时,还有被说服前来助战的凉州军阀马腾的儿子马超。呼厨泉一开始就被钟繇包围在平阳,但郭援来到之后,攻势凌厉,所经城邑皆下,呼厨泉得救了。郭援受阻于绛邑的贾逵,于是呼厨泉前去合力进攻绛邑,最终攻下了绛邑,贾逵逃跑,形势一度不利于钟繇。但不久以后,马超的精锐大军杀到,在汾河上击杀郭援,呼厨泉被迫投降。然后,呼厨泉就退了回去。在袁氏兄弟被曹操击败后,高干投降了曹操,山西也暂时稳定了。
此后几年,曹操对袁氏兄弟展开连续追杀,袁谭、袁尚、袁熙等先后被击败,高干不自安,于是再度反曹,南下占据壶关,意图封锁山西,河内的几股势力也闻风而动。乐进、李典进攻壶关,却没有打下来,于是曹操亲率大军前来。
这时高干已经没有别的救兵了,他最早想到的还是呼厨泉,于是他让手下守城,自己亲去匈奴求援。但是,与两年前不同了,呼厨泉已经认清了形势,袁家已经不行了,此时救助高干、对抗曹操,无异于自寻死路,于是,呼厨泉拒绝了高干。进退失据的高干,只好乔装南下荆州投奔刘表,结果在半路上被人截杀。山西就此平定,这是建安十一年,而蔡文姬归汉,大概就是在此前后。
山西方面的这两次战事中,呼厨泉单于第一次参与其中,第二次躲得远远的,最终避免了像东部的乌桓那样被曹操连根拔起,保住了匈奴的血脉传承。如果呼厨泉此时不在南单于庭,而是在山西南部,那么曹操大军深入壶关以后,绝对会顺手解决匈奴问题。所以,呼厨泉及匈奴此时不会在山西。
可是,接下来的十年中,匈奴远离战场,人口滋生,根据《晋书·匈奴传》记载,匈奴“多历年所,户口渐滋,弥漫北朔,转难禁制,后汉末,天下骚动,群臣竞言胡人猥多,惧必为寇,宜先为其防”。而此时的中原,正值烽火连天之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基本奠定,曹刘孙三方的激战连年不绝。
为了防患于未然,曹操集团针对匈奴开始了一轮行动,这一轮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在上述山西战事平定后接任并州刺史的梁习,他被山西父老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并州刺史,他的政绩在汉末三国时代常常在地方官中排名第一。梁习刚到山西的时候,“时承高干荒乱之馀,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跱”,也就是外部的匈奴与内部的军阀大族,成为危害山西的两大罪魁祸首。面对此情此景,梁习选择强基固本,由内而外的解决问题。
梁习先把目标对准了那些豪门大族,恩威并施,将他们全部摆平。之后,梁习控制了局面,开始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於世”。而北边的呼厨泉单于也不得不老实了下来,“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
决定匈奴命运的男人: 曹操
“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这几个字是有十分深厚的含义的,是匈奴命运的根本转折。所谓“单于恭顺,名王稽颡,”是指呼厨泉单于等统治阶级的命运转折。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被迫加封曹操为魏王,建立魏国,以邺城为都,呼厨泉也被迫携带一众名王前来贺喜,结果一去不回。
曹操将呼厨泉扣押在了邺城,待以客礼,从此以后,呼厨泉就再没能回到匈奴本部,一直客居邺城与洛阳,每次朝廷有什么大事,呼厨泉都要代表匈奴出席,比如后来的曹丕篡汉的禅位仪式,呼厨泉就曾出席,这是呼厨泉仅存的意义了。一同前去的右贤王去卑,被曹操送回匈奴,奉命监国,代表政府以管理匈奴人。“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则是广大南匈奴人的命运转折。
曹操对南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组,据《晋书》记载,“分其众为五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也就是说,曹操将南匈奴分化整合为左、右、中、南、北五部,各部不再由传统的左贤王、右贤王、这个王、那个王管理,而是由朝廷任命的匈奴贵族部帅管理,同时有汉人担任司马予以监督,那些部帅基本都是匈奴单于家族子弟或者其他贵族,到了西晋时期,改名叫做都尉,完全成了朝廷命官,不再父子相承。
同时,曹操将这些匈奴人从长城脚下迁徙到内地,被分别安置在吕梁山区、汾河谷地的各县,“左部都尉所统可万余落,居于太原故兹氏县;右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祁县;南部都尉可三千余落,居蒲子县;北部都尉可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中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大陵县”。就这样,匈奴人彻底告别了故乡的草原,告别了祖祖辈辈的生产生活方式,过上了编户齐民的生活。《三国志》记载说,“匈奴折节,过于汉旧”,即曹魏对匈奴的压迫与剥削,远远超过了汉朝,而匈奴不得不服。
后来,在西晋时期曾经担任匈奴北部都尉的刘宣也多次说过,“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确实如此,此后即使是匈奴贵族也是被压迫的对象,比如匈奴单于家族成员刘曜,曾经在洛阳犯罪,被官府缉拿,不得不逃到朝鲜,改名换姓,在县衙担任衙役糊口,最终还是被县令崔岳识破,刘曜叩头自首,流涕求哀,好在崔岳看刘曜人还不错,就把这件案子给压了下来。
总之,从此以后,真正的匈奴已经不复存在了,塞上牧马放羊、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已经被改造成了在山西耕田种地的编户齐民。曹操彻底征服匈奴,大功一件,在汉献帝加封曹操为魏公的诏书中,总结了曹操的十大功劳,其中第十件,就是“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
综上,汉末的匈奴,早已衰弱不堪,正处于命运转折的关键阶段。就在这时,蔡文姬来到匈奴生活了十二年,那位左贤王绝对无力对汉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