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优秀案例)
本文目录一览:
- 1、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山西省总结出了哪些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 2、档案利用典型事例?
- 3、煤田地质档案社会化服务与开发利用讨论
- 4、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5、(二)煤炭入洗率逐年增加,粉煤灰和矸石利用率稳定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山西省总结出了哪些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煤炭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的问题有所帮助:
资源开发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煤炭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但是,煤炭被视为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基石”,我们不能因为环境污染就放弃资源开发。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整顿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从循环经济入手,治理污染的同时综合利用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大力开发煤化工产品,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1.整合煤炭资源,发展大型优势煤炭企业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小型矿山企业的无序开采,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装备差技术水平低,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大型现代化企业由于污染防治设施配置齐全,自身能耗低,污染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率高,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关停小型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促使全省煤炭资源尽快摆脱“多、小、散、乱”的局面,向优势煤炭开采企业集中。加快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搞好统筹规划,依法科学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完善资源管理和生产开发制度,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进一步整顿资源开发秩序,严禁擅自开办煤矿、私挖乱采,实现合理有序开发。
2.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积极开发塌陷区土地、煤矸石及粉煤灰等废弃资源堆场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严格执行“占补平衡”的征用耕地原则,是保证山西省国土资源总量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工作,综合利用塌陷土地进行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造地,或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逐步发展生态产业,可使已被破坏的土地逐步恢复生机。
3.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做好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废水和废气以及脱硫废渣等废弃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利用的重要措施。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水泥及建材,利用煤矸石发电,回用矿井废水用于选煤和工业用水,抽取煤层气发电或为居民提供燃气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经。
4.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为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建议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
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内容包括: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水系破坏、水资源损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煤矸石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土地破坏和沉陷引起的地质灾害等。
资源型城市、产煤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重要基础设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旅游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等。
5.大力发展煤化工,向煤炭精深加工要效益
煤化工是以煤炭为资源,利用科学技术加工生产化学化工产品的一个大产业。其产品如化肥、甲醇、乙烯、丙烯等,市场潜力巨大,产品附加值高,1吨化工产品价格是1吨煤炭价格的几倍到几十倍。根据山西省煤炭及工业特点,重点发展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联产利用等项目。
6.用新装备生产焦化产品
只焦不化,这是过去人们描述山西焦化行业时常说的,即指将炼焦时产生的大量煤气排放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通过改造旧焦炉,更新炼焦生产装备,实现收回焦炉剩余煤气,利用余热发电并开发醇醚燃料等。
综上所述,整合煤炭资源,发展大型优势煤炭企业,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同时告别只挖煤、采煤的单一经济模式,走以煤为原料提炼转化系列化工产品,形成煤化工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推进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保障。
档案利用典型事例?
下放档案有记载 办理社保有保障
2005年11月,某企业的毛益新师傅今年到了退休年龄。在办理退休养老保险手续过程中,需计算工龄,因他是精简下放职工,按规定,下放那段时间的工龄应计算在内,而他个人档案中这块材料空缺,毛师傅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区档案馆。由于区档案馆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扎实,工作人员很快从电脑中查到了毛师傅1965年下放的档案资料,并复印成件,从而确定了其工龄。
补办结婚证 婚档有保障
2005年10月,苏州市新之源材料公司的李某,于2004年在我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可他们的结婚证因搬家不慎遗失,现因办理贷款时,银行要求必须出具结婚证,于是他们来到区档案馆,我馆当即为他查阅了婚姻档案,并出具证明,民政局给他们补发了结婚证,他们感激不尽。
出国公证 婚档证明必不可少
2005年11月,市人大朱某的儿子要办理出国手续,需要向市公证处提供其父母结婚证明,但其父母的结婚证书早就遗失,于是朱某来到区档案馆,请求提供帮助。工作人员在电脑中查到了朱某的结婚登记,并出具证明,使其满意而归。
办理生育证 婚档作证明
2006年4月,家住娄江新村的杨锡来夫妇要办理生育证,由于其妻是外地人,所以不能证明其以前的婚姻状况,计划生育部门不予办理,于是他们来到区档案馆,我馆为他们查阅了婚姻档案,复印了他们的结婚登记申明书,证明他们结婚时确实为初婚,他们万分感激。
婚姻档案为法院查证提供依据
2006年6月,家住北园新村的韩某因离婚后再婚,再婚时原来的离婚协议书被收回,现在因为有关子女的抚养关系需要变更,到法院起诉时法院需原离婚协议书为证。所以韩某来到区档案馆要求提供帮助。区档案馆同志在婚姻档案中查到了他的离婚协议书,并复印成件,及时为法院查证提供了依据。
编史修志离不开档案资料
平江区编史办要重编《平江区志》,编史办的同志于2005年1月,2006年9月来我馆借阅资料,我馆为他们提供了《平江区统计月报》等相关资料和一些照片,使编史修志有了很好的参考材料。
工作调动有存根 办理社保不用愁
2007年1月,某企业的金先生今年到了退休年龄。在办理退休养老保险手续过程中,需计算工龄,而他个人档案材料欠全,很多工作阶段没有记录,于是来到区档案馆请求帮助。区档案馆同志为其找了当时的职工介绍信,并复印成件,从而确定了其工龄,金先生激动不已。
档案资料为私房拆迁确定了面积
2007年5月,某企业职工陈先生在北园路79号的私房要进行拆迁,拆迁单位在重新安置住房时,陈先生对安置面积有异议,故来到区档案馆寻求帮助,区档案馆当即为他查阅了1990年北园路的私房建筑执照申请表和图纸,确定了私房建筑面积,并复印成件,为安置住房面积提供了依据。
你随便用吧。
煤田地质档案社会化服务与开发利用讨论
戴辅仁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地质队)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及下属队煤田地质档案服务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煤田地质档案 开发利用 社会化服务
煤田地质档案是煤田地质单位自成立以来历程的记载,是煤田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煤田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土资源调查、规范、管理、保护、利用,各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管好用好煤田地质档案,可以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效益,为煤田地质事业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保证作用。煤田地质档案的获取成本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潜力巨大,煤田地质档案服务与利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煤田地质档案作用的发挥,所以管理和利用好煤田地质档案尤为重要。
煤田地质档案的种类、特点与价值。煤田地质档案是指煤田地质单位在组织管理煤田地质事业,进行煤田地质勘查、基本建设、科研教学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制度归档保存起来的历史真实记录。具有专业技术性强、特定的地域性、科学的成套性、野外形成量大、时间长等特点,也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历史继承性和发展性,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综合利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矿业开发形势的好转,矿山企业对煤田地质档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受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体制及档案人员素质等的制约,煤田地质档案服务与利用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田地质档案管理提供者。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煤田地质资料汇交及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形势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但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多,只有网上查询目录、到室内借阅,煤田地质档案社会化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1 省局煤田地质档案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局煤田地质档案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方式简单。省局煤田地质档案从20世纪50年代建局以来至今,档案利用靠单位登门查阅的传统服务方式基本上没有改变,全局各级单位档案查阅方式与省局也差不多,只是用户上门查阅。
2)服务手段原始。2002年,虽然河北省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成在网上检索服务,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地质资料查询服务系统、图文数字化工作进展缓慢,还不能够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全面地为全社会服务。
3)目前煤田地质档案利用是被动性,缺乏为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档案利用管理措施尚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部分档案的利用。
4)煤田地质档案依法汇交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配套法规不够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煤田地质档案管理部门无法掌握地质工作的进展、成果评审和验收信息等,管理中还存在漏洞和死角,如全局各地勘单位社会勘查项目完成后,一些地质资料不能全面及时的汇交,造成局档案室没有充足、最新的权威数据,信息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各队自己承揽的项目局档案室几乎没有档案。这也是制约档案室无法有效开展服务与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5)煤田地质档案资料在社会上知名度相对差也影响了其利用开发。目前到局档案室查阅资料的主要是我局系统人员。虽然前来查阅资料的矿山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相对仍然偏少。煤田地质档案不仅为煤田、地矿系统服务,还可为交通、水力、电力等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城镇规划与建设、农业区划等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其他行业对煤田地质资料的作用和意义不太了解,在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
6)长期以来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被动的服务方式,缺乏地质、计算机专业知识,更缺乏野外实践经验。综合、专业复合型人才几乎没有。缺少既懂业务又掌握现代技术的专业人才,是直接影响煤田地质档案开发利用的内在原因。
7)在开放范围上,由于测绘方面和军事方面的保密规定,很多地质调查资料属于涉密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田地质档案的对外利用。
8)管理体制相对不顺、资金投入不足,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低,室藏机构保管设施和手段比较落后。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应加快“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煤田地质档案查询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主要流程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地质资料服务。局领导要对煤田地质档案服务给予高度的关注,“要在指导思想上、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把煤田地质档案服务作为局档案工作重点来抓,把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档案工作好坏的标准,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以服务促汇交,以服务带立项,提高管理水平”。河北省省级“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已建成,并已在互联网发布提供社会利用。而省局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建立煤田地质档案电子阅览室,建成数字化煤田地质档案室,任务还很艰巨。为我局及社会各界查询煤田地质档案提供便捷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建议尽快建立局、队级“成果煤田地质档案目录数据库”这样形成一个涵盖全局各地勘单位的煤田地质档案目录网络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煤田地勘单位产业结构和工作重点的转变,必然对煤田地质档案工作提出新要求。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做好新形势下煤田地质档案工作谈几点看法。
2.1 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适应市场需求煤田地质档案是反映客观地质情况和规律的地质信息资源,是进一步开展煤田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煤田地质科研的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田地质档案是煤田地质单位最重要的资产。当前,煤田地质档案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停留在保管、储藏阶段。如何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半封闭、被动保管型的管理模式转向开放的、主动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是煤田地质档案部门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改革任务。改变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现状,使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更加集中统一。改变过去的侧重收集整理为收集整理与研究利用并重,以促进煤田地质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煤田地质档案利用处于被动状态,煤田地质档案部门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注意分析和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市场,为煤田地质经济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2 收集齐全,加强管理,开发档案价值
地质档案的案卷质量直接反映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关系到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开展的好坏。为了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案卷质量。首先,强化地质原本档案管理超前控制措施,使原本地质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等全方位、全过程得到控制。其次,对现有煤田地质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尚未利用的煤炭资源(勘探区)注册登记,并进行价值评估,为将来二次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对已开发的煤炭资源(勘探区)重新进行一次全面核实,从而为将来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因此,煤田地质档案二次开发利用也是煤田地质工作者和档案管理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2.3 搞好煤田地质档案的清查工作,对拒不依法汇交地质档案的,严格按条例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建立煤田地质档案检索数据库、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进行煤田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各勘探单位可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参照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著录要求,结合原本地质档案的具体构成,尽快对原本地质档案进行著录,以建立相应的目录数据库,开发适合本单位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实现原本地质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我局各单位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只要输入任意一项关键词,如资料名称、类别、矿种、勘查程度、编著者或几项关键词的组合等,均可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的地质档案信息,方便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2.4 制定相应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
有些公益性煤田地质资料由于涉及测绘保密因素,不能公开提供利用、应根据保密规定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依法提供保密地质资料提供使用。
2.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煤田地质成果资料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煤田地质档案社会化服务与社会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如报刊、杂志等,以及召开煤田地质成果发布会等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田地质成果信息。对内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对外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提高煤田地质档案资料开发利用率。
2.6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信息时代对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员的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默默无闻得奉献精神远远不够,而是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一专多能、不断更新的人才,除掌握煤田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知识,以及档案业务管理知识。
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提高煤田地质档案服务与利用水平,必须有一支既能懂煤田地质技术和档案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这就必须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提高业务技术素质,通过定期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等业务培训,加强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除派送管理人员进行新方法、新理念的科学培训外,还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自学成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氛围,造就一批敬业、勤业、精业复合型、高层次的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人才,改善落后的管理现状。2.7 开展档案管理服务调研,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利用开展咨询服务、专题资料收集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煤田地质档案服务研究,调查了解用户的需求,拓宽新的应用服务领域,开展煤田地质档案的集成与转化研究,提供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和不同层次的信息产品。
各级领导要重视煤田地质档案的重要性,对地质档案工作给予切实的关心和支持。
随着开放改革新形势的需求结合煤田地质档案的种类、特点、价值,进一步管好用好煤田地质档案,是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效益以及煤田地质事业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保证作用。煤田地质档案它的经济、社会效益潜力巨大,开发利用、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煤田地质档案作用的发挥,所以管理和利用好煤田地质档案尤为重要。
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李湛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研院档案室,成都610081)
摘要 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地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不足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就应采取的解决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地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开发利用好地质档案信息资源也是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有效地开发利用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各项工作服务,但长期以来地质档案资料信息资源开发不力,信息开发利用的数量与质量都同与日俱增的档案资料不相协调。
1 造成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开发利用不足有以下原因
1.1 基础工作不扎实,案卷质量较差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的档案案卷质量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料收集不全、分类不准确、整理不系统、保管不科学、标识著录不完整,这些质量不高的案卷自然会影响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再加之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使得许多档案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从而让地质档案资料在参考咨询、史料编研等层次的档案信息开发滞后,品种单一。
1.2 信息开发针对性不强,实用价值低
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利用者对档案的需求是不同的,把握好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把握好利用者的实际需求,是档案信息开发的关键。曾经为了体现档案价值,没能了解实际需求而盲目地追求新、大、全的高层次的信息开发,忽视对一些基础信息的开发,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后开发出的信息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够,信息开发利用质量与馆藏数量不相协调,信息的利用价值低,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1.3 档案人员对信息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强,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工作人员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存在着专业知识匮乏、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意识,观念陈旧等问题,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安于现状,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增加了利用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档案工作是一项经济效益低,不被领导重视,档案人员整天面对冰冷的档案柜,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有时容易心理失衡,对开发档案信息,提高管理水平缺乏动力。
2 解决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1 提高基础工作水平
要注重收集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增加档案信息存贮量,只有收集齐全、收集及时,并对收集的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鉴定、编目,使档案资料从分散状态变为系统、有序,档案信息才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
2.2 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互动
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的取得和利用对企业来说变得至关重要,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实现档案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中,使档案更生动、形象地反映企业发展面貌。中石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中石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档案存档、借阅、查询、统计等一体化的信息化工程,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档案自动存档功能,所有档案资料目录上网查询,一方面档案信息做到了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为科研生产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纸质文件与电子文档的一一对应,阅览室查阅与远程网络服务互补,利用形式的多样化,又可以大大提高借阅速度,提高利用率。应用中石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在分公司所属单位凡安装了系统的任何一台电脑上都能查询到所需的档案资料,这样既方便了利用者,又使信息服务更及时、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因此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既能解决具体问题,又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3 遵循地质档案资料的特点和规律,信息开发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
地质档案资料的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有勘探类、开发类、地球物理类、地面地质类等),地质档案资料的产生和积累的最本质特点就是始终与企业发展方向、科研生产动态密切相关,因此对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开发应反映它的本质特征,立足本职工作。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地转变,既要追求新潮的、前沿的、全面的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同时也不忽视对基础信息的开发,总而言之,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开发利用要做到广泛与个体相结合、重点与普遍相结合、精细与粗放相结合,开发不同层次的档案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的利用需求,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2.4 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有力的保障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知识密集型工程,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精通档案专业知识,以新的思维对待新问题,以新知识、新技术解决工作出现的各类问题,努力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档案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总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作,需要档案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善于总结,勤于思索,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的规律性,让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更合理、更科学、更务实。
(二)煤炭入洗率逐年增加,粉煤灰和矸石利用率稳定
“富煤、贫油、少气”煤炭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的能源资源特点形成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2013年煤炭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我国原煤产量36.8亿吨,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扰动和煤炭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巨大,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尤为重要。
煤炭资源分布集中,部分省份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煤炭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河南和安徽等省(自治区),6省(自治区)基础储量占比合计占全国的76.2%。从主要省份的储量和产量占比看,内蒙古、陕西、安徽和甘肃4省(自治区)煤炭资源产量和储量比例不匹配,特别是甘肃省储量约占全国的1.5%,而产量占全国的8.5%,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图1-26)。2012年,全国煤炭采区回采率约为79%。
图1-26 2012年主要省份煤炭储量及产量占全国比例
资料来源:全国矿山调研统计数据。
入洗率逐年提高,洁净煤生产规模增加。2013年,全国原煤产量36.8亿吨,同比增长0.8%;入洗原煤21.7亿吨,入洗率62%。从2010年以来煤炭入洗率总体稳步提升,2013年全国煤炭入洗率比2010年提高了8%。煤炭产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入洗率的稳步提高,说明我国洁净煤生产规模在增加(图1-27)。
图1-27 2005—2013年全国煤炭资源入洗情况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协会。
2013年,全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7.7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75%,同比增长5.6%;90家大型煤炭企业入洗原煤8.15亿吨,同比增长3.7%。全国前10家企业精煤产量6.94亿吨,占全国90家大型企业洗精煤产量的85%(表1-3)。
表1-3 2012年和2013年前10名企业精煤产量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协会。
专栏1-3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小于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大于3.5米)不低于75%;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小于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大于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其中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煤矸石利用率波动不大,未来还有提升空间。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我国井工采煤的煤矸石产出量很大,约占原煤产量的15%~20%。据煤炭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累计堆放的煤矸石约80亿吨,规模较大的煤矸石山2600多座。大量排放的煤矸石,不但压占土地,且矸石中的一些有害微量元素经雨水淋溶后,还会污染土壤和周围水体。2012年,国内煤矸石利用率约为62%(图1-28),煤矸石的主要利用途径包括发电、制建材、井下充填、土地复垦、筑路、提取氧化铝、制作肥料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5年东部、中西部和东北部煤矸石综合利用分别达到90%、60%和75%。目前,我国矸石综合利用率在62%左右,距离规划目标差距不小,尚需进一步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图1-28 2007—2012年我国煤矸石利用情况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协会。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总体稳定,其年增量大于利用量。粉煤灰主要是燃煤发电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每燃烧1吨煤可产生250~300千克的粉煤灰。2011年国内粉煤灰产生量达5.4亿吨,综合利用率68%(图1-29)。产生量和利用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0.6亿吨和0.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5%和9.8%,利用量仍不及增量(图1-30)。
图1-29 2007—2011年我国粉煤灰利用情况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协会。
图1-30 2008—2011年我国粉煤灰产生量与利用量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协会。
粉煤灰利用的途径较多。其中,用于生产水泥占41%,用于生产商品混凝土占19%,用于生产粉煤灰砖占26%,用于筑路、农业和提取矿物等高附加值利用合计占14%。
专栏1-4 煤炭清洁生产与当前雾霾关系
2013年2月初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强雾霾是人为与非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元凶,其中燃煤占34%,机动车尾气占16%,其余来自工业、外来输送、扬尘、餐饮及其他。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与环保有关的三个目标均是约束性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下降17%,煤电二氧化硫排放系数每年下降12.4%,煤电氮氧化物排放系数每年下降15.1%。我国制定了严格的环保规划,为了让它们更好地实现,恐怕还需要更细致的执行方案、更严格的监管制度以及政策和资金层面更多的支持。
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是煤炭污染的典型代表。在那个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还不完善的时代,英国针对空气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去煤化”。
从长远来看,为了人类在更清洁的环境中生存,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选择。英国环境治理,对我们有前车之鉴,但同时,因时代的不同,我国治理环境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煤炭清洁利用理应得到提倡。
综合利用产值大幅减少,综合利用产值率也出现下降。2012年,我国煤炭综合利用产值为732.79亿元,同比下降22.89%,占全国总值的60.3%;综合利用产值率5.46%,同比下降29.91%(图1-31)。
图1-31 2006—2012年我国煤炭综合利用产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2006—2012年)。
专栏1-5 甘肃窑街煤炭集团综合利用案例
甘肃窑街通过综合利用油页岩等共伴生资源,在海石湾煤矿实施了岩空留巷Y型通风连续开采技术,实现煤层连续开采,进一步提高了煤炭资源回采率;对煤炭开采共伴生的油页岩资源采用具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方炉炼油技术,实现综合利用;对油页岩炼化尾气混合后作为燃气发电燃料的实践应用属国内首例使用,初步实现煤矿资源高效开采,共伴生资源(油页岩)及工业废弃物(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形成了以煤炭资源高效开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为核心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