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足球新闻 > 正文

足球新闻

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在地震发生时如何互救)

hacker2022-06-08 20:58:24足球新闻62
本文目录一览:1、地震怎么办关于地震后自救与互救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怎么办 关于地震后自救与互救方法

在震区中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坚固的墙体,塌下来时可以承受住形成空间的地方。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里时,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街上行走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应这样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行驶的车辆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理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商店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自救知识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三大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是我们要如何自救互救

地震自救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从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前! 不要到阳台上去!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中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时怎样进行自救与互救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抢救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对于减少震灾死亡意义重大。

从唐山大地震统计资料得知: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5%,24小时内救活率为81%,48小时内救活率为53%,由此可见,地震后及时组织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对埋压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自救

自救是指被压埋人员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处环境,创造条件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等待救援。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稳定下来,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此时,如果防震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

首先要保障呼吸畅通。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互救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亲人、邻里和一切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震后,因为被埋压的时间越短,被救者的存活率越高。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因此在外援队伍到来之前,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自动组织起来,开展积极地互救活动。救助工作的原则是:

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应当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和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先救青年人和轻伤者,后救其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他人员;先抢救近处的埋压者,后救较远的人员;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抢救出来的轻伤幸存者,可以迅速充实扩大互救队伍,更合理地展开救助活动。

合理科学的救助方法可以更多更好地救出被埋压人员,因此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要领是保持救助成果的必要条件。

救助被埋压人员要注意如下几点要领:注意搜听被人员的呼喊、呻吟或敲击的声音;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埋人员位置,再行抢救,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抢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等,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再行抢救;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不要让强光刺激;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人员,切忌生拉硬拽,要在暴露其全身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急救,然后迅速送往医疗点或医院。

在救人过程千万要讲究科学,对于埋压过久者,不应暴露眼部和过急进食,对于脊柱受伤者要专门处理,以免造成高位截瘫。

地震互救五原则是什么_地震后的五条互救原则有哪五条

地震后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的五条互救原则有哪五条

震后救人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互救队伍不断壮大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的原则。具体做法是:

(1)先救近处的地震发生时该如何互救,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

(2)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

(3)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

(4)先救“生”,后救“人”。

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的情况,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地震后互救有哪五条原则

您好!地震后互救五原则如下:

(一)先近后远;

(二)先轻后重;

(三)先易后难;

(四)先多后少;

(五)先救生后救人 。

谢谢阅读!

震后的五大原则是

震后互救五原则: 1、先近后远 2、先轻后重3、先易后难4、先多后少 5、先救生后救人 。

具体来说就是

一、先救近处的人。不论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就要先救他们,舍近求远,跑很多的路,往往错过救人的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先救青壮年和医生等专业人员,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救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三、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以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四、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大地震时,丰南县一名妇女,每救一个人时,先把其头露出,使之能呼吸,立刻转救下一个,结果,她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救治了12个人。

五、扒挖接近被埋压人时,不可使用利

另:公民防险自救与互救的五大原则: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防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防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防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

2“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

3“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

4“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

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

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

1、先救“生”,后救“人”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观察生命体征稳定,又没有大的伤害,就先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尽量使更多的人获救。

2、先止血,后输血

对于伤员的出血,要先压迫止血后包扎;喷射状出血,说明动脉破裂,应用钳夹血管止血,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可在出血伤口上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将血管压迫在所在部位的骨头上止血;对四肢出血,一般可用止血带或毛巾、手绢等扎在近心端,扎一小时放松2分钟。如出血过多或已休克者,应在止血后现场输血和补液后转送病人。如果皮肤少量出血,可用消毒纱布(如无消毒纱布,则应就地取材,选用毛巾、布带等柔韧的类纱布物)。

出血急救原则:小出血,不可怕,可包扎;大出血,先压迫,再结扎;休克者,先输血,再转运。

3、颅脑损伤

急救者应清除伤员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头偏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防舌头后坠和呕吐物返流到气管,造成窒息。如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它物品堵塞,以免造成血液返流,引起颅内压升高,细菌也趁机逆行至颅内引起脑膜炎。此时,急救者应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轻擦流出的血液,保持局部清洁,并将病人送往具备开颅手术的医院。途中密切注意病人的神志,呼吸和脉搏。

颅脑损伤急救原则:清口腔,头偏侧,防窒息;鼻出血,勿填塞,免感染;勤观察,先神志,再体征。

4、颈髓损伤

颈后锐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等症,提示伤员颈髓受伤。对这类伤员应倍加小心。急救关键是立即用颈托,一时无颈托,可临时用敷料、硬板纸或塑料板做成颈圈固定其颈部,勿让头颈左右前后摆动,谨慎搬运伤员以防截瘫。因为地震后很多伤员因为现场抢救时搬运不当造成高位截瘫。高位截瘫对伤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搬运伤员时一定要用硬质担架,有条件时应该使用颈托。在条件不具备时可用门板或桌子搬运,切忌扶着伤员走或“1人抬手1人抬脚”的搬运方式,也不应该用软担架。

颈髓损伤急救原则:颈髓伤,必固定,硬担架,轻搬动,勿摆动,快转运。

5、脊椎骨折

身体被撞击、挤压时,由于脊椎过度屈曲或直接受外力作用而脱臼或骨折,若搬运不当可立即造成脊椎管内的骨髓损伤,使受损部位以下肢体瘫痪。正确搬运是由3~4人平托伤员至木板上,再用绷带固定身体。如现场只有一个急救者,应跑到伤员的后面,两手穿过伤员腋下,扶住伤员上半身,并将伤员的头枕部靠在急救者的肩上或前胸,或用一布条绕胸穿过两腋下,然后慢慢地将伤员向后拖拽,并将其仰卧在木板上固定。

脊椎骨折急救原则:脊柱伤,欲搬运,需多人,可平托,可木板,再固定。

6、胸腹部损伤

胸部受到挤压、碰撞时易发生肋骨骨折。此时不要过多挪动胸部和用手触摸。如肋骨骨折者,应用无菌敷料包住伤口,并用绷带裹紧胸部,限制肋骨活动;若肋骨骨折而形成开放性气胸,可在胸部损伤处闻及随呼吸发出的吮吸声,此时应立即进行胸部损伤处密闭包扎,以防空气进入胸腔造成肺脏压缩。对于腹部开放性损伤造成内脏脱出的患者切忌立即还纳。

胸部损伤急救原则:肋骨断,不触摸,先包扎,限活动;有气胸,肺可缩,损伤处,密包扎。

7、锐器插入体内

切勿拔出因锐器如刀插入体内后,肯定刺破了局部血管、神经和肌肉。而这时,锐器正好嵌在创口内,起到了临时“止血”作用。如将锐器拔掉,则创口立即暴露,可引起出血,如止血不止,很可能导致出血性休克;同时,细菌也会趁机进入创口而会引起感染。正确的处理是先将两块棉垫安置于锐器两侧,尽量使锐器不能摇动。然后可用绷带绕肢体将棉垫包扎固定。这样在运输病人时,不会使锐器脱落出伤口。

锐器插入体内急救原则:见锐器,不可拔,易出血,易感染;先固定,免摇晃,防脱落,尽快转。

8、严重挤压伤

地震后,若伤员被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其大腿、臀部等肌肉丰满的地方容易发生挤压伤,表现为肌肉缺血坏死、肢体肿胀,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致命。对于这类伤员,应该立即解除其压迫,患肢不应抬高,应该避免患者活动,即使是能够行走的患者也应该限制其活动。对患处肌肉切勿在患处按摩、热敷、结扎,以免局部产生的肌红蛋白和毒素吸收到血液,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也禁用加压包扎,以避免加重肢体的缺氧。可以给患者饮用少量碱性液体。伤员被重物挤压引起肢体肿胀或青紫时,正确的做法是在患处用冷毛巾或冰块湿敷降温,尽量减少其吸收。

严重挤压伤急救原则:挤压伤,勿按摩,勿热敷,应冷敷,给碱剂,补液体,快利尿,如肾衰,急血透。

9、四肢骨折

立即用夹板,如无夹板,可木棍或树枝等临时固定骨折处,注意其长度要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二关节距离。

四肢骨折急救原则:四肢折,选夹板,木棍可;长度足,超关节,再固定。

10、昏迷伤员的救治

应注意开放气道,头略向一侧倾斜,以利于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血液、黏液和其他异物排出体外。取出伤员身上的尖刀、金属币、钥匙等物,以免压伤。

昏迷伤员的救治原则:昏迷者,清口腔,头偏侧,防窒息,撤利器,防损伤。

11、厌氧菌感染

因为浅层泥土中细菌较多,地震后导致开放性伤口较多,因此伤员易发生厌氧菌感染。这与平时医院中常见的感染不同。在地震后2~3天,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病人往往较多。这类病例在平时的临床上并不常见,因此,医务人员应该特别注意对这两类特殊感染的处理。对于开放性损伤在清洗、消毒伤口后不要包扎,以避免厌氧菌感染发生。开放伤口早期清创抗感染,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厌氧菌感染预防原则:厌氧菌,要预防,破伤风,更常见,要注射,预防针。

12、预防公共卫生问题

地震之后往往伴随着恶劣的天气,而灾难可能造成的电力系统瘫痪也大大降低了卫生条件。缺乏清洁的饮用水、粪便和垃圾等污物处理不当、传染病滋生等都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此次地震之后大雨不止,天气较热,应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肠炎、霍乱等的流行。另外,还应注意尸体腐烂引起的卫生问题。

公共卫生预防原则:大灾后,防大疫,饮用水,要卫生,防痢疾,防肠炎,防霍乱,腐烂尸,要火化。

13、心理抚慰

突如其来的灾难——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目睹死亡及毁灭,可能在经历者、目击者以及家属中引发焦虑、紧张、恐惧等急性心理反应,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往往产生绝望、无助、抑郁等心态,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心理干预”是一场看不见的救灾,同样需要争分夺秒,灾难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最大限度地利用积极应付技能,面对和经历痛苦过程,尽快完成善后事宜。灾后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除了受灾人及其家属外,还包括他的同事、朋友、目击者。另外,必须重视对抢险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他们的心灵所遭受的刺激是可想而知的,同样需要心理救助。事实上,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并不只局限于幸存后的灾区人民,还包括在参与救灾与新闻报道的医生、护士、急救人员、战士、警察,公务员、记者等。

心理抚慰原则:大灾后,心灵伤,要疏导,不可郁。

地震发生后的逃生与互救有注意哪些?

地震一旦发生,千万不要惊慌,紧急逃生或互救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和方法。

3.1尽可能撤到空旷地带

3.1.1一旦发生地震,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头脑镇静,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居所,不要拥挤、喧哗,更不要乱跑,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头部,不要被屋顶掉下来的东西砸伤。一般情况下,撤到校园的操场、居民区的街心花园、宽阔马路等处是比较安全的。

3.1.2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后,要注意与老师、同学或家人保持联系。当大地震过后,很可能还有余震发生,假如你已经跑出了房间,不论有什么事情,也不要急于返回室内。不要靠近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倒塌的物体,也不要靠近落地的电线。

3.2就近紧急躲避

3.2.1地震发生的瞬间,人根本没时间跑到室外,这时就要就近找个安全地方躲避。一般来说,室内坚固的床、桌子旁边,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坚固的墙角都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是就地躲避的首选地。

3.2.2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看电影或看体育比赛,离出口近时,可立即跑出去;如果离出口远时,则应马上躲在座位旁或舞台脚下并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然后再等待时机转向安全地带,千万不要慌乱、猛挤。

3.2.3如果在商场购物,最好就近躲到大柱子或高大的物品旁边,注意避开商品陈列柜,远离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品。

3.2.4在地铁和地下商场时, 如果跑不出去就原地躲避,不要随大流慌忙挤向出口处。

3.2.5在街道上行走时,应避开楼房、高大的烟囱、水塔、立交桥等高建筑物;平躺地面,不要乱跑,以免摔倒或被地震裂缝所吞没。

3.2.6乘车时,要抓牢扶手或其他坚固的物体,以免摔倒或碰伤,躲在座位附近不要急于逃出车外。

3.3如何应急自救

若地震时被废墟埋住,应将双手从倒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部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设法保障呼吸畅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或被倒塌建筑物的灰土窒息,用砖头、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物体,尽量将生存空间扩大,保证足够的空气。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毛巾、湿衣服或手等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烟尘,树立生存的信心,等待救援。

观察四周有无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从哪个方位最可能脱险;试着排除障碍,尽量朝着有光线和空气清新的地方移动,设法自行脱险。听到人声时,用硬物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暂时不能脱险,要耐心等待救援。设法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长期地无效呼喊,会消耗大量体力,弱化求生信心。寻找食物和水,并节约使用。

正在海边游玩活动的,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破;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3.4应急互救

震后几小时内的人员互救是成活率最高的时刻。震后救人,力求时间快、目标准、方法得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先救近处的人,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先救“生”先救“人”。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被困人员的安全。使用的工具不要伤及埋压人员,若不慎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设施,引起新的垮塌,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装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尘土太大则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一时难以救出,可设法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生命。

施救和护理。先将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拖。

地震后互救五原则

地震发生后,因为被埋压的时间越短,被救者的存活率越高,因此,在外援队伍到来之前,已经脱险人员、家庭和邻里成为第一响应人,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

互救坚持“五先”原则:“先多后少”,即先救被埋压人员多的地方;“先近后远”,即先救近处被埋压人员;“先易后难”,即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先轻后重”,即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埋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科学合理的救助方法可以更多更好地救出被埋压人员,救助时要注意如下几点要领:

1、注意搜听被埋压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等求救的声音。

2、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埋人员位置,再进行抢救,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

3、抢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等,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尽快让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通风,使新鲜空气流入,以免埋压者窒息。

4、对于不能自行出来的伤员,不得强拉硬拖,先查明伤情,采取包扎后再行搬动。

5、对营救出的伤者可以给点水,不能多喝;对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伤员要用深色布料或眼罩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人员,切忌生拉硬拽,要在暴露其全身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7、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水和食品,寻求帮助再行营救。

特别强调的是,救人时不仅要注意被救人的安全,而且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要防止余震造成新的伤亡。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不要强光刺激。

地震后开展互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先人多,先救近处,先救容易救出的,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先营救医务人员。

地震后自救与互救办法有哪些?

自救与互救在抗震救灾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有无救援力量到达,灾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据部分资料统计,自救与互救的脱险率可达40%~80%。

一次强烈地震经过几十秒钟后结束了,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自救。在废墟下压埋较轻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力自救,完全可以脱险,失去理智地乱喊乱叫是无济于事的。若受重伤或暂时不能脱险者,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要设法延缓生命,首先把妨碍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附近)松动一下,或扒开一定的小空间,以利呼吸,等待救援。发现有人施救时,可用喊或敲击物体的方法为施救人员指明埋压的位置。

互救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再进行开挖施救。

问:就是询问震时一起的亲友、同志和当地熟人,指出伤员的位置,了解当地的街道情况、建筑物分布情况。

听:就是贴耳侦听伤员的呼救声和呻吟声,一边敲打一边听,一边用手电照一边听。

看:就是仔细观察有没有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注意门道、屋角、房前、床下等处。

探:就是在废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碍钻进去寻找伤员。这时要注意有无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以便寻找已经筋疲力尽的遇难者。

喊:就是呼喊遇难者姓名,细听有无应答之声。

通过以上五种方法,找到伤员位置,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将伤员救出,并逐步扩大救援。

救出伤员后应首先将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在施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业的医护人员脱险后,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物、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

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1、迅速远离房屋、建筑物、山体、湖泊,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2、来不及转移时,要就地躲藏。俗话说:小地震不用逃,大地震逃不掉。所以,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就近躲藏。家中卫生间是最安全的地方。卫生间空间小,不容易被倒塌的天花板和墙壁砸伤。另外,卫生间有水,能够维持人的生命。

地震时,首选卫生间躲避。其次,要选择储存室、书房、没有煤气的厨房等空间小的房间。室内墙角也是较安全的地方。房屋倒塌时,室内墙角处容易留下一个安全生存空间。另外,可迅速躲避到床、桌、冰箱、洗衣机等坚固物体旁边或下面。

3、要蹲下身体,并用枕头、棉被、书包等顶在头上,保护头部。

4、要用手绢、毛巾、或双手捂住口、鼻及脸部,防止灰尘堵塞口、鼻和迷住眼睛。

5、地震发生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保持好体力,坚定信心,耐心等待救援。

6、地震刚结束时,先不要急于呼喊,要充分节约体力。救援人员最快也要地震后数小时才能到达。急于呼喊会浪费掉宝贵的精力。

7、如带手机,要及时与亲人联系。要充分节约电源,可间断关闭手机,留在关键时候使用。

8、听到救援声音,要主动呼喊求救。呼喊声音尽量长一点,便于救援人员听到。

9、可用手机发信息、打电话或放音乐,或用石块敲打墙壁、金属物,发出救援信号。

扩展资料: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听弧戈亓(2022-06-08 22:24:26)回复取消回复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

  • 澄萌嘻友(2022-06-09 07:26:46)回复取消回复

    。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在施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业的医护人员脱险后,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

  • 森槿谜兔(2022-06-09 05:42:26)回复取消回复

    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

  • 泪灼路弥(2022-06-09 01:37:42)回复取消回复

    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