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本文目录一览:
-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有何启示和感想?
- 2、《心理健康辅导员-必修课-1-基础理论》自测题二。要题目和答案
- 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 4、哪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 5、简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并介绍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有何启示和感想?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
扩展资料: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辅导员-必修课-1-基础理论》自测题二。要题目和答案
《心理健康辅导员-必修课-1-基础理论》自测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共 30 分。)
1. 人类通过()认识了事物的个别属性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通过()认识了事物的整体
A. 知觉 感觉
B. 感觉 知觉
C. 感觉 感觉
D. 知觉 知觉
正确答案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B
2. 成年期指()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
A. 18,19岁
B. 20,21岁
C. 21,22岁
D. 19,20岁
正确答案:A
3. 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为()。
A. 伤害行为
B. 破坏行为
C. 攻击性行为
D. 抢劫行为
正确答案:C
4. ( )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A. 回忆
B. 记忆
C. 思维
D. 想象
正确答案:C
5. 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 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 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 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正确答案:D
6. ( )是当人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时的思维。
A. 形象思维
B. 逻辑思维
C. 演绎思维
D. 直观动作思维
正确答案:D
7.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者智商在()之间,不能进入学校学习。
A. 20-34
B. 35-49
C. 30-45
D. 50-69
正确答案:A
8. 到()岁的时候,儿童认为权威基本上是自愿的合作的。
A. 4
B. 6
C. 8
D. 9
正确答案:D
9. ( )是个体真正成熟的阶段,此时身心各方面发展都已经基本完成。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春期
D. 成年期
正确答案:D
10. 初中生在新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的发展都有了新的特点。
A. 能力
B. 语言
C. 行为
D. 思维
正确答案:A
11. 成年期的()是创造性思维表现最佳年龄。
A. 25岁至45岁
B. 25岁至30岁
C. 30岁至45岁
D. 35岁至50岁
正确答案:A
12. ()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
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正确答案:C
13. 下列不属于思维种类的是()
A. 直观动作思维
B. 逻辑形象思维
C. 形象思维
D. 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B
14. 1939年,心理学家()等人提出了挫折-侵犯理论。
A. 多拉德
B. 柯波尔
C. 巴普洛夫
D. 伯克威茨
正确答案:A
15. 艾里克森提出( )。
A. “人生六个阶段”
B. “人生七个阶段”
C. “人生八个阶段”
D. “人生九个阶段”
正确答案:C
16.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 知觉
B. 想象
C. 回忆
D. 感觉
正确答案:A
17. 对意识是一个连续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
B. 从意识到无意识再到注意
C. 从注意到意识再到无意识
D. 从无意识到注意再到意识
正确答案:A
18. 以下对儿童性别判断正确的是( )。
A. 2岁左右的儿童能确定自己的性别
B. 大多数2.5~3岁的儿童不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性别
C. 5-7岁的儿童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D. 理解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在学龄期间。
正确答案:D
19. 以下对催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际上并不是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B. 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C. 催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
D. 催眠的效果通常都非常好,目前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
正确答案:D
20. 成年期包括成年(),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A. 前期
B. 早期
C. 初期
D. 后期
正确答案:C
21. 公众距离一般为()
A. 1米
B. 1到4米
C. 2米
D. 2到6米
正确答案:D
22. “对不对”、“是不是”属于()会谈技术。
A. 倾听
B. 开放性
C. 封闭性
D. 情感反应
正确答案:C
23. ()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情书面帮助。
A. 电话咨询
B. 书信咨询
C. 门诊咨询
D. 团体咨询
正确答案:B
24. ( )指对自己和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适应
A. 社会性知觉
B. 社会性认知
C. 社会性理解
D. 社会性选择
正确答案:B
25.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有人际交往的欲望。
A. 乐群性
B. 亲社会性
C. 健康性
D. 乐于助人性
正确答案:A
26. 婴儿的早期同伴交往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①“简单交往”时期②“以客体为中心”时期③“互补性交往”时期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正确答案:B
27. 辅导员说“你一定很不好受”,是用了()的态度。
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正确答案:A
28. 亲社会行为在( )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少年期
D. 学龄前期
正确答案:B
29. 脱离了社会环境,人们就不会产生()。
A. 认知
B. 印象
C. 归因
D. 态度
正确答案:D
30. ()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A. 催眠
B. 睡眠
C. 白日梦
D. 记忆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焦虑的不同水平有
A. 焦虑不足
B. 适度焦虑
C. 严重焦虑
D. 过度焦虑
正确答案:ABD
2. 高中生的价值观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
A. 对理论性问题越来越感兴趣
B. 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生意义问题
C. 价值观反映个性特点
D. 价值观不稳定
正确答案:ABCD
3. 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有()。
A. 学习障碍
B.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C. 阅读障碍
D. 数学障碍
正确答案:ABCD
4. 在结束辅导应注意()样的问题。
A. 处理好辅导关系结束
B. 针对辅导对象的情况,辅导双方要讨论
C. 辅导结束后,对辅导对象进行追踪反馈
D. 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追踪反馈
正确答案:ABC
5. 青少年团体训练侧重于实现()和()两个高层次目标。
A. 形成
B. 促进
C. 维护
D. 保持
正确答案:AB
6. 学习障碍包括哪些特征()?
A. 差异性
B. 集中性
C. 缺陷性
D. 和排除性
正确答案:ABCD
7.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A. 直观图像思维
B. 直观动作思维
C. 形象思维
D. 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BCD
8. 态度的作用是()。
A. 影响耐挫力
B. 影响学习效果
C. 影响工作效率
D. 影响学习效率
正确答案:ABCD
9. 总体印象的形成方式有()。
A. 加法模式
B. 平均模式
C. 加权平均模式
D. 加权模式
正确答案:ABC
10. 心理测验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A. 间接性
B. 相对性
C. 客观性
D. 正确性
正确答案:ABC
11.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哪些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A. 强度
B. 速度
C. 灵活性
D. 指向性
正确答案:ABCD
12.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A. 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和增强识记积极性。
B. 培养儿童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
C. 让儿童学会运用各种识记方法或策略。
D. 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正确答案:ABCD
13. 认知法主要包括()。
A. 阅读或听故事
B. 多媒体呈现
C. 艺术欣赏
D. 联想活动及理性情绪发
正确答案:ABCD
14. 以下是对动机的不同分类,正确的是
A.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B. 学习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C. 他人动机和自我动机
D.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正确答案:AD
15. 人际交往的含义包含那两方面的意义?
A. 动态
B. 静态
C. 主动
D. 被动
正确答案:AB
16. 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基本态度是()。
A. 共情
B. 积极关注
C. 尊重
D. 真成
正确答案:ABCD
17.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几方面。
A. 行为问题
B. 亲子关系问题
C. 师生关系问题
D. 同伴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CD
18.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体的认识
B.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C.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D.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正确答案:BC
19.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有()。
A. 重视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建立
B. 主动交往
C. 移情
D. 避免争论和指责
正确答案:ABCD
20. 下列属于社会影响的是()。
A. 从众
B. 服从
C. 依从
D. 社会感染
正确答案:ABCD
21. 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恢复心理健康不能( ):
A. 引导辅导对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B. 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
C. 在辅导过程中通过对他人的贬低、诽谤来达到发泄自己怨气的目的
D. 在帮助辅导对象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来加以引导。
正确答案:BC
22.
学生出了问题,适度的批评、惩罚是必要的,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通常教师批评学生的不当做法有以下几种:
A. 时机不当
B. 不顾场合
C. 不问缘由
D. 适当体罚
正确答案:ABCD
23. 青少年不良情绪有()
A. 焦虑
B. 恐惧
C. 抑郁
D. 神经衰弱
正确答案:ABC
24. 中学生人际交往体现在下面那( )项?
A. 逐渐脱离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B. 朋友关系在初中学生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C. 开始对异性感兴趣
D. 父母对他们的榜样作用逐渐减弱
正确答案:ABCD
25. 以下哪些有悖于辅导员道德要求的有( )
A. 辅导员对辅导对象一视同仁
B. 辅导员对于辅导对象的切身利益缺乏关心
C. 辅导员违背辅导对象的意愿,做出强迫性的安排
D. 辅导员有意无意的泄漏辅导对象隐私以满足个人的利益。
正确答案:BCD
26. 人格的基本特点有( )
A. 独特性
B. 多变性
C. 统合性
D. 功能性
正确答案:ACD
27. 出现沉默时,辅导员应迅速判断和分析沉默产生的原因,这是灵活应付沉默的前提。
A. 当辅导员看到辅导对象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时,可以适时的问“能告诉我你在想什么吗
B. 如果辅导对象由于思考而沉默时,辅导员最好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以等待对方打破沉默
C. 如果辅导对象由于思考而沉默且沉默时间过久,辅导员可用关切的询问提示对方
D. 如果沉默是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引起的,辅导员就要对辅导对象的这些负面情感进行及时处理。
正确答案
:ABCD
28. 影响心理健康的典型因素是()。
A. 早期童年经验
B. 婚姻家庭生活
C. 事件
D. 个体已形成的人格特征
正确答案:ABCD
29. 社会心理的主要特点是()。
A. 在社会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B. 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和相对稳定性
C. 形成的同时促进了个性化的发展
D. 对环境没有特大的依赖性
正确答案:ABC
30. 我国将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哪些阶段
A. 学龄前期
B. 少年期
C. 成年初期
D. 成年期
正确答案:AB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5到6岁的儿童大多数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他人及群体的认识、判断、分析与解释。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坚持民主性原则,依靠语言上的民主就够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4.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又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5. 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与稳定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辅导员通过讲授的方法向青少年传授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近因效应远不如首因效应普遍和明显。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9. 模仿和创造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0.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不好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好的行为则不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
1、面对全体学生原则;
2、学生主体性原则;
3、参与体验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通常人们把青春期与儿童期加以明显区分,区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对于男性来说,性成熟的标志是遗精,(通常在夜间睡眠时遗精);女性是月经,即第一次来月经。以性成熟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
青春期学生因心理障碍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比如,学生中的抢窃、恋爱、打群架、自杀、刎身、未评上先进而殴打老师等等。家长普遍感到学生难管,教师感到学生难教,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烦恼和忧伤。走进学生的生活,发现他们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问题正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愈合心理忧伤,防治生理和心理疾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对青春期学习进行心理干预与心理辅导:
第一,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笼统向分化发展;从零乱、易变向系统、稳定发展。中小学生心理正处在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育”过程中,这种发展性,是我们增强中小学学生教育可塑性信念的一个最坚实的基点。对学生而言,聪明与“笨拙”,都是暂时的;好与“坏”,也是相对的。
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身体迅速生长,新陈代谢旺盛,爱动不爱静,易感情用事,易冲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强烈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不愿服输,总想展示自己;另一方面是开始对性知识发生兴趣,对两性关系已有朦胧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对异性产生好感,出现性意识的萌动。由于青少年身体的成熟早于思想的成熟,往往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或不健康的想法。若得不到正确引导,他们可能通过不正当途径来探讨有关两性知识,而受到毒害。
第二,开展必要的性知识教育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所以开展性知识教育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培养学生爱的情感,正确认识和区别友谊与恋爱。
青春期学生早恋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如何正确的引导青春期学生早恋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培养学生心理承受抗挫能力。
青春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离,对于挫折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所以引导青春期学生如何自我调整挫折也是心理健康健康的一个最要课题。
青春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相同性
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2.活跃性
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3.社交性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4.乐观性
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反应性
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现实性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7.逻辑性
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教会精神和《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5、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和所需时间,各地可从实际出发,自行安排。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未配备合格心理咨询教师的学校,暂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已经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入;
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托部分地区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与实验,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六、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在一些地区己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就全国而言,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相当多的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因此,各地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这项教育。可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不能一哄而起。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除了教师辅导参考用书外,不要编印学生用教材,更不能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材。
哪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简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并介绍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学术用语。指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