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2019年财务风险管理(苏宁易购2019财务分析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1、苏宁易购发声明称「12 月底破产」系谣言,三季度其净亏损 41.16 亿,苏宁易购遇到了哪些困难?
- 2、苏宁管理模式?
- 3、苏宁易购作为电商企业存在哪些经营风险?
- 4、苏宁易购的财务管理待遇如何
- 5、苏宁易购退市对苏宁银行和苏宁金融有什么影响?
- 6、2020年苏宁易购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苏宁易购发声明称「12 月底破产」系谣言,三季度其净亏损 41.16 亿,苏宁易购遇到了哪些困难?
网络传言苏宁易购12月底宣布破产,随后苏宁易购发布严正声明,破产被除谣言。苏宁易购在财报表里面表示,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受阶段性流动性压力,对于经营来说带来了影响,第二季度收入下降34%以上。由于苏宁经营遇到切记阶段性困难,在短期内流动性压力带商品,货源开支投入不足,对渠道终端销售能力带来影响,苏宁购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下降带来的毛利润额也同比下大幅下滑,综合毛利润同期下降啦4.3%。分期业务来看,线下实体业务规模,截至6月底,苏宁拥有两千多家自营门店和八千七百多家苏宁易购连锁加盟店,涵盖了she电器大卖,母婴,百货等业态覆盖城市核心商圈,社区和农村的市场零售云方面,财务您明显,零售云加盟店发展迅速,在三四级市场建立了渠道,你先很多,越来越多的商品,选择一名受您加强合作,发展下沉市场,上半年零售云加盟店新开了1381家,半年前有望突破万家。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截止2021年6月30日,苏宁易购已经在48个城市运营69个物流基地,隶属零售行业,规范你先的自由。自建物流设施往基于线下一万多家的互联网一遍资源,苏宁易购用户提供及时自提,饭日打次日达,一小时达等多种服务,满足不同需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苏宁破产纯属谣言,不过苏宁确实在2021年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去。
苏宁管理模式?
苏宁:时刻准备着
资本对于一个企业苏宁易购2019年财务风险管理的稳定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持续稳定的资本供给无论市场是大是小,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本身就表明其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认可,其品牌建设也将在改制上市中潜移默化发展。
苏宁电器就是这样。
三年前,苏宁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连锁IPO第一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三年后,苏宁电器已成为国内家电零售行业的航空母舰,凭借每年持续高速稳健增长的优良业绩,俨然成了中小板的“标兵”,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代表性品牌。
2007年10月13日,苏宁电器发布关于2007年1-9月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告显示200年1-9月份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00%-110%。
苏宁“新生”
“上市”之所以成为许多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因为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能打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束缚,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并可以借助股权融资独特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实现股权资本收益最大化。
2004年7月7日苏宁发行2500万股,发行价为16.33元,首发行市盈率11.26倍,融资额3.95亿元,上市首日收盘价32.7元。当再融资新规颁布后,苏宁成为定向增发第一家。2006年6月20日,其定向增发2500万股,发行价48元,发行市盈率45.7倍,募集资金12亿元。2006年8月31日,苏宁电器的总市值达到1023.6亿元,实际流通股总市值为693.1亿元。
2007年6月20日,由上海证券报作为主办单位,并联合其它知名媒体和门户网站举行的2006“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系列评选活动网络投票正式结束。在一系列子榜单中,苏宁入选最具分量的2006“影响中国”十佳上市公司,并在2006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榜单中位列第一。
2007年6月25日,由证券时报社、中联集团联合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暨首届中小板公司三十强评选”结果揭晓,苏宁电器荣获首届中小板公司三十强第一名。而依据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评分及评审委员会委员的投票,苏宁电器还获得了2006年度上市公司中小板十佳管理团队的第一名。这两大殊荣充分显示了苏宁在中小板的标杆地位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性。从这一系列权威的品牌价值认证来看,上市三年后的苏宁电器品牌价值也获得了长足的提升。
此外,据苏宁电器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自2001年以来,利润已连年实现大幅“三级跳”:2001年利润总额为4489.4万元;2002年利润总额实现翻番,达到8772.8万元;2003年则增至1.6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002年比2001年增长111.89%,2003年则再增71.14%.企业蕴涵的增长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价值浮现
早在1990年,张近东就以“苏宁电器”的名义,率先开展家电产品专业化经营,经过17年的发展,苏宁电器迅速从一家只有几百平米的小店发展至一家网点遍布全国、年销售额及市值均过百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作为一个迅速增长的公司,其发展对自身的资金要求较高,而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及时解决公司发展的瓶颈,并成为公司迅速发展的催化剂。苏宁的发展除了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更离不开中小企业板的支持。
“上市”带给苏宁的真正“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了苏宁的核心竞争力。在时下,销售连锁企业要想在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随时了解消费者所需、有效调整运营机制来适应发展趋势并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根据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来平衡自己的利润压力、要构建高效的运营等。处于“资本运作”的苏宁会用更快的物流、更少的库存、更新的市场开拓方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器零售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从物流的快速运作、库存的减少、市场开拓的创新、门店的快速复制扩张、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等一系列的优势如海底的冰山慢慢浮出水面。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变革。上市以后,投资、业务、财务、服务、人事等方面集中起来管理,使管理形成一体化、能把每个分公司统一在一个管理平台,促使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的形成,实现跨公司的管理、跨地区运营。因此,苏宁成立了营销、连锁发展、服务和财务管理总部,增设地区管理总部,试点成立华北、华东二区地区管理总部,大区职能定位为“区域范围内全面经营管理的利润重心”,组织架构被重新调整;苏宁在2008年内要在全国建设500个服务网点和30个客服中心,包括物流中心在内,销售能力将达800亿元,销售方式变得更加高效。营销手段变得更加务实有效。上市后,会员卡里记录着顾客的信息,苏宁可以提前通知这些有意向购买这个商品的顾客,把优惠让给他们。另外,苏宁针对客户的个性化优惠变得切实可行,比如苏宁可以给某些有着良好购买记录的顾客直接现金优惠,也可以根据对方的购买习惯打包进行捆绑式销售,这些都给顾客带来实际效益。这样的举措是竞争对手根本无法达到的。
理智“抗战”
尽管未能如愿登陆主板多少让苏宁电器有些心存遗憾的感觉,不过,苏宁就是苏宁,在哪里上市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虽然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规模相对要小,开局不太完美,但终究会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上市使得苏宁能够有足够的“底气”抗衡任何对手,包括如百思买、国美这样的“超级大鳄”。 其实,在中国目前,国美和苏宁,都已经成为庞大的商业帝国,而且都几乎没有长期银行负债,实力非比寻常。“美苏”争端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比如“股票市场”的初次对决:2004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以88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代价,收购OceanTown100%的股份,而OceanTown拥有“国美电器有限公司”65%的股份。收购代价全部以发行新股和可换股债券方式支付,不涉及现金。至此,国美经过几经周折,终于实现了香港上市的目的,缔造了庞大的国美系。同年7月,苏宁上市首日,其股票受到投资者热捧:苏宁电器2500万股股票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开盘交易,开盘价高达29.88元,全天交易红火,最高涨到33元。
就自身资金实力而言,国美显然比苏宁更为雄厚,其融资能力亦比苏宁胜出一筹。不过国美与苏宁本质上都是同一类型,其资金来源有两个,一是从股市融资,一是控制和利用经销商资金。同为上市公司,国美选择了通过借壳间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方式。而苏宁经过多年努力也终于实现了内地A股市场的IPO,两者的选择各有自身的优势。
就短期看,苏宁一次性获得了足以支持其未来一到两年扩张的资金流入,但从长远来看,内地再融资环境却并不乐观:一方面再融资的时间、资金额度都受到限制,难以满足连锁扩张的持续性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再融资的负面印象,将持续影响苏宁的直接融资。而对于国美来说,短期内借壳上市对于公司本身来说并没有资金流入,但是香港市场相对宽松的再融资政策将能使国美获得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单从股市等外部环境融资能力而言,国美无疑比苏宁棋高一着,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作为供应商资金支起的连锁王国,国美与苏宁对于globrand.com商家资金调动能力也存在差异。从本质上说,国美与苏宁都是在用其庞大的渠道价值,与厂家换取资源。能控制多少资源,一个关键就是其渠道和分销能力。因此,业内证券市场研究人士分析认为,按照半年业绩快报的每股收益0.72元计算,苏宁2006年的平均市盈率大概在32倍左右,这个水平从国内市场的整体平均水平来说虽然略高,但由于行业的高成长性,总体仍然合理。而对于国美来说,即使从目前股价算,国美市盈率约为21倍,在香港业内属于偏高的范畴。两家企业的每股赢利,虽然国美销售额比苏宁大一倍,门店也比苏宁多很多,但是综合上述几个因素,国美的公司价值很可能跟苏宁差不多,其优势并不明显。
未来的未来
毋庸讳言,苏宁、国美纷纷寻求上市的原因,无非都是需要资本完成规模的扩张,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
根据苏宁易购2019年财务风险管理我国《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到“十五”规划末期,全国连锁企业销售额将达7000亿元,具有品牌效应的家用电器连锁店销售额预计可达60%以上。可见对苏宁、国美这样想做国内连锁统治者的公司来讲,还有很大市场份额需要去占领。
不过,随着整个电器行业利润日趋微薄,上游电器制造厂家能给苏宁电器的利润空间极其有限。因此,苏宁电器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压缩自身的经营成本;要么,增加利润相对较高的数码产品的销售来扩大发展空间。在苏宁电器的未来战略中数码产品将会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苏宁的各种资源会向数码产品进行明显的倾斜。这表现在苏宁电器的店面布置上,数码产品目前被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同时营业面积也在加大。其实,这也仅仅是体现资本市场为企业服务的一个功能而已,除此,还有看不到的品牌效应、人才效应、财富效应和规范约束效应、创新激励效应等。
诚然,上市后,中小企业可以建立以股权为核心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员以及关键技术人才,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定价,可为企业的下一步收购兼并、股权激励、风险投资的推出奠定基础。苏宁电器,上市三年来,所取得的价值空间和品牌美誉度,的确有目共睹,但是从发展角度看,任何掉以轻心的“胡作非为”都会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对于要立志“玩转”资本市场的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审时度势,更需要“时刻准备着”。
苏宁易购作为电商企业存在哪些经营风险?
我觉得苏宁易购作为电商企业,他并没有存在什么风险,而且他有的时候挺好的。
苏宁易购的财务管理待遇如何
财务这一块苏宁稍微好点,虽然学不到东西,最起码苏宁公司是大公司,算是能赚点工作经验,就是要加班,没有加班费,很累,待遇低,其他的岗位要更差,财务相对算好点的,苏宁是个受苦的好地方,整天招大学生为什么,一是大学生好忽悠便宜,有的可能没毕业保险都不用交,还有就是以前招的人走得差不多了。
苏宁易购退市对苏宁银行和苏宁金融有什么影响?
直白点说没什么影响。苏宁易购在ST(退市预警)之前就已经陷入债务问题苏宁易购2019年财务风险管理,其对苏宁金融的影响早已在一两年前发酵完毕。经过2020年以来的持续转型,苏宁金融已经实现苏宁易购2019年财务风险管理了独立运营。
目前来看,苏宁易购持有苏宁金融41%的股份,并非控股股东,苏宁金融与与参股股东苏宁易购存在较为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表现为苏宁易购是苏宁金融重要的展业场景。大家可以看到苏宁支付、任性付等苏宁金融旗下的业务,在苏宁易购购物时都可以使用。除正常的场景合作和业务合作之外,苏宁金融在财务、人事、展业等方面都是独立的。
当前,苏宁金融已成功走出苏宁生态圈,不仅拥有超9500万绑卡会员,数量比肩国内大中型银行,更与100多家知名基金、券商、期货资管公司,30多家主流银行,10多家保险机构达成业务合作,对苏宁易购生态的依赖度较低。
再开看江苏苏宁银行,苏宁银行是经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商业银行,持有正规的银行牌照,苏宁易购的持股比例仅为30%。民营银行一直受到严格的监管,尤其是银行与股东的关联交易一直是监管重点,经营独立性是监管对民营银行的基本要求。自2017年开业以来,苏宁银行在财务、人事、展业等方面一直是独立的,且对股东苏宁易购的授信余额为0,完全独立运作,经营发展也一直未受到苏宁易购的影响。截至2021年末,苏宁银行总资产1012亿元,成为全国第三家突破千亿资产的新型银行,服务超过4600万个人客户和超过80万小微客户,发展前景喜人。
2020年苏宁易购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2020年苏宁易购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成本控制较弱苏宁易购2019年财务风险管理,获利能力低
造成营业净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财务指标分析中苏宁易购2019年财务风险管理,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以及营业成本的增长较快使得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小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引起,且2017年营业净利率的大幅上升是因为有一次较大的额外收入引起。这表明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控制成本和期间费用,同时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使得净利润也得到一定显著的提高。由此充分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弱,获利能力有待提高。
(二)资产、资金运用效率低下
该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先大幅度下降后缓慢上升,2016年大幅下的原因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的上涨幅度远远小于总资产的增长比例。第二年有所上升说明两者差距在缩小,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更多方面加以改善,才能保持住上升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中净利润的增长比例由低于总资产的增长程度到逐渐高于总资产的增长幅度。除此之外,资产收益率等于营业净利率乘以总资产周转率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综上,总资产周转率的先降后升也决定了总资产收益率的先降后升。由此不难看出,苏宁易购股份有限公司资金运用程度较低且收益率不够稳定。通过两个比率说明公司要不断提高资产运营能力,提升各项资产的周转效率,加强各种闲置资金的运用。
(三)财务杠杆利用程度低
资产逐年增长,负债逐年增加,但是幅度不如资产变化之大,引起资产负债率逐年减少。公司不断地对债务进行偿还,降低了财务杠杆,使自己拥有了偿债能力,财务风险有效降低。但是,公司的企业负债比例依旧偏高,权益乘数1.88仍然大于行业平均值1.85,需要进一步提升财务杠杆的利用率,降低权益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