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足球新闻 > 正文

足球新闻

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地震烈度衰减和距离的关系)

hacker2022-06-08 03:01:33足球新闻60
本文目录一览:1、地震资料的预处理2、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资料的预处理

1.叠前 AVO属性处理

(1)AVO速度调整和层速度场的建立

除了振幅处理不当会造成 AVO 分析陷阱外,如果速度分析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技术陷阱,同时也会影响到资料的品质和横向分辨率。虽然常规处理中已经产生了一个比较准确的速度场,但这个速度场由于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适应AVO属性处理。

因此,在AVO 速度分析中,首先对信噪比低的剖面段继续采用细致的常速扫描与谱点加密的方法,保证速度拾取的精确程度 (图5-17),从而获得精度较高的叠加速度场。由于本区地层为倾斜地层,因此叠加速度场与均方根速度场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VRMS=VSTK×cosθ

图5-17 精细速度调整

式中:VRMS为均方根 速度;VSTK为 叠 加 速度;θ为地层倾角。

根据实际资料,本工区地层倾角在10°~15°之间,cosθ约在0.97~0.99之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以上的公式将叠加速度场近似转换为均方根速度场。

对叠加速度场进行平滑 (图5-18),然后将平滑后的叠加速度场转化为层速度,结合地质层位解释对层速度场进行调整 (图5-19),最后利用该速度场完成初次AVO 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处理效果情况再次调整速度场,完成最终 AVO速度场的建立 (图5-20)。

图5-18 叠加速度场

图5-19 均方根速度场转化的层速度场

图5-20 排2井三维 AVO速度场建立流程

(2)AVO入射角度的试算与选择

入射角=tan-1(offset/2 H)

式中:offset代表偏移距;H 代表目的层深度。

从共 中 心 点 面 元 道 集 内 的 高 差 变 化 情 况 看, 过 排 2 井 道 集 (x:313980,y:4982130)高程在 289~292.2m 之间,最 大 高 差 为 3.2m;工 区 南 部 农 田 区 道 集 (x:309000,y:4974410)高程在297.8~302.5m之间,最大高差为4.7m;工区南部水库区道集 (x:309000,y:4963400)高程在319.4~306.4m之间,最大高差为13m。在完成近地表校正后,共中心点面元道集内的高差对 AVO 入射角计算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排2井三维地层埋深差异较大,同一地层最大埋深差达1500m,因此取500~2750m为目的层深度范围。根据现有资料,排2井油层深度为1014m,经分析,该层对应地震资料最大偏移距为1070m,根据 AVO 入射角计算公式,满足 AVO 分析的最大入射角为43°;排2井石炭系深度为1374m,经分析该层对应地震资料最大偏移距为1400m,根据AVO入射角计算公式,满足 AVO分析的最大入射角为45°;三维工区内石炭系最大地层埋深为2750m,按最大偏移距2870m 计算,满足 AVO分析的最大入射角为46°。综合分析,试处理中确定的最大入射角为45°。

为了保证 AVO 属性分析的效果,对 AVO 属性分析的角度进行试算,分别试算了0°~30°、0°~35°、0°~40°、0°~45°(图5-21~图5-24)。最终 确 定 0°~35°作 为 本 区 AVO属性分析试处理的入射角。

图5-21 入射角0°~45°碳氢检测剖面

图5-22 入射角0°~40°碳氢检测剖面

图5-23 入射角0°~35°碳氢检测剖面

图5-24 入射角0°~30°碳氢检测剖面

(3)AVO属性体处理

应用分选出的0°~35°角度限制道集,结合全区层速度场,利用Shuey近似公式进行AVO属性体的叠加处理,得到 AVO属性体。

另外也对另一种近似方程——Richards方程,抽取过排2井的纵线进行了试处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图5-25,图5-26)。

图5-25 过排2井(排8井)纵线λ剖面

图5-26 过排2井(排8井)纵线μ剖面

(4)P波数据体的后续处理

为了满足后续反演处理和综合分析的要求,还要对P波数据体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主要是应用 Omega处理系统的STOLT偏移方法对 P波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处理;应用零相位反褶积、蓝色滤波提高P波数据体的分辨率;应用三维 RNA提高P波数据体的信噪比 (图5-27,图5-28)。

图5-27 P波偏移剖面

图5-28 提频去噪后P波偏移剖面

对于P波属性数据体和成果数据体,尤其是过井线,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认为P波数据体与成果数据体基本相当,从合成记录对比 (图5-29,图5-30)上看,两者的频率、相位、能量都一致,同样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地质现象,但在细节方面,P波剖面振幅的强弱关系反映更明显,保幅性更好 (图5-31~图5-46)。

图5-29 过排2井成果剖面标定图

图5-30 过排2井P波剖面标定图

图5-31 过排2井P波剖面

图5-32 过排2井纵线成果剖面

图5-33 过排8井P波剖面

图5-34 过排8井纵线成果剖面

(5)AVO属性体的归位处理

由于 AVO属性处理是直接应用叠前道集进行属性体的叠加,因此 AVO 属性体的归位一直是一个难题。

图5-35 过排201井纵线成果剖面

图5-36 过排201井P波剖面

图5-37 过排208井纵线成果剖面

图5-38 过排208井P波剖面

图5-39 过排9井纵线成果剖面

图5-40 过排9井P波剖面

图5-41 过排12井纵线成果剖面

图5-42 过排12井P波剖面

图5-43 过排16井纵线成果剖面

图5-44 过排16井P波剖面

图5-45 过排17井纵线成果剖面

图5-46 过排17井P波剖面

在本次处理中,把P波数据体和梯度 G 数据体分别进行偏移,再将偏移后的 P、G数据体进行相应运算,获得偏移归位后的碳氢检测、拟波松比等属性体,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5-47,图5-48)。

图5-47 偏移前过排2井-排8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图5-48 偏移归位后过排2井-排8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6)AVO属性处理效果分析

AVO叠前属性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在过排2井附近的道集上 (图5-49)可以看到明显的 AVO正异常现象。

从过排2井 (排8井)P波剖面、碳氢检测剖面、拟泊松比剖面上可以看到,油井与负相位砂体吻合很好 (图5-50~图2-52)。

图5-49 过排2井道集 AVO正异常显示

图5-50 过排2井-排8井纵线P波剖面

图5-51 过排2井-排8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图5-52 过排2井-排8井纵线拟泊松比剖面

而过排201井 (排204井)、排203井、排208井P波剖面、碳氢检测剖面上,没有明显的反映 (图5-53~图5-58)。

图5-53 过排201井-排204井纵线P波剖面

图5-54 过排201井-排204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图5-55 过排203井纵线P波剖面

图5-56 过排203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图5-57 过排208井纵线P波剖面

图5-58 过排208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排9井、排12井、排16井和排17井在碳氢检测剖面等属性剖面上均没有明显 AVO反映 (图5-59~图5-66),这与实钻结果也是吻合的。

图5-59 过排9井纵线P波剖面

图5-60 过排9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图5-61 过排12井纵线P波剖面

图5-62 过排12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图5-63 过排16井纵线P波剖面

图5-64 过排16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图5-65 过排17井纵线P波剖面

图5-66 过排17井纵线碳氢检测剖面

2.叠后属性处理

当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储层中的流体性质发生变化时,会造成地震反射系数、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多种属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波形、能量、频率、相位等一系列基于运动学、动力学的地震属性的变化。地震属性比地震剖面在检测储层或流体性质变化方面敏感得多,并且许多地震属性都是非线性的,它将增加预测的准确性。鉴于本区目前勘探存在的困难,有必要开展叠后属性处理工作,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1)精细标定及构造解释

精细构造解释是进行属性提取工作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所提取的地震属性能够准确反映所研究目的层段或储层的特征。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极性判断:首先进行正演分析对比法。采取正极性子波和负极性子波分别进行排2井自激自收正演,可以看到正极性子波正演结果中储层附近波组特征表现为上弱波峰,下强波峰,中间夹一个强波谷的特点 (图5-67)。而表现负极性子波正演结果中储层附近波组为两个相对弱的波峰夹一个相对强波谷的特征 (图5-68)。对照过排2井的地震剖面,可以发现地震剖面上储层处的地震响应特征与正极性子波正演结果一致 (图5-69)。其次采用能量判识方法——选择排2井靠近塔西河组下部的一套较厚的含砾细砂岩,厚度13m,地震资料可以分辨其顶底。其顶底分别对应地震的波峰和波谷。从反射系数曲线上可以看到顶部反射系数大于底部反射系数 (图5-70),所以顶部反射在地震资料反射中对应能量应该大于底部反射能量。从地震资料读取该反射层附近的能量,可以看到波谷能量最大在-1300附近,而波峰能量最大达到5000左右 (图5-71),从对应关系上看,波峰顶应该对应含砾细砂岩的顶,这只有在使用正极性子波条件下才能达到该条件,使合成记录道和地震道相对应。再其次采用正负子波标定对比法——从排2井正负子波合成记录对比标定剖面上 (图5-72)可以看到正极性子波与负极性子波在目的层段标定效果都不错,但在1.1~1.2s处正极性子波合成记录波组与地震波组更加匹配。最后采用多口井综合标定法——采用多口井标定对比,发现正极性子波标定结果与实际地震道对应效果良好。综合以上四种方法,判定该区地震资料为正极性。

图5-67 排2井正极性子波正演结果

图5-68 排2井负极性子波正演结果

层位及储层标定:本次研究对车排子地区已钻探井均进行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标定采用如下原则——以井点附近地震道提取子波、利用VSP做为时深关系指导、以塔西河组及沙湾组底部反射为标志层,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微的调整。通过标定认识到塔西河组底界以及沙湾组底界为连续强振幅波谷反射同相轴,全区可追踪,对应地震反射层为TN1t、TN1s,沙一段1砂组底部为较强连续振幅反射同相轴,全区基本可追踪,对应地震反层为 TN1s1。为方便层位解释,采用了波峰反射的解释作为控制层位 (图5-73)。

图5-69 排2井地震剖面正极性子波标定结果

图5-70 排2井塔西河组下部含砾细砂岩顶底反射系数对比

图5-71 排2井塔西河组下部含砾细砂岩顶底反射能量对比

图5-72 排2井正负极性子波标定结果对比

图5-73 排2井区标准层、控制层位、储层标定结果

由于排2井油层只有3.9m 厚,因此地震资料对其分辨能力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对应关系需要精细标定。从声波时差曲线上计算得到,排2井油层砂岩平均速度2120m/s,泥岩平均速度2450~2600m/s,在油层顶为正反射系数,油层底为负反射系数,因地震资料为正极性资料,故而波谷对应油层顶界,波峰对应油层底界。由于地震资料视主频70Hz,以1/4波长产生调谐波为最大分辨率,最大分辨厚度应为9m。对于3.9m 的砂层无法区分,但由于排2井油层发育在泥岩段中,理论情况下只有砂体顶界面会产生地震反射,并且三维地震资料有效频宽大至10~110Hz,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垂向分辨率,使得排2井砂层在地震剖面上有响应。因此得到结论:①排2井区三维地震资料,在沙一段1砂组对应的地震反射中,强振幅波谷反映了砂岩存在,并对应砂岩顶界,强波谷的横向变化反映了砂层的横向变化;②砂层顶界对应强振幅波谷,下部较强振幅波峰与强波谷相连,波峰与强波谷之间反映了多个砂层存在,砂层总厚度较大。

断层及层位解释:研究区内构造解释采用断裂和控制层位同时进行解释的方案,并对整个三维工区地震资料进行了解释。主要利用了时间切片、相干体、三维可视化等多种技术,理顺了断裂结构,落实了构造 (图5-74);编制了车排子地区排2井三维区塔西河组底界、沙一段1砂组底界、沙湾组底界、白垩系底界等4层构造图 (图5-75)。

图5-74 排2三维断裂系统图

图5-75 排2三维四层构造图

(2)地震属性提取技术研究

地震属性的提取方式有剖面提取属性和层面提取属性两种。剖面提取属性可以获得研究目标的纵向信息以及点与点之间横向变化情况。沿层提取属性获得的是各类属性沿界面横向变化的信息,常用来预测薄储层和与断层有关的隐蔽油气藏。各种不同属性分类都有对应的地质意义 (表5-4),用来指导工作中采用合理的属性提取方法。

表5-4 地震属性分类表

另外还有其他常用属性:

方差体属性:利用地震数据中相邻道之间地震信号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样点的方差值,揭示数据体中的不连续信息。其作用在于进行断层 、岩性识别 (大时窗利于分析大断层,小时窗利于分析岩性体、小断层)。

地震波吸收衰减:该现象是由岩石基质的固有黏弹性,包括颗粒之间和裂隙表面的内摩擦损耗、孔隙岩石内液体相对流动、局部饱和效应以及几何漫射等引起的。影响地震波吸收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岩石性质、岩石孔隙度和孔隙内流体成分等。当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随着离震源的距离的增加,能量逐渐衰减。而一些特定的因素可能加速能量的吸收,如天然气的存在能引起高频段的地震波异常高的吸收率。在一定的时窗内,分析地震能量的吸收,作为频率的函数测量能量衰减的速度,可以检测储层的变化。对于裂缝性油藏,裂缝、溶孔以及含油气性都会引起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层速度和地震振幅频率等属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地震吸收系数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地震能量吸收分析预测裂缝储层的发育情况。

工作中结合工区储层特征提取敏感地震属性共6种:以排2井钻遇油层为例 (图5-76),振幅类属性提取了均方根振幅、累加负振幅、平均波谷振幅;复地震道属性提取了瞬时频率、瞬时相位;频能统计类提取了弧线长度。另外提取了方差体、地震波吸收衰减等两种属性。

从地震资料与属性对比图 (图5-77)中可以看出,所提取的属性异常边界与地震资料同相轴波形、能量变化点相对应,可以说,所提取的属性是能够反映所研究的地质目标的。

图5-76 沿排2油层多种属性平面图

图5-77 沿排2油层多种属性异常边界与地震同相轴边界对比图

图5-78 沿排2油层平均波谷振幅属性分频段平面图

为更加深入研究频率、速度谱信息,还采用了分频段属性分析、时频分析、速度谱分析等技术手段。

分频段属性分析:从地震资料有效频段中按 10~30Hz、30~50Hz、50~70Hz、70~90Hz、90~110Hz共5种频段范围分别进行地 震 资 料 6 种 敏 感 属 性 提 取 试 验(图5-78)。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该地震资料 50~70Hz是最佳的属性频段。由于50~70Hz地震资料的理论分辨厚度范围为8~11m,而工 区 中 钻 遇 油 层 厚 度 范 围 为2~5m,因此,所提取的各种属性中体现的异常并不反映砂层厚度概念,仅是地层物性、含流体性等变化的反映。

时频分析技术:为拓展和提高该区纵向(时间轴方向)频率属性研究的深度,针对有利地震资料频段50~70Hz范围,开展此项技术研究,期望能够发现油层段在时间轴方向存在有规律异常。工作中采用以下工作流程——首先从三维地震资料中抽取过井的二维测线,然后对其进行50~70Hz带通滤波,再对滤波结果求取瞬时频率属性,最后抽取过井点CDP处瞬时频率值与时间交汇得到成果图件,如图5-79。通过分析钻遇油层井油层位置频率特征及相邻井对应段的频率特征认识到时频变化没有规律,因此,该技术不能应用于该区储层研究。

速度谱分析:速度谱资料往往在油气分布处有异常反映,可以凭借该特征辅助判定油气的存在。为研究该区速度谱特征,在原有高精度速度谱基础上,针对目的层段,缩小速度扫描时窗,提高速度谱变化精细程度,期望能够发现有利规律。但速度谱资料在研究目的层段没有针对油层或可能储层的速度异常现象,因此该技术不适用于该区(图5-80)。

图5-79 排8及附近井储层时频分析图

图5-80 排2、排201井点处速度谱图

3.多井约束反演处理

(1)合成记录标定与子波求取

反演过程中的合成记录不同于层位解释时的合成记录,它的标定要求细节更加精细,合成记录道中每个同相轴都有地震道同相轴相对应,这样才能将地质和地震精确对应起来。

合成记录标定的过程是反射系数与子波褶积的过程,子波求取的过程是合成记录与反射系数反褶积的过程,两者是正反运算的有机整体。合成记录与地震子波是影响反演处理过程中的时深关系、初始波阻抗模型与波阻抗反演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而一个高质量的合成记录与地震子波的获得是一个循环反馈过程:利用实际地震资料多道记录自相关统计的方法,在一个经验时深关系 (排2井 VSP速度)的控制下,先利用一个主频70Hz初始标准雷克子波 (实际地震资料的主频为70Hz)作最初的合成记录道,将此合成记录道与井旁地震道对比,做测井曲线与实际地震资料之间的时深关系校正,在校正后合成记录上选目的层段的合适的时窗提取子波,并用此子波重作合成记录,校正时深关系,如此反复,直到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资料在能量、相位、频率等方面都匹配程度很高时,认为所得到的合成记录与所提取的地震子波是合适的。

为保证合成记录标定的可靠程度,在完成单井标定后,提取标定速度与本区 VSP速度进行比较,从对比图 (如图5-81)中可以看到所有井的标定速度与 VSP速度一致性良好,这说明标定是可靠的。单井标定完成后,为保证标定结果在横向上一致,还需要进行多井横向标定。图5-82中可以 看 到 标 定结 果 在 横 向 上是一致 的,特别是排2井、排8井钻遇的储层情况与实际地质情况一致。

图5-81 各井标定速度与本区 VSP速度对比图

图5-82 排2、排8井连井标定剖面

(2)地质模型的建立

建立尽可能接近实际地层沉积情况的波阻抗约束模型,是减少反演最终结果多解性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建立波阻抗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地震界面信息与测井波阻抗信息正确结合起来的过程。地震资料包含着区域的构造信息,控制模型的横向变化;测井资料包含丰富的高、低频信息,控制模型的纵向阻抗变化关系,为波阻抗界面间的地层赋予合适的波阻抗信息。声波、密度测井资料在纵向上详细揭示了岩层的波阻抗变化细节,三维地震资料则在三维空间内记录了波阻抗界面的地震反射。测井资料在三维地震地质反射界面内合理内插外推的结合,为精确地反演出地层波阻抗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先验约束模型。

地下沉积体的空间接触关系是十分复杂的,计算机无法一次确定各个层位之间的拓扑关系,因此建立地质框架是通过地质框架结构表按沉积体的沉积顺序,从下往上逐层定义各层与其他层的接触关系。由于本区存在着上超这种现象,因此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在地质框架结构表中定义出来。通过合理的定义上下层位的接触关系,使建立的初始波阻抗模型 (图5-83)符合实际的地下沉积模式,沙一段1砂组表现为从北向南逐渐加厚的特征,2、3砂组则表现为基本厚度一致的特征。

图5-83 排2三维反演初始波阻抗模型图

(3)反演参数选择

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料特点选择适合该区的反演参数是反演项目的质量保证。结合对该区基础资料及地质特征的认识,对稀疏脉冲反演中的多个敏感参数进行试验和选择,特别针对λ、子波影响、频带补偿、色标范围调试等四个方面。根据稀疏脉冲反演的目标函数可知,地震反射系数的稀疏和合成记录与原始地震道的残差最小这两项是相互矛盾的,这是由于在算法上,它遵循以下原则:λ值小,强调反射系数之和最小,即强调稀疏性,稀疏脉冲反演剖面细节少,分辨率低,残差大;否则反之。但是λ值太大,过分强调地震残差最小,一味地使合成记录与原始地震道吻合,结果使一些噪音也加到了反演剖面中,同时由于忽略了反射系数的稀疏,使得反演结果失去了波阻抗纵向变化的低频背景。因此,在反演参数调试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λ值,使得反演剖面既保持细节又不损失低频背景,这个工作是通过对井旁边合成记录与原始地震道吻合程度的控制来完成的。λ值可以用Jason软件反演的质量控制工具来确定。据此选定本次反演应用的λ值为16。

该区反演面积比较大,实际地震子波受施工因素及实际地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在能量、相位、频率等特征上会有微小差异,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空间特征变化的空变子波进行反演 (图5-84),这有助于对地下地层特征进行正确反演,使得到的反演结果更加接近地下岩层的真实地质特征。保证空变子波在有效频带范围内基本稳定而略有差异,满足了该区反演的实际需要。

图5-84 排2三维空变子波图

针对本区储层,尤其是油层厚度薄的情况,采取了合理的高频补偿,补偿示意图见图5-85,这使得储层分辨率得到合理的提高。

图5-85 排2三维反演高频补偿示意图

色标调试是正确反映储层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次反演采用了剖面色标调试和三维立体色标调试两种方法。剖面色标调试采用将油层顶底投在剖面上,调整色标,逐渐使色标变化范围与厚度一致,同时注重储层横向变化 (图5-86),最终得到色标调试结果。三维立体色标调试采用三维立体镂空方法,将钻遇油层范围镂空出,调整色标范围,使油层范围与实际钻探范围一致,并记录色标变化点 (图5-87)。结合两种色标调试方法,再精细调整,最终得到合理色标范围,并将油层颜色调整为醒目的黄红色。

图5-86 排2三维反演结果剖面色标调试图

图5-87 排2反演结果三维立体色标调试图

(4)稀疏脉冲反演处理

上述合理的时深关系、准确的层位断层数据、校正过的测井数据、空变子波及高精度的三维约束模型等是下一步反演处理的数据基础。在反演处理时首先选择多条二维连井骨架剖面进行了大量、反复的试验,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查并适当调整反演参数,最大程度地保障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考虑到反演出的波阻抗数据体仍然相对缺乏高频、低频信息,我们对其做了高低频信息补偿。将前面生成的含有丰富高频和低频信息的初始模型数据体与所得到的带陷阱的反演波阻抗结果做匹配合并,补偿其缺乏的频率成分。

约束地震反演过程,是所用测井数据、钻井、试采数据、构造层位解释数据、地震数据等各种数据紧密结合反演,并根据地质储层变化情况不断加深认识、反复修正,逐步完善反演结果的过程。每反演出一次结果,处理、解释人员就结合在一起,对效果进行反复对比、分析,根据掌握的地质和各井钻探,钻采资料提出下一次反演处理应改进的问题和措施,如此反复循环处理。通过以上处理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得到最终反演数据体。

(5)反演效果分析

稀疏脉冲反演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中最为可靠的技术,在目前的储层描述与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成功地将地震资料与高频丰富的测井资料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地震在平面上连续采集、测井在纵向上分辨率高的优势,使点与面达到和谐的统一,把用于构造解释的常规地震资料的界面型剖面转换成可与钻井资料直接对比的岩层型测井剖面,给储层的追踪、描述以及预测工作带来了方便。其反演结果与地震资料所具有的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纵观反演结果,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常规地震剖面,其波峰、波谷的极值点对应地层的分界面,是界面型剖面;而测井反演处理的资料,其波峰、波谷对应的是岩层,是岩层型界面,实质是层速度剖面。

反演结果如何,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分析:

1)井点处反演的结果与井的吻合程度。反演结果是否与实钻井吻合,可以通过参与反演的井和未参与反演的井加以验证。反演结果与排2井、排8井等的钻井结果吻合的很好 (图5-88)。

2)反演结果符合地质变化规律。可以从反演资料同一层系地层波阻抗的变化是否均匀,反演结果的沉积模式是否与地质规律吻合等进行验证。如排201-排204连井反演剖面(图5-89)上,排201井钻遇沙湾组I砂层,排204井没钻到该砂体,这与实际地质情况是吻合的。

图5-88 过排2-排8井反演剖面

图5-89 过排201-排2-排204井反演剖面

地震噪声特征分析及去噪技术

(一)地震资料噪声类型特征及传播规律

渤海湾地区地表条件非农林地区植被茂盛,工业地区机械设备繁多,输电线路林立,公路干线较多;滩涂地区淤泥遍布,养殖业发达;浅海油区钻井平台较多。复杂的地表条件,使得采集的资料广泛发育各种类型的干扰波,严重影响后续的提高分辨率等工作及最终偏移成像,如何有效去除不同类型的噪声是提高资料品质的关键。

1.多次波

当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若地下存在强反射界面,同时地面与空气的分界面波阻抗差很明显,是一个良好的反射界面,反射波可能在地下强反射界面及地表面之间震荡,从而形成多次波(图4-34)。多次波一般周期性较强,地震响应总和一次反射波相关,但其物理特性又和一次反射波不同。多次波的识别和压制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图4-34 长程多次波在单炮上、道集上、速度谱上的表现

2.面波

面波是地震勘探中常见的噪声,按传播路径可分为三种:分布在自由界面附近的瑞雷(Rayleigh)面波;在表面介质和覆盖层(通常指海水和海底)之间存在的SH型的勒夫(Love)面波;以及在深部两个均匀弹性层之间存在的类似瑞雷面波型的史通利(Stoneley)面波。

面波干扰特点小结:①能量、频率等属性随激发接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②主频一般较低;③一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④能量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炮检距的增加而衰减。

3.空腔鸣震

由于潜水面位置抽取卤水晒盐,造成空洞问题,激发岩层孔隙度大,形成空腔鸣震干扰现象,其严重干扰浅、中层资料成像,且影响能量向下传播,造成深层反射信号能量弱。

空腔鸣震具有周期性和线性的特点。分布没有规律,与折射波、直达波、有效反射波混杂(图4-35),角度不同,速度不同。空腔鸣震模拟表明,在野外有空穴的地方施工时,震源最好在空穴之下激发,以得到质量较高的单炮记录。

4.大钻干扰

在油区进行地震采集时,钻头钻进时产生的大钻噪声必将与有效波发生干涉。大钻噪声传播类似于单程绕射波时距曲线,其极小点在钻头正上方。

图4-35 空腔鸣震干扰单炮记录

大钻噪声的传播特征如下:

(1)在不同域中其时距关系表现不同,在共炮点道集上,表现为双曲线特征(图4-36),排列距钻机越远,相邻道间的旅行时间越长,视速度在不同排列上有所不同,变化较明显;

(2)在共中心点道集上,由于噪声到达各接收道的时间不同,大钻干扰噪声在CMP域表现为不规则噪声,如图4-37所示;

(3)在共检波点道集,由于各道接收干扰噪声的时间不同,大钻干扰噪声规律性不强。

图4-36 大钻噪声在单炮记录中的显示

图4-37 大钻噪声在CMP道集中的显示

5.50Hz工业干扰

在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如果地震测线上方有输电线路通过,相应的地震记录中就存在50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该干扰波在地震记录整个或部分时间段具有很强能量,严重地影响资料信噪比。在渤海湾陆地区域村镇、厂矿较多,用电设备密集,造成高压线路广泛分布,使得所采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中存在较为严重的50Hz工业干扰(图4-38),特别是工业发达地区,严重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

50Hz工业干扰特征:a.频率在50Hz左右;b.干扰能量贯穿接收道整个采集时间段,深层部分在能量补偿后变得更强,几乎将有效反射信号淹没;c.在单炮记录上分布广泛但无规律,但固定分布在靠近高压线的检波点上。

图4-38 具有严重的50Hz工业干扰的单炮

(二)叠前去噪方法的配套技术

1.多次波压制技术

目前地震资料去噪的难点是压制多次波,特别是层间多次波。目前来说,多次波压制属于世界性难题。其方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有效波和多次波之间差异的滤波方法(表4-9),另一类是基于波动理论的方法(表4-10)。

表4-9 基于有效波和多次波之间差异的多次波压制方法

表4-10 基于波动方程多次波压制方法

1)常规多次波压制方法:Radon变换法及改进

Radon变换一般包含三个步骤:Radon正变换、动校正量(或速度)切除和Radon反变换。消除多次波的方法是“减去法”。

用一次波校正后变换到Radon域,将一次波切出来,多次波的近道由于接近水平,能量分布与一次波相近,因而压制不理想;用多次波校正后变换到Radon域,将多次波切除,多次波的远道存在拉伸畸变,与近道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远道压制不理想。为此,提出“两步法”压制多次波:首先用多次波作动校正,对多次波进行切除,为保护有效波,对多次波切除应尽可能小,此时多次波能量大部分被压制,只剩下远道的能量(图4-39中);然后用一次波校正,转换到Radon域后把一次波能量切出来,同样为保护有效波,对一次波切出应尽可能大(注:这时只剩下远道的干扰波,也可以对τ-p域内远离p0道的多次波进行动校正量自适应切除)。两步之后,多次被压制得很干净。但由于原始数据一次波和多次波的离散性,转换到Radon域能量发散,切除时难免对一次波有轻微损伤(图4-39右)。

从图4-39可以看出,该方法压制多次波效果非常理想,多次波基本被压制干净;不足之处就是,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难免会损失有效波能量。因此,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如果目标是高精度的构造成像,对振幅的AVO变化特性要求不高,就可以采用该方法,会取得较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

图4-39“两步法”线性Radon变换

2)保幅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剔除拟合法

常规压制多次波的方法,诸如Radon变换法,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不能保留振幅的AVO效应,也就是说不保幅。剔除拟合法(李庆忠,1995)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保留振幅的AVO效应。其基本思路是:先将CDP道集用一次波的速度作动校正,将其拉平。以某t0时刻为准,把横向上各道的振幅值绘出来,如图4-40所示。一次波的AVO振幅是渐变的,可以用一个抛物线型的二次曲线表示为

A=Qx2+P (4-15)

式中,P为正入射纵波的振幅;x为炮检距;Q可称为抛物线曲率。

在图4-40中,多次波表现为在抛物线上的一个多余波形。这些多余波形离开抛物线的误差很大。因此,只要把这些大的误差点剔除,就能得到很少受多次波影响的拟合P值及Q值。所以,先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一个P值和Q值,得到一条抛物线。然后计算每一个实际点离开抛物线的距离,得到误差ex。将误差大的点剔除,使它们不能参与下一次拟合。剔除一些道的点之后,可以再次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新的抛物线,得到P与Q值。剔除道是不固定的,它根据ex误差而定。如此,逐步拟合——剔除——拟合,直到剔除百分比等于15%或20%终止。

图4-41上图是有较强多次波的模型正演模拟记录NMO结果。一次波被拉平,多次波呈弯曲状。剔除拟合之后,结果如图4-41下图,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随机干扰,还是规则干扰,都被很好压制,一次波得到明显突显。

那么,这种方法对AVO特性的保留效果如何呢?从图4-42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剔除拟合法在有效压制多次波和随机噪声的同时,保留了振幅AVO特性,为后续AVO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面波压制技术

由前面对面波干扰的分析可知,面波的频率和速度较低,可以将资料转换到F-K域或F-x域,利用面波和有效波之间的频率和速度差异,将面波分离后,再转换到T-x域,就完成了面波压制。也可根据面波的能量远大于有效波这一特点,用区域异常噪声衰减技术来压制面波。在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循序渐进地逐步压制,最大限度地保护有效信号。图4-43为F-x域相干噪声压制法(简称Fxcns,下同)压制面波前后单炮与剖面对比图。

图4-40 动校正后一次波的AVO振幅曲线

图4-41 含多次波的模型噪声压制前(上)后(下)CMP记录

图4-42 理想状态(上)、加噪声后(中)和剔除拟合后(下)某时刻振幅曲线图

3.空腔鸣震压制技术

渤海湾地区有些工区卤水池分布比较密集,由于抽水晒盐造成潜水面出现空洞现象,浅层鸣震非常严重,影响了中、浅层的成像,针对该干扰,试验了多种方法,包括Fxcns法、炮集域和道集域FK法、反假频法、预测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等,针对这些方法的处理要点、优缺点和效果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一套合适的处理流程,这套处理流程对空腔鸣震压制效果理想,有效信号损失较小。

图4-43 原始剖面(上)及区域Fxcns滤波后剖面(下)

表4-11 针对空腔鸣震干扰试验方法及参数表

从图4-44可以看出,用空腔鸣震组合压制技术处理后,叠加剖面上的空腔鸣震干扰得到了很好压制,信噪比得到较大提高。

4.检波点域压制50Hz工业干扰

1)检波点域压制50Hz干扰方法原理

对实际资料分析发现:50Hz干扰源一般是固定的,而野外采集的接收点也是不变的,那么能产生50Hz干扰的干扰源所影响的范围就固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把资料从共炮点域转换到共检波点域,从而把50Hz强单频干扰分选出来进行单独分离。这样既分离出干扰波,又较好地保留有效信号,同时覆盖次数亦保持不变。

2)检波点域压制50Hz干扰效果

从图4-45可以看出,50Hz干扰分离前,剖面几乎被50Hz能量淹没,50Hz干扰分离后,剖面信噪比得到很大提高,成像非常清晰。

图4-44 压制空腔鸣前后叠加剖面对比

图4-45 50Hz干扰分离前(左)、后(右)剖面对比图

5.针对海上线性干扰的线性Radon变换压制方法

东部海上地震资料广泛存在线性干扰,且能量较强,对单炮和剖面的信噪比造成较大影响。由于该线性干扰频率高、倾角大,使得常用的F-K法容易出现假频,滤波效果欠佳。由Radon变换基本原理可知,线性Radon变换可以压制线性干扰。用该方法压制胜海2地震资料中的线性干扰,单炮和叠加剖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图4-46所示。

图4-46 利用线性Radon变换压制含线性干扰剖面前(左)、后(右)对比

煤田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

l 概况及处理要求

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以煤层结构类型变化、物性变化、小构造等细小地质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特点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反射层前,频率较高,波形变化复杂,多次波,随机噪音等干扰波较多。为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了获得较高分辨得地震剖面,最近石油物探局IBM系统为我们处理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了一条测线,获得了较好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的效果。其野外采集参数(见表),该测线曾做过常规处理(见图5)。主要处理内容是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解编、预处理、预测反褶积、一次静矫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等。我们感到常规处理的剖面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信噪比不高,其二是煤层分叉合并等地质现象造成的横向波形变化的特征不明显。经过IBM系统的高分辨率处理之后,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剖面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图1 地质剖面

野外资料采集参数表

该测线对应的地质剖面(图1)。第四系底界、岩浆岩顶底界及3煤层等主要目的层均能产生明显的地震反射波。由于表层一致性、大地滤波作用及各种噪音的影响,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比较低。因此,我们要求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提高分辨率,做了保持振幅的高分辨率处理。

2 处理流程

高分辨率处理的目的是解决薄层的分辨问题。经过充分试验,确定了保幅高分辨率处理流程(图2)。处理流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参数的选取根据实验而定。流程中使用了两次速度分析及两次自动剩余静校正,以确保有效波的同相叠加。针对资料的具体情况,处理中特别注重干扰的压制、高频信息的恢复及振幅的相对保持。

图2 保幅高分辨率处理流程

2.1 干扰的压制

解编后,我们显示了单炮纪录,做了频谱分析。将坏道和强脉冲干扰分别采用整道和开时窗的办法剔除。对单炮中45.5Hz的谐振干扰进行了陷波处理。尽可能地压制噪音,以便保证反褶积的效果。

叠后使用了随机噪音衰减(RNA)模块。因为叠后剖面上随机干扰背景大,RNA模块可将线性同相轴和随机噪音在频率-空间域内分离,从而达到削弱随机噪音的目的,使剖面的干扰背景降低(图3a、图3b)。

图3a 未加RNA的剖面

图3b 加RNA的剖面

2.2 高频信息的恢复

流程中恢复高频信息分三步完成:

(1)反Q滤波

反Q滤波的位置放置在反褶积前。首先做Q扫描试验,Q值从20~800,最后选定了一组时变的Q值用于整条测线。使地震波由于大地吸收效应造成的高频损失在反褶积前得以补偿,为做好反褶积创造了条件。

(2)脉冲反褶积

反褶积实体高分辨率的主要手段之一,经试验选定了脉冲反褶积。其参数为1m s,160m s,一个时窗,结果使煤系地层的波形得到良好的压缩。

(3)叠后时变谱白化

时变谱白化是在规定的频带内,将输入道的振幅能量拉平到一个共同的水平。它是在时间域内做单道、时变、零相位反褶积。虽然叠前做了反Q,但经过叠加等一系列处理,会损失一定的高频信息。叠后应经一步恢复高频成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上述的高频补偿之前,均做了有效波的频率调查,只有在有效波频带内进行频率补偿,才能保证在不降低信噪比的基础上提高分辨率。

2.3 振幅的相对保持

相对于地震有效波的波长而言,煤层勘探属于薄层勘探。这就要求处理上不仅分辨率高,而且要做振幅的横向相对保持。处理中破坏振幅保真度的手段不能加,预处理中虽然加了道平衡,但整条测线只用一个因子,因而不影响振幅的相对保持。流程中,对振幅仅做了几何发散补偿和剩余振幅补偿的处理。

3 处理效果分析

这条测线的成果剖面(图4),经高分辨率保幅处理,0.5s左右3煤层反射波的视频率与未做高分辨率处理的剖面(图5)对比,由原来的50~60Hz,波形得到了压缩,同相轴的连续性改善了,信噪比也有所提高,煤系地层反射波的横向波形及能量变化较为明显。为解释人员提供了一套高分辨率的剖面。

图4 高分辨率保幅处理剖面

图5 常规处理剖面

高分辨率处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处理人员与解释人员的密切配合。通过这次处理,得到几点认识:

第一,煤田资料,各项处理参数的分析和使用要尽量精细,适当的采用小时窗、短因子和小步长。

第二,反Q滤波、脉冲反褶积及时变谱白化等模块的配合使用,对高频信息的补偿有明显的效果。

第三,随即噪音衰减模块的应用,削弱了剖面上的随机干扰,提高了信噪比。

第四,煤田资料由于层位前,宜于作精细的速度扫描。若做速度谱,以提高分辨率的速度为宜。

第五,人工静校正及剩余静校正必须做好。自动剩余静校正及速度分析可以多次做,确保绝大部分剩余静校正量在1/4采样率之内。

第六,煤田的资料大都希望做横向保幅处理,这次仅做了振幅几何发散补偿和剩余振幅补偿,以后还应做表层一致性振幅补偿,以消除由于地表激发接收条件差异所造成的反射波的振幅差异。

处理过程中得到煤田物探高级工程师张威、工程师杨奎以及IBM系统高级工程师徐昕和乐金的指导,工程师曾明曾给以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发表于1989年第2期《物探科技通报》)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分频技术解释结果分析

常规的振幅分析在地震资料的主频范围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是由地震采集参数、大地滤波、资料处理综合产生的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时频分析是一个连续的时频分析技术,提供在每一个地震道的每一个采样点上的频谱分析,方法是匹配追踪的分解,基础是小波变换,频谱分解的目标是分解叠加后的地震道,目的是研究频率、振幅、流体和厚度,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的方法。

方法的应用包括分辨率的提高、改善层序特征的视觉效果,薄互层厚度的估计、噪音压制、改善频谱的均衡和指示油气,频谱分解能在不同方面帮助油气检测的解释,在厚层的欠压实气层会引起异常的高衰减,低频阴影,由于岩石的含气、含水造成协调频率的有效显示。与频率有关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频谱道集是随频率增加和一个地震道或复合地震道的频谱显示,这个地震道集反映了分解后的每一个单频排列在一起的视觉效果。

另外,对于某一个地震同相轴,这些振幅的信息可以被划出来,能够观测到振幅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是用一种量化的方法来同时对比许多地震道。

运用FPT1公司特有的频谱分析软件,对腰英台地区220km2的三维叠后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产生的560Hz的单频数据体,许多与频率相关的属性都会被提取出来,包括主频、沿层时频分析,分段频谱内的振幅斜率,通过分析可能的油气藏的属性特征,并试图显示出频谱分析对使用地震资料的重要性。

沿层时频分析技术,是在选定的时窗范围内,从每一个单频数据体提取平均或主振幅,产生了一个SEG-Y格式的文件,纵坐标反映一个对应地震解释层位的频谱信息,AVI格式的动画是从这些沿层时频分析资料中产生出来的,展示的是对于研究层段分频后的振幅变化规律,频率斜率是计算在主频之后的振幅随频率衰减的斜率。

在研究区内对T4面进行了详细的频率解释和分析,发现了6个异常区(图4-66)。

图4-66 标准化23Hz频率图上的不规则带(a)和频率间隔(b)图

(一)井点处的频率分析

研究区内有8口钻井穿过T4面,每一个单井上火成岩储层段的频率分析图显示,在5个产气井中(YS1、ChaS1、YS101、YS102井和YS2井)从储集体的顶面(实线)到底面(虚线)有明显的3~7Hz纵向随深度增加的主频衰减(图4-67a),然而在另外的三口落空井中(YN1、D2井和DBl1井),主频没有随深度的变化而衰减(图4-67b)。

沿T4面以下提取50ms时窗进行沿层时频分析,很容易发现YS1井区周围显示一个明显的频率衰减,理论上,厚层含气岩性的高频部分被吸收导致高频部分的能量衰减(图4-68)。

简要的说,根据8口井详细的频率分析,我们认识到腰英台火成岩储集体的两个频率特征:①在横向沿层时频分析图上,主频的快速衰减;②对在单个道的地震频谱道集纵向的分析中发现,火成岩储集体底部具有低主频响应特征。

图4-67 T储4层顶、底面频率分析图

a—5口含气井;b—3口不含气井a: 1—YS1顶;2—YS1底;3—YS101顶;4—YS101底;5—YS102顶;6—YS102底;7—ChaS1顶;8—ChaS1底;9—YS2顶;10—YS2底b;1—YN1顶;2—YN1底;3—D2顶;4—D2底;5—DB11顶;6—DB11底

图4-68 YSl井区50ms时窗频率间隔上的差异

(二)地震数据体频率异常分析解释

地震数据体频率异常分析解释有六个频率异常区:

(1)第1异常区。从图4-69a和图4-69b可以看出,通过23Hz和35Hz的主频对比发现明显的异常,在图4-69b和Avi2(动画)显示明显的振幅随频率的快速衰减,图4-69c显示振幅随频率的快速衰减的斜率,在红色区显示较大的振幅衰减斜率。振幅随频率的快速衰减现象是地震波在高频末端通过气层被吸收的证据,我们注意到振幅随频率的快速衰减与目前4口气井(YS101、ChaS1、YS1、YS102井)所处的区域范围相符,从而能解释高频部分被吸收,这也是火成岩存在充分的证据。

图4-70和Avi5通过(YS101、ChaS1、YSl井和YS102井)任意连井线显示了在纵向和横向上频率异常区的范围,在CDP道号30~110之间显示的频率衰减为气层底界特征,这个异常区就是腰英台深层气田。

图4-69a 第1异常区标准化频率23HzSOH图

图4-69b 第1异常区标准化频率35Hz SOH图

图4-69c 第1异常区频率间隔图

图4-70a YS101—ChaS1—YS1—YS102井Arb线位置图

图4-70b YS101-ChaS1-YSI-YS102井Arb线

图4-70c YS101—ChaS1—YS1-YS102井标准化频率Arb线

从腰英台气田的实钻结果看,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具有明显的上气,下水的块状气藏特点。腰英台深层油气田构造高部位的YSl井火山岩储层产纯气,处于构造西翼的ChaS1井,纵向上试气或综合解释均为上部产气、下部产水。在平面上,YS1 井区块构造位置较ChaS1井高,中途测试产纯气(20.5×104m3);从测井解释成果看,ChaSl、ChaS1-1、ChaS1-2和ChaS1-3等井气水界面在3796~3804m 之间,YS1、YS101和YS102等井气水界面在3793~3800m之间。综合腰英台油气田田构造特征和气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营城组火山岩含气层系块状构造-岩性底水气藏,与分频率结果较为吻合。

(2)第2异常区。图4-71和Avi6(同1区)显示的是第2个异常区,这个异常较腰英台深层气田弱,但对比图4-71a和4-71b也能发现较清晰的异常,图4-71在T4面以下100ms显示一个异常的低频能量(10Hz)区。这个异常区被证实为YS2井区,而实钻结果是YS2井于T4面以下营城组钻遇良好气显示,但中途测试获日产3000多方的低产气流,为含气丰度相对较低的气藏,与分频结果的弱异常显示较吻合。

(3)第3异常区。图4-72a-b和Avi 9(同1区)显示的是第3个异常区,区内通过衰减速度斜率变化发现,频率异常是不同的。

(4)第4异常区。结合T 4面构造图,图4-73(a-b)和Avi13(同1区)表示了第4个异常区,图4-74显示可能含油气的储层底部低频阴影。

图4-71a 第2异常区标准化频率20Hz SOH图

图4-71b 第2异常区标准化频率29Hz SOH图

图4-71c 第2异常区频率间隔图

图4-72a 第3异常区标准化频率36Hz SOH图

图4-72b 第3异常区频率间隔图

图4-73a 第4异常区标准化频率20HzSOH图

图4-73b 第4异常区频率间隔图

(5)第5异常区。图4-75(a-b)和Avi16表示第5个异常区,图4-75c表示的是大的频率变化区。

(6)第6异常区。图4-76(a-b)和Avi 19显示第6个异常区。

图4-74 第4异常区储层顶(a)底(b)10Hz频率异常对比图

图4-75a 第5异常区标准化频率21Hz SOH图

图4-75b 第异5常区标准化频率30Hz SOH图

图4-75c 第5异常区频率间隔图

图4-76a 第6异常区标准化频率20Hz SOH图

图4-76b 第6异常区标准化频率33Hz SOH图

在YSl井区和YS2井区T4面之下的火成岩储集体发现明显的频率异常,这些异常特征是:①横向上主频快速衰减;②纵向上储集体底部的低频响应,一些低频阴影现象也能被发现。根据这些特征,T4反射层下火成岩的其他四个异常区也是有希望和值得探索的。

频率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研究地震频率属性的方法,地震频率异常预示油气藏存在的可能,频谱分析是对地震属性研究预测油气的一种有效工具。

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

胡鹏飞 王建斌 李家蓉 韩革华

(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地球物理所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从资料处理的角度出发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在对塔北地区不同时期高分辨地震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针对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的难点及现有的处理技术和手段,提出地震资料干涉噪音衰减了一套适合于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资料的高分辨保幅处理方法。结合对1994年桑塔木地区及1999年塔河地区高分辨试验资料的实际处理,结果表明经过高分辨处理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解释人员提供了优质剖面,为储层横向预测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高分辨率 保持振幅 反褶积 反Q滤波 信噪比 横向预测

1 引言

随着塔北地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及油气开发的需要,常规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解决低幅构造、非背斜油气圈闭、砂泥岩薄互层及储层横向追踪等问题的能力已愈来愈成为突出的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西北石油局于1994年在塔北桑塔木构造首次进行了高分辨勘探试验研究,此后1997年、1999年又分别在桑塔木南地区及塔河地区进行了主要针对三叠系为主要目的层的高分辨地震勘探试验。由于塔北地区地震勘探目的层埋藏深(三叠系、石炭系埋深一般在4500~5200m),地震波的旅行距离长,巨厚的地层对地震波频率吸收和能量衰减作用比较严重,因而存在着目的层主频偏低的问题。此外,表层低速带是影响地震波高频成分衰减的又一重要因素。塔北地区表层为未固结的第四纪覆盖,如虚土、沙丘,对地震波频率的吸收作用十分严重。因此如何减小表层吸收并进行补偿,以及解决好由于表层变化引起的非正常时差问题是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勘探的又一难点。针对上述问题,作为高分辨地震勘探最主要的环节——采集试验工作,紧紧围绕着如何获得较宽频带的反射波及压制干扰的目标对激发因素、接收因素、检波器及仪器因素、观测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试验。经过严格的野外施工和质量监控,获得了频带较宽的原始高分辨地震记录。与此同时,作为高分辨勘探系统工程重要环节的资料处理则针对塔北地区地震波频率吸收、能量衰减严重及表层因素影响等难题,展开了以拓宽反射波频带,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为目标的系统试验。在叠前保真去噪的基础上,进行了表层校正及地表一致性校正试验,扩散补偿及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试验,在完成了前述试验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高频补偿及提高分辨率的多种方法试验处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地表模型,消除地表静校量的影响,并努力做好剩余静校工作。

(2)做好全面的高分辨、高保真、高信噪比处理试验,精细选择处理流程和参数,特别在反Q滤波、谱均衡(谱白化)及反褶积模块运用方面做多参数试验,以尽力提高纵向分辨率。

(3)做好密点速度分析,精确反映该区速度横向变化规律,以提高动校精度及叠加效果。

(4)做好偏移试验工作,以提高高分辨地震剖面的横向分辨能力。

(5)为了做好高分辨保幅处理及相关特殊处理,与解释人员密切配合,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对高分辨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层位标定,检验其对地层的纵向分辨能力。与此同时在解释人员的指导下做好波阻抗反演处理,尽可能反映出岩性的纵横向变化信息,达到高分辨率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技术思路及所具有的处理软件,针对桑塔木地区高分辨试验资料的特点, 1994年开发一套以WGC软件为平台,以反Q滤波、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及叠后谱白化、Q补偿为核心的高分辨保幅处理技术。1999年结合新采集试验的高分辨资料实际状况及FOCUS软件的特点,并总结前期高分辨处理的经验,推出了以叠前谱均衡及多道反褶积、叠后零相位反褶积为核心的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2 高分辨率处理主要方法

高分辨率处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地拓宽频带,增强地震信号的高频成分,使得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的高频成分得到最大的补偿。为此根据前期已取得的常规地震资料高分辨保幅处理流程及岩性处理经验,针对高分辨率处理的特点,以西方软件WGC及FOCUS交互处理软件为基础,对野外高分辨采集的地震资料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处理工作,以期达到高分辨处理的效果。

2.1 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

压制干扰以提高信噪比是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的基础,只有在较高信噪比资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多种提高分辨率方法的综合应用。首先应把好叠前预处理的质量关,对于坏炮、不正常道尽力剔除。对于不同的干扰波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加以压制。对于线性规则干扰,主要在叠前采用相干噪音滤波及切除等手段给以压制,对于部分叠前未能压制干净的干扰波可在叠后再作进一步的压制。对于非规则干扰主要通过剔除及叠后的随机噪音衰减等方法予以压制。不论使用何种办法去噪,都应做到相对保真,以利后续的保幅及提高分辨率的处理。叠后还需信号加强的方法对有效信号进行适当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为提高分辨率奠定良好基础。

2.2 地表—致性静校及速度分析

静校正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高分辨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因为微小的静校量的存在都会造成叠加过程中的高频损失。为了消除地表因素的影响,首先对低速带速度及厚度、基岩速度等进行去野值及平滑处理,确保地表模型建立的精确可靠。在做好地表静校正的基础上,实现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与速度分析的多次叠代处理。成功的剩余静校可以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而精确的动校正速度又可进一步提高剩余静校的效果,两者相互促进。通过多次叠代处理获得的精确速度,提高了动校的精度,减少叠加过程中高频损失,并且为后续偏移归位处理提供了精确的速度场。在完成好地表一致性静校的基础上,做好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以确保后续岩性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提高分辨率的各种方法

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是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的核心处理过程,这个环节的处理主要以叠前为主,叠后处理再做进一步的加强。为了最大限度拓宽地震信号的有效频带,根据原有西方软件及现有FOCUS系统中提高分辨率的技术,重点进行了反Q滤波、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多道反褶积、谱白化(谱均衡)、零相位反褶积及叠后Q补偿等方法试验。根据塔北地区高分辨原始资料的频带范围及信噪比因素,在WGC前期批处理平台上确定了叠前以反Q滤波、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及叠后谱白化、Q补偿的核心处理流程。针对1999年新生产的高分辨资料的特点,充分运用FOCUS系统的交互功能,确定了叠前以谱均衡、多道反褶积及叠后零相位反褶积的核心处理技术。在尽力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料信噪比状况,以防止出现提高过度。通过多种参数的试验及流程的合理组合,使得经过各个环节处理后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基础上做好偏移归位处理,从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

2.4 岩性处理

在高分辨保幅处理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开展了道积分处理及波阻抗反演处理。道积分处理提供了相对波阻抗剖面,可很好地进行砂体的定性追踪。波阻抗反演处理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获得绝对波阻抗剖面,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在寻找和落实岩性圈闭、储量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处理效果

本区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充分利用了WGC及FOCUS系统开发使用的处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全面精细的测试及研究分析,选用了较为合理的流程及处理参数,严格做好质量控制,把好各处理环节的质量关,因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处理效果,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高分辨地震资料通过常规精细处理与高分辨处理分别得到的两套处理成果表明,高分辨处理所得到的剖面分辨率有显著提高(图1)。通过窄带扫描及频谱分析可知,常规处理方法得到剖面的频带在10~65Hz;而高分辨处理结果剖面的频带在10~90Hz。高分辨处理达到了主频提高、频带展宽的目的。

(2)通过对同一测线的常规地震、三维地震、高分辨地震原始资料均进行高分辨处理后的剖面对比(图2)可见,高分辨地震剖面较常规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剖面在信噪比和分辨率上均有较大的提高,三叠、石炭系主频达60Hz,可分辨10~15m厚的砂层。

(3)在高分辨保幅处理结果的基础上实现道积分处理,在道积分处理的剖面上砂岩透镜体、古河道等地质现象反映明显(图3),有利于砂体追踪和发现。

(4)高分辨保幅体通过Jason软件波阻抗反演处理后得到的绝对波阻抗剖面,可精确可靠地追踪砂体厚度的变化(图4),上第三系苏维依组砂岩厚度在S7井位置(CDP448)为32m,可沿砂体可靠追踪到CDP1770附近厚度为3m左右。因此通过高分辨结果可定量

图1 高分辨地震资料不同处理方法对比 Fig.1 Effect contras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上)常规处理方法的结果剖面;(下)高分辨处理方法的结果剖面

分析砂层厚度及进行储量计算。

4 结束语

高分辨地震勘探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采集、处理、解释三个环节密不可分。近几年来,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勘探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高分辨地震资料的处理是高分辨地震勘探的一个主要环节,通过的不断研究和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处理方法。目前地震数据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发展很快,有许多新技术有待于尽快投入到塔北的地震资料处理中,以使高分辨处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塔北油气勘探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图2 同一测线常规地震、三维地震、高分辨地震效果对比 Fig.2 Effect contrast of 2-D、3-D and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section

图3 高分辨方法处理后的道积分剖面 Fig.3 Trace integration section after high resolution processing methods

图4 S7L线绝对波阻抗剖面 Fig.4 The section of absolute acoustic impedance in line S7L

The processing of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data in Northern Tarim region

Hu Pengfei Wang Jianbin Li Jiarong Han Gehua

(Academy of planning and designing, 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Geology,Ürümqi 830011)

Abstract: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prospecting is a systematic project.This paper gives a set of processing methods of amplitude preservation for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data.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ata in Tarim basin area.It shows that the resolution of seismic profile that is processed by use of high resolution processing method is improved evidently by the actual results of the high resolution test data in Sangtamu area in 1994 and in Tahe area in 1999.Valuable profiles given to the interpreters are the good basis for transversal prediction.

Key words:high resolution relative amplitude preservation deconvolution anti-Q filter signalto-ratio transversal prediction

从剖面的视觉效果谈海上地震资料处理

张宝金1成谷2冯震宇1文鹏飞1陈成1

第一作者简介:张宝金,1973年出生,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地震资料处理、波动理论正反演方法研究。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州 510275)

摘要 视觉效果是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本文从信号处理、聚焦质量和信噪比等三个方面对影响地震资料处理视觉效果的几个侧面进行了探讨。好的信号处理体现在剖面的子波周期数少且旁瓣幅度小,同时频率丰富、频率成分之间能量关系协调。好的聚焦质量相当于获得了地层的特写图像,其关键是合适的成像方法和对应的速度分析质量,文中探讨了速度分析的基本原则。提高信噪比的同时,要保证成像的可靠性,其关键是在噪声衰减过程中把握有效信号和噪声的平衡关系,注重去噪的针对性。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子波处理 反褶积 速度分析 去噪

1 前言

如何评价一张地震剖面的质量,有时是令人困惑的。对地质人员来说,面对一张地震剖面,他们可能对剖面好不好用深有体会,如果感觉地震剖面不好用,就自然会想到资料处理环节,但处理中具体哪里有问题可能就不很清楚。从处理剖面的效果来分析模块和参数的不足也许应该是处理员的基本功之一,但解释人员可能就不是很了解处理环节的关键内容。考察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首先注意的就是它的视觉效果,地质人员也是首先依靠看图来进行深入的地质分析的,所以保证剖面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作者初步总结了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认识,从地震资料的视觉效果的角度探讨了资料处理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可能对处理和解释人员分析判断剖面的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剖面的视觉效果进行考察。第一是信号的处理质量,第二是反射信息的聚焦质量,第三是资料的信噪比。

2 评价剖面处理视觉效果的几个主要技术侧面

2.1 信号处理的质量

从信号处理质量的角度来讨论,就是考察地震道的波形。通常从频率成分和相位状态的角度进行考虑。由于假设地震道就是子波和反射系数的褶积,而反射系数可假设为白噪,其特征是频宽无限,振幅谱平整,所以地震道的信号就基本由子波的信号来体现。通常对地震道的信号处理就被认为是子波处理。

一般经过信号处理,子波应该周期数少且旁瓣幅度小,同时频率丰富、频率成分之间能量关系协调,波形尖锐。比如典型的俞氏子波(俞寿朋,1996)。一般来说频带越宽子波波形越尖锐。如果剖面低频信息相对缺乏,则剖面缺乏层次感,对大套地层的反映不好,波组层次对比不够清晰。深层反射波和断面波等对低频比较敏感。如果高频成分相对缺乏,则剖面的细节不够丰富。能量关系的协调性也很重要,比如个别频率成分比较突出(短周期多次波等混响可以产生这种现象),同相轴的相位数会比较多,相当于谐波成分占优势,这和频带过窄的特征比较近似。造成子波的延续时间较长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振幅谱能量不均衡,另一种是相位谱复杂。可以类比进行理解,比如振幅谱不均衡时,即使将其转换为零相位信号(相当于其自相关),其延续时间也较长;而另一种情况,地震子波和地震道的振幅谱相同,相位谱不同,地震道的延续时间比子波更长。

对信号处理的预期决定了信号处理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1)子波一致化处理。对野外采集参数的变化(如因为某气枪出现故障而关闭,导致震源子波的变化)引起的频谱和能量变化进行校正处理,使得不同炮间的子波频谱能量关系一致。在海上资料常规处理中,有时这种影响也可以不作特殊考虑。

(2)展宽频带与突出优势频带(信噪比高的频段)。这本身是一对矛盾,展宽频带要求不同频率成分的能量尽量一致(能量关系比较均衡),而压制噪声并突出优势频带,则要使信噪比低的频带能量变弱,使信噪比高的频带相对突出。原始资料中的高频和低频成分通常信噪比较低、能量比较弱,既要保证一定的信噪比,又要增强它们的能量,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通常借助于噪声衰减手段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3)相位处理。相位处理有三个侧面,一是把子波向最小相位转化,以满足各种反褶积处理的假设条件,为后续处理作准备;二是使子波零相位化,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三是减少子波的相位数目。

以上的这些内容在处理时可以分开处理,比如纯相位滤波或振幅滤波,但更常见的是综合的效应。在处理上主要是利用包括反褶积(有人用“确定性”特征进一步分类,把反褶积单列出来,不归入信号处理)在内的各种信号处理手段进行子波处理。由于反褶积处理一般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通常不恰当的处理会引起较多的负作用。

进行信号处理的模块很多。可以展宽频带的方法就有:零相位振幅滤波、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预测步长较小时)、谱均衡、子波整形、反Q滤波、时变谱白化等。滤波模块是最常用的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消除信噪比很低的频率成分,使有效波更加突出,但必须保证足够的频宽(优势频带宽度大于2.5个倍频程,周锦明,2003)。预测反褶积是最常用的反褶积模块,减少子波相位数(消除层间混响、浅水多次波能量等),主要依靠预测反褶积。预测反褶积不一定必须展宽频带(当预测步长较大时),但频率成分之间的能量关系得到调整。当频率成分不均衡的时候,分辨率不会高。预测反褶积应该注意的问题(Yilmaz著,黄绪德译,1993):振幅处理(先要作好振幅补偿)、估算算子的时窗位置(选择有效波较好的层段,长度是算子长度的至少5倍)、预测步长(用自相关的第一或第二零点位置的长度)、算子长度(对应子波压缩前的长度)和白噪系数(越小越不稳定,越大反褶积的作用越弱,通常为1%)。对反褶积效果的测评除了分析频谱、观察波形外,自相关是很有效的手段,预测反褶积实际上就是把自相关的预测步长后面的能量减去,从而子波的频谱保留了自相关预测步长以前的部分特征。当预测反褶积的预测步长为一个采样点时,就是脉冲反褶积。由于它们的“最优预期目标”不同,所以在消除短周期多次波能量和展宽频谱方面侧重点有所不同。

2.2 聚焦质量

关于反射波能量聚焦质量。主要针对成像方法和对应的速度分析质量。对地层结构的考虑主要体现在速度分析阶段,地质认识清晰明确会对处理中速度分析有一定帮助。

常规处理(时间域处理)的成像方法有水平叠加、DMO(也称叠前部分偏移,适用于倾斜层,速度越小相对于水平叠加的改善效果越显著)、叠前时间偏移(适用于横向速度变化不大但构造复杂地区)。常规处理速度分析的基本原则:均方根速度在时间上变化不应太快,横向上应尽量光滑(如果出现突变则应分析原因,周锦明,2003);速度场的形态与地震剖面形态对应基本一致;速度点疏密有致,不能太密也不要太少,最好点到标志性层位上。一般来说速度分析的方法要与成像的方法一致,因为不同成像方法所要求的速度也不相同。比如DMO速度在倾斜地层时候比叠加速度小,如果用叠加速度进行DMO叠加,在倾斜地层同相轴可能动校正不足,从而造成成像质量下降,有时表现为同相轴不够柔和、细节不够丰富。而对叠前时间偏移来说,倾斜同相轴所需的速度不仅比叠加速度小,而且空间位置也会发生偏移。在构造复杂的地区,应用叠前时间偏移会显著提高速度分析和成像的质量。

速度分析是处理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也是体现处理员经验和认识较多的环节之一。如果速度分析的精度不高,不够细致,则最终的剖面上成分会比较“杂”,高频信息衰减严重。正如一个聚焦相机和傻瓜相机的照片有较大差别一样,速度分析好相当于获得了目标层的“特写”图像,同时“景深”较小。当进行依赖于速度的噪声衰减(如多次波衰减)等处理时,如果速度分析精度差,则会造成有效波的严重损失。

总的来讲,速度分析是综合分析判断的过程,也是逐渐尝试的过程。做好速度分析需注意以下几项内容:信号处理的质量较好(信号处理得好,速度谱的能量团更集中);做好速度谱(这是速度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包括切除、滤波、均衡、小叠加道数、适当剔除干扰波等);多种信息综合考虑(包括:道集、叠加剖面、小叠加速度扫描、速度场);选用好的成像手段(最好用叠前时间偏移数据)。

2.3 信噪比

噪声和有效信号的平衡关系是影响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噪声衰减最重要的是针对性要强,否则容易造成去噪过火,既模糊了地层接触关系,又降低了可信度。

海上地震资料相干噪声的影响最大,衰减这种噪声难度也最大。海上资料的相干噪声主要包括:船干扰等有源干扰;多次波(浅水多次波可在子波处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衰减);水中的线性干扰(一般这种干扰比较发育);其它相干噪声。

对线性噪声可用FK进行衰减,但一般不要用仅保留有效信息的方式,而要用对噪声进行剔除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衰减,衰减的强度要适中。FK是一种全局的处理方式,如果用保留有效速度范围的反射的方式,则会衰减噪声过火。表现为随机噪声产生了相干性,同时会造成有效的局部信息的损失。最好采用相干噪声识别并剔除的方式,这样保真性较高。对于船干扰等非线性相干噪声,可利用先识别再静校正的办法,把这种相干噪声转变为线性相干噪声,利用衰减线性噪声的办法进行衰减。对于多次波则有较多的方法,比如高精度拉东变换的方法进行抛物线有效波与多次波的分离,此时速度分析的精度成为一个关键。

海上随机噪声,一般低频噪声比较强,特别是海况比较差的时候。相对而言,低频部分比高频部分去噪的可靠性要好。对深层成像就要更注重低频成分。叠前可以进行分频去噪,只对噪声比较强的成分进行,而对噪声比较弱的频率成分进行强度较小甚至不进行噪声衰减。在叠后进行噪声衰减要考虑选用去噪效率较高的去噪方法,一般可根据可靠性调节去噪强度(张宝金等,2002)。

3 几个例子

这里针对前面的讨论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细节的内容很多,限于篇幅,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的情况简单说明。

图1是作预测反褶积和不作预测反褶积的对比图。该数据为浅海反射地震的单炮数据,水深约50m,由于海底较浅数据中存在大量的短周期多次波,反褶积之后子波的非主瓣能量得到衰减,混响减少。图2是对应图1数据的频谱,由于短周期多次波的影响,频谱能量不均衡,作过反褶积后频谱能量均衡,频带宽度基本没有改变。由于地震道的自相关基本等价于子波的自相关,所以用自相关来设计反褶积参数,并用来评价反褶积消除子波旁瓣的效果。图3是对应图1数据的自相关,可见预测反褶积后子波旁瓣能量得到有效衰减。图4是统计子波反褶积进行子波整形展宽频带的效果对比,通过展宽频带,子波会更尖锐,反应大套地层和细节的能力更强。

图1 预测反褶积前后的叠前数据

Fig.1 Data before and after predictive deconvolution

图2 对应图1数据的频谱

Fig.2 The spectrum corresponding the data in Fig.1

图3 对应图1数据的自相关

Fig.3 The autocorrelation of the data in Fig.1

图5是进行综合速度分析的多种信息,包括速度谱、道集、小叠加、叠加剖面、速度等值线等,参考的信息丰富、可靠,可以更好的把握速度分析的原则,得到更恰当的速度场。

图6和图7分别是消除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的例子。用FK方法衰减相干噪声以不增强随机噪声的相干性为宜,只要相干噪声相对于有效波更弱就基本可以,否则就可能产生假象。图7的数据中,存在大量低频噪声,但该频率与数据的频带有所交叠,应用低截滤波会去掉有效波的低频成分。如果全频带衰减随机噪声,则会对有效波造成较大损害,针对低频噪声进行分频去噪,就可以尽量少的引入负作用。

图4 统计子波反褶积前后数据的频谱

Fig.4 The spectrum before and after the statistical signature deconvolution

4 讨论与结论

从本质上讲,剖面处理的视觉效果和处理的质量是一致的。与进一步的深度域处理和岩性处理相比,常规处理取得好的视觉效果是最基本的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要忠实于原始资料,在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既要有所改进,又要破坏较小。经验少的处理员,容易造成改进小而破坏大,改造甚至损失原始数据的特征。通常地震剖面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主要原因是处理的针对性不强,从而引入的负作用较多。可以说任何一种处理都存在一定副作用,正所谓“是药三分毒”,“用药”合理准确是取得好效果的关键。对处理来说有时知道应该做什么可能并不难,难的是对不应该做什么很清楚,这需要深入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对问题的准确分析。要做到针对性好,首先要对资料的品质和特点有清晰的认识,这需要对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这是做到有的放矢的第一步。其次要针对数据特点和具体的地质目标设计处理流程。如同老中医诊病,望闻问切之后要进行“开方”,对处理来说就是选用针对性的模块及其组合。此时要求处理员已经对众多模块的特征有了较深刻地把握,理解越深入,越能从众多的模块中选出针对性强的模块。第三就是针对具体的模块和模块组合进行参数试验。由于参数较多,为避免盲目和试验浪费,此时要把握关键参数和评价尺度。关于处理技术的讨论已有丰富的文献(李庆忠,1994;熊翥,1993,1995,2002;俞寿朋,1993;周锦明,2003),这些系统论述体现了作者们对处理技术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认识。

图5 用于联动综合速度分析的速度谱、道集、小叠加、叠加剖面、速度等值线

Fig.5 The velocity spectrum,data gather,small stack,stack profile and velocity isogram

本文从信号处理、成像质量和信噪比三个技术侧面对海上地震资料处理视觉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总的来讲,信号处理做到子波周期数少、波形尖锐;速度分析精度高、成像方法合适;提高信噪比处理针对性强等可使剖面的视觉效果较好。

图6 相干噪声衰减前后的叠前数据

Fig.6 The pre⁃stack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correlative noise attenuation

图7 随机噪声衰减前后和两者的差

Fig.7 Before and after the random noise atten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参考文献

李庆忠.1994.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高分辨率勘探系统工程剖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熊翥.1993.地震数据数字处理应用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熊翥.1995.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系统思维.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熊翥.2002.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处理思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俞寿朋.1993.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俞寿朋.1996.宽带Ricker 子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Vol31(1):606~615

张宝金,成谷,王云专等.2002.去噪强度、去噪效率与振幅保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Vol37(1):1~6

周锦明,熊翥.2003.地震数据精细处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Yil maz 著,黄绪德 译.1993.地震数据处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Discussion about Seis mic Data Processing in View of the Visual Effect

Zhang Baojin1 Cheng Gu2 Feng Zhenyu1 Wen Pengfei1 Chen Cheng1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2.Dept.Geoscience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

Abstract:The visual effect is one of those criterions which to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seismic data.Thus in this paper three aspects which influence the visual effect of the seismic section are discussed,they are signal processing,focusing quality and signal⁃to⁃noise ratio.The finer signal processing will get a wavelet with fewer period number,smaller amplitude of side⁃lode,more full frequency components,and more harmonious energy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frequency components.The finer focusing quality will get close⁃upimage of stratum,and the appropriate imaging method and velocity analysis quality are the key,thu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inciple to do velocity analysis is discussed.Furthermore,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imaging as the same time as improving signal⁃to⁃noise ratio,the pertinence must be emphasized and the bala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noise and the signal must be held during the process of noise attenuation.

Key Words:Seismic data processing Wavelet processing Deconvolution Velocity analysisNoise attenuation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笙沉池木(2022-06-08 03:55:48)回复取消回复

    to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seismic data.Thus in this paper three aspects which influence

  • 痴妓比忠(2022-06-08 10:13:07)回复取消回复

    资料约束进行波阻抗反演获得绝对波阻抗剖面,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在寻找和落实岩性圈闭、储量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3 处理效果本区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充分利用了WGC及FOCUS

  • 双笙七禾(2022-06-08 08:54:00)回复取消回复

    地质现象造成的横向波形变化的特征不明显。经过IBM系统的高分辨率处理之后,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剖面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1 地质剖面野外资料采集参数表该测线对应的地质剖面(图1)。第四系底界、岩浆岩顶底界及3煤层等主要目的层均能产生明显的地震反射波。

  • 泪灼末屿(2022-06-08 08:14:39)回复取消回复

    ,针对桑塔木地区高分辨试验资料的特点, 1994年开发一套以WGC软件为平台,以反Q滤波、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及叠后谱白化、Q补偿为核心的高分辨保幅处理技术。1999年结合新采集试验的高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