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调查(未成年调查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家庭对青少年影响的社会调查
- 2、速求一篇文化市场管理科关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文章
- 3、如何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 4、范文:关于未成年人社会成长环境的调查报告
- 5、有关未成年人知法、学法、守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对青少年影响的社会调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调查,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切,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庭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防线。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和经济急剧转变,家庭也面对相应的压力和考验,在角色和功能方面也起了重大的变化。除了结构的转变及功能的削弱外,问题家庭也日益增加,极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本文拟从家庭问题的变化、问题家庭的负面影响等方面,作一些探讨,突出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问题家庭的变化。
所谓“问题家庭”,主要是指在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家长本人修养与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的家庭。
过去,我们一般将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描述为溺爱型、粗暴型、贫困型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归类并不能涵盖或解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如许多家庭收入状况良好、父母文化程度较高而孩子最终却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与以往论述并不相符。当前,问题家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庭生产功能得到强化。
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我国呈现出一派城乡劳动力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经商务工的生气勃勃的社会景象,许多家庭摆脱了贫困,开始走上了富裕道路。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下岗多、就业难冲击着不少家庭,家庭的趋利行为、谋生要求得到加强,这就带来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家长们一门心思扑在生产创收上,必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教育孩子。其二,许多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甚至年龄更小的小孩本应坐在教室里接受学校教育,却由于一些家长的短视行为而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调查他们混杂于劳动大军之中,或跟着做工经商的父母四处迁徒流动。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多,莫不与一些家庭过于追求实现生产功能,弱化对子女的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由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生活的更好一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不甘平庸”的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近乎“疯狂”的财力和精力投放,使现在家庭教育往往容易走入两个误区: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要啥给啥,既使是“天上的星星”,父母也会给他摘,具有放任、溺爱的一面;而在心理上将孩子视作可以任意处置的私有财产,从不将孩子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重视智力知识的学习掌握,而忽视孩子性格品性、道德情操的培养、教育,具有专制独裁的一面。
3、残缺家庭增多。
目前,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在城镇,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传统家庭的帮助、保护和监督功能正在弱化。现代生活的冲击,离婚现象较为普遍,单身家庭数量上升。而城市人群是由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利益的人迁徙聚合的,人际关系比较淡薄,社区控制力十分微弱。家庭破裂对个人行为约束极少限制。这对于生长于家庭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必然使他们不能得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庭环境受到不良影响。
由于社会发展极快,传统家庭生活、道德观念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这种挑战和冲击,既有来自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也有来自家长的个人素质。如在物质生活上,有的家长无休止地满足孩子超常的物质欲求;有的家长甚至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与人攀比,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虚荣心。凡此种种,容易使孩子形成放弃奋斗、贪图享受,不知节俭的不良性格,给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埋下隐患。在文化生活方面,有的家长终日坐在麻将桌前,有的甚至麈战通宵,有的则是参与聚众赌博;有的家长则出没于歌厅舞厅,沉湎于三步四步;有的家长外出忙于酒肉朋友聚会,陶醉于推杯换盏之中。还有的家长甚至领着孩子一道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这些不良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问题家庭与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青少年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整个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将是深远的,极易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据深圳市调查,在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30.5%的家庭结构不全;19%的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嗜好;近90%的外来家庭居住条件较差。这表明,问题家庭与青少年违法犯罪有着极甚密切的关系。
1、残缺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组织。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双方时,便意味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残缺家庭。残缺家庭表现形式为(1)由离婚、配偶一方死亡而造成的单亲家庭。(2)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问题形成的“隐性”的残缺家庭。(3)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由祖父母、外祖母抚养的“隔代”家庭。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父母离异致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感情受到严重创伤,导致性格变异,心理压抑,甚至离家出走,过早进入社会,加之发育尚未成熟,认识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近朱近墨皆易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家庭教育失当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失当有这几种类型:(1)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漠、自私。一旦受外界刺激,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2)娇纵溺爱型。父母以孩子为中心,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精神、生活的任何需求,造成“亲情过剩”。久而久之,则养成子女的娇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的诱因,便导致违法犯罪。(3)粗暴生硬型。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这种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创伤,产生变态心理。如震惊全国的浙江金华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死母亲惨案,就是徐力母亲亲子关系的扭曲。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提高学习成绩,徐母对孩子打骂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这种“鞭策”。徐力是在对长期处在“精神窒息”的家庭进行突发性、报复性的歇斯底里的挣扎。
3、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家庭环境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行为等因素。家庭环境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子女健全的人格,给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必要的良好的条件。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向变态的方向发展,往往是造成子女违法犯罪的主要客观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主要表现为:
(1)家庭关系的对抗性。家庭关系的对抗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指责、相互攻击的对立情绪。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婚前或父母脾气暴躁、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这种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馨,子女为逃避这种不祥和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长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指家长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思想水平、道德水准、生活作风,都在其子女的注视之中,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如果父母本身不过硬,道德素质败坏,常常会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形成不健康心理,而且年龄越小,其个性受父母的影响越大。
(3)不良的家居环境。家居环境主要指家庭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社会环境。如当前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多且来自比较贫困的农村,这些人文化水平低,找工作难度大,即使找到工作也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生存的压力和自身较差的素质,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这些人一般都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
三、改善问题家庭的途径。
新颁布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中的主要责任有9条,以及不履行这些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已不只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每个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笔者认为,改善问题家庭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正确进行家庭教育。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之不善,是父母的罪过。马克思曾经有言: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子女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不良行为的教育和纠正。第一,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第二,要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学法、守法、遵法的人。第三,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感,在家庭,懂得孝顺父母,关心他人;在社会,懂得对工作负责,敬岗爱业,乐于奉献;成立家庭,懂得爱护配偶与子女,做一个健全人格的人。第四,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健康的人格,进行情感、奉献、责任、关心、宽容等优秀品德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2、模范地影响子女。
家庭教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不高、自身行为不端,都会为未成年人提供错误的行为参照模式,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家庭里,父母应当努力完成“三大主体角色”,即成为合格父母、合格教师和合格主人。为了子女而无私地生活的父母,这就是合格父母。父母还应当同时是合格老师,不仅能够教导子女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且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子女的第一道德榜样。父母同时也应当是合格主人,对整个国家及家庭所有成员的生活与未来持有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3、强化家庭管理。
未成年人优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的培养,不仅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教育,更需要家长严格、科学的管理。大量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家庭管理,特别是缺乏正确家庭管理的情况下形成的。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角度讲,家庭管理应当采取多种管教方式;常见的有:(1)鼓励。当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表现好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必要时送一些小礼物以奖励他们发扬长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2)交谈。父母应与自己的子女“打成一片”,做子女的朋友,而不能人为地制造地位不平等的障碍。(3)权威。恩威并施对子女奉行的价值观念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回答和解决子女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正确地管理自己的家庭,要有使子女信服的能力。(4)限制。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要进行管制约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5)纠正和制止。对子女的任何越轨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有效地进行纠正,不能姑息迁就,包庇护短,更不能纵容,不让批评,不让处理。应采取批评、教育、训斥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害。
4、营造充满温馨、友爱的亲情家庭。
提倡平等、民主、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注重家庭的亲密度。未成年人父母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父母与长辈之间要互相尊重,与邻里之间要和平共处,互相帮助。父母对子女要平等对待,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份爱护,少一些冷漠;多一点理解,少一些专横,做子女的良师益友。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社会安宁稳定的桥头堡。因此,必须重视问题家庭,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改善问题家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幸福的港湾。
(
速求一篇文化市场管理科关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文章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化环境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新形势下,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规范文化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是创造良好文化环境的有效措施,只有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巩固和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在全党、全社会引起了强烈了反响。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阶层也开始行动起来,积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而笔者认为,加强未成年人文化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增强文化传媒的责任感,实施“精品工程”,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美文化产品
随着高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影视、互联网、书刊杂志等文化传媒己普遍进入家庭、学校。而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想的不断交流,不但国外的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传媒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进入我国,而且国内一些文化传媒的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很大冲击。一些影视节目充斥着爱情至上主义和暴力主义,“三角爱情”、“四角爱情”、凶杀场面随处可见。这些节目对未成年人形成了极坏的影响,使得一些年龄相当小的未成年人竟以恋爱和暴力为荣。还有的一些歌舞团、杂技团等文化表演团体公开表演脱衣舞、裸体舞等低级粗俗的节目以吸引观众,然而观看最多影响最深的往往是未成年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商业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商业文化包括广告、商标、招牌以及促销形式等,它虽然不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直接目的,但却是影响人们思想道德的一种潜移默化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们对此强调不够,以致部分地让出了这一教化手段。一段时间以来,商业文化包装以拜金、崇洋、复古、媚俗为时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主流文化,构成了严重的冲击。而且,由于这些现象和行为与世俗利益关系密切,所以它们所隐含的价值准则,在传播和教化方面,也必然比单纯的说教更占优势,以致形成了现实生活中主流文化不香,亚文化、反文化不臭的怪现象,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要大造舆论声势,在文化传媒领域确立起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和社会的事,也是各类文化媒体的责任和义务的观念。要帮助和督促文化传媒确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教育他们为民族的前途考虑,为后代负责。要增强文化传媒的责任感,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重点宣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文化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文化传媒的监督和教育,对传播宣扬色情、暴力等作品的媒体要坚决取缔。要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艺作品,鼓励支持面向未成年人的演出。要制定有关法规,以法制形式对文化传媒的生产进行规范,消除“噪音”,弘扬主旋律。
二、改革公益文化设施的管理体制,实施“服务工程”,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坚决贯彻《意见》精神,对公益文化设施进行改革,使其适于形势的发展,适于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服务是当前文化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公益性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的需要很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营性文化设施得到飞速发展,而适于未成年人活动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却发展缓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尤其是公共文化设施,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将育人阵地部分地变为赚钱场所,学校、科研机关出租房产,书店卖服装百货,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少年宫办起商品展销会、家具城和卡拉OK厅、夜总会等。这种事出无奈的流失,将一大批思想道德建设基地逼上了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的绝路,造成非盈利精神生产在“以文养文”和“以副养文”中发生种种畸变。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研究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各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要针对未成年人特点进一步增强文化设施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积极策划开发一批富有教育和娱乐意义的文化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充分利互联网资源为未成年人服务,吸引未成年人参加各种互动活动。 三、整顿文化娱乐市场,实施‘·健康工程”,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文化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一些腐朽的外来文化和娱乐方式进入我国,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文化也趁机复活,文化娱乐市场沉渣泛起。许多文化娱乐场所充斥着黄、毒、赌等内容,而有些负有管理职能的单位和部门又往往视而不见。这些文化娱乐场所不但腐蚀了一些成年人,而且正在日益吸引未成年人进行消费,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据调查,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有60%是同宣扬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的音像制品和出版物有关,个别案件中有的青少年为了到不健康场所消费而去盗窃、绑架,走上犯罪的道路。另据某地的调查分析,54%的中小学校周围有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营利性文化场所,学生中“经常去”的有2.6%,“有时去”的有23.5%。近年来,虽然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至今“黄”、“赌”“毒”流传于市,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项目屡禁不止。尽管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主要是监督乏力,惩罚不严,打击不力。
针对这种现状,有关部门要疏堵并重,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继续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加快未成年人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要对“三厅一室一吧”(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室、网吧)加大管理力度,对破坏社会风气毒害甚至残害青少年者,要坚决取缔,并将其绳之以法。禁止未成年人在非节假日进入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打击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的行为,净化和规范网络文化经营活动,严厉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要抓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兴建。各级地方政府应把青少年宫列入城镇建设规划,同时要明令禁止任何单位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以任何形式的挤占;对合法而健康,适合未成年人娱乐的经营市场要给以支持,并鼓励其面向广大未成年人。引导建设一批非营业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管理体制,给予文化娱乐市场管理以法律保障。
四、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帮扶工程”,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丰富文化条件
未成年人文化工作,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落后,文化设施破旧甚至根本没有。同时农村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社会旧思想、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致使广大农村宗族意识有所抬头,封建迷信活动猖撅,黄、赌、毒现象沉渣泛起。这些封建、腐朽的思想意识侵入农村未成年人的社会生活,严重腐蚀毒害了农村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但是仅仅依靠农村各级组织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各级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还要实施帮扶工程,大力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丰富的文化条件。一要针对农村未成年人的特点和实际,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活动。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习惯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农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采用固定、僵化的模式。组织举办农村未成年人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更为有效。比如利用农闲及传统节日举办农村青少年文艺汇演、学生运动会、地方戏编演等活动,让农村未成年人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精神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二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需求,定期组织送戏送书到农村活动。要组织排演适合农村未成年人观看的剧节目,实施送戏下乡到学校的措施。要在送书下乡工程中,面向未成年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未成年人及时配送一定数量的文化科普类图书。三要解决农村未成年人“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的问题。要定期为农村未成年人放映一定数量的爱国主义影片和集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影片。要针对农村经济落后、消费水平低的特点.加快农村电视网络的建设,降低有线电视的收费标准,以保证农村未成年人收看到更多更好更有教育意义的节目。
如何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些年来,我市把保护未成年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坚持以育人为主线,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环境,我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工作,为青少年一代提供了更多、更优的学习和生活平台,使大多的孩子在党、人民以及家长的关爱下茁壮成长。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学得一身好本领,多才多艺,能跳会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将来必定是国家、社会之栋梁。类似这样成功例子举不胜数。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是否也看到不足之处,在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个案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趋向低龄化。据调查了解,有些青少年十三四岁就触犯了刑法,而14至17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最多的。报纸、杂志、新闻差不多每天都有不良消息传出一桩桩让人痛心、惋惜的事件:初中生黄某在校园持刀伤人、小学生结伙参与入屋偷抢、学生李某因爱不成砍伤女同学……而作案人是未成年人的为数不少,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之路,大多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致。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不良风气慢慢渗透到未成年人的思想中,他们抵挡不住诱惑,意志力弱,识别能力差,自然误入歧途。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到国家、社会将来发展的前景,若教育不当,将会影响祖国、社会的未来。如何扭转这不良局面,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认为首要任务是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体相互结合,加大力度,想法设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好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良好的环境能变人的一生。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养成遵纪守法、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良好思想。那么,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好一个良好的环境?下面本人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继续抓好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
(1)加强校园文化墙环境的布置。
在校园内的走廊、墙壁、板报栏等地方布置富有特色的书法展、古诗词、名人故事、优秀范文、手抄报、先进事迹和个人等,并定期更换,定时让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充实自己,明白将来身负的重任,从而激发斗志。
(2)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在校园内注重小节,严禁乱扔乱掉,做个知法守法、守纪有礼、诚实好学、团结上进的孩子。从小要学会节俭,不贪图享乐,能吃苦耐劳,懂得感恩,孝敬长辈,尊敬师长,体谅父母的艰辛,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习,为将来打下扎实基础。从小要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特长的平台。
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课,如“书法赛”、“讲故事”、“环境或安全手抄报”、“诗歌朗颂”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兴趣,令学生增长见闻,发挥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潜而默化就会出成效。
(4)增设法制课程,定期展示图片个案,加深学生对法制知识的认识。
因为学生单纯在堂上听老师讲几节思德课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现在每天在授课中都会透一些思德、安全知识进去,但毕竟有限,说句实话,又有多少个学生对法律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呢?虽则,现在教育部门提出:以德育为首,但时下抓教学质量如此紧张,老师们也无法挤时间向学生去多解释法制知识。他们是力不从心啊!如果在学校曾设法制课,让专业人员来授课,我想,学生们一定收获甚大,思想言行上一定会有明确的界限性,一旦思想指导行动,那么,犯罪机会律也大大减少了。我相信,这也是家长和老师们所期盼的结果。此外,最好还定期展出法律知识和图片个案。甚至开展一些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游戏,让孩子们在娱乐之余又有所提升,从而不用局限在埋头学习主科中,避免厌学情绪出现。
(5)定期在校开设家长交流会日,及时相互交流学生信息。
如果学生在家有不良言行举止,家长可在家长交流会日及时与校方联系,共同谋对策进行教育。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成了家长们的掌上明珠,打不得骂不行;逆其意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们耐其不何,在家迁就惯,在校就难改,有些家长不及时反映子女的不良言行,担心这,担心那,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放肆,就出现了慈母多败儿:不听父母话,我行我素,离家出走,对老师不敬,做起结伙打架、逃学、偷抢等坏事来,更有甚者去做违法之事。
范文:关于未成年人社会成长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调查的标题格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调查,即“发文主题”加“文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调查,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调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有关未成年人知法、学法、守法的调查报告
你是实验的吧,我就这么写的,虽然不太扣题。
未成年人知法、学法、守法的调查报告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即未成年人个体自身的原因和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环境。
1、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导致犯罪。
2、家庭教育不完善导致犯罪。
3、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滞后导致犯罪。
4、社会负面影响导致犯罪。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构建有效的网络体系,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2、进一步做好在校生的预防犯罪工作。
3、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4、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5、进一步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知法、学法、守法
现在的未成年人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法律,学校也经常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并且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