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团赴西班牙参加首届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孙竞)当地时间5月17日,由欧洲大学协会主办,西班牙拉曼鲁尔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欧洲大学协会、美国教育委员会、加拿大大学协会、印度大学协会、东盟大学协会、阿拉伯大学协会、非洲大学协会、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高等教育中心等9个全国性或区域性教育组织共同发起。
本届论坛主题为“促进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作了题为《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促进高校平等合作》的视频发言。杜玉波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关键在教育。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是攻克人类难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开创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杜玉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平等。要开展平等的交流,突出双赢理念,鼓励双向互动,以更加平等的姿态开展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益和可持续性。二是聚焦。要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议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全球合作等领域开展交流互动。三是协作。要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建立健全协作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在题为《携手应对挑战,共建国际高等教育共同体》的书面发言中指出,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叠加,全球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这些挑战重塑了高等教育形态,加速了大学变革进程,大学必须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中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各国高等教育界要顺应时代潮流,和衷共济,互学互鉴,共商共享,携手应对挑战。第一,构建国际高教共同体,优化各国高等教育资源结构,放大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价值,有效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应用。第二,构建国际科研协作体,开展国际联合攻关项目,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高端人才中心,推动形成全球性学术交流机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第三,构建国际教学联合体这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在论坛现场发言中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大学负有服务国家和服务国际两大功能,也是改善国际和地区关系的重要力量。大学国际合作不仅有益于合作的国家,而且有益于地区和世界的融合发展,是促进国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大学国际合作的全球意义表明,应当建立相应的全球治理机制,维护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的权利,保证大学国际合作超越国家和地区利益,使其在服务国家和地区的同时,为国际融合助力,为人类文明进步造福。
论坛一致同意发布《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新闻声明》,并确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担任2024年轮值主席,主办第三届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会议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代表与欧洲大学协会、东盟大学协会、非洲大学协会和阿拉伯大学协会等组织代表进行会谈,达成初步合作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