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本文目录一览:
十四五规划支持哪个城市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支持支持长治、淄博、铜陵、黄石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加大创新和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示范区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长治、淄博、铜陵、黄石等培育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支持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改造、集约高效用地、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带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振兴。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证券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十四五”时期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黄石市人民政府-国家发改委两次点名支持黄石
国家大力扶持地区有哪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等五部委发文公布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从区域来看,东北地区3个,东部地区2个,中部地区4个,西部地区3个,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赶快看看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昨天(21号)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并公布了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名单。
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包括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吉林中部(长春-吉林-松原)、内蒙古西部(包头-鄂尔多斯)、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山东淄博、安徽铜陵、湖北黄石、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重庆环都市区、四川自贡、宁夏东北部(石嘴山-宁东)等12个城市和经济区。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 周建平:把它们集中起来,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当然更重要通过它们的探索,通过这种像学校里面实验班的方式,让它们发展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同时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示范区推出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立省级层面推进机制和相关地市层面落实工作机制,形成部门指导、省级统筹、市级主体的分工体系。包括多个毗邻城市的示范区,省级层面要建立领导、协调和推进机制,城市间要建立定期会商和协调沟通机制,协同推进示范区建设。
二是明确重点任务。尽快修改完善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围绕示范区建设方案和“建议重点探索的示范领域”,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分阶段重点建设任务。
三是形成政策合力。加快落实支持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建设的产业政策、创新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出台可操作、有特色的配套政策,优先安排在示范区实施各类改革创新试点,支持示范区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取得突破。
四是建立年度评估制度。组织对示范区建设进展和效果进行年度评估,建立健全评估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和动态调整、有进有出的示范区管理体系。对改革创新举措实、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示范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对其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对连续三年进展缓慢、工作不到位的示范区,取消资格,不再享受相应政策。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 周建平:它们发展的势头都比较好,也可以说管理比较规范,成长的势头也比较好,如果社会资金跟进,我觉得对他们应该讲风险比较小。
浙江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是哪些?
杭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
余杭家纺产业集群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
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
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
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
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
金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永康区块、武义区块、缙云区块)
义乌饰品产业集群
黄岩模具产业集群
温岭泵业产业集群
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
衢州氟硅产业集群
舟山船舶修造产业集群
缙云带锯床产业集群
台州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富阳造纸产业集群
建德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余姚市节能照明及新光源产业集群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
永嘉泵阀产业集群
南浔木地板产业集群
安吉椅业产业集群
德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桐乡濮院秀洲洪合针织产业集群(桐院区块、洪合区块)
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嘉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
新昌轴承产业集群
东阳磁性电子产业集群
兰溪棉纺织产业集群
江山木业加工产业集群
舟山海洋生物与海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路桥金属资源再生产业集群
临海休闲用品产业集群
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
遂昌金属制品产业集群
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哪些?
2018年国家级高新区发展规模及市场趋势分析 高新区优势不断增强
全国国家级高新区达168个 东部地区优势明显
国家级高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或者各地政府建立,国务院批准升级的为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主要依靠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区域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以及对外开放等优势,集中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随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优势和实力不断突出,以及国家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国家加快了国家级高新区的批复。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为54个,至2017年底达到了156个,随着2018年3月国务院批准又同意12个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68个。十年间增加了112个,远高于2008年前二十年的增长。
从国家级高新区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该区域的7省3市集中了70个国家级高新区,约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的42%,区域内的江苏、广东、山东分布以17、14、13个国家级高新区是数量位列全国前三;中部6省以43个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湖北达到12个,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此外西部地区也表现突出,达到39个,仅次于中部第一4个。从国家级高新区地域分布来看,正逐渐趋于均衡。
国家级高新区赶超国家经开区,优势不断增强
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统称为国家级开发区,二者共同作为国家产业战略发展引导和宏观经济增长的引擎,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实力的提升、产业的聚集和转型升级均产生了巨大的贡献。
从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各自发展情况来看,早前,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迅速,数量从2006年的49个增长至2014年的218个,而国家级高新区相对缓慢,从2006年的54个增长至2014年115个;2014年以后,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基本稳定,在2015年达到219个,至今未有增加。而国家级高新区则发展迅速,2015-2018年四年间从增长了53个,达到168个。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差距不断减少。
国家高新区数量的迅速增长得益于整体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4年国家高新区总产值为6.96万亿元,低于国家经开区的7.65万亿元;2015年国家级高新区以8.07万亿元的总产值实现赶超,且距离正在逐渐加大,到2017年国家级高新区产值达到9.52万亿元,较国家级经开区多0.41万亿元。预计随着国家级经开区数量的稳定,以及国家级高新区的持续发展,二者产值规模不断拉大将成为常态,国家家高新区的规模优势将持续凸显。
从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竞争情况来看,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更是非常突出。根据2018年12月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研究白皮书》显示,百强榜单中,国家级高新区以66个上榜量占据绝对优势;榜单前10名中,高新区8个,经开区2个;前20名中高新区14个,经开区6个。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产业园区开发商典型商业模式与设计策略分析报告》